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第三單元長方體與正方體內容與重要公式回顧總結

2020-11-25 劉老師的八個理想

我們已經結束了第三單元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學習,這一個單元的知識包括了以下一些知識:

①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

②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

③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

接下來,我們從這三個方面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

1.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

(1)面、頂點和稜的認識:

(2)長方體面、頂點、稜的特徵:

①長方體有12條稜,8個頂點,6個面。

②長方體相對的稜長度相等;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③長方體的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候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3)正方體面、頂點、稜的特徵:

①正方體有12條稜,8個頂點,6個面。

②正方體的12條稜長度相等;6個面完全相同,都是正方形。

(4)長、寬、高的認識:

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叫做長方體的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我們可以用圖示法表示:

2.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2)表面積的定義:

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3)表面積的求法:

根據定義,我們可以的得出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求法: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2+長×高×2+寬×高×2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正方體的表面積=稜長×稜長×6

我們還可以用字母來表示它們的表面積:

長方體:

S=2ab+2ah+2bh 或者 S=2(ab+ah+bh)

正方體:

S=6·a·a=6a2

3.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

(1)體積和體積單位:

①體積: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②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釐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別寫成:cm3 dm3 m3

稜長是1cm的正方體,體積是1cm3 。

稜長是1dm的正方體,體積是1dm3 。

稜長是1m的正方體,體積是1m3 。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求法: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如下圖,可以用字母表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如果大寫字母V表示體積,則:

長方體:

正方體:

正方體的體積還可以表示成:V=a3

有時候,我們是已知底面積,來求體積:

(3)體積間的單位換算:

(4)容積和容積單位:

①容積: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常叫做它們的容積

②容積單位:計量容積,一般用體積單位。計量液體體積時,常用的容積單位是毫升,也可以寫成LmL。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有這樣的關係:

所以可以知道:1L=1000mL

③計算方法:與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

以下給出一些練習:(關注公眾號,文章發布次日21:00後回復「五年級05」可獲得答案。)

1.典型題目:

1.一個長方體的稜長總和是60cm,已知長是寬的1.5倍,寬是高的2倍。求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2.用稜長1釐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個這樣的小正方體?

3.填空:

(1)把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擴大到原來的2倍,它的表面積擴大到原來的( )倍;體積擴大到原來的( )倍。

(2)一個稜長為4分米的正方體,它的表面積為( )平方分米,體積是( )立方釐米。

(3)將一個長方體切割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後,表面積增加32平方釐米,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 )平方釐米。

2.知識拓展:

1.將長5釐米、寬4釐米、高3釐米的長方體木塊疊成一個大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個這樣的長方體木塊?(此題是2011年「希望杯」數學邀請賽的試題。)

2.將12件長9分米,寬7分米、高5分米的小長方體物品,堆放成一個大長方體。這個大長方體的表面積最小是多少?(此題是2014年湖南省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競賽試題)

相關焦點

  • 【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重要公式
    這一周,我們學習完了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對於這一個知識點,你是否已經完全掌握了呢?我們一起來回顧一遍吧。
  •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總結與易錯點
    《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體積 》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學生也是第1次接觸體積的計算方法。所以要要求學生在理解體積概念的基礎上,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一、理解體積的概念,對體積形成直觀的認識。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1. 使學生理解,長寬高都是相對的。隨著長方體擺放位置的不同,長寬高都是可以互相變化的。2.特別強調在計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單位的統一,在單位不統一的情況下不可以計算。
  • 課程解讀:人教版五下《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知識點匯總
    上節課,黃老師給大家講了五年級下冊分數部分的知識點時曾經說過,五年級下冊的計算,知識點的連貫性非常強,是小學階段最複雜的一部分。今天我們要講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是五年級下冊圖形題的內容,五下的圖形部分雖然只有這一個單元,但是其中需要掌握的概念和公式比較多,題型也是多種多樣,要想把這單元的內容和題型全部掌握,和學習分數部分一樣,也需要下很多功夫。
  • 「五年級答案04」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重要公式
    這是上一篇文章中的答案,上一篇文章地址【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重要公式1.典型題目:1.2.一個長方體的的長、寬、高分別是9釐米、8釐米、7釐米,如果把它的長、寬、高都擴大至原來的2倍,那麼,它的表面積擴大為原來的多少倍?
  • 五年級最燒腦的一個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等你來挑戰!
    點擊右上角關注小西老師,更多小學語數資料等著你最近,五年級孩子的頭皮都快被抓破了,因為現在學到了最難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你以為這個單元背幾個公式就足以應付考試啦?想法太天真!最難單元可不是浪得虛名的。首先,你要認識什麼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知道長、寬、高,知道它們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這三個數字要背下來,因為填空題要考。
  •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主要內容,這節課是以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為基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並學會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 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點積累(西師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
    長方體特點:(1)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稜,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稜的長度相等。(2)一個長方體最多有6個面是長方形,最少有4個面是長方形,最多有2個面是正方形。正方體特點:(1)正方體有12條稜,它們的長度都相等。(2)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每個面的面積都相等。(3)正方體可以說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它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
  • 最新部編版小學五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練習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小學五年級數學的重要學習內容,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要重點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同時還要學會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學習本節課的內容,我們最新推出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練習題。一、填空題。
  •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你掌握多少,一份試題檢測你學習水平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小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知識,這個單元主要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和體積單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容積和容積單位、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等,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進行了簡單的觀察物體的學習基礎上,進一步全面系統地認識
  • 教師招聘面試《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本節教學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第三節的內容,這節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此課程對學生今後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能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二、學情分析: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在知識上的一次飛躍。
  • 「六年級」第三單元圓柱與圓錐的重要公式與內容複習
    第三單元圓柱與圓錐的內容,我們已經學完了。那麼,讓我們一起對這一個單元的知識進行回顧與總結吧:圓柱的認識如下圖,圓柱由三個面組成,分別是兩個底面和一個側面。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圓柱的高。圓柱沿著側面上的一條高線展開圖圓柱的表面積:觀察圖形,我們可以知道: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可以用字母公式來表示它們
  • 網課補充,五年級數學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總結與易錯點
    下面就本節課的重點和易錯點總結一下一:長方體的特徵:①有6個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長方體放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3個面。②有8個頂點,每個頂點上的三條稜分別稱為長方體的長、寬、高。③有12條稜,相對的稜長長度相等,而且相對的稜互相平行;12條稜可以分為3組(分別為長、寬、高),每組的4條稜一樣長;長方體的稜長總和=長×4+寬×4+高×4=(長+寬+高)×4正方體的特徵:①有6個完全相同的面;正方體放桌面上
  •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解析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解析長方體和正方體1、長方體長方體一般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稜長度相等。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長的長度分別叫長、寬、高。
  • 課程解讀:人教版五下《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需掌握題型
    上次講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的知識點的匯總。今天我們講一下這個單元需要掌握的題型,包括基礎題和稍有難度的易錯題兩部分。一、基礎題1、長方體的稜長總和是64cm,寬是4cm,高3cm,它的長是多少釐米?
  • 小學數學說課稿:《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說課稿一.說教材.1.教材內容.本節所講的內容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的第25----26頁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的教學內容。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是今後繼續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3.教學目標①知識目標:理解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正確進行簡單的體積計算。
  • 五年級數學第3單元檢測,本冊最難的知識點,計算量大
    小學五年級的第3單元,主要學習內容是長方體和正方體,這部分的數學知識,也是本冊課本中的難點、重點內容。因為,這部分知識,計算量比較大,也要求學生們,準確掌握數學概念和數學公式。進入小學五年級以後,數學開始變難,對於小學生的答題速度和運算速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 教師招聘面試《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節內容,主要講述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是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和認識長方體和長方體的基礎上的進一步學習,為以後繼續學習打下基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
  • 六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複習資料
    長方體與正方體(特殊的長方體)的異同點 長方體有8個頂點;6個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兩個面大小相等,形狀相同;12條稜,相對的4條稜平行且相等。一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稜長總和 L長=4(a十b十c),L正=12a(a丶b丶c分別是長方體的長丶寬丶高)二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1丶概念:長方體或正方體的6個面的面積之和叫作它們的表面積。
  • 小學生數學1-6年級,關於面積公式的總結
    在小學的6年學習中,關於數學孩子會學習到很多知識,而這些知識中很多是關於面積的知識,只不過根據年級的不同,孩子們所學習的圖形面積知識是不一樣的,現在國內優質小學數學在線服務平臺麥斯數學就將小學1-6年級關於面積的公式進行總結,幫助孩子們全面了解已經學習過的面積基礎知識,以便提升孩子成績
  • 體積和容積單位、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知識點小結和培優訓練
    一、五年級數學下冊(BS版)第一課時《體積與容積》知識點小結1、教室裡的物品很多,如課桌、粉筆盒,這兩個物品佔的空間大的是( 課桌 ),佔的空間小的是( 粉筆盒 )。2、常見的容器如水桶、水杯,這兩個容器放的東西多的是( 水桶 ),放的東西少的是( 水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