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低下意味著免疫系統不能正常發揮保護作用,在此情況下,極易招致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因此免疫力低下容易引起經常反覆感冒咳嗽、乏力、疲勞等症狀。造成免疫力低下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飲食不合理、運動少、睡眠不足,其次是生活環境問題,如空氣汙染、水汙染、食物中的殘餘農藥、激素等。但總的來說,營養不良是造成免疫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五類營養素缺乏會導致免疫力低下。
蛋白質
蛋白質是機體免疫功能的物質基礎,是各種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因子的重要組成成分。蛋白質攝入不足影響免疫器官、組織的修復,尤其是皮膚和黏膜的修復,直接影響防禦抵抗外界病毒細菌的能力,容易造成病原菌的繁殖和擴散,誘發各種疾病。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蛋白質缺乏已經不常見,但飲食不均衡、腸道吸收不佳及生病康復中的人容易出現。尤其是富含穀氨醯胺和精氨酸的蛋白質對身體免疫力提高更有幫助。雖然食物中還有較高的蛋白質,但是也含有比較高的脂肪,尤其是腸道不佳及三高人群,想獲取適當的蛋白質又不想攝入過多的脂肪,這時候建議適當補充濃縮乳清蛋白,濃縮乳清蛋白不但消化吸收好,還含有豐富的精氨酸和穀氨醯胺,尤其適合兒童和年長者食用。
功能多糖
功能多糖包括活性多糖和低聚糖
活性多糖
包括我們的植物多糖,如人參多糖、枸杞多糖、黃芪多糖等;包括我們食用菌多糖,如香菇多糖、茯苓多糖、猴頭菇多糖等;包括我們微生物多糖,如酵母中的葡聚糖等。多糖是通過分離提取方法,從動植物、微生物細胞提取出的活性物質,具有修復受損細胞,激活免疫系統,抗菌消炎,抗疲勞、延緩衰老等作用。
多糖的是經國際認證的保健功效成分,早已被大量用於臨床治療和日常保健中。尤其是食用菌多糖,在臨床中證實對提高免疫力有顯著效果,不但可提高免疫力還可減輕藥物的毒副作用,延長患者生命。在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多糖物質也是用於抗感冒、抗病毒的必備品,特別是中老年女性,喜歡長期服用以抗衰老,保持肌膚光澤彈性。尤其適合長期久坐,亞健康的辦公室女性朋友。
低聚糖
低聚糖主要為我們說的益生元,如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等。他們可以顯著改善腸道菌群的組成並提高腸道中短鏈脂肪酸的含量,從而提升了腸道免疫穩態和屏障功能,進而提高宿主免疫力。如果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可以考慮補充一些低聚糖。
益生菌
益生菌是通過定殖在人體內,改變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組成的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通過調節宿主黏膜與系統免疫功能或通過調節腸道內菌群平衡,促進營養吸收保持腸道健康的作用,從而產生有利於人體健康作用的單微生物或組成明確的混合微生物。益生菌的自身結構如肽聚糖、脂磷壁酸等成分可作為抗原直接發揮免疫激活作用,或者通過自分泌免疫激活劑,刺激宿主免疫系統,從而提高動物的免疫力,增強機體固有免疫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激活樹突狀細胞,刺激機體產生細胞因子,並刺激 B 細胞分泌抗體 ,益生菌可刺激腸道產生分泌性球蛋白 A(SIgA),保護機體健康。服用較多抗生素之類的,或者服用其它對腸道菌群有害的藥物,可以適當補充一些益生菌。另外,如果腸道不適,如便秘、腹瀉、腸絞痛等,也可以嘗試補充適當的益生菌。
維生素和礦物質
主要有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和礦物質鐵、鋅、硒等
1、維生素A
維生素A對機體免疫系統有重要的作用。維生素A缺乏可以引起呼吸、消化、泌尿、生殖上皮細胞角化變性,破壞其完整性,容易遭受細菌侵入,增加機體對呼吸道、腸道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主要有動物肝臟,比如羊肝、豬肝、雞肝等,植物性食物只能提供維生素A原類胡蘿蔔素,維生素A原類胡蘿蔔素在體內可以換為維生素A。胡蘿蔔素主要存在於深綠色或紅黃色的蔬菜和水果中,比如胡蘿蔔、菠菜、芹菜、芒果、紅薯等。
2、維生素C
維生素C是人體免疫系統所必需的維生素,可以從多方面增強機體對抗感染的能力,缺乏會使免疫系統功能降低。維生素C是膠原合成必不可少的輔助物質,可以提高機體組織對外來病原菌的阻擋作用。維生素C也可以促進淋巴母細胞的生成和免疫因子的產生。維生素C能促進幹擾素的產生,抑制新病毒的合成,有抗病毒作用。新鮮的蔬菜、水果是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來源。如針葉櫻桃、鮮棗、青椒、獼猴桃、菠菜、山楂、柑橘、柚子、草莓等。
3、維生素D
通過抑制原核細胞增殖而間接刺激單核細胞增殖,促使單核細胞向吞噬作用的巨噬細胞化,發揮清道夫作用。維生素D主要存在於海魚、動物肝臟、蛋黃和瘦肉、脫脂牛奶、魚肝油、乳酪、堅果和海產品中。
4、維生素E
維生素E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提高對感染的抵抗力。維生素E食物來源主要是植物油、植物種子的胚芽、堅果、豆類和穀類。
5、鐵
鐵缺乏時容易引起貧血,降低抗感染能力。富含鐵的食物有:動物血、肝臟、大豆、黑木耳、芝麻醬中含鐵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