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話題
為什麼某些瀕危滅絕的物種容易被忽略?
# 近些年總是有一種聲音,養爬破壞生態環境。其實未來爬圈的趨勢必定是和生態保護綁定在一起的。
傑裡米·漢斯(Jeremy Hance)「為什麼某些瀕臨滅絕的物種被忽略?
人們樂於重視哪些明星物種,明星種類的特色大多是比較大隻,例如科莫多龍,鯨魚,大象,或者顏色鮮豔有毛,像是獅子,老虎,或是有可愛成分,如熊貓。
而不是明星種類則是恰好相反,就像不會穿搭,長的不好看又沒有運動音樂才能的肥宅一樣,大多是很小隻,顏色單調,還可能長的不可愛例如 Hispaniolan solenodon (溝齒鼩)或 Crotaphatrema lamottei (某蚓螈)。
瀕危物種因為物種的不同,關注程度也存在差異,受到最多關注的類型是哺乳類,其次是鳥類,再來是爬蟲類,珊瑚以及兩棲類。很明顯就是有毛大於無毛,可愛大於比較不可愛的差異。
●邊緣物種為什麼邊緣?
1.跟你不熟
在成長教育過程,獅子,老虎,猩猩,大象,熊貓等,是大家習以為常的角色,大家都知道要保育他們,可是如果換成連谷歌查不到中文名稱的 Rondo dwarf galago(朗杜侏儒嬰猴),在熟悉度上就差非常多了,不要說看過,連聽都沒聽過,何況這還是哺乳類,更不要說昆蟲,珊瑚,植物,要人贊助連聽都沒聽過的種類實在是有些困難。
2.沒有利用價值
經濟價值上,授粉昆蟲如蜜蜂,蝴蝶等,會比較有人去注意其保育,因為如果滅絕的話,會連帶對人類的經濟,生活產生影響。
3.不可愛,不帥氣,沒存在感
文章中舉了一些例子,像是一些體型小,不可愛存在感低的動物,就相當缺乏關注,甚至說注意到時已經瀕臨臨滅絕邊緣,或者已經滅絕,像是生活在大堡礁島嶼的珊瑚裸尾鼠,最後一次觀察到是在 2009 年,在這之後就沒有再發現,直到 2016 年宣布滅絕,這種可能的原因是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導致其棲地原因。
●邊緣物種在保育的情況
1.生錯家庭
大部分瀕臨滅絕的邊緣人種,分布在財政狀況不佳,開發較不健全或物質缺乏的國家,就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而言,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先需要被滿足的需求,如果連吃都吃不飽,也很難有多餘的資金投入復育的工作,更何況是長的不可愛沒特色的邊緣種類,老虎還可以賣周邊可愛商品,鼩精有點難出周邊。
相對的,如果物種分布的國家富裕的話,就像含著金湯匙一樣,族群復育的機會也比較大,像是紐西蘭的鴞鸚鵡,富裕的社會在物質不虞浪費乏味的情況下,人們也比較有餘裕去關心非物質如環境保護的雙重。
2. IUCN 紅色名錄評估針對的不足
IUCN 紅色名錄可能依據調查的族群數量去評估其瀕臨滅絕的等級,但是沒有評估個別物種在保育上資源投入的多寡及程度。有非常多邊緣人種,在保育上是幾乎完全沒有關注也沒有資金挹注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就算是去調查樣本數量,也是需要錢,沒有錢,沒有調查,野外剩下多少也不知道,或者說依據來源是非常多年前的未更新的資料。
3. 不穩定的資金挹注
和明星類別評分,明星種類主要是自帶流量,資金相較是比較穩定的,而不是明星種類就算有贊助,大多金額也不多,也很難支應長期的計劃。
4. 很難被觀察
邊緣人種很多都住在很難很難到達的荒郊野外,加上有的習性晝伏夜出,或者某些季節幾乎不太活動,躲在落葉層等,就很難被觀察,研究現況。
● 對保護傘理論的質疑
保護傘理論大意是,保護明星物種,會連帶一起庇蔭生活在同一區塊的非明星物種。換句話說,即使資源分配不均,但在明星物種受到充分保護的同時,其他物種也能夠雨露均沾。
但這樣的理論有受到一些質疑
1.沒有明星物種的地區要怎麼辦?保護傘理論是建立在該地區有明星種類的替代,如果該地區就沒有明星種類,要怎麼感知到。
2.以中太平洋島國薩摩亞薩摩亞為例,有兩種鳥類共享同樣的棲地,但在繁殖季節需要面對的問題有些不同黑胸裸吸蜜鳥(Gymnomyza samoensis)可能只需要注意鼠類數量的控制,但齒鳩(Didunculus strigirostris)則是除鼠類之外,還要注意貓,野豬,人類獵捕的威脅。
3.保護傘理論逐漸喪失其效用,除資源挹注的問題外,有更多因素不是錢能解決的,例如氣候變遷,棲地破壞,傳染疾病(例如蛙弧菌)等大環境的改變等。
其他新聞諮詢
一隻狗映出了貓的倒影~
圖片來自@星球收容所
大自然的光影玩笑!
鱷魚緩緩遊過水草
視頻來自@星球收容所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英斯茅斯的陰霾
視頻來自@星球收容所
港臺國外爬圈
精選趣聞
極品個體 · 雙頭龜
雙頭地圖龜 Graptemys pseudogeographica ,目前這隻個體狀態很好,進食正常。
基因開發 · 看國外大佬玩轉中國爬寵
國外繁殖者的 CB 變異鈴蟾。另一款被國外玩出花的國內爬寵是大守宮。
往期精彩回顧:
福建zui大的寵物友好度假村,翡翠灣熱門遊玩項目!海島萌寵世界!
Here we are,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