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趙充國的事跡告訴我們,堅持真理,不要放棄

2020-12-06 文齋堂

1958年,周谷城應邀到毛澤東家作客。飯後,他們一起在中南海遊泳,休息時,毛澤東拿了一本線裝的《漢書》翻到《趙充國傳》,對老友說:「這個人很能堅持真理,他主張在西北設屯田軍,最初贊成者中十有一二,反對者十有八九。他因堅持真理,後來得到勝利,贊成者有十之八九,反對者十之一二。」

毛澤東接著得出一個結論:「真理的貫徹,總要有一個過程,但要堅持。」「無論過去和現在,都是如此。」後來,毛澤東還不止一次地提到這個歷史實例。

趙充國是西漢名臣,《漢書》這樣記載:趙充國在經過對西北地區詳細調查後,想要上奏罷兵屯田的奏摺,恰好這時漢宣帝要他繼續進軍。他的兒子就勸他按照皇帝的旨意辦,他非但不聽,而且斥責兒子說的話是對皇帝「不忠」,堅持上奏。

果真不出所料,漢宣帝根本不予採納,趙充國不灰心,繼續上奏。他反覆陳述西北邊界線長達一萬多裡,只有罷兵屯田,寓兵於農,才能築起牢固的長城,只有實行屯田,西羌才沒有膽量貿然進犯,對匈奴、烏拉等其他少數民族也有制止和防禦作用。

後來,漢宣帝不再全部拒絕,而是對趙充國的報告,每來一份,就給大臣們討論一次,開始時,贊成者只有十之一二,後來增加到十之五,再後來增加到十之八九。最終以前反對的人,後來都心悅誠服了。

毛澤東為什麼要跟周谷城分享這件事情呢?原來,當時周谷城正在參加關於邏輯學的大討論,但是他的觀點受人批評,屬於少數派。毛澤東想要通過趙充國的事跡來鼓勵他,希望他學習趙充國的精神,堅持真理,不要放棄。由此可見,在「古為今用」這一塊,毛主席還真是拿捏得穩穩的。不

相關焦點

  • 十七史百將傳,西漢趙充國
    趙充國回答說:"「羌族人之所以容易控制,是因為羌族各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領,經常互相攻擊,形不成勢力。三十多年前,西羌反叛時,也是先解除怨仇訂立盟約,然後進攻令居,與漢朝相對抗。朝廷經過了五六年才平定下來。到了漢武帝徵和五年,先零羌首領封煎等人與匈奴互通使節,匈奴派人到小月氏,傳言告訴諸羌各部落說:漢朝的貳師將軍率領部眾十多萬入投降了匈奴。
  • 展望17 土海換成土天:不要放棄,換個方式堅持!
    所以要牢記,千萬不要在同一個地方再摔第二跤。如果你覺得被傷害了,那麼原諒對方和這個世界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活得更好!讓我們在新的一年活得更精彩!理解透這一點非常重要,可以幫我們迎接更好的2017。海王星消融了土星老舊的結構,那是生命中不適宜生長的僵化的部分。去除掉尤其痛苦,但痛苦到了極致就會想開或者放下。挫敗之後就放棄嗎?
  • 英雄王成龍的事跡,告訴我們什麼是浩瀚正氣
    英雄的事跡告訴我們:第一,為了人民而死,把生命獻給人民,人民會永遠記住你。你的死重於泰山。第二,一個人要有理想追求,那種只為個人一已私利的人生理想追求,只會象過眼雲煙,活一輩子象草木螻蟻那樣「生物性」地生存,而沒有任何社會價值。
  • 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漢朝就來到中國,後來放棄信仰自稱中國人
    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漢朝就來到中國,後來放棄信仰自稱中國人 不知道大家聽過「萬國來朝」麼,意思是無數國家都來到古代強大的中國進行朝貢、朝拜,也就是我們經常在電視劇裡看到的,外國人帶著大箱大箱的禮物送給中國皇帝,根據史料記載,隋唐時代那可是「每歲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裡
  • 堅持和發展對真理標準的科學認識
    新的時代條件下,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應當繼續堅持和發展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這一科學認識,以問題為理論創新的基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用人民的實踐檢驗真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以創新為真理發展的動力,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新勝利。
  • 屠呦呦事跡被納入教材值得稱道
    對於80後90後來說,我們很多人都是通過課本,才了解到童第周、陳景潤、李四光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奮鬥事跡,並從他們身上,感悟到追求真理、科學報國的品質。作為我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屠呦呦及其科研團隊的工作,既是對科學家精神的繼承和發揚,也生動反映了崇尚科學、鼓勵創新的時代特點。因此,把這樣的好故事、好事跡多介紹給中小學生,對其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塑造大有裨益。
  • 真相大反轉:是我們在求真理,還是真理在求我們?
    真理就存在我們之中,真理存在於我們的認知裡,真理就存在於我們的行為中。其實,真理一直存在於我們的認知裡,只是我們不知道哪些部分是真理;真理一直呈現在我們的行為中,只是我們不知道運用了什麼真理。我們判別真理標準的模糊與混亂,使我們遺憾地錯過了真理。我們只是把一些有效的方法和道理看成為相對真理,相對真理其實就是可以幫助我們達到目的的工具。
  • 「時代楷模」盧永根院士的事跡告訴我們:教育需要一種情懷
    盧院士的事跡讓我想到了關於教育情懷這一點,身為一個教師,必須要對教育事業有著激情、熱愛、執著與追求,我是教育學專業的一名學生,我們的老師一直告訴我們,身為一個教育者,一定要有一種教育情懷,教育本身就是奉獻。
  • 真理+結論=真相
    慣用的手段通常是這樣的,講一些成功人士苦苦堅持最終走向成功的案例。通過不斷的強化,堅持=勝利。慢慢的灌輸到潛意識當中,使人深信不疑。大腦之所以會信以為真,是因為我們常年的用腦習慣,默認了一個運行公式存在。
  • 不要在困難面前放棄,不要退縮,成功會遠離我們嗎?
    在歷史的鏡子裡,我們應該知道成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審視和修補我們內心脆弱的重要性。人們不禁會說,要掃描和修復一個內孔,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是的,否則,項羽和其他的人,怎麼會變成一個悲劇人物呢?這樣做是真的,不是口頭上的服務,那麼輕易的環境總是給「漏洞」不斷增長的力量,否則怎麼可能是我的孩子,當生意紅火,內心衝動和吸毒自制力不足的時候,是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 軟體所逯長松學習南仁東先生事跡感悟
    斯人已逝,精神長存,南仁東先生的精神如皓月當空,給我們共產黨人提供豐厚的精神食糧。學習南仁東先生的先進事跡和精神品格,一是要學習他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情懷。南仁東先生是中國廣大科研人員的優秀典型代表。
  • 12歲孫子抗血癌兩年,別人勸放棄,但我們再苦再難也要堅持
    12歲孫子抗血癌兩年,別人勸放棄,但我們再苦再難也要堅持 2020-12-01 1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習閔恩澤事跡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學習閔恩澤事跡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下發通知,要求學習閔恩澤同志先進事跡,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通知強調,要大力弘揚閔恩澤等老一輩科學家以國家為重、事業為先的愛國精神,一絲不苟、追求真理的求實精神,銳意進取、不斷開拓的創新精神,淡泊名利、堅韌執著的奉獻精神,同心協力、提攜幫帶的協作精神。
  • 哈佛校長北大演講:偉大的大學堅持真理,追求卓越
    哈佛校長北大演講:偉大的大學堅持真理,追求卓越  Evelyn Zhang • 2019-03-21 13:44:26 來源:前瞻網
  • 神的話是真理,真理是帶著能力的,因為神說有就有!
    為了讓亞當不要生活得那麼的孤獨,能夠生活得更加的美滿和幸福,上帝又在亞當的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創造了女人,使他有配偶,能夠完整的和諧的生活在伊甸園當中。之後上帝又將世界的管理權全部都交給了人類,並且祝福這些人,要他們生養繁多,遍布整個世界,並且要管理世界的一切生物,包括天空的飛鳥,海裡的遊魚,地上各種各樣的走獸,等等生物。
  • 解放日報吉方平文章:周小燕告訴我們什麼?
    正因為如此,周小燕的事跡和品質,才具有如此廣泛的影響力和如此普遍的教育意義,成為全體共產黨員學習的榜樣;正因為如此,周小燕的精神和品格,才具有如此深沉的震撼力和如此巨大的鼓動力,激勵著我們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本色,始終走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的前列!   周小燕的事跡是動人的,周小燕的精神財富是豐富的。
  • 中國曾主動放棄的一塊土地,面積三萬平方公裡,現是中國寶地
    然而就是這樣的地方,在漢朝時期,漢元帝竟然主動放棄對海南的行政管轄,這是為什麼? 古代時期,海南作為絕對的邊境地區,根本沒有那麼多人想去那一遊。甚至在秦朝,海南島是流放地之一。秦朝末年,趙佗在這裡自立為王,成立了南越國。
  • 或然性:我們究竟能不能把握真相及真理(每日觀察0174)
    我們不要簡單地理解「不可知論」,認為不可知論者會否定所有的知識與真理,甚至會否定所有的研究與學習,否則我們又怎麼理解赫胥黎作為一個博物學家、教育家而存在呢?又怎麼理解他還出版了《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脊椎動物解剖學手冊》、《進化論和倫理學》等作品呢?
  • 英語美文晨讀——《兩條生活的真理》
    Two Truths to Live By02:47來自傑瑞米英語Two Truths to Live By兩條生活的真理生活的藝術就是知道何時堅持不放與何時鬆手放棄。因為生活是一條悖論:它甚至指示我們牢牢抓住許多到頭來註定要放棄的東西。古代的猶太學者們這樣表達生活:人緊握著拳頭來到這個世界上,可是鬆開手辭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