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中農民住了樓,好日子到了頭,這種說法有什麼道理呢?

2020-11-22 小鹿說三農

如今在小城鎮集中化的這條道路上,為了改善農村的住房條件,農民們都走出了那個貧困的農村,我們看到很多的農二代在縣城裡買了房子,這已經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了。對於大多數的八零九零們後來說,他們已經告別了在土地中刨食的那個年代,對於自己的未來,也有了很好的計劃,他們的出路和發展並不在鄉村,而把目標指向了城市。因此我們看到,如今城市裡房地產的發展那是與日俱增,即使在一些三四線的城市,房價也已經上漲到近萬元的價格,但是高昂的價格卻阻擋不住他們進城買房的腳步。

不過在農村裡一直都有著這樣一句話,農民住了樓,好日子到了頭。小編也一直不能理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到底是真是假,為什麼在農村裡會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呢?其實我們看到這樣一句話,從字面上簡單的理解就是一旦農民拋棄了自己就在家住進了城市中的樓房,他的好日子也就過到頭了。但是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這麼說難道農民就應該住在村裡,不應該住樓房嗎?如果這句話是大家總結出來的經驗,與住樓房相比,當然好日子那肯定是比較重要了。

這樣的理解到底有沒有道理?從我們目前的情況來看,這樣說其實也有他自己的一套道理的,原因是這樣的。

1,農民住進了城裡的樓房,如果再想回到農村,那就難度大了。許多的農二代他們嚮往城市的生活,在城裡買了房子之後,也把自己的戶口全部都遷到了城鎮,這樣一來,徹頭徹尾的就改變了泥腿子的形象,變成了城裡人。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當他在城裡落戶之後,如果還想回到農村去建房,到農村去養老的話,那可就是難上加難了,這句話其實也是反映了這一方面的情況。

2,農民住進了樓房,他的生活成本就更加高了。

大家都知道,在農村除了吃喝拉撒之外,其餘根本都不需要什麼花錢,甚至我們吃的糧食吃的菜都是自己地裡種出來的,但是當你進了城住進樓房,生活方面的開支就多了許多。大家想一想,在樓房裡住著,是不是得交停車費,物業費,維修基金等等等等,而在農村這些費用根本就不用出的。哪個農村的庭院裡面還需要給村裡交維修基金呢,根本就沒有這麼一說吧,因此在農民住進樓房之後,他的生活成本也變高了,這是事實存在的。

3,農民住進樓房之後,自己的土地權益可能就享受不了了。

作為一個集體經濟的組織成員,農民他是有權利享受宅基地和承包土地的一切權利的,然而在國家有關方面已經明確規定,不能以退出農村的土地來作為農民進城的一個強制性的條件。但是在很多農村地區,我們看到只要你進城買了房落了戶,自己原先家裡的那些承包地、宅基地等等都會被收回去,因為你的戶口已經成為城鎮戶口,沒有了農村戶口之後,自然土地權益也就享受不了了。

4,農民住進了城市樓房,也會的城市病。

在農村裡生活的時候,我們沒事可以去串串門,而鄰裡之間他們的感情也是非常深厚的。但是在城市裡,這種城市病非常的嚴重,甚至鄰居對門大家互相之間都不認識,如果不上班的話,大部分人都會宅在家裡,這就是城市裡的一個通病。很顯然,如果我們從農村搬到城市樓房裡居住的時候,這種居住方式也會漸漸的傳染給農二代,這是老一輩的農民根本接受不了的。

看到這幾個原因,大家是不是就能理解這句俗語所說的意思了呢。農民在城市裡買房,如果說好日子過得頭,似乎有些形容的太片面,具體還是要看個人的實際情況為準的。如果這些農二代們他們不會種地,而且自己從事的事業又是在城市裡,當然選擇住在城市的樓房中,那不是更好更方便嗎?所以說農民住進樓裡,並不代表好日子一定要到頭,很可能會越過越好呢!大家對此是怎麼理解的呢?

相關焦點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二十六,還有3天的時間就要進入到臘月。臘月是農曆月的最後一個月,隨著臘月的到來,也意味著新一年馬上就要到來。臘月最為一年的結尾,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臘月和正月有什麼禁忌呢?
  • 俗語「牛到寡婦年,九屠圍豬轉」,有什麼道理呢
    今天是2021年的1月12日,農曆的十一月二十九,按照農曆來計算的話,明天就要交臘月了,意思也是說明天就已經進入到了年關,對於在農村老人們認為進入到了臘月就已經是到了年關,所以臘月的開始也是慢慢地有年味了,從現在算起距離春節還有一個月的時間,這個時候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大家都要忙活起來了,可以說是年關是一年中最為忙碌的時候了。
  • 農村俗語「春打六九頭,窮人苦出頭」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俗語說白了就是對農村生活實踐中的經驗總結,同時也是農民生活中摸索出來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會有俗語的存在,比如說農民的習俗禁忌,一般都會用俗語的形式保存下來,這樣就能夠起到文化的傳承。
  • 俗語『家狗窖頂往下看,必殺家狗莫怠慢』,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都是老一輩農民生活經驗的總結,凡是農民日常能涉及的東西都有俗語,可謂包羅萬象,今天這個說個俗語『家狗窖頂往下看,必殺家狗莫怠慢』,有什麼道理嗎?土狗在農村非常普遍,農民養它的目的就是看家護院,而狗作為這個職業也是盡職盡責,養的時間越長,它們越具有靈性,能夠辨別主人家喜好,也能預知自己死亡時間,尤其順從主人是其他動物所不能做到的。『家狗窖頂往下看,必殺家狗莫怠慢』意思是說土狗若是某一天爬上房頂向下看,那麼這條狗必須殺死,不能再養了,這是為什麼呢?
  • 農村俗語:男要實,女要虛;男怕子時,女忌午時,有什麼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男要實,女要虛;男怕子時,女忌午時,有什麼道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的俗語是非常多的,這些俗語對於很多的農民老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這些俗語涉及的領域也是非常的廣泛,有關於教育人的,也有關於天氣的,還有的俗語是是關於壽命,所以以前老人在聊天的時候總喜歡聊到俗語,但是現在很多農民都發現,現在農村的俗語已漸漸消失在農民的生活中了,非常的可惜。
  • 小孩出生時間有何說法?古人總結了兩句俗語,你認為有道理嗎?
    小孩出生時間有何說法?古人總結了兩句俗語,你認為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村裡的老人和長輩經常在閒坐聊天時,嘴裡就蹦出幾句俗語。這些俗語通常琅琅上口,通俗易懂。那麼小孩出生在什麼時候會比較好呢?有一句俗語說的是「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女孩子生在大年初一,長大了是當娘娘的命;男孩子生在正月十五,長大了就會當大官。這句話對這兩個日子出生的嬰兒表達了一種最美好的祝福。因為古人認為女孩子嫁得最好的就是皇宮裡的娘娘了,享盡榮華富貴,而男孩子做大官,也是前途無量。
  •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很多小夥伴相信都應該有聽過一些農村的老話,這些話一般來說都十分的好理解,這些話正是所謂的農村屬俗語。農村俗語也是農村的農民老一輩人一直總結的生活經驗,其中涉及到一些地理和氣節的知識,蘊含著一些大道理,直到現在我們聽到這些農村的俗語還可以受益匪淺。那麼小慄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其中的一句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那麼這句俗語有什麼特殊含義,又有道理嗎?一般到了秋天,就是收穫的季節,所以這個時候農民一般來說都特別忙。
  • 農村俗語「大口吃小口,家破財散走」,這話啥意思呢?有啥說法嗎
    現在已經到了12月份,距離過年也是越來越近了,每當到了年底之後,很多在外地打工的農民就要趕回家過年了,還有的就是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的農民在外地過得也不是很好,畢竟因為今年疫情的原因導致,很多的企業和工廠也是處於困難的時期,訂單減少,工地上的工作也少,那麼農民這個時候與其在外地還要花銷
  • 農村俗語:「住了抬轎房,家敗人也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住了抬轎房,家敗人也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蓋房子可是大事情,一方面現在能給批塊宅基地很不容易,而且蓋房建設成本也很高,蓋好一棟二層房子要是沒有二十來萬根本不可能;另一方面蓋房時要考慮很多,既要有好的房屋戶型,更要有好的風水,因為農村人對於這個比較講究。
  • 俗語:九日得辛,十馬馱谷,十人五鋤,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俗語:九日得辛,十馬馱谷,十人五鋤,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以前農民種地,只能靠著先輩們總結出來的經驗來預測一年的收成情況。與現在發的天氣預報不同,農民們無法預測未知的天氣,所以,很多時候沒有辦法針對天氣變化及時的做好保護措施。
  • 農村老輩人說的俗語「睡覺切莫頭朝東腳朝西」,至今還有道理嗎?
    在農村各種俗語也是比較多的,關於住房的俗語也有,比如「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而關於住房裡面安置的床鋪的俗語也有;農村老輩人說的俗語:「睡覺切莫頭朝東腳朝西」指的就是人們安置床位睡覺時頭腳的方向,不能頭朝東腳朝西,下面結合現實中人們安置床位睡覺的情況來分析看看這句俗語是否有道理:
  • 農村有一俗語,房子望見墳墓,兒孫應尋活路,是什麼意思呢?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有很多的年輕小夥子都開始往其他的城市打工掙錢,一年也回不了幾次,每次都是通過手機來向父母報平安的。還有的人因為工作太忙,在過年的時候都是看不見人影,讓那些老人們心裡是非常的傷心,所以如果有時間的話,那些在外面工作的人還是要多多聯繫一些自己的父母,不要讓父母擔心。
  • 農村俗語「寡婦牛年馱五穀,四馬駝糧二人分」啥意思?有道理嗎?
    雖然已經到了三九天,但是最近幾天氣溫有些回升,所以很多農村老人從家中走出來,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曬太陽閒聊天。聽農村的老人說,明年是寡婦牛年,在農村有「寡婦牛年馱五穀,四馬駝糧二人分」的說法,這個說法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農村俗語和農諺是農民經過長期的生產生活的經驗總結,可以說這些俗語和農諺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仍然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更何況有許多科學發現其實質就來源於生活和大自然對人類的啟示而研究發明成功的,因此,農村俗語和農諺應該標註為通俗科學理論的標籤加以發揚光大,並服務於實際生產生活需要。
  • 俗語「頭無腦油腳無汗,到老還是窮光蛋」啥意思,讀懂後長見識了
    俗語文化包羅萬象,絕大部分都是老祖宗切身的生活經驗之談,雖然言語上略顯粗糙,但是隱藏的道理卻有著很大的智慧。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頭無腦油腳無汗」,就是根據一個人的長相而言的,而後一句才是整句俗語的精華所在。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相信您看完之後就會增長很多見識,至少在識人方面可以受到很大的啟發。
  • 俗語「五樹不進宅,家人樂開懷」,古人種樹經驗,有道理嗎?
    歡迎閱讀一介村夫,為農民說話,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每天都將為你帶來一手三農資訊。今天為你帶來的是:俗語「五樹不進宅,家人樂開懷」,古人種樹經驗,有道理嗎?一直以來,農村人都喜歡種樹,只要有人住的地方,就一定會有樹。不管是房前屋後,還是田間地頭,勤勞的農民總是會見縫插針一般,充分利用土地的邊邊角角,栽種上各種樹木。過去農村人的院子很大,家家戶戶的院子裡都能種不少樹。現在宅基地面積小了,但農民還是喜歡在院子裡種樹。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在農村的人生活久了的話,就知道一些農村的特色,而在城裡是沒有見過的這些,其實也可以說是祖先們留下來的一些規矩,需要後人去遵守吧,經常會把這些些規矩濃縮成了農村的俗語,告訴後人他們該怎麼做?其實這些事祖先智慧的結晶,從這些詞語中可以了解農民的一些想法,還有農村的情況,下面就有三句俗語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有什麼道理呢?小夥伴們,隨小編去看看這三句是什麼吧!1.冬不坐石頭,夏不坐木,相信聽了的人都能夠非常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說的就是在冬天不能坐石頭,在夏天不能坐木頭,怎麼會有這種說法?我們可以知道在農村人嗎?幹活幹累了就隨地而坐,經常都是些石頭或者木頭,甚至是席地而坐。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這句俗語有道理嗎?看看大家怎麼說?@李阿冰雖然俗語「大屋摞小屋,三年兩年哭」有點誇張,但是卻很有道理。說的是大房子裡面不能有帶屋頂的小房子。大屋隔成小屋沒關係,但不能在小屋上面加蓋房頂。還有一種說法是舊房子拆了建新房,老房子的地基必須清理乾淨,不能直接在老房地基外圍做地基直接造新房,這樣就是大屋套小屋了。老人們認為這種情況輕則破財,重者人亡,三年兩年哭,表示時間長了,要出大事。
  • 俗語「燕子進家,紫氣東來!」有道理沒?
    農村有無限廣闊的天地,孕育了無數勤勞善良的人們。在我們在這土地上繁衍生息的過程中,前人們總會根據生活經驗,或者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流傳下來不少俗語。而在春分就有不少農村的俗語。 「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一種說法是春分以後一天天變暖了,人的身體也漸漸舒展開來,就如同每天都在長高一樣。還有一種是根據太陽照射的影子來說,因為春分正好是太陽逐漸向北移,所以影子一天天高起來,就像人高了一樣。
  • 農村老人言:苞米去了頭,力氣大似牛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老人言:苞米去了頭,力氣大似牛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在以前的時候,這些俗語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有的農民就喜歡用俗語來判斷農作物的收成情況,還有的人喜歡用俗語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種關於農村的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