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速度是否存在種族差異?拉美裔最慢,亞洲人呢?

2020-12-06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首次表明,拉美裔的老化速度比世界上的其他種族更慢。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基因組生物學》上。有一天,可能會幫助科學家了解如何減緩每個人的衰老過程。

「拉美裔人活得比白種人長,儘管患糖尿病等疾病的比率較高。科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西班牙悖論』,」主要作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格芬醫學院的遺傳學教授史蒂夫霍瓦特說:「我們的研究有助於從分子水平證明拉美裔老化更慢。」

根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在美國,拉美裔比白種人平均長壽三年,預期壽命分別為82歲和79歲。在任何年齡段,健康拉丁美洲成年人的死亡風險比其他種族低30%,根據2013年發布在《美國公共衛生雜誌》上的研究。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團隊使用了幾種生物標誌物,包括霍瓦特在2013年制定的「表觀生物鐘」,以跟蹤基因組中的老齡化後生轉變。表觀遺傳學是通過改變DNA分子從而影響哪些基因被激活的研究,但不改變DNA序列本身。

霍瓦特和他的同事們分析了18套來自近6000人的DNA樣本數據。參與者代表了七個不同的種族:兩個非洲種族,非裔美國人,白種人,東亞人,拉美裔以及與拉美裔存在遺傳關係的土著人民,叫Tsimane,居住在玻利維亞。

當科學家檢查來自血液中的DNA時—能揭示人體免疫系統的健康狀況,他們被種族差異震驚了。特別是,科學家發現,排除細胞成分的差異後,拉美裔和Tsimane的血液比其他種群的人老化更慢。

據霍瓦特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指出了拉美裔壽命更長的表觀遺傳學解釋。例如,生物時鐘測量顯示,絕經後,拉丁美洲人女性的年齡比相同年齡的非拉丁婦女年輕2.4年。

「我們懷疑,拉美裔延緩的老化率有助於中和其較高的健康風險,特別是那些與肥胖和炎症相關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菲爾丁公共衛生學院的生物統計學教授霍瓦特說道: 「我們的研究結果強烈表明,與種族相關的遺傳或環境因素可能會影響一個人老化的速度和其壽命。」

Tsimane比拉丁裔老化得更慢。生物鐘計算得出,他們的血液年齡比拉丁裔還要年輕兩歲,比白種人年輕四歲。這一發現反映了該種群的心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肥胖或動脈阻塞的跡象最少。

「儘管頻繁感染,Tsimane人受那些現代社會流行的慢性病折磨的證據很少,」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的人類學教授、共同作者Michael Gurven觀察到:「我們的發現為其強大的健康水平提供了一個有趣的分子解釋。」

在另一項調查結果,研究人員了解到,同一種族中,男子血液和腦組織老化比女性更快。

這一發現可以解釋為什么女性的預期壽命高於男性。

霍瓦特和他的同事們下一步打算研究其他人體組織的老化速度,並確定防止拉丁裔衰老的分子機制。

相關焦點

  • 要命的種族差異 美國拉美裔與非裔新冠死亡率遠高於其他族裔
    數據顯示,非洲裔和拉美裔居民因新冠病毒死亡的比例遠遠高於其他族裔。對此,美國政府首席傳染病專家福奇表示,這次疫情暴露了美國不同族裔居民長期存在的健康醫療差距。數據顯示,紐約市的新冠死亡病例中,拉美裔與非裔佔比分別高達22.8%和19.8%,遠高於其他族裔。
  • Cell 子刊:前列腺癌發病率與異質性存在種族差異
    2016年2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 - 最近一篇發表在Cell子刊Trends in Cancer的文章指出,前列腺癌發病率和異質性存在種族差異。前列腺癌是一種臨床腫瘤分子異質性疾病,相比其他瘤種存在著明顯的腫瘤異質性,不同亞型的前列腺癌患者在DNA水平、表觀遺傳學等分子水平上的存在巨大差異。
  • 種族差異與創造能力,黑人智商真的就不如白人和黃種人嗎?
    對於發明創造力在人類群體中的差異,我和我的朋友們做過一個探討,這個討論的面就比較寬,甚至涉及到了種族差異,也就是黑人的智力和創造力問題。黑人和白人沒有那麼大的基因差異,更多的是環境打開了人的基因使之顯性。黑,不是一個群體,是很多群體,非洲大陸上各黑人群體之間的基因差異之大,可能超過他們某一個族群和白人的差異程度。而白人基因也不是單一的。這就又要舉例說一下芬蘭人,亞洲黃種人基因的芬蘭人。南歐呢,很早就混血了。
  • 美媒:在美國,亞洲人真的比白人賺得更多嗎?
    美媒:在美國,亞洲人真的比白人賺得更多嗎?  福布斯網站12月30日報導,此外還有另一個收入差距的現象,那便是有分析人士指出,亞洲人比白人賺得更多,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那麼我們是否應該對此做些什麼呢?簡短的回答便是「不」。  問題的原因很簡單,當你研究英國社會的種族收入差異時,你會發現,黑人女性比其他任何種族女性的收入都高。
  • 書評 |川田弘治的《迷失在進化中:探索人類在亞洲的道路》
    例如,現代自由民主政體中最具影響力的教條之一是,人類只有一個&34;的種族。這種教條的必然結果是多元文化主義,它認為&34;。 多元文化是承認人口中的多種文化——&34;。與多元文化相比,有比喻的&34;,其中文化多元的人民採用共同的文化。 有趣的是,在多種族、自由的民主政體中,&34;思維和多元文化同時存在。
  • 為何總有人試圖證明不同種族間存在平均智力差異
    不久前,諾貝爾獎得得主、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之一詹姆斯·沃森,在美國公共廣播電視公司(PBS)的一檔紀錄片中重申了自己的觀點,認為「科學測試」已經表明了白人和非洲裔之間的平均智力的差異,並且他相信這種差異是由基因導致的。
  • 外媒:美主導「種族」不是白人,是「綠人」
    2008年時,歐巴馬不僅贏得總統大選,甚至後來還成功連任,但他八年來的政績如何呢? 文章全文如下: 雖然美國現在已經沒有任何把非洲裔美國人與白人分割開的法律,但黑人和拉美裔依然被經濟鴻溝阻隔在美國社會之外。富人們正在離開分裂的城市,稅收的下降讓社區發展日益惡化。新澤西州等地開始談論學校中的「種族隔離」。如今在美國佔主導地位的「種族」是綠色,也就是美元的顏色。
  • 美國疫情蔓延凸顯種族不平等問題(深度觀察)
    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CDC)發布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8月18日,在新冠肺炎患病率上,美國印第安人是白人的2.8倍,非洲裔是白人的2.6倍,拉美裔是白人的2.8倍。在病亡率上,美國印第安人是白人的1.4倍,非洲裔是白人的2.1倍。CDC在報告中分析說,美國長期存在的系統性衛生和經濟社會不平等,使得少數族裔群體的新冠肺炎感染和死亡風險遠高於白人。
  • 美國種族「至暗史」之三:少數族裔「傷痕」難平
    「諸多不公平」中,美國社會對少數族裔的系統性歧視是一個突出的存在。正如美國學者託馬斯·索維爾在《美國種族簡史》一書中所說:「膚色在決定美國人的命運方面,顯然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種族歧視無所不在 加州是多種族移民大州,當地少數族裔遭遇排外和歧視的歷史也折射出整個美國社會存在的這一痼疾。
  • 宇宙速度大比拼,光速最快,最慢速度是什麼呢?
    宇宙速度大比拼,光速最快,最慢速度是什麼呢?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是什麼速度呢?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光的速度了。不管是科幻小說、電影中,還是中小學的課本中,都告訴我們光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甚至讓我們覺得宇宙中最快速度的就是光速了。
  • 揭開「種族現實主義」偽科學的面紗
    2)智商與社會問題的緊密相關性(5-12章):低智商的人容易犯罪、吸毒、家庭破裂、教育程度低,造成社會問題。 3)智商與種族的緊密相關性(13-17章):東亞人種智商略優於白人,白人高於拉美,拉美高於非裔。非裔的平均智商與白人相差一個「標準差」。這個現象與家庭的「社會經濟水平」(SES)無關。
  • 黑人受歧視,亞裔被稱為模範少數族裔,美國白人接受亞洲人了嗎?
    亞裔美國人而另一部分亞裔則認為非裔中的某些人遊手好閒,懶惰成性,不斷給社會製造麻煩,遭到種族歧視完全是咎由自取。那麼他們的境遇如何呢?一、早期的亞裔美國人,其實和黑人奴隸一樣,在美國社會同樣沒有地位,受壓迫,只不過因為亞洲人能忍,所以才被稱為「模範少數族裔」如果把所謂「模範少數族裔」,理解成為白人社會對於亞裔美國人的尊敬,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 印度裔美國人,為什麼比華裔、日裔、菲律賓裔都混得好?
    印度裔美國人族群在美國的影響力不斷上升,縱使他們只佔選民總數的1%,但身為目前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他們已經使美國這個世界最古老民主國無法忽視其存在。印度裔美國人是美國第二大外來族群,也是增長最快速的族群之一:他們在過去10年間增長了約150%。他們也比其他族群更富裕、教育程度更高,並且所得中位數幾乎是美國平均水準的兩倍(2015年估計值為10萬美元)。
  • 研究有助於量化兒童糖尿病治療中的種族和民族差異
    赴美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數據顯示,1型糖尿病(T1D)是美國第三大常見的兒童慢性疾病,在過去20年中,非西班牙裔黑人(NHB)兒童患此病的風險急劇上升。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近年來T1D療法的重大進展,尤其是新技術,可能加劇了糖尿病治療和治療結果的種族差異。
  • 美國多州疫情數據:非裔等少數族裔確診和死亡病例遠超平均值
    美國多州疫情數據:非裔等少數族裔確診和死亡病例遠超平均值 美國紐約州4月8日公布新冠疫情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非洲裔和拉美裔居民因新冠病毒死亡的比例遠遠高於其他族裔。
  • 北美以白人居多,拉美則以混血種人居多,這是如何形成的?
    比如在種族上,拉丁美洲存在白種人、黑種人和黃種人,但混血種人佔半數以上,而在北美,則是以歐裔白人居多。在語言上,北美以英語使用最為廣泛,其次是法語等,而拉丁美洲則以西班牙語使用最為廣泛,其次是葡萄牙語等。在文化上,美國、加拿大與英國屬於」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圈「,英格蘭人被認為是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的後裔,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則屬於法語區。而拉丁美洲則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南歐拉丁文化影響較深。
  • VOA慢速:新研究發現,人類大腦老化速度不盡相同
    不過,並非所有大腦都會以同樣的方式老化。 For example, women’s brains may age more slowly than men’s.比如,女性的大腦,其老化速度可能慢於男性。
  • 高分卻進不了哈佛耶魯,美國亞裔起訴常春藤大學「種族歧視」
    由於亞裔家庭注重子女教育,這些學歷較高的亞洲第一代移民的孩子普遍取得了非凡的學習成績。相比其他種族,亞裔美國人的成績和SAT分數更高,他們更有可能從高中畢業並上大學,並且也更有可能上大多數精英大學。這種優勢被包括《華盛頓郵報》在內的美國多家主流媒體稱之為「移民方面的超選擇性」。
  • 美國華裔新冠死亡率排名第一,甚至超過非洲裔,部分國人還沒醒悟
    該篇文章表明,位於紐約的華裔因感染新冠後,死亡率排名超過非洲裔和拉美裔等,排名第一。對於這一反常現象,讓國際社會紛起爭議,因為我們國內的疫情防控取得全球首個階段性勝利,怎麼在海外的華裔死亡率如此高呢?這家媒體所發表的那篇文章,是基於一份醫學存檔論文的預定本報告,只不過是經由俄羅斯媒體當作信息來源,並且發文報導,從而引發國際關注。
  • 世界上是否可能存在兩個並非雙胞胎卻有著相同面容的人呢?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走在路上突然看到某個似曾相識的面孔,定睛一看卻發現是自己認錯了,對方可能只是神似或有某些特徵和自己認識的人相似。那麼,世界上是否可能存在兩個並非雙胞胎卻有著相同面容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