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解讀:人教版五下《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需掌握題型

2020-12-03 黃老師論學

上次講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的知識點的匯總。今天我們講一下這個單元需要掌握的題型,包括基礎題和稍有難度的易錯題兩部分。

一、基礎題

1、長方體的稜長總和是64cm,寬是4cm,高3cm,它的長是多少釐米?

解析:因為在長方體的稜長中,共有四組長、寬、高的和,所以可以先求出稜長總和的1/4,也就是一組長、寬、高的和,再用和減去其中任意兩個量,就得出第三個量。

解:64÷4=16(釐米)

16-4-3=9(釐米)

2、用兩根同樣長的鐵絲分別焊成一個長方體框架和一個正方體框架。長方體的長是10釐米,寬8釐米,高是6釐米,正方體的稜長是多少釐米?

解析:要求正方體的稜長,必須知道它的稜長總和。因為長方體和正方體是用同樣長的鐵絲焊接成的,所以它們的稜長總和相等,只要求出長方體的稜長總和,也就是正方體的稜長總和。

解:(10+8+6)×4=96(釐米)

96÷12=8(釐米)

3、有一個無蓋玻璃魚缸,長4.2分米,寬25釐米,高20釐米。做這樣一個魚缸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

解析:這道題是求魚缸的表面積,因為它是無蓋的,所以只需要求五個面的面積。在計算時不要算出所有的面,再減去不算的那個面,那樣會增加計算步驟,更容易出現錯誤。要先想哪個面只算一個,把剩下兩個面的面積相加以後乘以2,再加上這一個面的面積,就是最簡便的方法。

注意:求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如果不能口算出結果,要用梯等式計算。

解:本題單位不統一,要先換單位。

25釐米=2.5分米 20釐米=2分米

(4.2×2+2.5×2)×2+4.2×2.5

=13.4×2+10.5

=26.8+10.5

=37.3(平方分米)

4、一個房間長5米,寬3.4米,高2.8米,門窗面積共8平方米。現在要把四壁和屋頂粉刷塗料,要粉刷的面積是多少?如果每平方米需要5元塗料費,一共要花多少錢?

解析:這道題是要計算房間內部的表面積,要刷的是四壁和屋頂,所以算出5個面的面積,再減去門窗面積,就是需粉刷的面積。再用需粉刷面積乘以每平方米需要的塗料費,就可以算出共花了多少錢。

解:

(5×2.8+3.4×2.8)×2+5×3.4

=(14+9.52)×2+17

=47.04+17

=64.04(平方米)

64.04-8=56.04(平方米)

56.04×5=280.2(元)

5、家具廠購進一批木料,共400根,每根木料橫截面的面積是3.6平方分米,長3米,這些木料一共多少方(立方米)?

解析:對於木料或管道來說,橫截面就是它的底面積,長就是它的高,所以它的體積可以通過底面積乘高來計算。

解:先換單位

3.6平方分米=0.036平方米

0.036×3×400=43.2(方)

6、一種汽車的油箱是一個長方體,從裡面量油箱長5分米,寬3分米,高2.5分米。這個油箱最多可以裝汽油多少升?

解析:要先算出油箱內部的體積,再換算成容積,注意:雖然體積和容積的換算數字不變,只換單位,但是計算出的結果不能直接加容積單位,要寫出換算過程。

5×3×2.5=37.5(平方分米)

37.5平方分米=37.5升

7、把一塊稜長是1.5米的正方體鋼塊,鍛造成一塊橫截面面積是2.5平方分米的長方體鋼材,長方體鋼材的長是多少分米?

解析:因為長方體鋼材是用正方體鋼塊鍛造成的,所以它們的體積相等。要先算出正方體的體積,也就是長方體的體積,再用體積除以表面積,算出長方體的高,也就是長方體鋼材的長。

解:1.5×1.5×1.5=3.375(立方分米)

3.375÷2.5=1.35(分米)

二、易錯題

1、把一根長3.6米的長方體木料鋸成三段後,表面積增加了18平方分米,這根木料原來的體積是多少?

解析:根據植樹問題,把木料鋸成三段需要鋸兩次,每鋸一次就增加兩個橫截面的面積。鋸兩次一共增加四個橫截面的總面積,共18平方分米。這時可以算出一個橫截面的面積,也就是木料的底面積,再乘以木料的高,也就是它的長3.6米,就可以算出體積。

注意:這種題還會經常出現在填空題中

解:18÷4=4.5(平方分米)

4.5×3.6=16.2(立方分米)

2、有一個長方體,如果把它的長減少2.5釐米,就變成一個正方體,這個正方體的表面積是96平方釐米,求原長方體的體積。

解析:要求長方體的體積,需要先求它的長、寬、高。因為長方體的長減少2.5cm就變成正方體,所以它的寬和高相等,而且就是正方體的稜長,所以要用正方體的體積先求出稜長,再求長方體的體積。

解:96÷6=16(平方釐米)

因為16=4×4,

所以正方體的稜長是4釐米

長方體的長是 4+2.5=6.5(釐米)

6.5×4×4=104(立方釐米)

3、把一個長70釐米,寬50釐米,高40釐米的長方體木塊削成一個體積最大的正方體,削去部分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解析:首先要清楚削成的正方體的稜長,就是長方體的長、寬、高裡面最小的數。所以分別求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相減後就是削去部分的體積。

解:因為最後問題的單位是立方分米,所以要先換單位。

70釐米=7分米 50釐米=5分米

40釐米=4分米

長方體的體積 7×5×4=140(立方分米)

正方體的體積 4×4×4=64(立方分米)

140-64=76(立方分米)

4、學校運來7.6立方米的沙子,鋪在一個長5米,寬38分米的沙坑裡,可以鋪多厚?

解析:鋪在沙坑裡的沙子和運來的沙子體積相等,也就是把7.6立方米的沙子鋪成一個長方體,它的厚度就是長方體的高。所以先算出長方體的底面積,再用體積除以底面積就可以算出厚度。

解:先換單位 38分米=3.8米

5×3.8=19(平方米)

7.6÷19=0.4(米)

5、要把長、寬各為20釐米,高為15釐米的長方體盒子,裝入稜長為40釐米的正方體紙箱裡,最多能裝幾盒?怎樣才能裝得下?

解析:這道題表面看是求箱子的體積裡面有幾個盒子的體積,但是在做題時不能直接用箱子的體積除以盒子的體積。因為小盒子是不能切開放入箱子裡的,所以要先算箱子的長寬高裡面分別各有幾個盒子的長寬高,再算一共能裝多少盒。

解:長:40÷20=2(個)

寬:40÷20=2(個)

高:40÷15=2(個)……10(釐米)

2×2×2=8(個)

因為高剩下的10釐米不夠再裝入一層,所以一共可以裝8盒,每層放4個盒子,放2層才能裝得下。

6、把兩塊稜長是2.5分米的正方體木塊拼成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分別是多少?

解析:要先求出拼成後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再求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解:

拼成後長方體的長 2.5×2=5(分米)

寬和高不變,還是2.5分米

長方體的表面積:

(5×2.5×2+2.5×2.5)×2

=(25+6.25)×2

=31.25×2

=62.5(平方分米)

長方體的體積:

5×2.5×2.5=31.25(立方分米)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部分還有兩種題型,一種是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另一種是水面溢出問題,這些題在其它文章裡已經詳細講過,大家可以在我的主頁裡找到慢慢看。

今天的內容就講完了,如果有什麼問題,歡迎大家留言!

相關焦點

  • 課程解讀:人教版五下《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知識點匯總
    上節課,黃老師給大家講了五年級下冊分數部分的知識點時曾經說過,五年級下冊的計算,知識點的連貫性非常強,是小學階段最複雜的一部分。今天我們要講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是五年級下冊圖形題的內容,五下的圖形部分雖然只有這一個單元,但是其中需要掌握的概念和公式比較多,題型也是多種多樣,要想把這單元的內容和題型全部掌握,和學習分數部分一樣,也需要下很多功夫。
  •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解析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解析長方體和正方體1、長方體長方體一般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稜長度相等。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長的長度分別叫長、寬、高。
  • 教師招聘面試《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本節教學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第三節的內容,這節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此課程對學生今後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能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二、學情分析: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在知識上的一次飛躍。
  •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你掌握多少,一份試題檢測你學習水平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小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知識,這個單元主要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和體積單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容積和容積單位、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等,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進行了簡單的觀察物體的學習基礎上,進一步全面系統地認識
  • 教師招聘面試《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節內容,主要講述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是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和認識長方體和長方體的基礎上的進一步學習,為以後繼續學習打下基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
  • 六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學習目標及求表面積、體積的題型歸納
    學習目標學習本章節知識,需要用心觀察和動手實際操作(製作),來認識長方體、正方體,以及它們的11種不同的展開圖。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公式,並探索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簡單的實際應用問題,形成和發展空間觀念,訓練空間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及類比推理能力。
  • 課程解讀——「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應用題
    此類題型出現在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課本中,屬於《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內的題型。圖1解題過程如下:1、看圖1,解題時需要用到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公式。上圖中有兩種公式,一種是通過長方體的長、寬、高或正方體的稜長計算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另一種是通過這兩個圖形的底面積和高算出它們的體積。
  • 五年級數學期末考試卷(人教版),想考100不容易!
    本節小隴分享的是人教版五年級數學期末考試卷,雖說題目並不是太難,但想考100並不容易。人教版五年級這學期的數學所學習的內容是:1、觀察物體,2、因數與倍數,3、長方體和正方體,4、分數的意義和性質,5、圖形的運動,6、分數的加法和減法,7、折線統計圖,8、數學廣角——找次品,9、總複習;學習的內容還算是挺多的,這些內容在本套試卷上都有所涉及,但是考查的內容都是比較基礎的,都是平時老師在課堂上三令五申強調過的,只要平時學習的紮實,做起來應該沒有問題的
  • 小學數學說課稿:《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說課稿一.說教材.1.教材內容.本節所講的內容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的第25----26頁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的教學內容。2.教材簡析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本單元前幾課時已經基本上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性質,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掌握了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這節課要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認識體積公式的來源,掌握公式的意義和用法。
  • 五年級最燒腦的一個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等你來挑戰!
    點擊右上角關注小西老師,更多小學語數資料等著你最近,五年級孩子的頭皮都快被抓破了,因為現在學到了最難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你以為這個單元背幾個公式就足以應付考試啦?想法太天真!最難單元可不是浪得虛名的。首先,你要認識什麼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知道長、寬、高,知道它們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這三個數字要背下來,因為填空題要考。
  • 【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重要公式
    這一周,我們學習完了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對於這一個知識點,你是否已經完全掌握了呢?我們一起來回顧一遍吧。
  •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總結與易錯點
    《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體積 》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學生也是第1次接觸體積的計算方法。所以要要求學生在理解體積概念的基礎上,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一、理解體積的概念,對體積形成直觀的認識。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1. 使學生理解,長寬高都是相對的。隨著長方體擺放位置的不同,長寬高都是可以互相變化的。2.特別強調在計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單位的統一,在單位不統一的情況下不可以計算。
  • 最新部編版小學五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練習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小學五年級數學的重要學習內容,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要重點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同時還要學會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學習本節課的內容,我們最新推出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練習題。一、填空題。
  •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點梳理
    無錫小升初國慶七天專題特訓三: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點梳理(10月3日)    本單元重點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及其展開圖,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稜、頂點以及長、寬、高(或稜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徵。
  • 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認識圖形專題訓練,題目簡單,爭議題較多
    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測試卷主要學習了認識圖形,所學習的圖形有: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要求學生會認正方體、長方體等圖形,學習難點是區分球體和圓柱體。今天,胡老師給大家分享的這份試題,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測試卷,這份試題題目新穎,題型多樣,整份試題以圖形為依託,考察學生觀察能力和識別圖形的能力,但這份試題的題目設計爭議較大,題目如下:
  •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3章《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知識點+圖文解讀
    7、(豎排)長方體1050 cm²正方體864 m²長方體812 cm² 8、3×3×5=45(dm²)9、1.2×I.2×6×I.5=12. 96(dm²) 10、50÷2=25(m)50×25+50×2.5×2+25×2.5×2=1625(m²)
  • 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點積累(西師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
    (2)一個長方體最多有6個面是長方形,最少有4個面是長方形,最多有2個面是正方形。2、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做正方體(也叫做立方體)。2、 長方體、正方體有關稜長計算公式:(a:長 b:寬 c:高 L:稜長總和 S:表面積 V:體積)長方體的稜長總和=(長+寬+高)×4
  • 【五年級】第三單元長方體與正方體內容與重要公式回顧總結
    我們已經結束了第三單元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學習,這一個單元的知識包括了以下一些知識:①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②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③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接下來,我們從這三個方面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1.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1)面、頂點和稜的認識:(2)長方體面、頂點、稜的特徵:①長方體有12條稜
  •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把長方體和正方體沿著稜剪開,就可以得到它的展開圖。剪的方法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展開圖,下面分別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主要內容,這節課是以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為基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並學會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