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花楹
孫海 文/圖
川西草木物候的輪迴就像時光於此匆匆留下的一串腳印,初夏剛過,轉眼又到小滿。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八個節氣,這時夏熟的穀物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氣溫日漸升高,時光依舊美好,小滿是愛的季節,給人以收穫的期待,絢麗的三角梅點燃了川西初夏的熱情,高大的蜀葵巨大的花朵開始盛放在街巷間不起眼的院落,藍花楹醉人的藍紫色再次夢幻般降臨在一條條街道中。這個季節,有潤物無聲的錦城夜雨,也偶有讓人神清氣爽的燦爛霞光,初夏日的風物竟是如此妖嬈。
蜀葵
一
蜀葵
「端午花」的前世今生
入夏後,高大鮮豔的蜀葵總會出現在一些不引人注目的城市角落,這是一種生性強健的高大草本,花朵巨大,花瓣色彩紛呈,有大紅的也有粉紅的,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還有單瓣重瓣之分。
蜀葵嬌豔而不媚俗,華麗而不招搖。每當見到成都街巷院落中的蜀葵,也總是能激起許多人對童年的回憶。在許多年以前,似乎家家戶戶都會順手在自家房前屋後籬笆邊種上幾棵,蜀葵不必精心照料,也總是能在夏日開出鮮豔華麗的花朵,許多老成都人關於成都夏日的兒時記憶中,便有這來自於院落深處圍牆邊的自家花臺上,傍晚悶香的紫茉莉花叢中,高高挺拔盛放的蜀葵。
蜀葵,成都人常俗稱「棋盤花」。這個名字是因其花大如棋盤還是種子似棋子而得,一直不得而知。蜀葵是錦葵科蜀葵屬多年生的高大草本,蜀葵的名字據說也是因為原產於蜀地而得,比如宋代的博物學著作《爾雅翼》裡面就有這樣的記載:「今戎葵一名蜀葵,則自蜀來也」。於是,這種植物似乎同四川有了更親密的聯繫,這讓許多了解這典故的蜀人見到蜀葵時也多了幾分親切與驕傲。不過,後世又有多人考證,蜀字並非特指巴蜀,而本意是指其高大,比如西漢時稱蜀葵為「戎葵」,《爾雅·釋草》稱它為菺,「菺,戎葵。」「戎」和「蜀」均有高大之意,後來郭璞為戎葵做了個注:「今蜀葵也」。
蜀葵
今天,我們於夏日時常能見到的蜀葵都已是栽培種,野生蜀葵在巴山蜀水間卻是再也蹤跡難尋了,拋開古籍的記錄就連蜀葵的身世也會變得迷離,不過卻也證明了我國栽培蜀葵的歷史極為悠久。野生的蜀葵曾在中國南方平原中生長繁衍,隨著平原被人類利用開發,無數野生物種的棲息地被佔用,它們或是滅絕或是退隱於山野,而生性強健易活的蜀葵卻很好的適應了人類生活的環境,於是褪去野性,大隱於市,泯然眾人矣。
蜀葵因其高大,可達丈許,花多紅色,又被喚作「一丈紅」。它們的花期很長,盛花期通常在端午前後,所以它也成為了端午節代表花卉,也被譽為「端午花」。 明末楊穆的《西墅雜記》記載,成化年間有倭國使者來華,遇欄前蜀葵卻不識,於是提詩寫道:
花如木槿花相似,葉比芙蓉葉一般。
五尺欄杆遮不盡,尚留一半與人看。
雖然有這樣一個能寫漢詩不識蜀葵的外國人的故事,蜀葵卻是最早走出中國國門的觀賞物種之一,早在15世紀,蜀葵便被引種到了歐洲,並在歐洲宮庭園林中廣為栽植,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師提香、印象派大師梵谷和莫奈都畫過蜀葵的作品。
「昔向燕臺見,今來蜀道逢。薰風一相引,豔色幾回濃。」在眾多草本植物中,蜀葵高大華貴,卓爾不群。作為中國傳統的鄉土植物,蜀葵自古便在古代城市園林中得到了很好的運用,它的芳容連卓文君和巫山神女也會為之失色,唐詩人徐夤盛讚蜀葵「文君慚婉娩,神女讓娉婷」。時光冉冉,這個夏日,蜀葵又盛開在成都街巷之間。成都老院落裡從來不乏蜀葵綠葉紅花的動人的身影。
三角梅
二
三角梅
東郊燃情歲月的痕跡
建設南路東郊記憶,兩株奔放的三角梅爬上了充滿歷史年代感的建築物,一株紫色,一株洋紅,色彩炫爛分明。府河以東沙河之濱的建設路一帶,幾十年前謂之「東郊」, 由眾多央企大廠串聯起一條建設路,這裡曾經是成都工業文明的先驅和象徵,走在這條路上的人,總有著抬頭挺胸的驕傲,這裡有著關於這個城市激情燃燒的歲月痕跡。
而今天,這裡最終演變成出一個殘存的工業遺址,而在這個遺址上誕生的「東郊記憶」,成為了一種符號,一種象徵,一種陸離變幻的文化元素。建設路依舊繁華,只是不再有任何一間工廠,這裡曾經機器的喧囂轟鳴,卻都成為了回憶。
兩株三角梅我行我素地綻放,肆無忌憚地在已成為歷史的建築外立面打上屬於自己的年代符號,它用無所顧忌的絢爛和隨遇而安的坦然在東郊的記憶中穿越燃燒。花影流光之間,慵懶的陽光下,攪動一杯咖啡,悠閒的看著人來人往,風乍起,吹皺一池歲月的春水,輝煌、熱烈、喧囂、落寞、努力、抗爭、涅槃、重生……
生如夏花之絢爛,這話放在三角梅身上真是再合適不過了。葉子花、簕杜鵑、九重葛、葛寶巾,三角梅有著各種各樣酷炫的名字,讓人陌生的反而是它在《中國植物志》中的正名,光葉子花,不過,這麼多的名字大多和它的葉狀的苞片有關係。三角梅的炫目色彩也正是來自於它們的葉狀的,紫色或洋紅色的苞片,每一個苞片都會生出一朵小花,通常三朵小小的花朵聚在一起,簇生於枝端。相比於苞片,它們真正的花朵卻是低調而不顯眼,三枚葉狀苞片各佔據一角,經久不落。
三角梅原產巴西,來自於紫茉莉科。和其它矯情的異域花卉不同,這種來自南美的植物,很好的適應了成都溫暖溼潤的氣候,在這個城市極為從容地紮根下來,很快便展現出自我的張揚與奔放。三角梅雖然耐陰,但是總的來講它是喜光的植物,所以明亮與通風的環境會讓三角梅的花開得更加的鮮豔,光照越好時顏色就會越鮮豔。
在成都,很少有看到三角梅不開花的時候,從冬到夏,四季常開。初夏的盛花期後,三角梅還會長期零散地開放,但這個時候,三角梅進入到了營養生長期,植株開始大量生葉,加之光照溫度環境各種因素,這時花的色彩和數量便遠沒有盛花期時的那種壯觀和鮮豔了。成都的初夏的熱情是被三角梅的點燃的,每年五月初,短短幾日間,三角梅毫無矯柔造作奼紫嫣紅地開遍了整個城市的每一處角落,它們綻放出絢爛的色彩,熱情地宣告著成都夏季來臨。
芭蕉
三
芭蕉
雌雄花開誰能辨?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在紅了櫻桃的時節,總會想起綠了芭蕉,不過如果不是這首膾炙人口的詞句,個頭出眾的芭蕉在川西眾多的草木中總是很容易被人忽視,何況這麼高大的芭蕉樹,本質上只是一棵高大的草。
雖然有著直立「莖幹」,還有近4米的個頭,芭蕉卻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初夏的季節,芭蕉開出了淡黃色的小花,芭蕉有頂生下垂的花序,花序的頂端是紫紅的總苞片,這些顏色豔麗的苞片層層疊疊形如肥厚的花瓣,常被人們誤認為這就是芭蕉的花。不過,芭蕉的真正的花極不起眼,也沒有豔麗的色彩,它們眾多的小花就藏在紫紅色的苞片之中。芭蕉的花序裡有雄花和雌花兩種不同性別的花朵,雄花著生於花序的頂端,雌花著生在花序的下端,十餘朵雌花排成2列,這些小花雖不出眾卻也精巧別致。
芭蕉
雖沒有妖嬈的花朵,然而舒展的蕉葉那份淡淡的風流總在煙雨迷朦時撩撥著人的思緒,一張張舒展開來的綠色葉片透露著灑脫,在夏日給人以無限清涼的感覺。築臺可以邀月,種蕉可以邀雨,夏夜的雨滴打落在寬闊的芭蕉葉上發出清脆的響聲,點點滴滴似心緒千結。
芭蕉高大的莖幹是中空的,於是芭蕉有了虛心的美名。「畢竟空心何所有,欹傾大葉不勝肥。」三蘇中的老蘇從芭蕉中品出了人生意境,芭蕉葉片極大,墨綠而有光亮,葉柄長達30釐米,這一層層巨大的葉片由中空的似乎都是從中空的莖幹中生發而出,似乎暗合了塵世之間種種因果皆由虛妄而生的道理。
芭蕉
不過,這些看上去從「莖幹」頂端叢生出的葉片,其實都是從地底生長出來的,這些新生的芭蕉葉葉柄基部的葉鞘層層重疊捲成筒狀,一層層的葉鞘互相包裹,向上生長延伸,形成了狀如樹幹的「莖」。芭蕉的葉片在莖幹的頂端才舒展開來,漸漸長成巨大的葉片。一葉新生,老葉落下,不過,當芭蕉老葉枯黃脫落後,下面挺立的葉鞘依然堅實並纖維化,它們支撐起了芭蕉高大的身體。這種由葉鞘互相包裹生成的莖幹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莖,也沒有莖節,並不能起到傳導水份運輸營養的作用,所以芭蕉的「莖幹」在植物學上被稱為假莖。甚至,看上去長在芭蕉樹頂端下垂的花序,它的花梗其實也是從地底生長出來,再穿過中空的假莖直達頂端後方才下垂。
芭蕉真正的莖藏在地底,是地下莖。觀世間如幻,一切萬物皆歸無常,然而巨大的蕉葉並非來自虛無,確是出自地下莖。
藍花楹
四
藍花楹
如夢似幻樓宇間
初夏時光的成都東大街,一排排開著藍紫色花朵的樹木吸引了無數路人的目光。在這條承載著成都與世界,歷史與未來的街道上,藍花楹如夢似幻的藍紫色輝映在鱗次櫛比的樓宇間,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城市畫卷。
成都草木豐茂,卻很少有像藍花楹一樣的開花樹,能夠藍得如此純粹,藍得讓人痴迷,這就是一種肆無忌憚的奔放,這種奔放會讓你對它們從內心深處產生一種強烈的共鳴。這個季節,這樣的夢幻藍紫色,還同時出現在成都各個地方。對於這種在初夏盛開著醉人藍色花朵的美麗的開花樹,許多成都人難於表述自己見到它的心情,似乎貧乏的詞彙無力支撐起這場藍紫色的夢幻,以至於許多人會這樣寫道:美哭了。
藍花楹
藍花楹藍紫色的鐘形花冠是由一個細長的花冠筒組成,上部膨大,下部微彎,每一個長長的圓錐花序上開滿了數十朵藍色的花朵,盛花期時,無數的花序組成一樹繁花,當無數的藍花楹佔據了一整條街道的時候,遠遠望去如同一片藍紫色的祥雲,雲蒸霧蔚間那種絢麗夢幻的藍色盛況會讓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這種由大自然物種的生命所展現出來的深邃藍色,會給人們帶來有寧靜、穩健、幽邃、清麗脫俗的感受。
當藍花楹的香味開始在城市街頭瀰漫時,成都初夏最美好的時光就來到了。藍花楹是一種半落葉的高大喬木,原產南美洲,這種世界馳名的風景樹種有著高大的樹冠。花期後,藍花楹的枝葉會加速生長,一層層的羽狀葉片形成了向四周伸展如華蓋一般的樹冠層,柔軟葉片就像綠色的羽毛,四下覆蓋,綠意盎然,遠觀枝葉繁茂,近看妙曼多姿。它們的到來讓這個城市的夏日街頭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