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博講解員袁碩:一夜成名有種恍惚感 講解員工作其實很有趣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解說】國博講解員、知識型網紅、科普自媒體、搏擊愛好者……30歲的北京青年袁碩身上,被貼上了各種不同的標籤。2017年,一段名為《進擊的智人》的人類學演講,讓袁碩一夜之間成為了網絡紅人。近日,中新社記者在北京對這位與眾不同的國博講解員進行了專訪。

  為了致敬自己的偶像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袁碩給自己取了網名河森堡,並從2016年開始在網絡上發表科普類文章,得到很多人的好評。提起「一夜成名」的感覺,袁碩說,這讓自己的生活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了特別大的變化,有一種恍惚感。

  【同期】國家博物館講解員 袁碩

  比如說突然我就去做節目了,蔡康永就坐我斜對面,後來我就奇怪,那不是蔡康永嗎,原來我在康熙來了裡見過他,怎麼現在他坐那了,他還跟我聊天說話,我就覺得特恍惚,感覺好像下一瞬間你就會雙眼睜開,發現自己躺在床上,剛才就是睡覺做夢一樣。

  【解說】隨著社交媒體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微博、知乎等網站上獲取知識,在袁碩看來,社交媒體上的科普可以塑造人的價值觀,但其本身並不是一個讓人嚴肅的獲取知識的地方。

  【同期】國家博物館講解員 袁碩

  社交媒體上的科普,它會塑造人的價值觀。如果你的科普文章寫得很好的話,你會影響一些人,會讓人覺得原來去學習知識去表達觀點是一件很好的事。社交媒體的一個好處在於,它非常淺顯直觀的跟你說,這世界上有這麼一件事,但這件事具體是怎麼樣,你要感興趣可以自己去查資料。

  【解說】已經在國博做了八年講解員的袁碩認為,很多人對博物館講解員這個崗位了解的並不多,甚至會充斥著一些輕視,認為講解員就是由蛋白質構成的背詞喇叭,但其實講解員這個崗位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工作。

  【同期】國家博物館講解員 袁碩

  它總是迫使你去思考一些特別宏大的命題,或者離生活特別遠的事。至少它可以緩解你的焦慮,假如說你平時又是房租、水電、晉升現實生活中一個個具體問題(所困擾),你會覺得焦慮、抑鬱。但如果你去看一些宏大的命題,比方說你去天文館,聽一個天文學家講很多光年以外的事,聽一個地質學家講幾十億年前或者將近百億年前的事,你就會覺得人類社會這些小事跟他們討論的事比起來根本就不叫事,你就會覺得心裡遼闊很多。

  【解說】2018年12月袁碩所著《進擊的智人》一書出版發行,他說,希望通過這本書讓大家改變對於博物館講解員的固有看法,更好的了解歷史。

  馬俊瑋 北京報導

責任編輯:【陶光雄】

相關焦點

  • 國博講解員變身"網紅"河森堡:有效有趣地講解歷史
    從天安門東地鐵站C口出來,袁碩以講解員的身份看了看他即將工作的地方——位於長安街畔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挺起胸膛,以一種戰鬥打響的雄姿從北門進入了男講解員們不算寬敞的辦公室。   這是2011年7月,剛從首都師範大學軟體工程專業畢業的袁碩選擇了這裡作為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 國博講解員袁碩(河森堡)上《一站到底》成網紅(視頻)
    【國博講解員講歷史說段子,哄老婆手段無人能敵】袁碩,網名河森堡,國家博物館講解員。從紐西蘭毛利人頭交易到古人類基因交流,人類歷史他如數家珍。近期,他憑藉在綜藝節目和「人類學演講」的表現火了。他哄老婆的手段更是浪漫到炸,底下觀眾的表情說明了一切。
  • 國博講解員河森堡:我害怕平庸 29萬粉絲不算網紅
    河森堡是28歲的男青年袁碩給自己起的網名,為了向偶像——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致敬。  因為一段37分鐘的人類學演講視頻《進擊的智人》,國家博物館講解員袁碩被媒體形容為「一夜之間,成了 『10萬+』知識型網紅。」
  • 國博"網紅講解員""河森堡":才29萬粉絲 離紅差遠了
    河森堡是28歲的男青年袁碩給自己起的網名,為了向偶像——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致敬。因為一段37分鐘的人類學演講視頻《進擊的智人》,國家博物館講解員袁碩被媒體形容為「一夜之間,成了『10萬+』知識型網紅。」
  • 上節目給講解員"爭臉" 「網紅」講解員是怎樣煉成的
    然而,在國家博物館的展廳裡,你很難把眼前制服筆挺、彬彬有禮的年輕人袁碩,同節目中那位個性張揚、「霸道總裁」味兒十足的冠軍選手對上號。  「我的精神偶像是量子力學奠基人、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如果說他的知識像汪洋大海,那麼我的知識就像涓涓細流。」講解員袁碩這麼解釋自己的網名「河森堡」的由來。
  • 講解員上節目連勝強敵 當「網紅」為文博代言
    然而,在國家博物館的展廳裡,你很難把眼前制服筆挺、彬彬有禮的年輕人袁碩,同節目中那位個性張揚、「霸道總裁」味兒十足的冠軍選手對上號。  「我的精神偶像是量子力學奠基人、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如果說他的知識像汪洋大海,那麼我的知識就像涓涓細流。」講解員袁碩這麼解釋自己的網名「河森堡」的由來。
  • 講解員上節目連勝強敵 當「網紅」為文博代言(1)
    然而,在國家博物館的展廳裡,你很難把眼前制服筆挺、彬彬有禮的年輕人袁碩,同節目中那位個性張揚、「霸道總裁」味兒十足的冠軍選手對上號。「我的精神偶像是量子力學奠基人、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如果說他的知識像汪洋大海,那麼我的知識就像涓涓細流。」講解員袁碩這麼解釋自己的網名「河森堡」的由來。
  • 河森堡:博物館講解員書寫有趣的人類史
    ■「獻給講解員們」  也許有人會忍不住要問,河森堡是誰?為什麼起了一個如此「洋氣」的名字?身為一名國家博物館的講解員,袁碩在眾多場合解釋過「河森堡」這一筆名的由來:小時候因為仰慕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景仰他的知識與才華——相形之下,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儲備就像涓涓小「河」面對汪洋大「海」,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於是便給自己取名「河森堡」。
  • 國博講解員河森堡做客《讀書人》 自嘲是狼狽青年
    ­  近日,國博講解員河森堡以年輕一代的文化人代表受邀做客優酷文化類讀書節目《讀書人》,與俞敏洪、Selina、江一燕等各界大咖嘉賓通過讀書分享個人故事,讓觀眾深入了解自己的心路歷程。國博講解員河森堡­  推薦書籍《當幸福來敲門》 調侃自己是狼狽青年­  本期節目中,河森堡選擇了 美國著名黑人投資專家克裡斯·加德納生平的 真實寫照 《當幸福來敲門》。
  • 上節目給博物館講解員「爭臉」 「網紅」講解員是怎樣煉成
    關於身體訓練對工作的影響,河森堡講起了這樣一件事:­  他曾在網絡上做過一個交流講解工作經驗的直播,當時一個在國內某石窟工作的同行給他發來了私信。在講解工作的過程中,曾接待過一對不守規則使用閃光燈為壁畫拍照的遊客夫婦。這個講解員上前阻攔的過程中,被男遊客一個嘴巴掄在臉上。
  • 國博講解員河森堡揭秘最八卦的人類野史
    當時挖掘寶物的農民,雖然有私心,但是把自己國家的寶物交給日本人這事還是堅決不能做的,危機關頭,老鄉急中生智騙過日本人,雖然文物險些被日本人搶走,但又被大古董商看中,還決定將鼎大卸八塊......今天我們在國家博物館看到的后母戊鼎似乎是完整,可它身上其實少了一件至關重要的東西……
  • 跟「網紅講解員」河森堡「打卡」全球博物館
    《了不起的博物館》由特別會講故事的科普作家、國博明星講解員、暢銷書《進擊的智人》作者河森堡,聯手鼴鼠世界製作組共同推出。河森堡是國家博物館的「明星講解員」,因在知乎開闢專欄「我在國博講故事」而被人熟知,之後在多個媒體平臺開設個人專欄,用獨特而生動的方式講述科普知識,極富感染力的演講深受讀者歡迎。
  • 「最紅國博講解員」河森堡:我見的大流量博主,沒有心情好的
    在這50個大流量博主中,心情好的人有幾個?」答案是,零。「大流量與壞心情的相關是如此強烈。」有些整天在網上發段子的搞笑博主,私下裡卻極陰鬱沮喪。網際網路上,人們用處理百人級人際關係的心理硬體去面對上百萬人。他將這種現象定義為「精神超載」。河森堡本名袁碩,被稱為「最紅國博講解員」。
  • 訪談︱國博講解員河森堡:我要傳播的是「硬核」歷史觀
    在眾多身份中,河森堡覺得「國家博物館講解員還是我最重要的身份」,他要堅守在講解員崗位上,鼓勵更多的文博工作者。與此同時,河森堡也更加明白作為一名「文化宣教人員」,他有義務「把艱深的學術用相對通俗、唯美、令人感到溫暖的方式傳遞給大家」,這本新作就是傳遞「硬核」歷史觀的一次嘗試。近日,澎湃新聞記者對河森堡進行了專訪,談及他做國博講解員的經歷和如何理解歷史等問題。
  • 河森堡處女作似「有少年感」的《人類簡史》,陶虹對之評價很準確
    身為一名國家博物館的講解員,袁碩在眾多場合解釋過「河森堡」這一筆名的由來:小時候因為仰慕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景仰他的知識與才華——相形之下,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儲備就像涓涓小「河」面對汪洋大「海」,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於是便給自己取名「河森堡」。從2016年在知乎平臺上回答「人類有哪些細思恐極的事?」
  • 北京天文館裡的小講解員
    原標題:北京天文館裡的小講解員  對北京三帆中學初三的尚子源來說,這個寒假除了學習,還多了一項「工作」,那就是北京天文館裡的講解員。   「月球這個時候來到了太陽前方,這部分太陽光線被擋住,那麼這個時候在地球上的人看到的太陽就是被月亮遮住了。」
  • 涼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館招聘講解員的公告
    涼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館招聘講解員的公告根據本單位需求,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講解員,現將相關事宜公告如下:一、招聘崗位本次計劃招聘講解員5名(包含中文講解員、英漢雙語講解員、彝漢雙語講解員)  二、招聘條件1、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遵紀守法,品行端正,無違法違紀行為
  • 博物館講解員:我在這裡講述新疆
    帕麗巴克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講解員,與眾多講解員一樣,每天只做一件事——講好展品背後的故事,讓「靜止」的文物「活」起來。博物館講解員不是專家,卻能將文物、歷史娓娓道來;不是導遊,卻經常一站一整天,迎接來自各地的遊客;不是主持人,形象卻更加親和,連接著社會大眾。
  • 浙江省長卸任後當博物館講解員 做104頁PPT(圖)
    這一次,他匆匆穿過展廳的時候,卻被一位講解員的聲音吸引住了。  這聲音洪亮,卻又「飽含深情」;更重要的是,和吳露生聽過的所有博物館講解不同,其中沒有「背書感」,相反,講解員收放自如,用詞準確嚴謹。  他很好奇,踮了踮腳,從人頭的間隙中,看到了一個樸實的身影,黑夾克,外套一件博物館志願者的紅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