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號落月之地被正式命名為「廣寒宮」—新聞—科學網

2020-12-04 科學網

「嫦娥」落月之地真成了「廣寒宮」

 

新華網北京11月12日電 嫦娥和玉兔生活在月亮上的廣寒宮裡,這個美麗的中國神話將不再只是神話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近日宣布,中國「嫦娥三號」探測器落在月亮上後,「玉兔」月球車又出去跑了一圈的那塊地,被正式命名為「廣寒宮」。

 

 

據《中國國家天文雜誌》官方微博介紹,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上個月在其網站上公布,批准將嫦娥三號探測器著陸點周邊區域命名為「廣寒宮」,附近三個撞擊坑分別命名為「紫微」、「天市」、「太微」。

 

許多天文愛好者因此展開想像,將較為枯燥的月面地理圖改成了漫畫,比如最前面那副漫畫,就來自天文漫畫博主easynight。該博主提到這塊「廣寒宮」佔地約4000平方米。不知道月球的地價怎麼樣,嫦娥和玉兔都成了土豪啊。不知道土豪還缺不缺砍樹的?

 

2013年12月14日,中國的「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落月,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獨立自主實施月球軟著陸的國家。

 

「嫦娥三號」落月之後,其攜帶的「玉兔號」月球車下到月面逛了一圈,成功完成了對月球表面的預定探測任務。現在,「嫦娥」和「玉兔」仍然住在「廣寒宮」中,這裡也成為了它們名符其實的家。(記者黃堃,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嫦娥三號」月球著陸區正式命名「廣寒宮」
    」月球著陸區正式命名「廣寒宮」 人民網北京1月5日電(趙竹青)記者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獲悉,經過3個月的公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4日正式批准了我國嫦娥三號著陸區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分別是廣寒宮、紫微、天市和太微,可以在官方的天體地圖中使用。
  • 月球上真有了「廣寒宮」 嫦娥三號著陸區獲命名
    我國古代神話故事中嫦娥與玉兔居住在月亮上的「廣寒宮」,自古讓人遐想。如今,月球上真的有了「廣寒宮」。 經3個月的公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於1月4日正式批准了我國嫦娥三號著陸區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分別是廣寒宮、紫微、天市和太微。
  • 嫦娥三號著陸區月球實體命名:廣寒宮、紫微、天市和太微
    央廣網北京1月5日消息(記者張棉棉)記者今天(5日)從國防科工局獲悉,國際天文學聯合會2016年1月4日正式批准我國嫦娥三號著陸區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分別是廣寒宮、紫微、天市和太微。
  • 中國「嫦娥三號」著陸區獲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
    18日,嫦娥三號著陸器地形地貌相機拍攝的著陸器周邊360°範圍的全景鑲嵌影像圖,採用圓柱投影方式表達。中新社發     中新社北京1月5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將嫦娥與玉兔的居所命名為「廣寒宮」。中國古代星圖則分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三垣」分別是「紫微」、「天市」、「太微」。如今,這4個富有想像力的名稱有了現實載體。
  • 解讀「嫦娥三號」月球地理實體命名
    中新社北京1月5日電 (記者 張素)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中國「嫦娥三號」著陸區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分別是廣寒宮、紫微、天市和太微。  什麼是月球地理實體命名?  從伽利略使用天文望遠鏡觀測月球開始,人們陸續對月球上的一些地形單元進行命名。
  • 嫦娥三號搭載的月球車徵名 11月正式公布最終命名
    承擔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落月」任務的嫦娥三號探測器將於今年年底擇機發射,探月工程二期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是承前啟後的關鍵一步,包括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任務。嫦娥三號承擔「落月」任務,將實現月面軟著陸,開展就位探測和月面巡視勘察。嫦娥三號月球車將在月球表面自主「行走」,進行巡視探測。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距嫦娥三號成功發射已整整七年
    月面軟著陸,是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等在降落過程中,逐漸減低降落速度,使得太空飛行器在接觸地球或其他星球表面瞬時的垂直速度降低到很小,最後不受損壞地降落到地面或其他星體表面上,從而實現安全著陸的技術。我國的嫦娥工程利用這項技術,已先後使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完成了許多重要的月面任務。
  • "嫦娥三號"落月在即 看點提前劇透
    據人民日報報導,嫦娥三號將於明晚在月球表面實施軟著陸,屆時它將在近月點15公裡處以拋物線下降,相對速度從每秒1.7公裡逐漸降為零。整個過程大概需要12分鐘。能否在指定的月球虹灣區域準確落下,是嫦娥三號探測器實施軟著陸首先面臨的難題。
  • 回顧「繞」「落」「回」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我國的偉大壯舉!
    我們今天就來簡單回顧一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發展歷程。 2004年我國探月任務正式定項,被命名為「嫦娥工程」,月球探測器名為「嫦娥」,月球車被稱為「玉兔」,中繼星叫「鵲橋」,玉兔嫦娥著陸區叫為「廣寒宮」,從2004年開始,嫦娥就已正式向月球進發。
  • 廣寒宮「落戶」月球 中國元素月球地名達22個
    」正式「落戶」月球  中國元素的月球「地名」已達22個  經3個月的公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昨天正式批准了我國嫦娥三號著陸區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分別是廣寒宮、紫微、天市和太微。自此,廣寒宮就正式落戶月球了。  「廣寒宮」——嫦娥三號月球著陸點周邊方圓77米區域,包括「玉兔」號月球車巡視路線及其東側重要地貌。「紫微」、「天市」、「太微」是緊鄰嫦娥三號著陸點周邊區域3個較大的撞擊坑。  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介紹,嫦娥三號探測器於2013年12月14日實現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開展的科學探測活動獲得大量數據。
  • 「嫦娥」奔月圓夢廣寒,「玉兔」落月首屈一指,國人登月此期可待
    中國首位登月的太空人,完全可以在第一次踏足月面時,吟誦這句詩文,比「一小步,一大步」更能彰顯中華底蘊與人類情懷。詩情畫意的美好場景總是令人神往,但是把思緒拉回面對現實。中國離載人登月確實還有一段距離,不過我國現今也已發射了多個探測器造訪神秘廣寒宮,一探嫦娥仙子容。2004年,我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命名為「嫦娥工程」。主要分三大步,「繞」、「落」、「回」。
  • 嫦娥三號12月上旬擇機發射 月球車命名「玉兔號」
    嫦娥三號月球車命名「玉兔號」    2013年11月26日,在國防科工局召開的嫦娥三號任務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宣布,我國首輛月球車——嫦娥三號巡視器全球徵名活動結束,月球車命名「玉兔號」。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奔月落月之後何時實現載人登月?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正在執行的是我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嫦娥三號破世界紀錄啦!在月工作時間最長的探測器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記者餘曉潔、劉斐)「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軟著陸以來,中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創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長紀錄,遠遠超出我們設想。原本著陸器和月兔號月球車的設計壽命分別是1年和6個月。」
  • 嫦娥落月-祝賀嫦娥三號落月成功
    虹灣穩落激塵埃,兩器分離訪月宮。玉兔驅輪留足跡,嫦娥伸腿立金容。2007年和2010年10月,嫦娥兩次飛向月球,對月球進行了探測,目標鎖定虹灣區,為實施落月奠定了基礎。2013年12月15日,是中國人民永遠值得記住的日子。因為嫦娥三號懷抱玉兔駕臨月宮,玉兔姑娘踏上了月球這片神秘的土地。一個人,幾十人,千萬人,一步一個腳印……中國的航天事業就是這樣走出來的。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一文回顧中國的探月之旅!
    作者:東方星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揭秘嫦娥落月地點:廣寒宮
    中科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領導小組高級顧問歐陽自遠開玩笑地說,傳說中嫦娥奔月居住在廣寒宮,虹灣就是這個廣寒宮。  虹灣無水是個隕石坑  在月球雨海的西北角,有一片比較平坦的平原,它形似一條彩虹,東西長300多公裡,南北寬約100公裡,那就是嫦娥即將著陸的區域—虹灣,也叫彩虹灣。
  • 嫦娥四號中繼星命名「鵲橋」 計劃5月發
    中國官方24日在哈爾濱舉行的2018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開幕式上宣布,為嫦娥四號探測器提供地月通信支持的中繼星正式命名為「鵲橋」,搭載中繼星發射的兩顆小衛星被命名為「龍江一號」和「龍江二號」。
  • 「嫦娥四號」為何要落月球背面
    新聞背景 經過20多天的太空飛行,「嫦娥四號」很快將著陸於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月球南極-艾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成為世界第一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太空飛行器。「嫦娥四號」落月探測器是2018年12月8日升空的,2018年12月12日進入月球軌道。那麼,「嫦娥四號」為什麼要落到月球背面?落到月球背面有哪些困難?
  • 巡天·觀地·測月—嫦娥三號"落月"百姓看點前瞻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餘曉潔、趙薇、任珂)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在即,月球科學領域專家表示,除了巡視器輕盈落月——「落下去」和巡視器開展月面探測——「走起來」兩大亮點外,嫦娥三號挑戰人類月球科學探測歷史上的幾項「第一次」同樣值得國人期待。它們主要由嫦娥三號攜帶的八大科學載荷中的三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