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圖

2020-12-06 秀談教育

正方體展開圖口訣:

正方體展有規律,十一種類看仔細;

中間四個成一行,兩邊各一無規矩;

二三緊連錯一個,三一相連一隨意;

兩兩相連各錯一,三個兩排一對齊。

一條線上不過四,田七和凹要放棄;

間一兩端是對面,間二拐角面相鄰。

正方體有6個面,12條稜,當沿著某稜將正方體剪開,可以得到正方體的展開圖形,很顯然,正方體的展開圖形不是唯一的,但也不是無限的,事實上,正方體的展開圖形有且只有11種,11種展開圖形又可以分為4種類型:

1. 141型:中間一行4個作側面,上下兩個各作為上下底面,共有6種基本圖形。

2. 231型:中間一行3個作側面,共3種基本圖形。

3. 222型:中間兩個面,只有1種基本圖形。

4. 33型:中間沒有面,兩行只能有一個正方形相連,只有1種基本圖形。

練習:哪個經過摺疊可以組合成正方體:

下列三個圖形中,能拼成正方體的是(  )

展開圖形拼長方體或正方體

(1)用一張長60釐米,寬40釐米的長方形鐵皮,做成一個無蓋長方體盒子,做成盒子的容積是多少?

思路一:從四個角上分別剪去一個邊長為10釐米的正方形後,觀察思考做成的長方體長是( ),寬是(  ),高是多少?求出它的容積。

思路二:從左邊剪下兩個邊長為10釐米的正方形,然後把這兩個正方形焊接到右邊,做成一個無蓋的長方體,觀察思考做成的長方體長是( ),寬是(  ),高是多少?求出它的容積。

思路三:從這個長方體上先剪下一個連長為40釐米的正方形做底面,然後把剩下的長方體平均分成四個長方形做前後左右面這樣做成一個無蓋長方體,觀察思考做成的長方體長是( ),寬是(  ),高是多少?求出它的容積。

例題:

用一個長16分米,寬8分米的長方形鐵皮,做一個無蓋的長方體容器。

(1) 如果在4個角各剪去一個邊長為2分米的正方形鐵皮後,通過彎曲做容器。這個長方體容器的容積是多少升?(鐵皮厚度忽略不計)

(2)如果按下圖方式焊接成一個無蓋的長方體,這個長方體容器的容積是多少升?(鐵皮厚度忽略不計)

(3)如果做成底面是8分米的正方形,該如何裁剪,請你在圖中畫出裁剪圖,並計算出這時長方體容器的容積是多少升?(長16分米,寬8分米)

相關焦點

  •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把長方體和正方體沿著稜剪開,就可以得到它的展開圖。剪的方法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展開圖,下面分別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 教師招聘面試《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
    我是今天的X號考生,鞠躬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根據新課程理念,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以及為什麼這麼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展開:一、說教材教材是知識的來源,首先我談一談對於教材的分析。
  • 課程解讀:人教版五下《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知識點匯總
    上節課,黃老師給大家講了五年級下冊分數部分的知識點時曾經說過,五年級下冊的計算,知識點的連貫性非常強,是小學階段最複雜的一部分。今天我們要講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是五年級下冊圖形題的內容,五下的圖形部分雖然只有這一個單元,但是其中需要掌握的概念和公式比較多,題型也是多種多樣,要想把這單元的內容和題型全部掌握,和學習分數部分一樣,也需要下很多功夫。
  • 下面是同一個長方體的展開圖,說一說每個圖是怎樣展開的
    題目下面是同一個長方體的展開圖,圖1找一些正方體紙盒並將其展開,你能展開成多少種不同的形狀?普通學生思路:第一個圖:從左面開始展開,再展開上面,並同時展開前面、後面,使前面、後面與上面相連,然後依次展開右面和下面。第二個圖:從上面開始展開,並同時展開前面和後面,使前面和後面與上面相連,然後展開右面,下面,最後展開左面。
  • 【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重要公式
    這一周,我們學習完了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對於這一個知識點,你是否已經完全掌握了呢?我們一起來回顧一遍吧。
  • 小學數學說課稿:《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說課稿一.說教材.1.教材內容.本節所講的內容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的第25----26頁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的教學內容。2.教材簡析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本單元前幾課時已經基本上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性質,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掌握了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這節課要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認識體積公式的來源,掌握公式的意義和用法。
  •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點梳理
    無錫小升初國慶七天專題特訓三: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點梳理(10月3日)    本單元重點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及其展開圖,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稜、頂點以及長、寬、高(或稜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徵。
  • 從長方體的展開圖說起
    江老師講數學之146:從長方體的展開圖說起今天我們又遇到一道這樣的題目:例1:如圖所示
  • 教師招聘面試《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本節教學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第三節的內容,這節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此課程對學生今後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能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二、學情分析: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在知識上的一次飛躍。
  • 六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學習目標及求表面積、體積的題型歸納
    學習目標學習本章節知識,需要用心觀察和動手實際操作(製作),來認識長方體、正方體,以及它們的11種不同的展開圖。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公式,並探索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簡單的實際應用問題,形成和發展空間觀念,訓練空間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及類比推理能力。
  • 計算下面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小正方體放在長方體上面)
    題目計算下面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圖1普通學生思路:表面積:由圖可知,正方體的底面和長方體的上面有重疊部分,即正方體一個面面積。第一步:算重疊部分面積(一個面面積):5×5=25(平方釐米)第二步:算正方體表面積:5×5×6=150(平方釐米)第三步:算長方體表面積:(10×8+10×4+8×4)×2=304(平方釐米)最後一步:長方體表面積+正方體表面積-重疊部分面積
  • [六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練習卷
    一、填空   1、用一個長36釐米的鐵絲焊成一個正方體時,它的體積是( ),表面積是( )。   2、一個正方體稜長擴大了3倍,表面積就擴大( )倍,體積就擴大( )倍。   3、一個長方體,長4釐米,寬2釐米,高2.5釐米,它的體積是( ),表面積( )。
  • 課程解讀:人教版五下《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需掌握題型
    上次講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的知識點的匯總。今天我們講一下這個單元需要掌握的題型,包括基礎題和稍有難度的易錯題兩部分。一、基礎題1、長方體的稜長總和是64cm,寬是4cm,高3cm,它的長是多少釐米?
  • 六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複習資料
    長方體6個面中最多有2個正方形,此時4個側面完全一樣,長方體中至少有2個面完全一樣。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是完全一樣的正方形;正方體有8個頂點;12條稜, 12條稜相等。一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稜長總和 L長=4(a十b十c),L正=12a(a丶b丶c分別是長方體的長丶寬丶高)二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1丶概念:長方體或正方體的6個面的面積之和叫作它們的表面積。
  • 初一數學第二講,幾何體的展開,摺疊和截面
    上一節我們講了幾何體的三視圖,這也是進入初一第一章要學的知識點,其中最重要的考點就是利用三視圖求小正方體的個數,方法其實也不難,就是我們分層去找個數,一是比較好理解,二是不容易出錯。下面我們講一講這一章的另一個重點知識,幾何體的展開,摺疊和截面。
  • 體積和容積單位、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知識點小結和培優訓練
    3、取兩個大小相同的燒杯,往杯中倒入一樣多的水,將土豆和紅薯分別放入兩個燒杯中,發現放紅薯的杯子裡水面升得比放土豆的高,紅薯比土豆佔的空間(大 )。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是物體的( 體積 )。4、比較兩個杯子中哪個裝水多,可以將第一個杯子裝滿水,再將水倒入第二個空杯子裡。(1)如果第二個空杯子沒倒滿,說明第( 二 )個杯子裝水多。
  • 「五年級答案04」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重要公式
    這是上一篇文章中的答案,上一篇文章地址【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重要公式1.典型題目:1.2.一個長方體的的長、寬、高分別是9釐米、8釐米、7釐米,如果把它的長、寬、高都擴大至原來的2倍,那麼,它的表面積擴大為原來的多少倍?
  •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解析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解析長方體和正方體1、長方體長方體一般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稜長度相等。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長的長度分別叫長、寬、高。
  • 最新部編版小學五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練習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小學五年級數學的重要學習內容,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要重點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同時還要學會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學習本節課的內容,我們最新推出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練習題。一、填空題。
  • 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點積累(西師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
    (2)一個長方體最多有6個面是長方形,最少有4個面是長方形,最多有2個面是正方形。2、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做正方體(也叫做立方體)。2、 長方體、正方體有關稜長計算公式:(a:長 b:寬 c:高 L:稜長總和 S:表面積 V:體積)長方體的稜長總和=(長+寬+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