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小城鎮集中化的這條道路上,為了改善農村的住房條件,農民們都走出了那個貧困的農村,我們看到很多的農二代在縣城裡買了房子,這已經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了。對於大多數的八零九零們後來說,他們已經告別了在土地中刨食的那個年代,對於自己的未來,也有了很好的計劃,他們的出路和發展並不在鄉村,而把目標指向了城市。因此我們看到,如今城市裡房地產的發展那是與日俱增,即使在一些三四線的城市,房價也已經上漲到近萬元的價格,但是高昂的價格卻阻擋不住他們進城買房的腳步。
不過在農村裡一直都有著這樣一句話,農民住了樓,好日子到了頭。小編也一直不能理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到底是真是假,為什麼在農村裡會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呢?其實我們看到這樣一句話,從字面上簡單的理解就是一旦農民拋棄了自己就在家住進了城市中的樓房,他的好日子也就過到頭了。但是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這麼說難道農民就應該住在村裡,不應該住樓房嗎?如果這句話是大家總結出來的經驗,與住樓房相比,當然好日子那肯定是比較重要了。
這樣的理解到底有沒有道理?從我們目前的情況來看,這樣說其實也有他自己的一套道理的,原因是這樣的。
1,農民住進了城裡的樓房,如果再想回到農村,那就難度大了。許多的農二代他們嚮往城市的生活,在城裡買了房子之後,也把自己的戶口全部都遷到了城鎮,這樣一來,徹頭徹尾的就改變了泥腿子的形象,變成了城裡人。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當他在城裡落戶之後,如果還想回到農村去建房,到農村去養老的話,那可就是難上加難了,這句話其實也是反映了這一方面的情況。
2,農民住進了樓房,他的生活成本就更加高了。
大家都知道,在農村除了吃喝拉撒之外,其餘根本都不需要什麼花錢,甚至我們吃的糧食吃的菜都是自己地裡種出來的,但是當你進了城住進樓房,生活方面的開支就多了許多。大家想一想,在樓房裡住著,是不是得交停車費,物業費,維修基金等等等等,而在農村這些費用根本就不用出的。哪個農村的庭院裡面還需要給村裡交維修基金呢,根本就沒有這麼一說吧,因此在農民住進樓房之後,他的生活成本也變高了,這是事實存在的。
3,農民住進樓房之後,自己的土地權益可能就享受不了了。
作為一個集體經濟的組織成員,農民他是有權利享受宅基地和承包土地的一切權利的,然而在國家有關方面已經明確規定,不能以退出農村的土地來作為農民進城的一個強制性的條件。但是在很多農村地區,我們看到只要你進城買了房落了戶,自己原先家裡的那些承包地、宅基地等等都會被收回去,因為你的戶口已經成為城鎮戶口,沒有了農村戶口之後,自然土地權益也就享受不了了。
4,農民住進了城市樓房,也會的城市病。
在農村裡生活的時候,我們沒事可以去串串門,而鄰裡之間他們的感情也是非常深厚的。但是在城市裡,這種城市病非常的嚴重,甚至鄰居對門大家互相之間都不認識,如果不上班的話,大部分人都會宅在家裡,這就是城市裡的一個通病。很顯然,如果我們從農村搬到城市樓房裡居住的時候,這種居住方式也會漸漸的傳染給農二代,這是老一輩的農民根本接受不了的。
看到這幾個原因,大家是不是就能理解這句俗語所說的意思了呢。農民在城市裡買房,如果說好日子過得頭,似乎有些形容的太片面,具體還是要看個人的實際情況為準的。如果這些農二代們他們不會種地,而且自己從事的事業又是在城市裡,當然選擇住在城市的樓房中,那不是更好更方便嗎?所以說農民住進樓裡,並不代表好日子一定要到頭,很可能會越過越好呢!大家對此是怎麼理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