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周谷城應邀到毛澤東家作客。飯後,他們一起在中南海遊泳,休息時,毛澤東拿了一本線裝的《漢書》翻到《趙充國傳》,對老友說:「這個人很能堅持真理,他主張在西北設屯田軍,最初贊成者中十有一二,反對者十有八九。他因堅持真理,後來得到勝利,贊成者有十之八九,反對者十之一二。」
毛澤東接著得出一個結論:「真理的貫徹,總要有一個過程,但要堅持。」「無論過去和現在,都是如此。」後來,毛澤東還不止一次地提到這個歷史實例。
趙充國是西漢名臣,《漢書》這樣記載:趙充國在經過對西北地區詳細調查後,想要上奏罷兵屯田的奏摺,恰好這時漢宣帝要他繼續進軍。他的兒子就勸他按照皇帝的旨意辦,他非但不聽,而且斥責兒子說的話是對皇帝「不忠」,堅持上奏。
果真不出所料,漢宣帝根本不予採納,趙充國不灰心,繼續上奏。他反覆陳述西北邊界線長達一萬多裡,只有罷兵屯田,寓兵於農,才能築起牢固的長城,只有實行屯田,西羌才沒有膽量貿然進犯,對匈奴、烏拉等其他少數民族也有制止和防禦作用。
後來,漢宣帝不再全部拒絕,而是對趙充國的報告,每來一份,就給大臣們討論一次,開始時,贊成者只有十之一二,後來增加到十之五,再後來增加到十之八九。最終以前反對的人,後來都心悅誠服了。
毛澤東為什麼要跟周谷城分享這件事情呢?原來,當時周谷城正在參加關於邏輯學的大討論,但是他的觀點受人批評,屬於少數派。毛澤東想要通過趙充國的事跡來鼓勵他,希望他學習趙充國的精神,堅持真理,不要放棄。由此可見,在「古為今用」這一塊,毛主席還真是拿捏得穩穩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