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網紅」河森堡分享走紅秘訣:少理論說教,多陳述事實

2021-01-09 封面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攝影報導

「河森堡」小時候非常仰慕德國的物理學家海森堡,但是他知道自己這一生都不可能取得他那水平的成就,所以就把自己降了一格。「大海之下為江河,他是海森堡,我就是河森堡了。」

河森堡

河森堡,本名袁碩,北京一位85後青年。已經在國家博物館當了8年的講解員。在網際網路時代,他從默默無聞的博物館講解員變成擁有300多萬微博粉絲的科普大V、知識網紅。他因在知乎開闢專欄「我在國博講故事」而被人熟知,參加《一站到底》和《圓桌派》、做知識付費節目……「知識傳播者」的身份加上俊朗的外形和聲音條件,喜歡他的粉絲越來越多。他善於用獨特而生動的方式講述科普知識,深受讀者歡迎。就在上個月,他將自己科普知識沉澱寫成一本書《進擊的智人》公開出版。在2018年最後一天,河森堡來到成都,在文軒BOOKS書店,與讀者進行現場交流。

博物館講解員的工作到底是怎樣的呢?河森堡非常清楚自己身上承擔的並不是研究型學者的任務:「講解員或者說文化宣教人員,他們在整個知識河流的『中遊』,『上遊』是專家和科研人員,『下遊』是知識的受體——大眾。」河森堡還把它分為「輸入」和「輸出」兩部分。要做好「輸出」的工作,講解員平日裡需要有大量的「輸入」:閱讀專業書籍和文獻資料、參加專家講座,了解專業的前沿動態等。不過,講解員的工作又有別於研究型學者,他們需要把攝取到的知識養分轉化為有趣的表達,再傳遞給大眾,因此「會講故事」尤其重要。」影視演員陶虹對河森堡的評價很準確:「也許河森堡並不創造知識,但他能把知識變得更美味,端到眾人面前。」在新書《進擊的智人》中,河森堡像一個遠古的採集者,把學說和知識採集到籮筐中,再用自己的調配方式,將「糧」做成更美味、易消化的「菜」。

河森堡的知識科普,緊跟社會發展,語言通俗。比如他這麼解讀為什麼現代社會中,大家都喜歡小臉和尖下巴?甚至有不少愛美的女孩會去做整容手術,把左右兩側的下頷骨削薄使臉型看起來更窄。河森堡解釋說,這很可能和人類的「食性」有關。在人的進化史中,小巧的下巴意味著不充分的咀嚼,不充分的咀嚼意味著此人食用的是綿軟精緻的食物,而綿軟精緻的食物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時代則意味著更高的社會階層和經濟地位——在擇偶階段,這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長此以往,擇偶的審美慣性沉澱,變成了一種社會上普遍的審美傾向。

女性總是抱怨男友和老公不能給她們買到心儀的口紅,為什麼大部分男性甚至都分不清口紅的顏色?《進擊的智人》引用了美國進化心理學學者戴維·巴斯(David M. Buss)的「適應器理論」來解釋:在漫長的舊石器時代,由於男性的主要工作是狩獵,久而久之,他們的注意力就變得狹窄而集中。所以男性在購買東西的過程中通常目標明確,直奔目標、迅速付款,其中多少包含了些「狩獵」邏輯。相反,千萬年以來,女性的主要工作是採集,因此她們的注意力分配得更寬廣,可以看到很多男性難以察覺的細節。在漫長的舊石器時代,女性需要篩選各種各樣的果實,果實顏色上的細微差別可代表其成熟程度,在這種「篩選壓力」下,「女性的眼中演化出了更多有助於分辨顏色的視錐細胞,可以將那些適於食用的成熟果實挑選出來」。而這個時候,忙於狩獵的男性沒有演化出這些視錐細胞,要求今日的他們學會分辨口紅色號,就未免有些強人所難了。

在成都的分享會上,河森堡提到,由於盜墓小說的影響,導致一些人錯誤地認為盜墓很酷,「其實盜墓一點都不酷,它的戲劇化色彩往往是文學產物。不需要戲劇化的誇張,考古本身就很偉大。當一個課題的文獻資料窮盡之時,考古工作可以給研究者帶來新的線索,幫助很大。所以推薦大家多多關注考古成果,多多進博物館。」

當下,文博事業很受大眾喜愛。一個大展往往吸引大量讀者排隊入場。但如何做到不僅僅是打卡,而是真正汲取到營養?河森堡建議大家多讀書,「通過看書形成自己的問題意識,自己好奇的點,然後到博物館看到實物形成對照。這樣你的收穫會更大。」

河森堡還分享了如何把科普做得好,吸引大眾的一個秘訣,「多陳述事實,比說教一個道理或者結論更有效。說一千道一萬個道理,不如講個故事,表達事實,描述細節,讓讀者自己得出自己的結論。」

相關焦點

  • 河森堡:人類歷史表象之下的真相
    隨著河森堡的聲音響起,我們仿佛回到了70萬年前,跟著偵探河森堡,從一個個線索之中解決被忽略的歷史問題。在我們對結果感到驚愕害怕的同時,也不由得發自內心地佩服偵探,同時自問,為何他能如此順利的解決「頭骨數量偏多」的問題呢。原來他是憑藉一個個細節的發現,根據常識與邏輯做判斷,一步步做出自己的推斷。這便是我們應該向他學習的東西。
  • 進擊的「網紅」河森堡:知識,也可以很有趣
    「知識就是力量」,河森堡對這句話應該深有體會。就是靠著豐富的知識儲備,河森堡成功應聘為國家博物館講解員,又在短短兩年的時間裡,他通過在網上進行科普成為坐擁300多萬微博粉絲的大V。而最近,河森堡的首部著作《進擊的智人》剛剛出版,讓他的知識輸出又多了新的途徑。
  • 國博"網紅講解員""河森堡":才29萬粉絲 離紅差遠了
    國家博物館講解員「河森堡」12萬知乎關注者、29萬微博粉絲,國家博物館講解員「河森堡」仍認為,自己離「紅」還差遠了。「Papi醬在網上2千萬粉絲,我100萬粉絲都沒有。這怎麼叫走紅呢?」他在電話那頭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
  • 河森堡 「硬核」北京青年
    出生於1988年的河森堡是一名北京「土著」青年,身上帶著十足的北京人的精神氣兒。他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一名講解員,他愛國、愛歷史、愛自然科學,他敢於突破自我,用創新的講解方式向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士做文物講解,得到了大眾的喜愛;他是「知乎大神」和擁有數百萬粉絲的微博大V,在青年人聚集的網絡陣地做科普宣教,成為了一名「知識型網紅」。
  • 國博講解員河森堡:我害怕平庸 29萬粉絲不算網紅
    國家博物館講解員「河森堡」  12萬知乎關注者、29萬微博粉絲,國家博物館講解員「河森堡」仍認為,自己離「紅」還差遠了。  「Papi醬在網上2千萬粉絲,我100萬粉絲都沒有。這怎麼叫走紅呢?」  河森堡是28歲的男青年袁碩給自己起的網名,為了向偶像——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致敬。  因為一段37分鐘的人類學演講視頻《進擊的智人》,國家博物館講解員袁碩被媒體形容為「一夜之間,成了 『10萬+』知識型網紅。」
  • 河森堡告訴你
    、坐擁300多萬粉絲的微博十大影響力大V、擁有性感大腦的知識型男……16日,頭上頂著諸多「標籤」的河森堡,帶著他的新書做客濟南,在泉城路新華書店與大家一起分享關於人類的故事,一起探討那些「硬核」的歷史。
  • 跟「網紅講解員」河森堡「打卡」全球博物館
    《了不起的博物館》由特別會講故事的科普作家、國博明星講解員、暢銷書《進擊的智人》作者河森堡,聯手鼴鼠世界製作組共同推出。河森堡是國家博物館的「明星講解員」,因在知乎開闢專欄「我在國博講故事」而被人熟知,之後在多個媒體平臺開設個人專欄,用獨特而生動的方式講述科普知識,極富感染力的演講深受讀者歡迎。
  • 河森堡:博物館講解員書寫有趣的人類史
    >  近日,河森堡出版了他的科普處女作《進擊的智人》,該書簡要描述了人類進化、發展的歷史,並從中拎出了一條「與匱乏戰鬥」的主線。開始,河森堡逐漸成為一位科普類的「知乎大V」和「知識型網紅」:參加《一站到底》和《圓桌派》、做知識付費節目……「知識傳播者」的身份加上不錯的外形和聲音條件,喜歡他的粉絲越來越多。本月,在《進擊的智人》新書交流會現場,河森堡剛一現身,觀眾席中頓時爆發出了幾名女粉絲興奮的尖叫聲,頗有幾分明星登場的感覺。  對所有事物來說,有贊有彈亦是常態。
  • 河森堡做客文化節目 與馬未都竇文濤暢聊火鍋
    作為明星講解員,河森堡有著強大的知識儲備量,善於思考的他對於任何事物總有新鮮的見解,並以鮮明的人格魅力吸引到了不少粉絲。主持人竇文濤就透露,陳曉卿的兒子微博上只關注了兩個人,其中一個就是河森堡。在節目中,聊到吃火鍋的話題時,河森堡就從科普的角度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 河森堡處女作似「有少年感」的《人類簡史》,陶虹對之評價很準確
    曾子芊河森堡,本名袁碩,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現為國家博物館講解員。因在知乎開闢專欄「我在國博講故事」而被人熟知,曾在多個媒體平臺開設個人專欄,用獨特而生動的方式講述科普知識,富有感染力的演講受到了讀者的歡迎,著有科普文章《天啟四騎士》《血戰伊波拉》等,《進擊的智人》是其處女作。
  • 河森堡:我不喜歡擺出那種清高的樣子
    河森堡不是那種喜歡照本宣科的講解員,他說講解員小學便能當,但是可能大學教授也當不好。他是那種特別會為講解「加戲」的講解員,擅長設置懸念,懂得烘託氣氛,在適當的位置幽默一把。在很多觀眾眼中,河森堡的故事有趣易懂,河森堡說這些是小時候習得的本領。
  • 河森堡、梁邊妖,拒絕「知識偶像」標籤
    新京報記者分別專訪了阿里大文娛優酷泛文化中心總經理何冀兵、《你說的都對》的嘉賓梁邊妖與河森堡、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新聞系副教授吳暢暢,聊一聊知識偶像和聊天節目的定位和未來。  河森堡:「有知識炫出來是好事」  相比於跳脫的梁邊妖,另一位嘉賓河森堡顯得很板正。河森堡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講解員,2016年因為在網上發表各種科普類文章如《從北京郊區的食人魔說起》《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等走紅,目前已經在微博上擁有250多萬粉絲。
  • 跟隨河森堡「漫遊」全球博物館
    又一個「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特別會講故事的科普作家、國博明星講解員、暢銷書《進擊的智人》作者河森堡聯手鼴鼠世界製作組,再推新作《了不起的博物館》。在這本新書中,河森堡將成為你的私人講解員,帶你逛遍全球頗為知名、頗具特色的27家特色博物館。
  • 國博講解員變身"網紅"河森堡:有效有趣地講解歷史
    在網絡空間,他是致敬量子力學家海森堡的「河森堡」。這是他的理想狀態。河森堡在微博、知乎等平臺上圈粉的法寶是他龐大的閱讀量,不論是學術論文還是典章古籍,只要和他的好奇相關,他都會仔細閱讀甄別,最終呈現給讀者、參觀者、觀眾一份知識大餐。所以在知識類節目《一站到底》上,他借用海森堡測不準原理的名稱告訴對手:你不知道我什麼時候會打敗你,這是河森堡測不準原理。
  • 2018年今日頭條科普內容閱讀量超5000億 知識分子如何走紅?
    《海錯圖筆記》出版發行幾個月後,一段37分鐘的人類學演講視頻火爆全網。這段演講以《進擊的智人》為題,主講人是國家博物館講解員、著名科普博主、頭條文章作者——河森堡。河森堡被媒體形容為「一夜之間達成10萬+成就」的知識型網紅,但實際上,河森堡在知乎擁有近35萬粉絲,最高贊答案10.8萬,獲得過4.5萬次感謝,11萬次收藏。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
  • 訪談︱國博講解員河森堡:我要傳播的是「硬核」歷史觀
    【編者按】新書《進擊的智人:匱乏如何塑造世界與文明》出版,讓「特別會講故事的博物學者」、「科學大V」、知識網紅河森堡又多了一個作家的身份。在眾多身份中,河森堡覺得「國家博物館講解員還是我最重要的身份」,他要堅守在講解員崗位上,鼓勵更多的文博工作者。
  • 知識網紅河森堡: 「我害怕平庸」
    講解員河森堡有更多時間處理自己的事情。  下午出發接受採訪前,他在家睡覺。當天上午,河森堡給某live平臺錄製視頻節目,一口氣錄了七集。  他說話輕言細語,禮貌地給你倒水。謝絕你給他點飲料的提議,雙手交叉放在桌上,沒有太多寒暄,示意你,可以開始了。  他有問必答,又難掩疲憊。  「知識網紅」河森堡不再僅僅是國家博物館的講解員。
  • 國博講解員河森堡揭秘最八卦的人類野史
    又比如這件,四羊方尊,想必大家也不陌生,但它的故事也堪稱一部歷險記。想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一個好的講解員,一個好的領路人,這個人非河森堡莫屬了~點擊下方藍字,查看更多人類野史↓→點我,揭秘最八卦的人類野史會講段子的國博講解員河森堡在國博工作了6年,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專職講解員。
  • 「最紅國博講解員」河森堡:我見的大流量博主,沒有心情好的
    在網際網路中,河森堡感覺自己的人格「又發育了一次」。在微博粉絲數比現在少五個零的時候,河森堡什麼都敢說。遇到不喜歡的學者寫的書,他會說那是個白痴,書寫得可以扯下來擤鼻涕用。現在,作為「最紅國博講解員」,他會說:「這是一個令人尊敬的學者,他的部分觀點給了我新的角度。」
  • 國博講解員河森堡做客《讀書人》 自嘲是狼狽青年
    ­  近日,國博講解員河森堡以年輕一代的文化人代表受邀做客優酷文化類讀書節目《讀書人》,與俞敏洪、Selina、江一燕等各界大咖嘉賓通過讀書分享個人故事,讓觀眾深入了解自己的心路歷程。國博講解員河森堡­  推薦書籍《當幸福來敲門》 調侃自己是狼狽青年­  本期節目中,河森堡選擇了 美國著名黑人投資專家克裡斯·加德納生平的 真實寫照 《當幸福來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