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化運載火箭在路上:積累數據 邊飛邊學習

2020-10-21 中工網

2020-10-21 01:20:07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對於會學習運載火箭的發展,攻關團隊制定了「兩步走」計劃:在2020年具備強適應能力,意思是讓火箭在一些故障情況下具有更強適應能力,還可以繼續飛行;力爭到2025年具備會學習能力,即讓我國在役的主要運載火箭初步具備學習能力。

在人類航天史上,航天發射任務具有高風險性。提高運載火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直是航天科技工作者不斷追求的目標。對此,火箭飛行控制系統起到至關重要作用。

據統計,在1990年至2000年間,歐、美、日、俄運載火箭發射失敗案例中,約有40%的失利有可能利用先進導航制導與控制技術補救挽回,從而繼續完成任務或者降級完成任務。近幾年,獵鷹9號、德爾塔4運載火箭均出現過飛行中發動機推力下降的故障,但通過實施不同程度的補救措施,最終沒有影響主要任務。

科技日報記者從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了解到,我國正在研製會學習的運載火箭。該所副所長禹春梅介紹,該技術是將智能技術引入導航、制導及控制等各個任務環節,使運載火箭變得更加聰明、自主,對複雜環境和突發狀況具備更強的主動適應能力,從而能在更大程度上確保完成任務。

邊飛邊學與終身學習 感知周邊的環境,積累數據自我改進

對於火箭而言,飛行控制系統相當於它的大腦。按照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這部「大腦」學習起來具備兩大特徵。

禹春梅介紹,傳統火箭的飛行策略及軌道是提前設計好的,如果在飛行過程中遭遇事先沒有預料到的複雜空間環境,火箭飛行軌跡無法在線調整。另外,如果火箭上出現如動力系統故障等突發情況,又不能及時採取措施,很可能會導致任務失敗。

但會學習運載火箭則具有邊飛邊學特徵。其控制系統能充分利用箭載多源信息,使火箭實現飛行狀態與環境在線辨識、運載及控制能力在線評估、軌跡在線規劃、控制在線重構、目標在線變更等功能。簡單來說,它可以實時感知自己周邊的環境,如果有威脅就自主改變軌跡。同時,火箭會邊飛邊開展自我健康診斷,如果發現問題,它會評估自己的能力,根據實際情況採取相應措施,或是對任務計劃進行調整。「例如火箭檢測到二級發動機出現故障了,它可以提前實施二三級分離,啟動三級發動機繼續飛行。即使無法按預定計劃完成任務,也可以在重新構建控制系統的基礎上規劃新的軌跡,飛向安全軌道或降級軌道,儘可能減少損失。」禹春梅說。

會學習運載火箭的另一特徵是終身學習。其控制系統能夠充分利用全生命周期中所產生的數據,以大數據、智能分析技術等為基礎,實現模型智能修正、模型智能建立、方案與參數智能優化等功能,持續進行自我學習和改進。

現役運載火箭中,絕大部分都是一次性使用,每一發火箭在飛行過程中,可以將自己的「學習內容」傳回地面,供後來者借鑑,實現火箭之間的傳遞性學習,讓後續火箭越來越「聰明」,「經驗」越來越豐富。

記者了解到,上述兩大學習特徵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邊飛邊學積累的經驗和數據,支撐著終身學習;終身學習的訓練與優化、算法自進化,又能促進邊飛邊學更智能。

火箭學習有門檻 控制系統要一次設計,終身適用

會學習運載火箭的前景美好,但要實現會學習,火箭得先具備足夠的能力。

「首先是對控制系統算力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其具備分布式異構跨核高速信息交換以及多元異構內存共享調度管理的能力。」禹春梅說。簡言之,就是火箭得擁有足夠聰明的大腦。

運載火箭結構安裝難免存在誤差,彈性振動、液體晃動、未知環境擾動等因素都會對控制系統產生影響,因而要求火箭對自身健康狀況及飛行狀態具有實時感知能力。例如火箭動力系統典型非致命故障時有發生,需要針對上升段主發動機推力下降,高空飛行段姿控噴管常開、常閉、極性等問題,具備快速準確辨識能力。

基於在線辨識、感知和自我評估結果,火箭要實現目標在線變更、軌跡在線規劃,控制在線重構等功能,就要具備對環境突變、箭體自身結構參數不確定、典型動力系統故障、任務變更等需求的強適應能力,確保複雜飛行條件和故障情況下飛行穩定,並能夠進入半長軸最大橢圓軌道或者安全停泊軌道。

迄今為止,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已實施349次飛行任務,歷次任務積累了大量數據。這些數據經過統籌和規範管理後,就成為火箭的知識庫。會學習運載火箭從中提取信息、獲取經驗知識,並與智能控制技術相結合,實現自學習能力,從而不斷「成長」。

此外,火箭要做到終身學習,對控制系統還提出了「一次設計,終身適用」要求,需要其具備一次設計便能覆蓋整個型號生命周期的能力。

對於會學習運載火箭而言,智能控制系統架構是基礎,基於全生命周期數據的智能控制算法是核心,基於智能算法的強計算能力是載體。

我國已取得一定進展 力爭2025年具備會學習能力

在會學習運載火箭相關技術探索和應用方面,我國已取得一定進展。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團隊已開始著手對我國在役運載火箭進行改進,向它們普及學習能力。

2020年7月9日和10月12日,我國先後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這2次任務除了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攻關團隊還在箭上搭載了典型動力故障辨識與制導控制重構技術,圓滿完成了飛行試驗驗證。

「可以說,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已具備了一定的智能化特徵。」禹春梅表示。目前對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的改進,僅對算法進行了修改,而種種感知仍是通過原有器件。今後如果要改進得更徹底,還需在箭上增加探測手段。

此外,會學習的理念,也將融入到我國在研運載火箭的研製中。

編輯:肖天

相關焦點

  • 航天智能控制技術讓運載火箭「會學習「
    -5、CZ-7等飛行器上得到應用,使中國運載火箭的制導方法誤差減小了一個數量級,2010年以來,進行了非程序制導技術攻關,並取得了演示驗證飛行試驗成功,大幅提升了制導技術智能化水平。近年來,我國將先進智能控制技術應用於運載火箭發射,顯著提升了火箭控制系統對各種任務的適應能力和智能化水平,確保了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包為民:航天智能控制技術讓運載火箭「會學習」
    首先,梳理了我國運載火箭「從無到有」、「從有到全」的發展歷程,提出了航天智能技術從太空飛行器的可靠性做起,太空飛行器的可靠性從航天智能控制做起,航天智能控制從「會學習」的火箭做起。圍繞航天智能控制技術如何使運載火箭「會學習」的發展架構,進一步探索了「邊飛邊學」和「終身學習」智能控制技術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現狀,支撐我國「會學習」運載火箭高可靠、智能化的發展。
  • 包為民院士:航天智能控制技術讓運載火箭「會學習」
    首先,梳理了我國運載火箭「從無到有」、「從有到全」的發展歷程,提出了航天智能技術從太空飛行器的可靠性做起,太空飛行器的可靠性從航天智能控制做起,航天智能控制從「會學習」的火箭做起。圍繞航天智能控制技術如何使運載火箭「會學習」的發展架構,進一步探索了「邊飛邊學」和「終身學習」智能控制技術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現狀,支撐我國「會學習」運載火箭高可靠、智能化的發展 。
  • 航天智能控制技術讓運載火箭「會學習」『太空科普』
    ,20世紀80年代開始,迭代制導技術理論取得一系列突破,並在CZ-2F、CZ-5、CZ-7等飛行器上得到應用,使中國運載火箭的制導方法誤差減小了一個數量級,2010年以來,進行了非程序制導技術攻關,並取得了演示驗證飛行試驗成功,大幅提升了制導技術智能化水平。
  • 邊騎車邊用電腦 網友表示真是在用生命學習嗎
    邊騎車邊用電腦 網友表示真是在用生命學習嗎時間:2020-10-02 11:3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邊騎車邊用電腦 網友表示真是在用生命學習嗎 近日,清華大學校園裡,一名學生邊騎車邊手託電腦,騎得穩穩噹噹. 網友們都驚呆了,這就是清華的學霸嗎?
  • 運載火箭加上人工智慧,中國預計2025年實普及
    最近就有報導稱,中國已經將人工智慧運用到了火箭上,並且將很快實現普及。據印度媒體《歐亞時報》10月18日報導稱:中國的主要運載火箭將在2025年初步實現學習能力。而目前中國的航天團隊已經開始著手對中國的在役運載火箭進行改進,向它們普及學習能力,並且預計會在5年內完成。據了解,前段時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航天大會上透露出,「十四五」期間,將會打造「會習」的運載火箭。
  • 薇婭直播賣出10萬臺AR地球儀,為孩子打開新世界,邊學習知識邊玩
    作為孩子的啟蒙教學玩具是再好不過的了,讓孩子乖乖放下遊戲,愛上學習。這款科技產品就是薇婭直播間一夜賣出10萬臺的【北鬥AR地球儀】。對於不愛學習的孩子,培養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地球儀十分適合家中的孩子用它來開拓思維,提高學習興趣,真正去了解我們生活的國家,我們生活的世界。
  • 亮亮視野出席英特爾AI技術研討會 「雲邊端計算」助萬物智聯
    4月2日,亮亮視野受邀出席2019春季英特爾人工智慧技術研討會,圍繞雲、邊、端計算體系與行業內諸多人工智慧專家共同展開討論。但如果仍依照舊方向發展,萬物智能化勢必將給核心網絡帶來巨大的數據量,從而影響核心網絡穩定性。因此,在雲端邊緣具有計算能力的智能感知終端,即是萬物智能的必要要素。加之5G時代的降臨,邊緣計算將發揮更大的價值。在5G的帶動下,萬物智能將成為現實,但同時對計算終端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時延、大帶寬、高並發等條件下,雲、邊、端三體協同將成為最好的解決辦法。
  • 飛機在降落時為何要飛「三邊」或者「五邊」?怎麼不直線降落呢?
    飛三邊、飛五邊,其實都是飛行員在駕駛飛機時,所採用的基本起飛或降落飛行路線。從機場的布局來看,一般只有一條長跑道,而其它輔助路線所圍成的區域,差不多是由長方形所組成的,如果單純的依靠長方形的邊來計數,那麼頂多只有四個邊,那麼,上面所說的飛三邊、飛五邊專業術語是怎麼來的呢?
  • 飛槳閃耀2019百度雲智峰會,軟硬結合助力產業智能化
    AI加速器性能提升了近30倍,兼容飛槳深度學習框架,針對圖像、語音、NLP等AI能力專門優化,使得中國的AI跑在自主可控的AI晶片上;企業級AI開發平臺——百度機器學習BML4.0,全面涵蓋從數據到模型再到服務的AI全流程,支撐端、邊、雲一體化,內置飛槳深度學習框架,集成超過70個飛槳自研模型,超過60個高性能算子。
  • 如何用「邊寫邊搜」寫論文?
    從閱讀到寫作,如何用 邊寫邊搜打造你專屬的 高效 文獻閱讀和論文寫作系統?邊寫邊搜是致力於成就效率愛好者的一款知識服務工具,提供 資料管理、聚合搜索、在線閱讀、一鍵引用、筆記摘錄、模版管理、協同創作、報告加速 等功能。「在線精讀」是一款基於雲服務的分屏閱讀和筆記應用,邊讀資料邊做筆記,打造個人專屬的高倍速閱讀理解體系。
  • 邊聽歌邊工作學習,會讓你變傻還是變精?
    於是我們乘地鐵要插著耳機,寫作業要聽著歌,完成工作要伴隨著音樂 ……但你有沒有想過,背景音樂的存在對學習工作的影響是好是壞呢?本期《 0 時差心理快報》將帶你一起看看心理學家們怎麼說。 01話題一:邊聽音樂邊工作會阻礙創造力?
  • 年輕人「邊作邊養」普遍:邊無休止熬夜 邊吃維生素
    (原標題:82.3%受訪青年覺得「邊作邊養」現象普遍)養生在年輕人中逐漸流行,但有的人卻「邊作邊養」:一邊無休止熬夜,一邊勤勤懇懇地護膚;一邊無節制飲酒,一邊泡枸杞水……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0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2.3%的受訪青年覺得
  • 女子邊看手機邊下樓梯 一腳踩空滾下30多級臺階
    近日,在西安地鐵一號線萬壽路站,一名女子邊看手機邊下樓梯,朝陽野生群眾:一路小跑就下去了,piapia滴巧克力只吃健達寶寶:我下樓看手機崴過腳2016年10月,洪山43歲的蘇女士邊走路邊回簡訊,被路上阻擋機動車行駛的圓石絆倒在地,右眼被手機戳傷,血流不止。
  • 學齡前孩子學習拼音用這些書,邊看邊玩邊學拼音
    昨天子玲給大家分享了孩子學習英語的免費網站資源,今天子玲接著來和大家聊孩子學習的事兒,今日主題:學習拼音。孩子很快就要上小學了,拼音的學習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說很重要,但是幼兒園不教,小學老師又教的很快,怎麼辦?
  • 治國必治邊 治邊先穩藏
    我們必須深刻領會和貫徹落實,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奮力譜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西藏篇章。 一、治邊穩藏重要戰略思想是黨的治藏理念的豐富和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總結了歷史上治邊治藏的經驗教訓,開啟了西藏治理的新時代。黨中央高度重視西藏工作,始終把西藏工作放在整個國家發展和進步的大局中通盤考慮。
  • 一周科技隨我探|中國將打造會學習的運載火箭;科學家意外發現人體...
    科技前沿 邊飛邊學!中國將打造會學習的運載火箭 隨著我國深空探測活動的深入開展,運載火箭在發射後,有可能會遇到沒有預測到的環境
  • HIFIMAN創始人邊仿:中國頂級耳機已徵服世界
    好產品關鍵的一件事:做實驗  邊仿研發的秘訣是:建立實驗室。剛畢業的邊仿,僱了有代工廠經驗的資深工程師,還有音響發燒友,就由這個小團隊開始,他們使用科研的方式:做實驗並建立分析數據,一同解決音響和耳機的質量問題。  耳機本身的結構很簡單,除了震膜、外殼,沒有更多其他的參數在當中。
  • 趙樂軍:邊研究邊應用 高地下水位地區海綿城市建設如何重重過關?
    趙樂軍:邊研究邊應用 高地下水位地區海綿城市建設如何重重過關?北極星水處理網訊:2013年底,中國正式提出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在世界範圍內,在城市建設尺度上同時探索水資源、安全、環境、生態等多維度任務,中國的海綿城市探索和實踐,具有重大意義,也面臨巨大挑戰。
  • 很杭州的「大自然奇遇記」 我們遇見了西湖邊的落葉、靈隱路上的...
    西湖邊看落葉,最大氣的當數緊挨西湖的北山街,一面秋色,一面水色,左手風景右手歷史。北山街看落葉,最佳觀景點就在斷橋。梧桐葉的顏色隨著秋向冬而變幻,剛開始是綠色中透著金黃,慢慢的金色成為主調,又慢慢黯淡下去,最終落葉鋪滿了道路與沿湖。西湖邊賞秋葉,讓人念念不忘的還有靈隱路上美得不像話的紅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