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體中P、Q是BC和CC1中點,截面APQ是什麼圖形?一眼看出的妙招

2020-12-06 玉w頭說教育

原題

原題: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P,Q分別為稜BC和CC1的中點,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C1∥平面AQP

B.平面APQ截正方體所得截面為等腰梯形

C.A1D⊥平面AQP

D.異面直線QP與A1C1所成的角為60度

圖一

正方體是在立體幾何中比較基礎的圖形,一般我們無法理解的圖形都可以將其放入正方體中,便於增加我們的立體感和空間想像能力。

所以對於正方體的使用是比較普遍的,所以為了更好地使用正方體,我們要記住正方體中常見的結論。

下面就通過各種選項來說明其存在的一些常見的結論。

選項A

選項A是BC1∥平面AQP。

這個選項沒什麼難度,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

因為P,Q分別為稜BC和CC1的中點,所以PQ∥BC1,又因為PQ在平面APQ內,而BC1在平面APQ外,所以BC1∥平面AQP。

在正方體中只要與直線PQ平行的直線且該直線和平面APQ沒有交點,則該直線就和面APQ平行。

選項B

選項B是平面APQ截正方體所得截面是什麼樣的圖形?

圖二

從圖二來看,很難知道面APQ截正方體的截面是什麼樣的圖形,尤其對於初學者來說更是無法想像出來其截面是什麼。

但是我們要記住一點:與直線PQ平行的直線不與面APQ平行就是在該平面APQ內。

如果與直線PQ平行的直線與平面APQ相交且不在該平面內的話,則直線PQ與該直線就變成了異面直線,出現了矛盾,所以只要與直線PQ平行的直線且與直線PQ所在地面有交點的話,則該直線就在該平面內。

連接BC1和AD1,因為P,Q分別為稜BC和CC1的中點,PQ∥BC1,又因為AD1∥BC1,所以PQ∥AD1。

又因為AD1與面APQ相交於A點,所以直線AD1在面APQ內。

連接D1Q,則面AD1QP就是面APQ和正方體的截面。

因為△ABP≌△D1C1Q,所以AP=D1Q,且PQ∥AD1,所以AD1QP是等腰梯形,即面APQ截正方體的截面是等腰梯形。

所以選項B是正確的。

如果不知道上述的這一點,即「與直線PQ平行的直線不與面APQ平行就是在該平面APQ內」,也可以通過變化圖形來判斷。

在變化圖形的時候,要記住:將要延伸的面朝上或者朝外,即容易看到的方向

圖三

像圖三的圖形就很好看出面APQ的延伸方向,便於我們對選項B的判斷。

所以正確的展示展示圖形才是妙招。

選項C

選項C是A1D⊥平面AQP。

在正方體中有:A1D⊥面ABC1D1,B1C⊥面ABC1D1,AD1⊥A1B1CD,B1⊥A1B1CD。

如果A1D⊥平面AQP的話,則平面AQP∥面ABC1D1,因為平面AQP和面ABC1D1有公共交點,所以與之相矛盾。

所以選項C是不正確的。

選項D

選項D是異面直線QP與A1C1所成的角為60度。

一般要求異面直線的夾角時,都是將其中一條直線通過平移,即找到該直線的平行直線,使這兩條直線相交,從而求出異面直線的夾角。

在正方體中各個面的對角之間有三種關係:相互平行、相互垂直、相交成60度。

相鄰面上的對角線所成的夾角是成60度的,不相鄰的對角線所成的夾角是平行或者垂直。同一面上的對角線垂直。

因為PQ∥BC1,又因為BC1和A1C1都是正方體不同面的對角線,所以異面直線QP與A1C1所成的角就是直線BC1與A1C1所成的角。

又因為直線BC1和直線A1C1所在的面是相鄰的,所以它們所成的角是60度。

即異面直線QP與A1C1所成的角為60度,所以選項D是正確的。

綜上所述該題的答案是ABD。

總結

正方體中存在的知識點很多,在做題中需要我們進行總結和記錄。

對於初學者或者是立體感不強的同學,在沒有立體模型的時候,可以畫出不同方向上的圖形,去觀察在不同方向上的某一圖形的變化。

高中:解立體幾何需知這些知識點和解題技巧

高中:過正三稜錐底邊上的點作球截面求最小面積,啥時截面最小?

頂點到對面點構成直線與已知面平行,求動直線長?直擊該題本質!

立體幾何中一端是定點一端是動點的直線與面平行的解題思路

求直線方程各個不同形式的匯總

相關焦點

  • 初中數學立體圖形的三視圖,非常簡單的方法求小正方體的個數
    有沒有難以理解和掌握的?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北師版第一章的立體圖形的三視圖。這一講怎麼說呢和展開摺疊截面的知識點類似,三個字形容「很神奇」。理解了,就基本上不可能出錯了,而且感覺超級簡單,做起來又快又正確。理解不了,腦子裡沒有建立立體感的話,基本上思考半天,最後發現還是錯的,往往讓自己懷疑人生,我們下面就具體講講第一個知識點立體圖形的三視圖,下節我們講展開摺疊和截面。
  • 中考數學幾何篇:幾何體面積和體積公式大全,常見幾種幾何截面體
    :  a-邊長;S=6a2 ,V=a3  4、長方體:  a-長 ,b-寬 ,c-高;S=2(ab+ac+bc) V=abc  5、稜柱:  S-底面積 h-高;V=Sh:正方體的截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菱形,梯形;五邊形,六邊形。
  • 初一數學第二講,幾何體的展開,摺疊和截面
    上一節我們講了幾何體的三視圖,這也是進入初一第一章要學的知識點,其中最重要的考點就是利用三視圖求小正方體的個數,方法其實也不難,就是我們分層去找個數,一是比較好理解,二是不容易出錯。下面我們講一講這一章的另一個重點知識,幾何體的展開,摺疊和截面。
  • 詳細解析p或q和p且q命題題型的解題過程
    圖一題型解析這裡p或q和p且q都是複合命題。若p,q有一真或者全為真,則p或q就為真;p,q兩個全為假,p或q才為假;若p,q有一假或者全為假,則p且q就為假;p,q全為真,p且q才為真。所以從題中給出的p或q為真,則說明p和q中至少有一個是真命題;p且q為假,則說明p和q至少有一個是假命題。所以可以推出:p和q中有一個是真命題,一個是假命題。
  • 正方體特點是什麼?
    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完全相同。有8個頂點,有12條稜,每條稜長度相等,相鄰的兩條稜互相(相互)垂直。因為6個面全部相等,所以正方體的表面積=一個面的面積×6=稜長×稜長×稜長。  1平面截正方體得到什麼  用一個平面截正方體,可得到以下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五邊形、正五邊形、六邊形、正六邊形、菱形、梯形,具體截法如下:  (1)三角形:過一個頂點與相對的面的對角線以內的範圍內的線;  (2)矩形:過兩條相對的稜或一條稜;  (3)正方形:平行於一個面;  (4)五邊形:過四條稜上的點和一個頂點或五條稜上的點
  • 生物統計(7)——R中dnorm, pnorm, qnorm與rnorm的區別
    我們知道,在R中,與正態分布(或者說其它分布)有關的函數有四個,分別為dnorm,pnorm,qnorm和rnorm,其中,dnorm表示密度函數,pnorm表示分布函數,qnorm表示分位數函數,rnorm表示生成隨機數的函數。
  • 範冰冰再次與網紅合照,對方似乎又是只P了自己,一眼看出假睫毛
    範冰冰再次與網紅合照,對方似乎又是只P了自己,一眼看出假睫毛 文/小雪 還記得前不久範冰冰和網紅晚晚合照的時候,遭到了網友的質疑,因為大家發現網紅晚晚p圖只p了自己,而範冰冰沒有p,所以照片中
  • 計算下面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小正方體放在長方體上面)
    題目計算下面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圖1普通學生思路:表面積:由圖可知,正方體的底面和長方體的上面有重疊部分,即正方體一個面面積。第一步:算重疊部分面積(一個面面積):5×5=25(平方釐米)第二步:算正方體表面積:5×5×6=150(平方釐米)第三步:算長方體表面積:(10×8+10×4+8×4)×2=304(平方釐米)最後一步:長方體表面積+正方體表面積-重疊部分面積
  • 高中數學必修二正方體中的幾何性質,你知道了多少
    編首語:正方體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幾何體之一,也是空間圖形中最基本、最常見,內涵也是最豐富的幾何體,其點、線、面之間的關係幾乎包含了空間中點、線、面之間的關係。而且正方體的模型容易製作,直觀圖也比較簡單清晰,因此正方體不論作為教具還是學具,都是我們學習立體幾何的好幫手。
  • 正方體中存在的已知條件和運用
    立體幾何主要考我們的空間想像能力,是比較抽象的,為了更為直觀的看出我們要研究的立體模型,很多時候我們要將其轉換到正方體當中。正方體中存在很多的已知條件在正方體中還存在常用的已知:第一,正方體的體對角線垂直圖一中的兩個紅色的面,即:A1C垂直面AB1D1和面C1BD,也是三稜錐A1-AB1D1和三菱錐C-C1BD的垂線。證明如圖:第二,三菱錐A1-AB1D1的垂線恰好是正方體的體對角線的1/3.
  • 正方體的體積等於什麼? 正方體的體積公式什麼
    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用字母表示為V=a³。體積公式是用於計算體積的公式,即計算各種幾何體(比如:圓柱、稜柱、錐體、臺體、球體、橢球體等)體積的數學算式。  不同圖形體積計算公式:  1、正方體體積=a³ a為稜長。  2、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 中點的定義和中點公式(七年級)
    (點擊「老傅教難題」關注)中點的定義:(文字語言)把一條線段分成2條相等的線段的點,叫做這條線段的中點.
  • 1278 蘊含式「p→q」與命題「若p則q」,高中課本講的邏輯就是個坑啊
    「推不出」是過於主觀的詞彙導致論述無效      事實上空集依舊成立      我們來看這樣一個例子      「x2+x+1=0」與「x=1」(x均為實數)      顯然前者為空集       但是如果承認前面的x      並將前面的等式乘(x-1)便得到x=1      這是因為充分必要的推導中
  • 幾何圖形初步怎麼學?10分鐘重難點全掌握
    前言「幾何圖形初步」這個章節在中考中主要出現在選擇題和填空題當中,所以對一些比較重要的基礎知識要求較高,而計算方面主要是以歐拉公式進行簡單計算,這部分難度不大,記住公式就行。而難住大多數學生最多的情況在於將一個展開平面圖形疊成立體圖形或者將一個立體圖形展開成平面圖形,這時候讓大家去做選擇,往往會考到大家。所以,今天以理論結合例題的方式針對這個章節重難點知識進行講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重點知識梳理幾何圖形分為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平面圖形:各部分都在同一個平面內。
  • 第二講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圖
    一條線上不過四,田七和凹要放棄;間一兩端是對面,間二拐角面相鄰。正方體有6個面,12條稜,當沿著某稜將正方體剪開,可以得到正方體的展開圖形,很顯然,正方體的展開圖形不是唯一的,但也不是無限的,事實上,正方體的展開圖形有且只有11種,11種展開圖形又可以分為4種類型:1. 141型:中間一行4個作側面,上下兩個各作為上下底面,共有6種基本圖形。
  • 2019年甘肅事業單位職測考試備考技巧:立體圖形的周長與面積公式
    2019年甘肅事業單位職測考試備考技巧:立體圖形的周長與面積公式 2019年甘肅事業單位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階段,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比較好的備戰事業單位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準備了事業單位職測考試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