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博"網紅講解員""河森堡":才29萬粉絲 離紅差遠了

2020-11-29 中華網

國家博物館講解員「河森堡」

12萬知乎關注者、29萬微博粉絲,國家博物館講解員「河森堡」仍認為,自己離「紅」還差遠了。

「Papi醬在網上2千萬粉絲,我100萬粉絲都沒有。這怎麼叫走紅呢?」他在電話那頭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

河森堡是28歲的男青年袁碩給自己起的網名,為了向偶像——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致敬。

因為一段37分鐘的人類學演講視頻《進擊的智人》,國家博物館講解員袁碩被媒體形容為「一夜之間,成了『10萬+』知識型網紅。」

「嚴格來說,北京猿人和我們現代人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因為北京猿人生物學分類是直立人,而我們現代人的生物學分類是智人,智人和直立人是人屬之下兩個不同的人種……」

「這人的腦袋怎麼吃呢。諸位其實人的額頭這......快變成一個美食節目了。」演講臺上,身著西裝的袁碩咽了兩口口水,指著自己的額頭說。臺下幾位女觀眾看起來被驚嚇住,她們身體前傾並捂住了臉。

設置懸念,情景再現,中間引入生物學和人類學的知識,結尾再不失時機地拋出個彩蛋,網友評價說,袁碩的演講把古人類進化史「侃成了驚悚小說」。

講故事是他擅長的。

2011年,從首都師範大學軟體工程專業畢業的北京人袁碩,發誓要做「跟軟體工程一點都沒有關係」的工作。他不喜歡本專業,高考志願原本填的是戲劇影視文學專業。

在填了一份有關文史常識的答卷,並通過普通話測試之後,袁碩和100多位應聘者進入國家博物館招聘的最後一輪面試。

「你喜歡傳統文化嗎?」

「我喜歡啊。「

為了證明這點,袁碩背了一首相對冷僻的唐詩《送日本高僧敬龍歸》。「要是背靜夜思,那肯定不行,這明擺不喜歡傳統文化。」

最後一個環節,四位考官要求他用英語翻譯一個句子。「觀眾朋友大家好怎麼說,我看後腦子抽了。這怎麼說這英語,everyone不是諸位everybody是各位嘛,大家是怎麼說。我想了半天,想不出一個詞對付大家。我就說老師對不起,這真沒法掰。

他沒想到的是,後來國家博物館通知他,通過了面試。

袁碩形容自己的講解風格是「真誠」:「不會刻意把一些無聊的東西往有意思講,大部分無聊的內容我就繞過了,從不騙自己。」

講解看似入門容易,但難精通,需要沉澱。袁碩「所有類型的書基本都看」,他說自己看的最多的是人文社科類的書,比如寫以色列建國及其經典戰役的《大衛之星》,他還喜歡格鬥,平時「練練武,有時候吹兩下笛子。」

這使得他在舞臺上顯得旁徵博引又表現力十足。

去年11月28日,袁碩曾參加一檔電視節目《一站到底》。這是一個益智答題類節目。一開始,袁碩錯答了幾個問題,讓對手得到了好幾個分值。

節目的問題需要搶答。袁碩雙拳緊握放在胸前。搶答時刻,這位講解員還會跳起來向前劃上一拳。

第一輪答題結束。袁碩當著觀眾和主持人的面說,「其實我剛才是在炫技了,我心裡知道正確答案,就是想給大家秀一下而已。」

如今回憶起來,他覺得當時「有點過分,應該謙遜一點」。

去參加電視節目,袁碩說動機是「害怕平庸,渴望被關注」。此前,「非正式編制,月薪五千」的講解員袁碩,曾經因為「工作了五年,館長仍然不認識我」而感到沮喪,「沒有存在感」。

現在呢?

在袁碩看來,「網紅講解員」是網友的調侃——至少目前走在大街上,還沒到有陌生人喊他「河森堡」的地步。

「河森堡」的知乎主頁顯示,截至3月9日,他一共回答了87個問題,分享了8篇文章,其中不少都是歷史文化類知識。同時,他還舉行過3次Live知識分享,參加人數超過6100人。

而他的微博每天都在更新,會轉發科技領域的文章,也會自己寫作歷史知識類文章。

袁碩把自己定義為「傳遞知識」的人:「把一線科研人員或者學者的理論消化吸收之後,傳播給大家,這是我的工作。」

在他看來,「網紅」和「講解員」也一點不互斥。「它們是相互反饋的,不是相互抵制的。之所以很多人在網絡上關注我,就因為我是博物館講解員。如果我不是講解員,那不關注我唄。」

【對話袁碩】
「進取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澎湃新聞:

當上講解員的經過是怎樣的?

袁碩:

我高考時候第一志願不是報軟體工程,(報的是)戲劇影視文學,當時分數不夠,就被調劑到軟體工程。

學了之後我心裡並不喜歡。我心裡就發誓,做跟軟體工程一點都沒有關係的工作。大四快畢業的時候,看到國家博物館來首都師範大學招講解員,這個聽起來不錯,跟電影裡一樣,就去應聘了,然後很順利成為講解員。

澎湃新聞:

你在國博擔任講解員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袁碩:

講解展覽,寫講解詞,編輯專題課程,有時還做禮儀工作。講解是一個入門容易但是難精通的工作。他沒說具備什麼能力,起碼文化水平可以做講解員。但是能講是一回事,能講和講得好是另一回事。

我需要掌握很多講解詞外的內容。講解詞在所有的知識體系只是一條線,這條線以外的任何東西都是講解詞以外的東西。

澎湃新聞:

你在知乎上說過,假如沒有意志力,講解員會很容易頹廢。

袁碩:

是啊。講解員很快可以掌握到這個工作要告訴你的全部。你就這樣一直幹下去就可以,這展覽能講就可以,至於講的好不好,沒有計底薪的話你是不在乎的。

(你努力讓自己不頹廢?)我天生就是一個進取的人,不喜歡混日子。我不希望給自己什麼理由,我覺得進取就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澎湃新聞:

你過去也提到,曾經想過要辭職?

袁碩:

我剛入職2年的時候,有講解比賽。每個人準備一個主題,上臺給同事講,最後老師評比。我講後同事給我熱烈鼓掌,反響特別好。我覺得肯定沒問題,肯定是優秀之一吧。優秀評比後,完全沒有,還批評我一頓,訓我一頓,我特別失望。後來辭呈都寫好了,拿印表機列印,但是列印的速度太慢。我看辭呈一點點打出來,心情漸漸平靜下來。我說,唉,第一份工作當作事業做。辭呈就撕了,沒辭職。

澎湃新聞:

你的講解風格似乎不太像傳統的講解方式。

袁碩:

我在博物館最開心一件事就是做的講解得到別人的認可。我之前設計過一些專題課程,但是那個課程並不像傳統講解員的講解方式。所以我在博物館還挺不受待見的。

後來有一次,我到館外去學校講課,講的時候效果非常好。從那以後,我覺得局面漸漸打開了。而且通過實踐,覺得我這麼做是對的,這是讓我特別開心的事情。

澎湃新聞:

那次授課的情形是怎樣的?

袁碩:

本來是我們有一個領導要去北京十二中,給初一初二的學生講課。但是那天上課時間跟一個重要的會議衝突。他就說河森堡,你不是私下開發過一些專題課程嗎,你去講吧。

後來我就替他去了,講的時候都炸了,學校說太好了,簡直出乎意料的好,無以評價的好。然後問「您這後邊還有沒有」。其實當時我沒有,我要了一節課,去做了第二節課。第二節課又炸了,還問有沒有,我回去做了第三節課。

「害怕平庸,渴望被關注」
澎湃新聞:

「害怕平庸,渴望被關注」,這句話是什麼情況下說的?

袁碩:

我在知乎答過。有一次我見義勇為,然後受害人給我寫表揚信還有錦旗,寄到我們館長辦公室。我去拿錦旗的時候,館長覺得我見義勇為挺好的。但是他不知道我是誰,他以為我剛參加工作,其實我在那幹5年了。這件事讓我覺得之前太沒存在感了,所以我去參加《一站到底》,想出點名。

澎湃新聞:

在《一站到底》的舞臺上,你會有一些特別的肢體語言,包括《一席》的片子裡,也有些空手道的動作。

袁碩:

《一站到底》我們之前有一次彩排,在那次彩排我就這樣。他們編導特別喜歡,交代真正開機的時候你也這樣,我就堅持下來了。

我覺得可能是有點過分,唉(嘆氣),畢竟是一期節目,既然是節目就要有看點。也許我下次參加節目不會這麼過分,但我覺得,第一次做成那樣也還好。

我練過空手道。我一邊說話一邊比劃手勢,這是特自然的一件事。解剖學上,腦啟動的部分是重疊的,很近的,這是很正常的事。你一直杵著那張著嘴說,反而人家會覺得不好,不自然。

澎湃新聞:

有網友評價你在《一站到底》裡那期的幾個錯答是「裝出來的」,也有一些爭議。

袁碩:

對,我覺得我很過分。只不過我第一次上電視沒有經驗。後來我認為當時確實很過分,以後再有機會上《一站到底》就不那麼過分,謙遜一點正常一點。

「我不生產知識,只是傳遞知識」
澎湃新聞:

有網友評論說,你講解的「北京人」很多內容來自《人類簡史》這本書。

袁碩:

我是講解員,我不是科研人員,我不生產知識只傳遞知識。我把一線科研人員或者學者的理論消化吸收之後,傳播給大家,這是我的工作。我並不是在演講中講我自己發明出來的理論。我自己的科研成果?這不可能。

澎湃新聞:

傳遞的知識有沒有可能是學界存在爭議的?會有一個考證的過程嗎?

袁碩:

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種理論說一定真實。我至少演述的是學術權威的理論,我不是自己編著的或者怎麼樣。就好像,我這麼跟您說,北京人和現代人的關係,社會科學院的專家就覺得,北京人就是我們的祖先,就從他那進化而來的。復旦大學的專家就說,我們跟北京人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你覺得這兩邊誰說的對,兩邊都是學術專家。

當然,你自己心裡得有把秤。哪種理論受到更多影響,哪種理論能提供更多可證偽的細節,這就是判斷的標準。

澎湃新聞:

你在知乎上也很活躍。

袁碩:

我是一個文化宣傳人員,傳播知識這是我的份內職責。而且在知乎上我還能多點收入,講解收入非常微薄的。我自己掙點錢,也能多點收入,不太寒酸。

澎湃新聞:

你的微博上曾說過,敬佩一些學術專家例如嚴實博士。

袁碩:

他們是真正的科學家,他們是創作知識的人。作為一個博物館講解員,我沒法直接創造知識。我只能把學者、科學人員的知識傳播給大眾。他們在知識的上遊,我是在中遊,我佩服他們。他們做了我永遠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我佩服他們。

澎湃新聞:

有沒有想過自己參與到「創造知識」的行列?

袁碩:

我也許有機會那麼做,現在還不行。您要想創造知識,你得站在人類認知的邊界上。我現在的功力差太遠,做不了這個。(未來)也許有可能,只能是有可能。

澎湃新聞:

如今人工智慧發展較快。有沒有可能,博物館講解員未來會被人工智慧所替代?

袁碩:

沒有,完全沒有這個擔心。人工智慧現在首先應該替代社會存在性特別強的職業。比如翻譯甚至可能是醫生。但是講解員本身不帶來利潤,你想通過講解員賺錢,這不可能。沒有利潤,就不會想到替代講解員。

「離紅還差遠了」
澎湃新聞:

你怎麼看待自己走紅?

袁碩:

沒有走紅(苦笑)。Papi醬在網上2千萬粉絲,我20多萬粉絲,這怎麼叫走紅呢。我100萬粉絲都沒有。我在知乎才12萬粉絲,這離紅字還差遠了。

「網紅講解員」就是大家一個調侃。我在大街走著,「誒,你不就是河森堡」,要是出現這種情況,這叫走紅了。或者我微博1000多萬粉絲,這才叫紅。(我)沒有紅啊。

澎湃新聞:

上節目後,你的工作和生活有一些變化嗎?

袁碩:

至少國博很多人認識我,知道我這個人。見到我很開心,說你河森堡吧,大家漸漸忘了我本身似的,都叫我河森堡。我也挺喜歡這名的。也有遊客要拍照,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我也不是在乎這個。

生活上沒什麼變化,還是原來過去的生活。比如可能活動多點,見一些記者見一些編輯,可能去參加一些活動。家人屬於很淡定的狀態。哪火了,出點小名而已,我現在不算什麼名人,就稍微出了點名的博物館講解員。就這麼個狀態。

澎湃新聞:

有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離開講解員的崗位?

袁碩:

到目前為止,我沒有想過離開國博。

相關焦點

  • 國博講解員河森堡:我害怕平庸 29萬粉絲不算網紅
    國家博物館講解員「河森堡」  12萬知乎關注者、29萬微博粉絲,國家博物館講解員「河森堡」仍認為,自己離「紅」還差遠了。  「Papi醬在網上2千萬粉絲,我100萬粉絲都沒有。這怎麼叫走紅呢?」  河森堡是28歲的男青年袁碩給自己起的網名,為了向偶像——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致敬。  因為一段37分鐘的人類學演講視頻《進擊的智人》,國家博物館講解員袁碩被媒體形容為「一夜之間,成了 『10萬+』知識型網紅。」
  • 國博講解員變身"網紅"河森堡:有效有趣地講解歷史
    在每年有700多萬人次參觀量的「國博」同樣如此:一群不分長幼的參觀者圍著一個年輕人,有序地隨著他的手勢注意那些文物的細節,或皺眉疑惑,或長出一口氣而釋然——總之不論「走神」或「走人」都不容易。   在網絡空間,他是致敬量子力學家海森堡的「河森堡」。這是他的理想狀態。
  • 進擊的「網紅」河森堡:知識,也可以很有趣
    從講解員到網紅再到作家,河森堡在進擊之路上始終秉持著一個信念——將知識用有趣的方式普及給大家。如今,河森堡在微博上有366萬粉絲,在知乎上被34萬人關注,是一位科普大V。河森堡從年少時起,就通過閱讀外國學者寫的歷史書籍來為自己匯聚涓涓細流,但這些書總是讓他覺得自己是個「外人」。
  • 跟「網紅講解員」河森堡「打卡」全球博物館
    《了不起的博物館》由特別會講故事的科普作家、國博明星講解員、暢銷書《進擊的智人》作者河森堡,聯手鼴鼠世界製作組共同推出。河森堡是國家博物館的「明星講解員」,因在知乎開闢專欄「我在國博講故事」而被人熟知,之後在多個媒體平臺開設個人專欄,用獨特而生動的方式講述科普知識,極富感染力的演講深受讀者歡迎。
  • 國博講解員河森堡揭秘最八卦的人類野史
    國家博物館博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中國考古水平最高的博物館,一共收藏有文物約120萬件,有著中國現存最大的史前圖畫,有著目前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禮器,有商代鑄造工藝的巔峰之作,先秦最大銅盤等等,藏品價值不可估量,可謂是寶物中聖品
  • 國博講解員河森堡做客《讀書人》 自嘲是狼狽青年
    ­  近日,國博講解員河森堡以年輕一代的文化人代表受邀做客優酷文化類讀書節目《讀書人》,與俞敏洪、Selina、江一燕等各界大咖嘉賓通過讀書分享個人故事,讓觀眾深入了解自己的心路歷程。國博講解員河森堡­  推薦書籍《當幸福來敲門》 調侃自己是狼狽青年­  本期節目中,河森堡選擇了 美國著名黑人投資專家克裡斯·加德納生平的 真實寫照 《當幸福來敲門》。
  • 「最紅國博講解員」河森堡:我見的大流量博主,沒有心情好的
    在網際網路中,河森堡感覺自己的人格「又發育了一次」。在微博粉絲數比現在少五個零的時候,河森堡什麼都敢說。遇到不喜歡的學者寫的書,他會說那是個白痴,書寫得可以扯下來擤鼻涕用。現在,作為「最紅國博講解員」,他會說:「這是一個令人尊敬的學者,他的部分觀點給了我新的角度。」
  • 講解員上節目連勝強敵 當「網紅」為文博代言
    講解員袁碩這麼解釋自己的網名「河森堡」的由來。  工科生應聘講解員  面試從容背誦古詩  河森堡其實是工科出身,大學專業是軟體工程。「上了大學之後,我才發現我其實並不適合做這個。我是一個特別喜歡與人交往的人,而程式設計師大多數時間對著電腦。
  • 上節目給講解員"爭臉" 「網紅」講解員是怎樣煉成的
    不久前,因在益智攻擂節目《一站到底》中的精彩表現,而備受追捧的「網紅」河森堡,開場便這麼介紹自己。  然而,在國家博物館的展廳裡,你很難把眼前制服筆挺、彬彬有禮的年輕人袁碩,同節目中那位個性張揚、「霸道總裁」味兒十足的冠軍選手對上號。  「我的精神偶像是量子力學奠基人、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如果說他的知識像汪洋大海,那麼我的知識就像涓涓細流。」
  • 河森堡:博物館講解員書寫有趣的人類史
    比如說,恰是因為環境變化和食物匱乏,才讓人類開始直立行走和遷徙擴散;人類歷史中的許多社會行為,也往往有著自然科學的底層邏輯:紐幾內亞島的食人習俗就很可能是由於當地蛋白質的匱乏。在作者看來,匱乏這個「幽靈」伴隨著人前行的每一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塑造了人類,融入了我們的基因。  ■「獻給講解員們」  也許有人會忍不住要問,河森堡是誰?為什麼起了一個如此「洋氣」的名字?
  • 河森堡 「硬核」北京青年
    出生於1988年的河森堡是一名北京「土著」青年,身上帶著十足的北京人的精神氣兒。他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一名講解員,他愛國、愛歷史、愛自然科學,他敢於突破自我,用創新的講解方式向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士做文物講解,得到了大眾的喜愛;他是「知乎大神」和擁有數百萬粉絲的微博大V,在青年人聚集的網絡陣地做科普宣教,成為了一名「知識型網紅」。
  • 講解員上節目連勝強敵 當「網紅」為文博代言(1)
    不久前,因在益智攻擂節目《一站到底》中的精彩表現,而備受追捧的「網紅」河森堡,開場便這麼介紹自己。然而,在國家博物館的展廳裡,你很難把眼前制服筆挺、彬彬有禮的年輕人袁碩,同節目中那位個性張揚、「霸道總裁」味兒十足的冠軍選手對上號。「我的精神偶像是量子力學奠基人、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如果說他的知識像汪洋大海,那麼我的知識就像涓涓細流。」
  • 河森堡:我不喜歡擺出那種清高的樣子
    河森堡不是那種喜歡照本宣科的講解員,他說講解員小學便能當,但是可能大學教授也當不好。他是那種特別會為講解「加戲」的講解員,擅長設置懸念,懂得烘託氣氛,在適當的位置幽默一把。在很多觀眾眼中,河森堡的故事有趣易懂,河森堡說這些是小時候習得的本領。
  • 訪談︱國博講解員河森堡:我要傳播的是「硬核」歷史觀
    【編者按】新書《進擊的智人:匱乏如何塑造世界與文明》出版,讓「特別會講故事的博物學者」、「科學大V」、知識網紅河森堡又多了一個作家的身份。在眾多身份中,河森堡覺得「國家博物館講解員還是我最重要的身份」,他要堅守在講解員崗位上,鼓勵更多的文博工作者。
  • 「科普網紅」河森堡分享走紅秘訣:少理論說教,多陳述事實
    「大海之下為江河,他是海森堡,我就是河森堡了。」河森堡河森堡,本名袁碩,北京一位85後青年。已經在國家博物館當了8年的講解員。在網際網路時代,他從默默無聞的博物館講解員變成擁有300多萬微博粉絲的科普大V、知識網紅。
  • 河森堡、梁邊妖,拒絕「知識偶像」標籤
    河森堡雖然有許多粉絲,但他仍然最看重國博講解員這項工作。  什麼越來越值錢?知識。前有「知識付費」的浪潮,各種付費閱讀和付費問答層出不窮,就算有人折戟沉沙也阻擋不了後來者的熱情高漲。近有「直播競答」的全民狂歡,各種商業大佬紛紛撒幣,原本流量堪憂的直播平臺意外迎來了第二春。
  • 國博講解員袁碩(河森堡)上《一站到底》成網紅(視頻)
    【國博講解員講歷史說段子,哄老婆手段無人能敵】袁碩,網名河森堡,國家博物館講解員。從紐西蘭毛利人頭交易到古人類基因交流,人類歷史他如數家珍。近期,他憑藉在綜藝節目和「人類學演講」的表現火了。他哄老婆的手段更是浪漫到炸,底下觀眾的表情說明了一切。
  • 河森堡告訴你
    最會講故事的國博講解員「匱乏」塑造了黑猩猩,也塑造了人類歷史  河森堡,本名袁碩,1988年生人,首都師範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卻因為從小熱愛歷史,在畢業那年毅然應聘了國家博物館的講解員,如今已經做了8年。2017年,河森堡的一段《進擊的智人》人類學演講視頻走紅,從此開啟了他的「知識網紅」之路,參加過《一站到底》和《圓桌派》,也做自己的知識付費節目。
  • 上節目給博物館講解員「爭臉」 「網紅」講解員是怎樣煉成
    格鬥型博物館男神­  路遇歹徒一招制伏­  很多人都知道,河森堡是一個「格鬥型男」。事實上,他在12年前就開始了格鬥運動的訓練,「拳擊、空手道、摔跤都拿過名次。」他的業餘生活就是健身和讀書。關於身體訓練對工作的影響,河森堡講起了這樣一件事:­  他曾在網絡上做過一個交流講解工作經驗的直播,當時一個在國內某石窟工作的同行給他發來了私信。在講解工作的過程中,曾接待過一對不守規則使用閃光燈為壁畫拍照的遊客夫婦。這個講解員上前阻攔的過程中,被男遊客一個嘴巴掄在臉上。
  • 國博講解員袁碩:一夜成名有種恍惚感 講解員工作其實很有趣
    【解說】國博講解員、知識型網紅、科普自媒體、搏擊愛好者……30歲的北京青年袁碩身上,被貼上了各種不同的標籤。2017年,一段名為《進擊的智人》的人類學演講,讓袁碩一夜之間成為了網絡紅人。近日,中新社記者在北京對這位與眾不同的國博講解員進行了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