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LPWA通信技術(1):NB-IOT通信特點及主要場景應用

2020-12-04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隨著科技的發展,除了我們平常用到的網絡之外,還有一個連接設備與設備之間的物聯網;它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與網際網路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物聯網LPWA通信技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01 什麼是NB-IoT?

要明白什麼是NB-IOT,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低功耗廣域網,它的英文全稱為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簡寫:LPWAN) ,即低功耗廣域網絡,是區別於我們日常所熟知的3-4-5G遠距離通訊網絡;它是一種遠距離低功耗的無線通信網絡技術,主要包含NB-IOT、LoRa、Sigfox、eMTC四種,其中NB-IOT、LoRa近年來備受市場的關注和追捧尤其是NB-IOT。

我們都知道物聯網是萬物互聯,隨著我們第6版網際網路協議(IPv6)的誕生,支持2^128個網絡地址,就意味著地球上每平方英寸可分配4.3×10^20網絡地址,而這為每一個物聯設備尤其是傳感器都能分配一個網絡地址掃除了障礙。

未來每一個設備都能夠基於自己的網絡地址實現「上網」、與其他設備「交流」,我們日常接觸的3-4-5G,主要是用於人與人之間的網絡通訊;而LPWAN存在的意義我們可以理解為,為設備之間的通訊打好通信網絡基礎,而且這種通訊技術具有網絡覆蓋範圍廣、終端功耗低等特點比較適合大規模的物聯網應用部署。

說完LPWAN,開始來介紹其中的主角,NB-IOT。

NB-IOT全稱之為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窄帶物聯網;基於蜂窩網絡,可直接部署於GSM網絡、UMTS網絡或LTE網絡,部署成本低;它的傳輸距離可達十幾公裡,每個網絡單元可以支持接入50,000個設備終端。

速度方面,NB-IoT的頻射網絡帶寬為200kHz。傳輸速率一般在160kbps-250kbps之間;又由於NB-IOT通訊結構及設備本身的數據接收及上報模式的設置等因素,NB-IOT通訊常會具有10s內的傳輸延時。

02 NB-IoT組網通訊及工作方式?

NB-IoT通訊通常具有以下幾個部分:

NB-IoT通訊模塊:具有NB-IoT通訊模塊的相關設備就可具備NB-IoT通訊能力;供電模塊:設備運行需要用電。對時延有高要求的業務需要採取持續有線供電,如智慧路燈;若是對時延要求不高的業務場景,則會採用紐扣電池或家裡常見的5號電池,如埋在地下的用電池的NB-IoT水錶,一用就是3-5年。物聯網卡:給設備上網用的流量卡,用於設備通訊,可對應理解為人們上網需要開通流量包;NB-IoT通訊基站:NB-IoT設備獲取到的信息需要發送給專門的NB-IoT基站,不支持自組網模式;目前國內的3大運營商甚至華為等廠商都已經在積極布局NB-IoT基站,國外如沃達豐、德國電信、日本軟銀等十幾家運營商也都紛紛入局參與NB-IoT基站網絡的建設。用戶伺服器:基站收到設備的數據發送到對應的用戶伺服器,並基於伺服器的數據在對應的PC、手機APP端進行相關的數據管理及頁面展示。

NB-IoT三種工作模式

設備除了本身上報數據之外可能還需要進行相應的業務動作,如關煤氣閥門等,這時候操作指令需要下發至設備,被設備接收並執行;但是發送指令首先要搜索到相關設備,於是就存在了以下幾種工作模式。

模式一:隨時待命模式

DRX,隨時接收數據,和隨時監視一樣,所以耗電量最高,(DRX待機功率約為1mA),但隨時可以搜到設備。

模式二:間歇性休眠偷懶模式

eDRx:是指打開網絡一段時間,然後關閉網絡一段時間;數據on時可以接收,但停止時不能接收;停止時間可以設定為數十秒到數小時(每隔5分鐘eDRX的待機功率約為0.2mA)——睡眠不工作、省電,找到設備需要幾分鐘甚至1-2h。

模式三:間歇性休眠偷懶模式PLUS+

PSM:eDRX省電升級版,降低eDRX交換網絡的頻率,低到每隔幾天開放一次網絡的程度,找到設備可能需要一兩天時間;同樣,網絡打開時可以接收數據,但網絡沒有打開時不能接收數據(在PSM模式下,待機功耗是微安全級別,在這種情況下,「一個電池一般可用5年」)。

總結:

各種模式的存在的核心還是在於滿足各場景應用需求、最大限度的降低設備運行能耗,延長設備工作時間和壽命。

各模式可轉換,通過相關傳感器實現工作狀態的切換,如加速度傳感器、動作切換觸發器;如智能井蓋,加速度傳感器檢測到反轉,可以由「偷懶休息模式」切換到DRX(隨時待命)模式,隨時準備上報最新的井蓋狀態,做好安全防範。

03 NB-IoT適用於什麼條件?哪些場景、?

NB-IoT網絡通訊比較適合於終端較為分散、環境網絡信號不好、沒有穩定電源、傳輸速率要求相對較高、中&高頻上行數據傳輸等情況。

主要場景應用有,共享單車、智慧門鎖、智慧路燈、智慧監控、水電抄表、智慧煙感等。

04 NB-IoT典型應用介紹——水電抄表

NB-IoT通訊技術,目前在能源電力行業應用的最為成熟,只要裝一個具有NB-IoT通訊模塊的水電錶就能實現遠程抄表,而且NB水電錶通常都是通過電池來進行供電。

一般來說,NB水、電錶設備15分鐘(可DIY)採集一次實時數據,既每天96個數據,數據可以通過既定的協議採取實時發送(比較耗電),也可以一天上報一次,幾天上報一次都可以,只需要將採集好的數據打包好就行。

如圖,水電錶將收集上的數據定時定點通過NB-IoT通訊模塊上傳到NB-IoT通訊基站,由基站將收到的數據發送到對應的伺服器上;並且PC管理後臺、手機應用端都是基於伺服器來進行相應的數據展示及管理。

05 NB-IoT優、缺點?

NB-IoT優點:

連接多:每個單元可以支持50,000個設備終端連接管理。信號好:NB-IoT比LTE提升20dB增益,相當於發射功率提升了100倍,即覆蓋能力提升了100倍,即使將水錶埋在人孔的復蓋下,NB-IoT也不會影響信號的收發。不需要網關組網:成本低、組網運行更靈活、簡單。低功耗:待機可用10年。NB-IoT缺點:

高密度網絡不適合使用中央管理模式,一個單元可以支持100,000個NB-IoT終端訪問,輪訓增加系統負擔。模塊成本高:相較而言,NB-IoT模塊比ZigBee、lora等晶片NB-IoT更貴。相關人力及實施成本如:如硬體成本、安裝成本、服務成本較高。本文由 @知識農夫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從技術到應用對比LoRa、NB-IoT,企業如何正確打開物聯網大門?
    物聯網應用需要考慮許多因素,例如節點成本,網絡成本,電池壽命,數據傳輸速率(吞吐率),延遲,移動性,網絡覆蓋範圍以及部署類型等。可以說沒有一種技術可以滿足IoT所有的需求。NB-IoT和LoRa兩種技術具有不同的技術和商業特性,所以在應用場景方面會有不同。這裡會針對二者的區別進行闡述,並且對各自適合的應用場景進行說明。
  • 汽車GPS定位器的NB-IOT技術知多少?
    從最初的2G通訊網絡到現在布滿各個角落的4G通訊網絡,讓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越來越方便了,而就在當下,物聯網的通訊網絡讓物與物之間的距離也變得更近了,不同於人與人之間的個人通信業務,在物與物之間的數據傳輸過程中,不同行業的應用產品在終端的數據採集
  • NB-IoT協議和模組應用雜談
    of Things的縮寫,意思是窄帶物聯網,是一種低功耗廣覆蓋物聯網技術(LPWA),窄帶只指使用的帶寬為180KHz,工作在運營商的授權頻段內,技術主要貢獻者為華為和高通。近兩年隨著物聯網的高速發展,NB-IoT在IT行業內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NB-IoT技術是基於LTE的R13實現的,因此和現有的行動網路很容易兼容,在物聯網通信中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此三大運營商都在加緊NB-IoT的網絡部署。
  • 大普通信應用與市場經理陸建波:物聯網將在5G時代迎來大爆發
    廣東大普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應用與市場經理陸建波在2018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期間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大普通信第十三次參加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大普通信傳統業務聚焦於時頻領域。此次展會上,大普通信帶來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1588同步晶片系列,該系列是目前國內唯一高集成度的完整1588解決方案,在國內、國際客戶中均有很高知名度。
  • 通信行業深度報告:5G,物聯網,雲計算,軍工通信
    由於疫情,3GPP 在今年 7 月才完成 5G R16 標準凍 結,R16 主要面向垂直行業應用,規範高可靠性低時延特性,以統一的 5G NR 替代工商業場景中的傳統區域網能更好地降本增效乃至優化業 態。短期看 5G 對於運營商增收不明顯,各個行業的 5G 應用場景處於 積極探索階段,運營商也在加大應用生態的培育和拓展。
  • 【極智課堂】陳雄斌:可見光通信技術及應用場景的思考
    2016年,可見光通信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寫入了《「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材料領域」和「信息領域」一樣看好「可見光通信」這項無線通信新技術,把「可見光通訊關鍵技術、系統集成和應用示範」列入了「發展重點」。
  • 低軌衛星網際網路+5G+物聯網海上通信試驗成功
    他們要進行我國首次低軌衛星網際網路+5G+物聯網海上融合組網通信試驗。一系列緊張調試之後,船上的5G手機順利接入網絡,能夠順暢地瀏覽網頁、視頻聊天、撥號通話等。茫茫大海,沒有地面行動網路信號覆蓋,航行的船隻很容易變成「信息孤島」。
  • iot和iot的區別 nb專題及常見問題 - CSDN
    目前,業界存在多種可承載LPWA類業務的物聯網通信技術,如GPRS、LTE、LoRa、Sigfox等,但這些技術普遍存在如下問題:  1、終端續航時長無法滿足要求,如GSM終端待機時長(不含業務)僅20天左右,在一些LPWA典型應用如抄表類業務中更換電池成本高,且某些特殊地點如深井、煙囪等更換電池很不方便。  2、無法滿足海量終端的應用需求。
  • iot和iot區別 nb專題及常見問題 - CSDN
    目前,業界存在多種可承載LPWA類業務的物聯網通信技術,如GPRS、LTE、LoRa、Sigfox等,但這些技術普遍存在如下問題:  1、終端續航時長無法滿足要求,如GSM終端待機時長(不含業務)僅20天左右,在一些LPWA典型應用如抄表類業務中更換電池成本高,且某些特殊地點如深井、煙囪等更換電池很不方便。  2、無法滿足海量終端的應用需求。
  • 低軌衛星網際網路+5G+物聯網海上融合組網通信試驗
    夜幕降臨,一艘行駛在浙江省岱山縣附近海域的輪船上,航天科工海上應用示範外場試驗隊的隊員們正忙碌地做著準備。他們要進行我國首次低軌衛星網際網路+5G+物聯網海上融合組網通信試驗。一系列緊張調試之後,船上的5G手機順利接入網絡,能夠順暢地瀏覽網頁、視頻聊天、撥號通話等。
  • 物聯網無線通信技術盤點 藍牙/WiFi/Zigbee誰能成主流?
    這些連接,我們可採用多種通信鏈路予以實現。   然而,設備本身一般通過無線方式連接到物聯網系統。這種無線連接是系統中極為重要或最為薄弱的鏈路。因此,選擇一種能夠匹配設備及其周邊環境的無線技術很重要。本文介紹了最有可能為新設計採用的幾種無線候選技術。   設備通過無線方式連結到網關是一種典型的物聯網連接場景(圖)。
  • 關於物聯網行業通信協議一接入協議
    2.3、Bluetooth  1、藍牙技術的規範及特點  藍牙技術是一種無線數據與語音通信的開放性全球規範,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 ISM(即工業、科學、醫學)頻段,標準是IEEE802.15,工作在2.4GHz頻帶,帶寬為1Mb/s。
  • 通信衛星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衛星通信應用迎來普及黃金期「圖」
    衛星通信行業2018年收入約1,270億美元,應用主要分為衛星消費通信、衛星固定通信、衛星移動通信。其中,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於公眾寬帶接入和移動通信。提速降費:衛星通信應用迎來普及黃金期高通量衛星帶來了更大的帶寬和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這將極大提升衛星通信的應用空間。
  • 飛利浦照明應用可見光通信(LiFi)技術,用光傳輸寬帶數據
    飛利浦可見光通信燈具在法國公司Icade位於巴黎的智慧辦公室率先試點 同時實現高品質照明和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高速網際網路傳輸 首個將可見光通信辦公燈具推向市場的主要照明企業
  • 物聯網通信協議全解析
    隨著物聯網設備數量的持續增加,這些設備之間的通信或連接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思考課題。通信對物聯網來說十分常用且關鍵,無論是近距離無線傳輸技術還是移動通信技術,都影響著物聯網的發展。而在通信中,通信協議尤其重要,是雙方實體完成通信或服務所必須遵循的規則和約定。
  • 華為PLC-IoT創新技術 打造行業智慧聯接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全球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浪潮已經到來,其顯著特點是將「物」納入智能互聯,觸發產業服務及商業模式創新,並對價值鏈、供應鏈和行業生態產生深遠影響。隨著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通過末端傳感器採集數據的需求越來越多,並逐步延伸到對末端執行器的控制場景。
  • 無線光通信技術是什麼 無線光通信技術應用介紹【圖文】
    這時候無線光通信技術便可以大顯身手。如圖1所示。其中,SNMP(簡單網絡管理器為可選項)。無線光通信設備配備標準RJ45接口或光接口,且對協議透明,可以非常方便的完成區域網的連接。FlightSpectrum產品系列可解決 Core Layer(核心層)的應用。通常情況下核心層要保證數據通信的快速,所以需要較高的帶寬,FlightSpectrum 產品系列產品很好的解決了相距較遠(1-4KM)較高帶寬(155M-2.5G)要求的應用。
  • ZigBee通信技術特點和性能及其典型應用的詳細概述
    Zigbee的特點就在於功耗更低,實時在線、同一個網關接入數量巨大並且可以自組網, 在物聯網的發展中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Zigbee技術 Zigbee一詞源自蜜蜂群在發現花粉位置時,通過跳ZigZag形舞蹈來告知同伴,達到交換信息的目的。可以說是一種小的動物通過簡捷的方式實現「無線」的溝通。
  • 物聯網中的通信協議主要有哪些?_物聯網新聞_新聞中心_RFID世界網
    概述  物聯網中設備、網關、雲以及服務之間的相互通信是按照一定的通信協議進行的。大多數的IP協議應用都使用了TCP或UDP進行傳輸。而在許多物聯網應用中,有幾種消息分發功能是常見的,希望這些功能可以通過不同的應用以可互操作的標準方式來實現。本文盤點整理下目前比較常用到的一些物聯網中的「會話層」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