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與化學學院張家旭、楊麗課題組在材料和藥物合成理論計算模擬...

2020-12-01 哈爾濱工業大學新聞網

哈工大報訊(王計/文)近日,我校化工與化學學院張家旭、楊麗教授課題組在材料和藥物合成的理論計算模擬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溶劑分子如何影響消除和取代競爭動力學,洞察機理隨溶劑化的變遷機制」 (How a Solvent Molecule Affects Competing Elimination and Substitution Dynamics. Insight into Mechanism Evolution with Increased Solvation)以論文形式(Article)發表在國際一流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 2018, 140, 10995-11005,影響因子14.357)。該論文受到主編的關注和好評,被選為JACS封面文章(Front Cover),入選JACS 挑戰題集(JACS Image Challenge)。JACS焦點評論(JACS Spotlights)專欄對該成果作了「模擬揭示溶劑化對反應選擇性的控制」(Simulations Def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vation And Selectivity)專題重點報導,充分肯定了理論模擬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張家旭和楊麗教授為文章通訊作者,第一作者為2016級博士生劉旭,哈工大為第一通訊單位。

消除和取代機理在材料和藥物合成中無處不在,通常作為彼此的副反應發生,影響反應進程和產出。其相互競爭引起科學家的廣泛關注,成為前沿熱點課題。由於兩種機理生成相同的產物離子給實驗探索競爭機制帶來了極大挑戰。為解決該難題,本課題組應用動態原子動力學模擬,成功揭示出在氣相消除反應往往主導反應進程而在液相取代機理卻更為盛行這一實驗現象的本質。研究成果的學術價值和新穎性獲得審稿人的充分認可和推薦。

張家旭和楊麗教授於2014年加入哈工大,其所在課題組長期從事化學動力學模擬和量子化學計算,與美國動力學專家哈澤教授(Prof. Hase)課題組合作發展自編程序VENUS和模擬方法,在《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自然通訊》(Nat. Commun.)、《物理化學快報》(J. Phys. Chem. Lett.)等高水平期刊發表SCI論文80餘篇, 研究成果被美國化學學會(ACS)、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專題報導,並被選為美國化學會C&EN Cover Story、期刊封面、熱點文章。

文章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8b04529

封面連結:https://pubs.acs.org/toc/jacsat/140/35

JACS Spotlights重點關注: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8b09053

張家旭主頁:http://homepage.hit.edu.cn/zhangjiaxu

楊麗主頁:http://homepage.hit.edu.cn/pages/yangli


相關焦點

  • nature 推出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百年院慶特刊
    值此百年華誕之際,世界頂級科學期刊Nature推出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宣傳特刊,於4月30日在線出版。專刊用6個版面全方位展示了學院在合成化學、化學理論與機制、化學測量學、生物醫學、新材料、應用化學領域的重大科研進展及社會貢獻,向國內外彰顯了學院一流的科研水平。
  • 化學化工學院舉辦「計算納米技術學術研討會」學術研討會
    4月8日至9日,由我校化學化工學院主辦,Hans Ågren教授召集的計算納米技術學術研討會(Computational Nanotechnology workshop)在開元名都大酒店四樓舉行。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劉先省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化學化工學院的部分師生及兄弟單位的相關師生參加了此次會議。開幕式由我校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毛立群主持。劉先省在致辭中對各位專家學者的蒞臨表示熱烈的歡迎,並向與會嘉賓介紹了河南大學的發展歷史和現狀。他表示,Hans Ågren教授在理論化學研究領域具有很高的學術造詣,並推動了該領域在國際上的快速發展。
  • 化學化工學院張帆研究員課題組在碳-碳鍵動態共價化學及二維晶態...
    按教課書說法,形成碳-碳鍵被認為是不可逆過程(筆者認為:是在常規條件下),因此,雖然其廣泛用來構築眾多有機染料分子和有機半導體材料,但作為連接基團形成晶態聚合物並未引起重視。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帆教授課題組一直以來致力於開發新的有機合成策略,用於可控制備新型有機半導體材料、納米碳基材料和(類)石墨烯材料等。
  • 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哈工大報訊(化工/文) 近日,我校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該工作為石墨烯光致精準功能化的首例,通過精細調控局域雜化模式打開石墨烯帶隙,首次在原子尺度實現了石墨烯的二維長程有序功能化,為石墨烯基二維材料在電子器件和光電器件應用方面的關鍵難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法。
  • 科研新進展 | 我校化學化工學院曹陽教授與程俊教授合作發文報導硒化銦/石墨烯異質結構光陽極材料
    我校化學化工學院曹陽教授與程俊教授合作在原子層厚度的硒化銦/石墨烯異質結構光陽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以「Atomicallythin
  • 化學化工學院李明教授、何榮幸教授課題組在電催化材料領域再獲進展
    近日,化學化工學院李明教授、何榮幸教授課題組在催化領域國際知名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齊崴教授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
    本站訊(記者劉曉豔)利用天然病毒的靶向特性,合成非致病性、可定向遞送基因藥物的仿病毒納米顆粒,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刊物《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並被遴選為Inside Cover。
  • 化學化工學院何榮幸教授課題組在電催化材料設計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化學化工學院何榮幸教授課題組在催化領域國際知名期刊《Applied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應用催化B:環境》,
  • 上海交大化學化工學院劉鋼研究員及合作者在聚合物半導體材料與...
    然而,在微電子器件尺寸不斷縮小的進程中,當前主流的矽基浮柵存儲技術在存取速度、可靠性和集成工藝等方面將面臨一系列理論極限和技術上的瓶頸,難以通過平面微縮的方法來持續滿足大數據時代對提高存儲密度的要求(圖1)。另一方面,由於當前半導體製程技術的限制,現代計算機系統通常採用分級存儲以及存儲器-處理器分立存在的方式來實現計算性能與計算成本之間的優化平衡。
  • 化學學院雷曉光課題組與合作者在植物天然產物生物合成與酶學研究...
    2020年5月25日,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雷曉光課題組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戴均貴課題組植物天然產物作為內源性小分子參與了自身重要生理活動,例如調控植物自身的生長發育和抵禦病蟲害,同時也是治療人類重大疾病的創新藥物分子的主要來源。因此,解析植物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途徑對於植物生物學、生態學研究和開發創新藥物治療人類重大疾病都具有重要意義。
  • 清華化工系張強課題組在鋰金屬負極骨架親鋰化學及材料設計領域的...
    清華化工系張強課題組在鋰金屬負極骨架親鋰化學及材料設計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2月18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化工系張強課題組在《科學進展》及《Research》上發表系列文章《摻雜碳材料親鋰性化學誘導鋰金屬均勻形核》(Lithiophilicity Chemistry of Heteroatom-Doped Carbon to Guide
  • 化工系燕立唐課題組發文報導石墨烯納米片在細胞雙層磷脂膜間的...
    化工系燕立唐課題組發文報導石墨烯納米片在細胞雙層磷脂膜間的輸運機理清華新聞網6月12日電 6月7日,清華大學化工系燕立唐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過程所魏煒課題組合作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發表文章《石墨烯納米片在細胞膜夾層間的輸運》(Transport of a graphene
  • 化學化工學院舉辦2019年河南大學有機合成青年學者論壇
    本次論壇由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功能有機分子工程研究所、阻燃與功能材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主辦。來自大連理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國內高校的十餘名青年學者,以及學校有機學科的教師、研究生60餘人參加了會議。開幕式由阻燃與功能材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主任丁濤教授主持。 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徐元清教授致開幕詞。
  • 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2020年最新基礎研究成果速覽
    機器人生物形態電池哈工大化工與化學學院黃玉東教授課題組與美國密西根大學NicholasA Kotov教授合作,在仿生結構型芳綸納米纖維基固體聚合物電池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近期發表於Science子刊《科學•機器人》雜誌(
  •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學生畢業時,可按規定獲取相應的中外兩國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學校和學院也為學生組織各種短期出國學習訪問,進行國際間交流。並聘請國外知名教授來校為本科生授課,開闊學生國際視野。  本專業培養具有化學工程與化學工藝方面的知識,能在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環保、生物工程、輕工、製藥、食品、冶金和軍工等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
  • 從萬千組合中挑出最優配比,AI加速化學材料合成
    研究人員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才能分析出正確的化學合成路徑,但是人工合成產率較低、試錯成本過高,導致合成化學技術在藥物、材料領域中的商業應用價值不足。因此,引入AI+化學合成尤為重要,利用人工智慧的逆合成分析、機器學習、神經網絡等技術,預測合成路徑,通量篩選,快速尋找到最有潛力的合成路徑。
  • 大連化物所推進「理論與計算化學中心」籌建工作
    隨著化學物理理論及計算方法和大型計算軟體包與高性能計算機的發展,目前名目繁多的計算化學課題正在全世界範圍內蓬勃開展,由此產生的計算化學正在化學研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連化物所緊緊抓住機遇,從科學技術發展規律、現狀與趨勢綜合考慮研究所過去的經驗與未來的發展與定位,大力推進 「理論化學與計算中心」的籌建工作。    目前,美國、以色列、德國、英國、加拿大的許多大學、科研單位和公司都有專搞理論及計算化學的教授和科研人員。
  • 棗莊學院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 | 縱有萬木垂梢首,唯有棗院是歸處
    中國教育在線訊 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是棗莊學院設置最早的學院之一,前身是始建於1978年的化學系,2005年更名為化學化工系,2011年更名為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學院現有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和礦物加工工程5個本科專業及應用化工技術和化工安全技術2個專科專業,在校生900餘人。
  • 化學化工學院舉行2020年第二批師資博士後考核匯報會
    12月28日,化學化工學院2020年第二批師資博士後考核匯報會在學院220會議室舉行。會議邀請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和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獲得者、福州大學副校長王心晨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江海龍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獲得者、福州大學化學學院副院長鄭壽添教授任校外同行評議專家;河南大學多酸化學重點實驗室主任牛景楊教授,化學化工學院院長柏龑教授任校內評議專家。考核小組組長由王心晨擔任。會議由副院長徐元清主持。柏龑代表學院首先致辭。
  • 北京化工大學&華南理工Chem:Ru單原子電催化還原氮氣合成氨
    將N2電化學還原為NH3是一種潛在的合成途徑,可以通過太陽能或風能提供動力,實現可持續的能源經濟。然而,電化學氮還原存在兩個主要問題:(1)過電位高(2)法拉第效率(FE)低(由於副反應氫析出反應(HER)的發生,尤其在水溶液中)。目前用於N2還原製備NH3所報導的催化劑(Au、Pt/C、Ru、Mo、Ag/Au、Bi4V2O/CeO2、Rh和Fe/CNT)種類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