唯物主義哲學中,矛盾的同一性的含義、轉化形式以及作用是什麼?

2020-12-05 歷經山窮水盡才知道

所謂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聯繫、相互吸引的一種趨勢或性質。矛盾同一性包含有兩層意思:

1.矛盾雙方相互依賴共居於一個統一體中。即矛盾雙方中的每一方,都以對方的存在作為自己存在的條件和前提。沒有另一方,這一方也就不存在了。左和右、上和下、前和後、白天和黑夜、大和小、農民和地主、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等等,都是這種情形。

2.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由於矛盾雙方的鬥爭,在一定條件下各向其對立面轉化。如無產階級若想從資本主義社會中處於矛盾的次要方面轉化為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必須在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之下,經過鬥爭,推翻資產階級專政,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只有具備這個條件,無產階級才能從矛盾的次要方面轉化為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雙方的轉化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一,是矛盾雙方所處的地位關係的轉化,如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產階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無產階級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經過雙方鬥爭,無產階級上升為主要的矛盾方面,資產階級下降為矛盾的次要方面。其二,是矛盾雙方在性質上的轉化。矛盾雙方經過鬥爭,雙方性質發生轉化。如生和死、好和壞、先進和落後、成功與失敗等的轉化,都屬於這種矛盾轉化的類型。其三,是既有性質的轉化又有地位的轉化。

矛盾轉化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沒有矛盾的轉化,就沒有事物的發展,沒有轉化,舊事物不能滅亡,新事物也不能產生,社會就不能前進。無產階級領導人實際就是做轉化工作的,把落後的舊中國轉化為一個富強的社會主義中國,把整個世界轉化為共產主義。矛盾的同一性的表現形式是複雜的,這種複雜性說明了矛盾同一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矛盾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互為條件,使矛盾雙方得以存在和發展。矛盾雙方是相互依賴的,各以對方的存在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如,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相互依賴,共處於資本主義社會這個統一體中,他們各自以對方的存在為前提,從而使他們在資本主義這個統一體中得以存在。同時,一方的發展又以另一方的發展為前提,從而使矛盾雙方各自得以發展。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隨著資產階級的發展,無產階級也隨之成長壯大起來。反動勢力鎮壓革命越瘋狂,革命力量反抗反革命的力量也就愈強大。壓迫愈深,反抗愈烈,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矛盾雙方互相利用,互相吸取有利於自身的因素而各自得到發展。如不同流派間的學術爭鳴,在爭鳴過程中,各自發現並吸取對方合理的思想,這樣取別家之長補已之短,從而使各自都得到發展。在哲學發展中,各派唯心主義之間的差別和矛盾可以為唯物主義的發展所利用。列寧指出,「當一個唯心主義者批判另一個唯心主義者的唯心主義基礎時,常常是有利於唯物主義的」。在政治鬥爭中,無產階級可以利用敵人內部之間的矛盾,來發展和壯大自己的力量。再如,資產階級在它存在和發展的兒百年的過程中,在發展生產力和發展科學文化技術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無產階級都是可以吸取和加以利用的。

第三,矛盾雙方的存在規定了事物向著自己的對立面發展的基本趨勢。事物的發展就是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這種基本的趨勢是統一體內部相互依存的矛盾雙方早已包含並規定好了的。如,生物的進化不是向任何別的方向進化,而只是向它自身的變異因素所指示的方向進化。生物發展的這種基本趨勢就是由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統一性內在地規定了的。再如,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轉化,也是由資本主義的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的資本家私人佔有這個矛盾內在地規定了的。社會化的大生產必然要求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形式與它相適應,生產資料的資本家私人佔有必然向它的反面轉化而去,即被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的公有制所代替。

可見,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過去有一段時間,我們對矛盾同一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忽視了,好像一講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就是否認了鬥爭性的作用。以至輕視同一性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只講鬥爭性的作用,誰講同一性的作用,就會被認為是「右傾機會主義」和「修正主義」,這樣就導致了實踐上的極「左」錯誤。這是我們應該牢記的教訓。

在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時,我們還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一是我們所理解的同一是對立面的同一,即矛盾的同一,而不是兩個東西的等同,不是僵死的同一。二是矛盾的同一是一個極為廣泛而內容十分豐富的哲學概念。同一性表現為多種形式,內容十分豐富。同一性可以表現為統一性、一致性、互相滲透、互相貫通、互相依賴、互相聯結、互相合作等,這都是一個意思,都可以理解為同一性。三是矛盾的同一性又是具體的現實的同一性。就是說這個同一性是客觀的現實的,而不是幻想的抽象的同一。

四是矛盾的同一性也是有條件的,即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才能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在一定條件下才能相互轉化。如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共處於資本主義社會這個統一體中,條件必須是資產階級掌握全部生產資料,必須是無產階級一無所有,只有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為資產階級創造剩餘價值。沒有這個條件,兩者就不可能共處於資本主義社會的這個統一體中。無產階級要轉化為統治階級,必須有共產黨的領導,經過艱苦鬥爭這個條件,才能獲得解放,才能成為新社會的主人。

參考資料

《哲學》

本文乃作者「歷經山窮水盡才知道」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下次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一章 哲學基本理論
    第一節 哲學的概念及基本問題  一、 哲學的含義  (一) 哲學  哲學是人們世界觀的理論表現形態;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是以總體方式把握世界以及人和世界關係的理論體系;是對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哲學既是世界觀的理論,又是方法論的學說,是二者的統一。
  • 馬克思主義哲學(精華一):什麼是哲學?
    方法論與世界觀一致,有什麼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2、哲學與科學的辯證關係2.1、哲學和具體科學是普遍和特屬的對立統一。哲學從總體上把握整個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最一般的規律,具有普遍性。2.2、哲學和具體科學是指導和基礎的對立統一。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哲學對具體科學有指導作用。二、哲學的基本問題1、基本問題的內容:思維(精神)和存在(物質)的關係問題。
  • 專科要考研——哲學複試,《馬克思主義哲學》
    從解決形式看,有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雙方同歸於盡、矛盾雙方融合成一個新事物以及創造出一種矛盾雙方可以長期共存的形式。把握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意義: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只有具體地分析特殊的矛盾,我們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加以區別,找出事物發展變化的特殊原因,從而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的方法。
  • 2017年黑龍江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矛盾的含義及其基本屬性
    一、含義   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對立統一翻譯到中國語言,就是矛盾。中國古代有「自相矛盾」的典故,有一個楚國人賣矛又賣盾,說他的盾堅固得很,隨便用什麼矛都戳不穿,說他的矛銳利得很,隨便什麼盾都戳的穿。有個圍觀的人問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麼樣"時,此人無以對答。
  • 唯物主義是哲學部分,雖能解釋宇宙構成,但不足以說明習慣性事實
    但是,使唯物主義為真的意義可能最後會變得相當無足輕重。這是因為,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以及我們普通人是通過描述我們自己及他人的思想、行為、希望、恐懼和疑慮來解釋人類活動的。而我認為,我們沒有多少理由期望按照分子、原子、電子以及能量量子,就能以一個更為精確的方式來解釋人類活動。
  • 從入門到精通②——「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Ⅰ」
    這就是今天要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觀是馬克思主義最精華的一部分,也是奠定了之後世界上所有馬克思主義信仰者推導馬克思主義可能的發展形勢以及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最有利工具。
  • 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的主張
    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與一切唯心主義不同,它主張: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千差萬別的現象,大至日月星辰,小至電子原子,都不過是物質的不同形式而已,因之現象儘管形形色色,卻是一個統一的物質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沒有一個離開物質的現象。
  • 2009考研前最後三天重點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D 核心價值體系是黨和國家民族感召力、凝聚力的集中反映 【ABCD】  15.北京奧運的口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在哲學上表明()  A 人類價值選擇的同一性 B 世界的普遍聯繫與相互依存  C 矛盾同一性是世界發展的基本特徵和根本動力  D 矛盾同一性是人類存在發展的主要基礎之一 【ABD】  16.北京奧運的兩大目標是
  • 《2008年考研政治應試精華》第一專題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
    【知識闡述與背誦精要】首先,哲學作為一門學問,是同人們的世界觀聯繫在一起的。人們對生活於其中的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所形成的根本看法和觀點就是世界觀。世界觀人皆有之,但人們自發形成的世界觀還不是哲學。「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這是從哲學與世界觀的關係方面來回答什麼是「哲學」的。
  • 如何解決高中政治學科中哲學問題,奪得高分?
    高考中,政治哲學一直是大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哲學是一門綜合性科學,是所有學科的母科。在高中階段,主要考核的哲學範疇有:矛盾觀、唯物主義辯證觀、質變量變等諸多考點,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來細數如何巧答哲學綜合性大題。
  • 「分享」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與哲學知識點總結
    5、世界觀、方法論的含義和關係:(1)a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b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區別: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 2020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考點複習:第一章
    1、在理論上對思維和存在,誰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對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是劃分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標準。2、在實踐上,它可以指導我們自覺的處理主觀和客觀的矛盾,從而正確認識世界和成功的改造世界。
  • 西方近現代哲學中的最強陣容:法國啟蒙哲學和德國古典哲學!
    核心思想為「人為自然界立法」康德所說的自然界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自在的、外部的自然界,而是「自在之物」作用於我們的感官,在我們心靈中所引起的知覺和表象。而「自然規律」則是這些知覺和表象在我們知性的意識中相互聯結的形式。康德認為聯結知覺和表象的形式不是來自於經驗,而是來自於人的理智。
  • 《實踐論》《矛盾論》的指導作用永放光芒
    我們知道,毛澤東同志對中國革命實踐中一系列獨創性經驗的概括,主要得益於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對中國社會性質、革命性質、革命對象、革命的領導階級和同盟軍、革命的鬥爭形式和發展道路所做的深刻分析和精準判斷,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無一不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理論武器的結果。
  • 馬克思主義哲學回答了哪些基本問題?
    每個人都在通過自己的形式來認識世界,並產生最基本的觀點,大多數的世界觀是沒有經過理論論證的,是沒有形成系統論述的,如果將這種自發的認識,零散而有不系統的觀點進行系統化、理論化的歸納和升華,這就形成了哲學。人人都有世界觀,未必人人都有哲學。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2
    、形上學唯物主義c、辯證唯物主義 c、庸俗唯物主義3、馬克思主義認為,哲學是 ( )a、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b、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c、人們自發形成的世界觀 d、人們對人生目的意義的根本觀點4、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世界統一性問題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統一性還是否認世界的統一性b、認為世界統一於運動還是統一於靜止
  • 高考「文綜」政治中,哲學方面的47個重要知識點,值得收藏
    對於哲學主觀題的解題來說,並不只是:原理+材料。哲學是一種思想方法。同學們在答題的時候,首先要考慮解答語句中的內在邏輯和觀點,在論證的同時,要善於從所寫材料中提煉出哲學觀點並加以總結,上升到理論層面。一般來說,政治哲學題的解題思路,也是先構思底層邏輯,再提煉哲學觀點,接著根據題設中給出的觀點,組織語句進行作答,同時注意哲學觀點和事實的客觀邏輯,要做到協調統一。哲學1、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即哲學不僅是一種觀點,同時也具有研究和改造世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