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會胖,大多是因為糖類吃太多,一旦攝取太多糖類,糖就會轉化為中性脂肪囤積。有人會想:限制糖類攝取這麼有效,為什麼不「斷糖」?東京池谷醫院院長池谷敏郎分享他50歲後成功健康瘦身、減去腰圍的飲食法,他認為斷糖並不健康,重要的是吃對糖的份量和時間就不怕變胖。
甩掉內臟脂肪和肥胖 不要斷糖要「輕糖」我極其反對「斷糖」這種極端節食方法。
因為葡萄糖是維持人體運作與大腦思考的必要熱量之一,長期斷絕攝取糖類,不僅對身體的傷害極大,更有研究報告指出,這麼做會提高死亡率與引發心臟病的機率。
我自己曾試過斷糖減肥法,當時因為攝取的熱量太少,讓自己變得又幹又瘦,像個老頭似的,因此,我奉勸各位絕對不要嘗試。
糖類對於人體極其重要,不可多也不可少,重點在於懂得如何攝取。以輕糖飲食為基礎,從2個方向將現在攝取的糖類減半:
糖類 BMAL1 蛋白質 大豆 生菜色拉 熱量 早餐 蔬菜
早餐不吃主食,補充蛋白質:早餐只攝取基本糖量,大量補充容易缺乏的膳食纖維、維他命與礦物質,吃一些優質的蛋白質。以我自己為例,我的早餐沒有米飯或麵包,而是1杯加入1小匙特級初榨橄欖油(提高體內抗氧機能、幫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的當季現榨蔬果汁、優酪乳加蒸黑豆組成。
減少不自覺吃進肚的富糖食品:不少人會懷疑「我明明沒碰糖類,但就是瘦不下來。」也許是吃進了隱藏性糖類。除了米飯、麵包等主食或糕點,不少食材也都是糖類一族。蔬菜中,除了馬鈴薯或地瓜等甘藷類,蓮藕、南瓜及皇帝豆也富有糖;水果中的香蕉、葡萄、水梨或柿子等也都是糖類較高的食材;運動飲料、營養輔助食品如營養棒、能量棒與機能果凍等也是;調味料也是容易誤觸的一種,如豬排醬、番茄醬、蠔油醬、味醂或色拉醬等,糖類比例都不低,添加時務必記得適量。
主食的最佳替代品:蔬菜、大豆製品、魚類、肉類、海藻、菇類。
有些人因為身體狀況不能碰動物性蛋白質,如慢性腎臟衰竭(Chronic kidney disease,簡稱CKG)患者需要限制蛋白質攝取量。研究顯示,大豆等植物性蛋白質,對於腎臟比較沒有負擔。有這類煩惱的人,可以避免蛋白質攝取不足。
輕糖飲食成功的關鍵在於「正常吃」。每餐糖類減半,務必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以便製造肌肉提高新陳代謝,同時不過分節食。
超商吃輕糖午餐挑選有技巧 方便外食族顧健康常有減重病人跟我抱怨:「我最煩惱的,就是中午不知道該怎麼吃……。」做便當很麻煩,去外面吃又儘是一些高糖、高脂的菜色,我認為,這時只能去便利商店,有些人覺得:「在便利商店買吃的,雖然方便,但不夠健康。」其實,只要懂得挑選,還是能買到健康、低熱量的午餐。
因為我的時間有限,必須在下午看診前解決午餐,所以便利商店最方便。我都買生菜色拉,再加上一些魚或肉,如鮪魚、水煮蛋等蛋白質豐富的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