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我就是要開最多彩的花,傳最高效的粉!

2020-12-05 澎湃新聞

自然界被子植物的花多彩多樣,有紅橙黃綠青藍紫及各種漸變狀態的顏色,幾乎覆蓋了人類視覺的全部色系。

 

 

  圖1 被子植物多姿多彩的花色

  據不完全推測,自然界花色最多的前4種可能為白色、黃色、藍色和紅色,黑色花最少。關於自然界被子植物的花色佔比還沒有完全定論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有些花顏色漸變難以鑑定,有些植物的花擁有多種顏色,同一種花有不同顏色搭配,有些花會變色等。

  

  圖2 同一種植物可能有不同的花色(蓮 Nelumbo nucifera)

  

  圖3 同一朵花有不同的顏色搭配(左,爆米花慈姑 Sagittaria montevidensis 花基部具有紫色斑塊;中,粉魅力洋水仙 Narcissus pseudo-narcissus 'Pink Charm' 副花冠橘紅色;右,鬱金香屬 Tulipa sp. 雄蕊黑色)。

  對,你沒有看錯,有些植物的花是會發生顏色變化的。比如紅花(Carthamus tinctorius)開花早期為黃色,末期就變成了紅色。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自然界關於花色變化的那些事兒。

  

  圖4 紅花(Carthamus tinctorius) 的花在不同花期發生花色變化,隨著花期往後,花色逐漸加深。

變色的那些花兒們,都先從何變起?

  據研究表明,被子植物中花色隨花期變化的現象存在於33目,78個科,253個屬,約393種。一般來說,花顏色變化可由淺漸深(如忍冬科的一些植物),也可由深漸淺,不過自然界中前者的情況比較普遍。

  

  圖5 金銀忍冬(Lonicera maackii),初期花白色,隨後逐漸變成黃色。白色箭頭新花,紅色箭頭老花(下同)。

  

  圖6 錦帶花 (Weigela florida)隨著花期往後,花色逐漸變深。

  

  圖7鴛鴦茉莉 (Brunfelsia brasiliensis)的花由藍紫色漸變成白色。第1天初開為藍紫色,2-4天逐漸變化為雪青色,第4-5天變為白色。

  花色變化既可以出現在整朵花,也可以出現在某些局部位置,主要出現在4個部位:花萼、花冠、雄蕊、雌蕊,而視覺效果最明顯的部位則是花萼及花冠。

  

  圖8 馬纓丹(Lantana camara),初開為黃色,第2天開始變為紅色並逐漸加深顏色。

  

  圖9 結香(Edgeworthia chrysantha),初開為黃色,後逐漸變為白色。

是誰在幕後操控花兒變色?

  花色變化的生理機制有很多種,主要的生理基礎為花色素的變化,包括色素種類和含量變化。主要涉及的色素有類胡蘿蔔素、黃酮類化合物(如花青素)、甜菜紅鹼、葉綠素和生物鹼等。

  

  圖10 類胡蘿蔔素結構,可使花朵形成黃色、橙紅色或紅色。

  

  圖11 葉綠素結構,是綠色的主要色素,也是生成花青素的前體。

  

  圖12 小檗鹼及木蘭花鹼結構,可使花朵顯示為黃色。

  pH或者環境因素(如光照、溫度和水分等)變化會通過刺激花內色素發生變化,進而改變花的顏色。比如,pH變化導致紫羅蘭、牽牛花、月季、紫甘藍等花內花青素變化而形成顏色變化,酸性環境偏紅,中性環境偏紫,鹼性環境偏藍。

  

  圖13 花青素在不同pH環境下的物質轉變形式。

花兒為什麼要變色?

  一般認為,植物展現多姿多彩的顏色主要目的是在視覺上吸引傳粉動物靠近,從而為其完成傳粉過程。而在花朵變色過程中,末期花的顏色可能完全不同於早期花或者正盛開的花,那這種變色可以給植物帶來哪些好處呢?

  科學家們經過長期研究提出了很多解釋,大致可概括為如下兩個方面:

  1)增大整個花序或者居群的花展示面積以提升遠距離吸引能力,比如尖果馬先蒿(Pedicularis oxycarpa)的變色老花可以增加居群的總體來訪熊蜂數量;

  

  圖14 尖果馬先蒿 (Pedicularis oxycarpa),基部紫色花為老花,頂部白色花為新花。

  2)近距離指示作用,當傳粉者被遠距離吸引過來之後,變色花則給傳粉者傳達本花已為過期老花、報酬有限的信息,使其更多地去訪問新花。一方面可以提高傳粉者的覓食效率,同時也就增加植物本身的被傳粉效率,另一方面老花上的柱頭也可以減少被幹擾的概率,以便於已授粉的花粉管生長。當然,關於花變色的更多奧秘有待於更多研究來發現。

  自然界中變化萬千的花色吸引了各種奇妙的昆蟲、動物為之駐足,它們或欣賞、或採食,創造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觀和曼妙的生命協奏曲,共同鑄就生態的繁榮。

  (本文圖片來源於作者)

參考文獻:

1.鄧惠,向甘駒,郭友好,楊春鋒.秦嶺忍冬屬4種植物的繁育系統及花色變化的研究.植物科學學報,2017,35(01):1-12.

2.蘭泉,鄭媛,查正根,汪紅蕾,李婉,劉曉虹,朱平平.色彩斑斕的自然,五顏六色的化學.大學化學,2018,33(07):103-109.

3.Sun S.G., K. Liao, J. Xia & Y.H. Guo Floral colour change in Pedicularis monbeigiana (Orobanchaceae). 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005, 255: 77–85.

4.Weiss M.R. Floral color change: a widespread functional convergence. America Journal of Botany, 1995, 92:167-185.

相關焦點

  • 被子植物:我就是要開最多彩的花,傳最高效的粉!
    關於自然界被子植物的花色佔比還沒有完全定論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有些花顏色漸變難以鑑定,有些植物的花擁有多種顏色,同一種花有不同顏色搭配,有些花會變色等。據研究表明,被子植物中花色隨花期變化的現象存在於33目,78個科,253個屬,約393種。一般來說,花顏色變化可由淺漸深(如忍冬科的一些植物),也可由深漸淺,不過自然界中前者的情況比較普遍。
  • 從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
    在一般的認識裡,我們自然地以為被子植物是從裸子植物進化而來的;但是要說這個過程具體是如何發生的,貌似一時卻無法在腦海中形成什麼明確的圖景。下面,我參考了一些書籍資料中的相關論述,希望可以反映出當下學界對被子植物的發生這一過程的認識。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的興衰史目前一般認為,出現在泥盆紀的種子蕨是原始的裸子植物。
  • 一億年前「神秘花」現身:被子植物起源依舊成謎—新聞—科學網
    比如,被子植物在白堊紀中期突然大量出現的現象,就令達爾文百思不得其解。因為達爾文找不到更早的被子植物的線索,也就和他所希冀從少到多逐漸發展的模式不吻合,所以他將被子植物的起源稱為「討厭的謎團」。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鑫團隊在《科學報告》上報導了一件被命名為「靜子花」的化石,為被子植物在白堊紀中期大量出現提供了一個新的證據。
  •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間的進化關係自古就是科學謎題。最近,北京...
    在琳琅滿目的植物世界,被稱為「開花植物」的被子植物無疑是最受關注的一類,不僅因為它們用絢爛的花朵將世界裝扮得奼紫嫣紅,它們孕育的累累碩果更是維繫人類文明的食糧。在研究領域,被子植物同樣備受關注,其中關於被子植物的起源與進化,自達爾文時代起,便成為植物進化領域裡的一個重大難題,達爾文直接將其稱為「令人討厭的謎題」。
  • 版納植物園等發現被子植物中由水介導的受精系統
    這一「新發明」也是被子植物在地球上演化得最多樣和最具優勢的原因之一。因此,現有觀點認為:水介導的受精機制在早期被子植物演化過程中消失了,因為它無法很好地適應陸生環境。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植物進化生態研究組博士研究生範永立等在研究員李慶軍的指導下,在姜科植物距藥姜(Cautleya gracilis)中首次發現了被子植物中水介導的受精機制。
  • 花和草還有果哪一個是最早的被子植物?
    從進化歷史的角度來說,被子植物,也就是開花植物,絕對是植物世界的王冠。花是美麗的象徵,代表了植物世界繁殖策略的最高水平。美豔的花朵不僅讓大自然顯得更加美麗,而且造就了龐大的昆蟲家族,影響了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蝴蝶舞翩翩、蜜蜂響嗡嗡,無不是在為花的怒放演奏美妙的交響曲。正是由於被子植物如此重要,因此科學家們一直試圖破解被子植物的起源和進化之謎。
  • 被子植物兩側對稱花起源分子機制闡明
    為解答達爾文有關白堊紀中後期被子植物大爆發的「令人煩惱之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王印政研究組以菸葉苣苔為材料開展研究,闡明了被子植物兩側對稱花起源的分子機制。
  • 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的區別
    本記錄的科、屬以中國植物志為準被子植物有1萬多屬,約30萬種,佔植物界的一半。它們形態各異,包括高大的喬木、矮小的灌木及一些草本植物。裸子植物的表面是裸露的,沒有果皮包被,例如銀杉、水杉等,而被子植物是有果皮包被的,例如我們常吃的蘋果、水蜜桃等。
  • ...被子植物 早侏羅世 中華古果 植物解剖學 道虎溝 裸子植物 大化...
    在地球上的30多萬種植物中,其中20多萬種都屬於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就是有花植物,是人們在自然界中最常見到的一大類植物。與其他各個類群的植物相比,被子植物不僅種類最多,而且與人類的關係也最密切。但是被子植物的起源問題,一直是植物學家備感困惑的演化生物學難題。
  • 種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區別,科普一下
    種子植物最古老的種子植物化石發現於3億多年前(泥盆紀)的巖石中。被子植物門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級的一類,自新生代以來,它們在地球上佔著絕對優勢。現知被子植物共1萬多屬,約20多萬種,佔植物界的一半。·配子體高度簡化,出現真正的花。·具有雙受精和三倍體胚乳。花被子植物的花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4部分組成,各個部分稱為花部。
  • 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被子植物中由水介導的受精系統
    新華網昆明5月22日電(記者 張東強)中國科學家在姜科植物距藥姜(Cautleya gracilis)中首次發現了被子植物中由水介導的受精機制。該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植物學期刊《新植物學家》(《New Phytologist》)上。
  • WEEK計劃|考點14:種子植物的分類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②一種是按照種子外面 是否有果皮包被 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簡單來說就是種子裸露在外面,像松、柏、杉、銀杏、蘇鐵這類的。中國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被子植物是指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裹著,像龍眼、荔枝、芒果、玉米、水稻這類。被子植物擁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也稱綠色開花植物。
  • 中華十字果:真正的被子植物誕生了?
    繼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被發現並命名後,關於地球上第一朵花以及第二朵花的爭論一直不絕於耳,許多古植物學家紛紛質疑,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雖然是非常重要的發現,但是其是早期的被子植物仍然存疑,存疑的主要依據是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化石中的所謂「種子」,並不一定是真正的種子。
  • 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被發現:「南京花」,開了1.74億年!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 十字中華果一一真正的早期被子植物
    繼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被發現並命名後,關於地球上第一朵花以及第二朵花的爭論一直不絕於耳,許多古植物學家紛紛質疑,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雖然是非常重要的發現,但是其是早期的被子植物仍然存疑,存疑的主要依據是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化石中的所謂「種子」,並不一定是真正的種子。
  • 科學繪畫||被子植物家族的睡蓮科成員
    睡蓮屬黃睡蓮科學繪畫圖(引自陳靜收藏圖) 睡蓮科(Nymphaeaceae)是被子植物的一個科
  • 【考編】生物教案模板分享:《被子植物》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通過本課的學習,能舉例說出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徵。2、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採集植物和製作臘葉標本。能力目標1、初步學會採集植物與製作臘葉標本,繼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驗能力。2、通過對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徵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歸納、綜合等思維能力。情感目標通過參加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使學生逐漸養成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教學設計方案重點: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徵。2、植物蠟葉標本的製作。
  • 為什麼說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級?
    在一定的地質時期中,總有一類佔據著主導地位,而其在發展過程中又會被較為進化的另一類植物所取代……世界總是在不斷進化著,那麼最後為什麼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級呢?植物的進化我們知道,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屬於種子植物,不同的是裸子植物的胚珠和種子都是裸露的,胚珠外面沒有子房,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著。而被子植物在進化過程中有了真正的花,受精後胚珠在子房內發育生長,種子包在果皮裡。
  • 400年才開一次花?微信群裡熱傳的神奇植物真身找到了
    真有如此神奇的植物嗎?網傳圖片對此,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諮詢了植物專家、上海市植物學會理事張永平。張永平告訴記者,圖片中的植物並非什麼帝王花,真名為塔黃,也叫高山大黃,為蓼科大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產在西藏和雲南的西北部,也能藥用。網傳它400年才會開花一次的說法不實。資料顯示,由於塔黃生長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區域,生長環境具有溫度過低且變化較大、太陽輻射較強以及降雨量大等眾多不利於植物繁殖的因素,所以塔黃表現出一生只開一次花的特性。
  • 我國確認迄今最古老有花植物新類群「古果科」
    我國確認迄今最古老有花植物新類群,新近被確認屬於迄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有花植物)新類群「古果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