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從衛星圖的變化看我國的發展與變遷,為中國點讚!

2020-11-30 土地資源網

  剛剛過去的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相比於前十年的淺嘗試探、摸著石頭過河,最近的三十年則是我國開始自信飽滿地踏上騰飛之路。

  中國人都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指的是歷史發展的一種消長規律,這種規律出現在個人,叫做莫欺少年窮;出現在家庭,叫做家無三代貧;出現在國家則可以對整個世界產生重大影響。

  說到變化,我想很多人可以用各個不同的角度舉出成千上萬的例子,本文則是以通過衛星地圖上城市建成區面積的擴展來說明我國這三十年來取得的重大成就。我們將城市衛星圖在同區域、同截面範圍和同比例條件下得出對比,如果您可以細細比對上下兩圖,我相信您一定會為國家的快速變遷和發展由衷自豪的。

  首先,我們從中國最大的城市開始,上海(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最近的百年都是遠東最富盛名的大都會。三十年前的八十年代末,上海的建成區主要在黃浦江西(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側,蘇州(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河兩岸,。北部的吳淞和南部的閔行兩個小型建成區與市區完全分離。到了2018年,上海已經有多道環城高架和高速,不要說吳淞口和閔行,連嘉定和松江都與市區完全相連,青浦融入市區也無須多少時日,加上浦東的發展擴張,上海市區的建成區面積,三十年擴大了五至六倍。

  再看距離上海很近的蘇錫常地區,三十年前,蘇州、無錫(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常州(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三座城市各自為戰,相信那時候的朋友往來於三地,中間會經歷較長的在農村穿梭的時間。而現在,這三座都會的建成區已經基本連在一起,蘇南碩放機場變成了市區機場,蘇錫常成了一個超級都市群。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城下轄的縣級市以及鄉鎮的發展更為突出,常熟、張家港、宜興、崑山、江陰等縣級市的城建規模早早超越三十年前這三大地級市規模,就連一些鄉鎮的規模也勝似一座座縣城,這一變化,使得蘇錫常快速的完全城市化。

  再往西走一段,江蘇(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省會南京(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三十年前,南京建成區基本控制在古城牆範圍之內,偶然有些「越界」也緊緊依靠護城河,相信那時候的南京在建成面積上與民國時期甚至明清時代的南京相差不是很遠,要知道,按照南京古城牆的圈地面積,明清時期的南京也不小。然而,就是這三十年,使得南京徹底放飛自我,將古城牆的束縛完全掙脫了。且不說江寧、棲霞、河西板塊等地已經融入市區,鐘山成為城中山(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長江對岸也有了長足發展。以前的南京市江南之城,現在的南京逐步發展為跨江城市,我們不在形容長江劃城北而過,而是穿城而過了。

  說到南京,就能不說到杭州(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雖然網絡上只要說到這兩城,必是一番對比和口水仗,但你不得不承認南京和杭州真是可謂相愛相殺,愛也寧杭,恨也杭寧,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兩座城市太像了,除了經濟規模、城市規模也相似,特別是建成區,把杭州地圖旋轉180度,整個就是南京的翻版,玄武湖換成西湖,長江換成錢塘江,南京長江大橋換成錢塘江大橋,曾經的最大城市邊緣湖泊都因為城市擴大變成內湖,曾經始終在大江一邊發展都成了跨江都會。杭州下沙就是南京江寧,杭州蕭山就是南京的浦口,杭州市區連上餘杭的那一刻,也是南京市區連上六合的那一天,所以,這兩座可愛的城市還是會繼續愛恨糾纏下去。

  把目光投向嶺南,三十年前,深圳(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特區成立沒多久,還在摸索試探,市區雖然比之前的小漁村要大,但龜縮在羅湖一帶;她與東莞(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惠州(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等城市被山脈橫阻,各自為營。到了今天,深圳、東莞、惠州,甚至向北往廣州,這幾座城市都通過中間區或者鎮的串聯,建成區已經不再受困於山脈;珠江口對岸的中山、珠海(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順德也同樣如此,不僅市區開始並聯,甚至開始向珠江口的水域索取土地,造山填陸勢不可擋。

  再看廣州(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佛山(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最大的變化並不是廣州。通過上下的對比圖,我們發現廣州是至少以上所有城市中變化最小的,這證明了三十年前廣州就是南中國的商貿中心,當時廣州的建成區面積可能不小於北上,而三十年後,廣州只是拓展了天河與海珠。但變化最大的是佛山,當年的佛山市區遠在禪城,現在廣佛已然相連,你我不分。

  要說同城,與廣佛相似的還有西鹹,三十年前的西安(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根本不在渭水邊,和南京有著相同困惑的是,同為古都,這城牆到底是光環還是魔咒?三十年後,城市迫近渭水,而鹹陽(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從渭水北岸的城市變成了跨水之城,西鹹雙城的市區也快速連接,西安環城高速在現在看來好似為了「阻擋」鹹陽靠近的一種「本能」又「猶豫」的布置。

  長株潭,這是恰到好處的城市群分布,距離近了,容易完全同城,距離遠了,又難以形成城市群,就這麼不遠不近的剛剛好。早在三十年前,這三座城市完全分隔,別說長沙(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湘潭(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株洲(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中間都是大面積農村,現在,長株潭一體化已經不可阻擋,唯一需要多思考的是:這三座城市眼看就要連在一起了,如何區別,是乾脆叫一座城市還是一座城市分三區,這是未來會產生的問題。

  比長株潭更遠一些的是京津,儘管哪怕是現在,北京(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天津(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還不是完全的市區連接,但遙想三十年前,那時候的北京是真正的皇城,因為除了緊緊圍繞故宮周邊是唯一的要素;天津呢?同樣在海河兩岸的和平區一帶掙扎。現在的北京唱小嶽嶽「五環之歌」都已經過氣了,六環以外的環首都高速基本都在河北(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省了;天津跟濱海相連,城市擴大數倍,加上京津周邊廊坊(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雄安的崛起,更加速了京津的一體化。

  武漢(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雖然挾民國重鎮的餘威,三十年前她就是跨江城市,長江和漢水形成的丁字形水道將城市分為武昌、漢口和漢陽。武漢三鎮即便各自單獨拿出來在全國也是很有影響力的。現在呢?更是不得了,漢江成了市區的一條觀光水道,漢口和漢陽率先不分你我,長江也不再是天塹,圍繞武漢周邊的長江大橋近十座,武昌也把東湖變成了城市內湖,就連之前遠離城市的湯遜湖、黃家湖等等也未能逃脫武昌的「魔爪」。看未來,更遠的牛山湖、梁子湖已經在簌簌發抖了。

  比水對城市發展阻擋更大的是山,完全建立在群山之中的貴州(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省會貴陽(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這幾年的發展「不容易」,說她不容易不是說她發展的不好,而是她太努力了。人言貴州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兩銀,又沒平地又沒錢的貴州展現了不屈不撓的中國精神。從被夾在黔靈山和馬鬃嶺之間的狹小的市區,到突破群山阻撓,到將之前阻撓發展的群山分別切割成為市內郊遊公園,是貴州不向自然低頭的勇氣的展現。

  武漢發展有水的阻礙,貴陽有山的阻礙,有一座城市既有水又有山,她就是重慶(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三十年前的重慶是四川(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省內的一個計劃單列市,市區受制於地形,始終被圍在長江和嘉陵江形成的渝中半島上,而且長期備受地形崎嶇的困擾。三十年後,地形的崎嶇成了重慶的最大優勢,來自海內外的眾多朝拜者就是衝著重慶在崎嶇的地形上建立起來的世界獨有的魔幻3D立體都市而來的。三十年來,重慶市區完全衝破了山地大江河的局限,轉化劣勢為優勢,翻山跨水,不僅將城市規模擴展了10倍都不止,連接區域之間的各種奇葩交通體系的設計建設也是腦洞大開,重慶,你讓世人領略了什麼叫城市建設的創新。

  重慶這麼賣命地發展,成都(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就不可能閒著,巴蜀勝地上的這對姐妹都不是甘於人後的主。相比重慶,成都的發展條件似乎更好,基本是平原拓展,而且成都的城市格局自有一套規律,就是始終圍繞天府廣場向周邊做放射狀發展,城市像太極圖般一層層繞圈,層數甚至不少於帝都北京的環線。目前,市區快要和龍泉驛連接,照這種趨勢看,一旦向東遇到龍泉山的阻擋,成都就會向西部的都江堰方向擴展,到了那一天,可能成都居民不會再自豪自己是唯一一座可以看到雪山的大都市,因為到時候四姑娘山就近在咫尺了。

  對於內陸城市,我們的海濱城市除了在陸地上開疆拓土以外,更是對海洋毫不手軟。廈門(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以前的市區龜縮在廈門島上,建成區約佔廈門島的三分之一。現在,把廈門島佔滿已經不是新聞,陸地上,滄海、集美、同安和翔安這四大區塊環繞廈門島,形成一個非常龐大的都會區。難怪都說金門是臺灣最希望統1的一個縣,看著近在咫尺的對岸如火如荼的建設,三十年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動心才怪。

  青島(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同樣是沿海城市,可能對於青島的發展感受最深的是膠州灣。三十年前的膠州灣看著青島緊緊依偎著自己,瘦弱而膽怯,市區呈長條形,而且基本上都擁塞在膠州灣出口那個尖尖的半島上,與嶗山也有很大的距離。三十年後,市區已經完全抵到嶗山腳下,市區與山脈基本沒了過度。老市區對面的西海岸新區也發展起來,將膠州灣變成了城市海灣。

  說青島不說大連(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是要被人打的,大連的發展同樣驚人。從地理上看,遼東半島的南端最尖的部位是大連半島,兩者之間有一條不太寬的地峽。三十年前的大連市區位於「大連半島」東部的又一個附屬半島北部,地峽北端的金州區與市區並不連接,大連機場也處於郊區。三十年後,地峽被建成區填滿,金州與老市區連接,周水子國際機場被包圍在城市內,因此才牽出了要在地峽北端填海造陸,新建大連國際機場的因果。

  有沿海城市,就有沿湖城市,三十年前的雲南(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省會昆明(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與滇池保持一定的距離,中間是農田,現在的昆明不僅僅成了沿湖城市,還成了一座環湖城市,至少滇池北岸和東岸都算市區了。如果呈貢區南邊的一塊臨著滇池東南岸的地塊被城市吞併,再連上滇池西南岸的晉寧縣,浩大的滇池被城市包圍也不再令人驚訝了!

  三十年前,我們怎麼也想不到合肥(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市區終有一天會臨巢湖(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三十年後我們不僅信了,而且對於這座城市未來更大的擴張也深信不疑。越是基礎薄弱的,越是容易看出變化,這不是對於合肥的貶低,是褒獎,褒獎她的勇氣,因為合肥是單從衛星圖變化來看區別最大的城市之一。從前的合肥市區在雞蛋型的護城河內,現在的合肥胃口大的包山包海,會不會有一天她也會擴張到長江沿岸,還真是不好說了。

  鄭州(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同樣是中東部城市,我對她沒什麼好說的,因為之前還認為她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有些迷失,失去了她作為鐵路交通要衝的特殊地位。正當我們覺得她掉隊的時候,最近的十年她突然發力了。三十年前的鐵路主導交通時代,鄭州不算差,至少合肥和石家莊(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不在她眼裡,在失落了十多年後,二十一世紀,他好像找到了發展的辦法,一路吹著口哨向黃河邊迫近,奔騰的黃河不再是阻擋她的天塹,而是為她擂響奮勇不止的讚歌。

  再轉向西北,寧夏(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回族自治區的首付銀川(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市,這是一座極為低調的城市,很多人在說起中國城市甚至評價省會級城市時都會遺漏銀川,但事實上,她的努力不可小視。從前的銀川分東西兩個建成區,兩者並不連接,也許當時的構想是兩個區塊,西區近賀蘭山,東區臨黃河。三十年後,他們連在一起了,環城高速將這座城市更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更值得一提的是,三十年前,銀川市區南部有明顯的大面積沙漠,現在這些沙漠已經變成了建設用地,靜靜等待著開發號角的吹起。

  同樣是非常低調的西北城市,青海(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西寧(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在建設上也不遑多讓。西寧周邊的地形條件並不好,我曾在二十年前就有過疑問,為什麼不能將青海省會遷移到青海湖岸邊,那裡環境好、適合旅遊觀光,而且有廣大的平原和草原。不過現在我不再糾結了,西寧現在的發展也不壞,而且作為省會城市若在青海湖邊可能會給中國第一大湖帶去不可逆轉的環境汙染。三十年前的西寧處於兩條山峽的交叉山谷內,現在的西寧已經把附近但凡連在一起的幾條峽谷都建設成為連貫的市區,使得西寧市區看起來像一株枝葉繁盛的大樹。

  和西寧市區有著極為相似的情況,陝西(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延安(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的條件更艱巨。固然也有著一些連接的峽谷,但延安附近的峽谷更為修長,如果你不動兩側山坡,幾乎每一條峽谷都只能有一條街道,到時候整個延安即便發展起來也是無數條切成絲的海帶組合體,這對城市的融合是不利的。好在中國人向來相信愚公精神、劈山造田,於是,最近十年,延安在「Y」字型的老城市中心區北側,選擇了一塊連綿丘陵區,完全推出一塊面積龐大的平原區——從三十年前的"Y"小城區,到海帶型的將市區鋪滿各個臨近山谷,再到劈山造田,融合市區,延安就像樹枝上搭建的鳥巢,開始哺育未來。

  好了,僅就一些城市的變化做一下展示和註解,沒別的,只是驚嘆一個大國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走出的足跡如此令人印象深刻,更希望我們這個國家未來在尊重自然和保護傳統文化以及優化生態的基礎上,更加完美的呈現發展進步的偉大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土地資源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看烏魯木齊近20年住宅產業發展變遷...
    歲月如梭,鬥轉星移,一晃眼2020年就要結束了,我們都知道說人居的變遷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見證,奮進的烏魯木齊也在飛速發展。 端著碗蹲在門前吃飯、聊天,曬著溫暖的太陽,下棋,這樣的生活場景已經成為烏魯木齊人難忘的年代記憶。
  • 中國奇蹟| 高分、資源等衛星影像揭示中國精彩變化
    >從太空看過來中國大地上一個個人工奇蹟那麼震撼人心從太空看過來中國人民創造的一個個世界之最那麼瑰麗奪目從太空看過來70年一個個發展成就在2019新起點上更加激人奮進>環保、生態、科技、外貿……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從諸多方面對我國建設發展進行了擘畫。
  • 為北鬥三號衛星的「中國芯」點讚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更值一提的是。在400多家單位、30餘萬科技人員的集智攻關下,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實現了國產化率100%,僅這一點,就值得我們驕傲自豪。
  • 國際科學界「點讚」中國量子衛星
    國際科學界「點讚」中國量子衛星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8月16日電 中國16日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國際科學界人士對此紛紛「點讚」,並從各自角度解讀了量子衛星的意義,以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 中國家庭變遷三十年:小皇帝、農村婦女、老人
    書名就帶著那個時代的印記:八九十年代流行「小皇帝」這個詞,這是尚不習慣計劃生育政策的中國社會冷眼看待獨生子女家庭對兒童的關注和溺愛。這本書並不過時,它既留下了對90年代的歷史記錄,也昭示了中國社會因改革開放、城市化、消費主義、和長期的計劃生育政策而產生的深刻家庭結構變化,以及家庭中的權力關係變化。這些人類學家筆下的那些場景,是中國家庭三十多年間根本性變遷的先聲。
  • 為風雲衛星點讚 他們這樣說
    從2012年開始,我們集中利用風雲氣象衛星圖像開展洪水預報,通過氣象衛星影像可以對洪水進行早期預警。感謝中國氣象局提供氣象衛星接收站設備,使我們可以實時接收到風雲氣象衛星產品。風雲衛星產品精度高、時效好,與海洋系列衛星觀測相輔相成,在多源觀測、資料融合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提升全球海洋災害和環境變化的監測預報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為海洋環境監測、海上航線安全保障等提供了重要支撐。
  • 美國衛星傳回一張照片,記錄了我國環境變化,看完後誇讚不斷!
    一般來說人造衛星會圍繞著地球附近的軌道,進行監測地面上的一舉一動,可是一些國家總喜歡觀測其他國家的變化,比如前段時間美國在社交平臺上公開了一張照片,這張照片則是美國衛星拍到我國陸地照片,正是這張照片的出現,讓很多人紛紛開始點讚,美國衛星又拍到了什麼呢?
  • 我國最新發射的遙感三十號衛星不簡單,探測範圍直盯美航母潛艇
    據光明網最新報導,日前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也標誌著遙感三十號衛星星座組網任務完成,中國建成了首個低軌衛星星座。圖為我國發射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畫面據悉,遙感三十號
  • 衛星航拍中國發現「奇觀」,外媒紛紛為中點讚:值得學習
    閱讀本文章之前,希望您能在右上角點一個免費的關注,這樣您每天都會收到免費的國際新聞了,謝謝。 我國近些年的發展速度是肉眼可見的,通過科研人員的不斷努力,我國在航空事業的成績越來越好,同時也吸引了多國的目光。
  • 走過50年,看「風雲」眼中的世界| 衛星看中國特別版
    風雲三號A星首幅圖2017年11月15日2時35分風雲三號D星搭乘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作為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系列的第4位成員幫助人們更早獲知未來天氣狀況降低自然災害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 走過50年,看「風雲」眼中的世界|衛星看中國特別版
    2020年是風雲衛星氣象事業發展50周年風雲衛星氣象事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跑的發展歷程風雲五十年是風雨兼程的五十年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的首發星風雲四號A星正式投入業務運行除我國外東南亞、東亞和大洋洲多個國家都可同步接收衛星的數據和產品為防災減災提供重要支撐
  • 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
    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 2020-10-27 14: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別忘點讚|2020中國科技交出的完美答卷
    別忘點讚|2020中國科技交出的完美答卷 企業 來源:財訊網      時間:2021-01-01 10:51:17 2020年,國內全民動員全線抗疫,國外對中國口誅筆伐
  • 從三十年手機演變看中國聯通發展史
    有時回想,全球手機不過才三十多年歷史,中國更是不到三十年,發展之迅速連當年手機的發明者也始料未及。三十年來,中國手機發展的同時伴隨著手機制式的不斷變化,從最初的模擬信號、GSM,到流暢上網的WCDMA,再到現在4G多模多頻全開放手機,三大運營商也圍繞手機制式上演了不斷角力的過程。
  • 法媒:中國遙感三十號衛星對臺北24小時覆蓋
    中國遙感三十號衛星星座完成組網,引發外界關注。法媒指,這一衛星星座可實現對臺北24小時覆蓋。中國戰略支援部隊管理使用軍用衛星關注中國軍事問題的法國網站《東方鐘擺》於11月23日發表文章稱,隨著近期中國遙感三十號系列衛星最新一顆入軌
  • 點讚,一箭三星!我國高分九號05星發射成功
    ,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建設等提供信息保障。搭載發射的多功能試驗衛星由軍事科學院負責研製,將在軌對通信、導航、遙感等新技術進行試驗驗證;天拓五號衛星由國防科技大學負責研製,將在軌對船舶、航空器、浮標及物聯網等信息採集新技術進行試驗驗證。此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43次飛行。點讚,中國航天!
  • 用一紙明信片通關中國零售業40年的變遷歷史
    這是在中國零售業40年變遷圖片展的現場,很多與小張一樣的參展者,正沉醉於觀賞老照片之中,他們還會挑選出印有展出圖片的明信片,寄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寄託自己獨特的品味和情懷,讓收到者感受自己的生活印記,這一切都源於蘇寧的一個創意。從去年中開始,作為中國領先的智慧零售運營商,蘇寧就想為紀念改革開放40年做點什麼,特別是想用影響來展現中國零售業40年走過的道路。
  • 中國北鬥:三十年磨一劍,打破美國封鎖
    在這第一階段裡,有很多事件都可以表示出衛星問題的重要性,這其中就包括被稱為「九十年代外交三大恥辱」的「銀河號」事件。  1993年,美國聲稱在中國大連港出發,目的地為伊朗的「銀河號」貨輪上裝載有硫二甘醇和亞硫醯氯兩類化學武器  。那時的我國還尚且沒有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所以在大海上的銀河號想要行駛,就必須依賴美國的GPS系統。
  • 中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2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2020年10月26日23時1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天啟星座06星。
  • 我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
    2020年10月26日23時1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採用多星組網模式,主要用於開展電磁環境探測及相關技術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