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物候記35|5月鄉間,烏藨刺與其他

2021-01-09 華聲在線

新湖南客戶端湘遊頻道【博物】湖湘物候記專欄(三十六)

桃始華、倉庚鳴、萍始生、涼風至、白露降、鴻雁來……草木歲華,蟲魚有信,霜露有時,記錄大湖之南每一季的歲時節令。

不定期推出。

文/周慢慢

立夏過後,春花開盡,夏木陰陰,有枇杷黃、藨刺紅,是南方獨屬於初夏時節的美味。

5月,薔薇科的大型喬木花海早已謝幕,該是果熟的時候了。「五月江南碧蒼蒼,蠶老枇杷黃」,正是枇杷黃熟的季節,枇杷與櫻桃、梅子並稱為「果中三友」,都在5月成熟,也都是薔薇科植物。

不過此時最讓人覺得神往的野果,當是薔薇科懸鉤子屬的小果子們,它們總與許多人的童年與鄉愁相關。在春花已盡,大量夏果尚未成的5月,山林裡懸鉤子屬小果已經熟了一茬又一茬,最適合春夏加餐。

懸鉤子屬的各類植物,在湖南大多都稱作「藨」,如「藨刺」、「插田藨」、「空心藨」等,長沙鄉下一般稱作「烏藨刺」。「藨」字是個多音字,讀pao第一聲時,就是「莓」的意思。因為「藨」字結構太過複雜,也常被人誤寫作「泡」。「藨」有時也被稱作野草莓,還有山莓、茅莓、寒莓等分類和俗稱。

蓬蘽應該是湖南最為常見的「藨」,房間屋後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春天開白花,春末夏初果實成熟時與花託分離,果肉中空,故而又稱「空心藨」。蓬蘽的蘽字是從「累」字演變而來,攀緣纏繞的意思,是一種矮灌木。我們現在看到吃到的多是篷蘽。

還有一種茅莓,也是此時成熟,果為實心,能很好地與篷蘽相區別。寒莓就更好分辨了,因為人家要到秋天才成熟。

比起各種「藨」各種「莓」,「覆盆子」這個名字可能更為人知。畢竟大多數人都讀過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正如魯迅先生所言,懸鉤子屬大多小枝上生有皮刺,採摘果實時要小心。

覆盆子是可做藥用的。覆盆一詞來自古代的本草書籍,稱可「益腎縮小便,服之當覆其溺器」,可見有益腎固精之效。

也有人認為覆盆子就是篷蘽,在有些地方也是很有可能的,懸鉤子屬常見物種的中文俗名混亂不堪,一個名稱在不同的地區可能指代不同的物種,不同的名稱也可能指代同一個物種。對於只是想嘗嘗野果的我們來說,反正懸鉤子屬野生種基本上都很好吃,也都有差不多的藥用功效,也就不必過細區別了。

但是有一種也被稱為「野草莓」的蛇莓,卻務必區分開來。眼下這時候蛇莓也熟了,紅得豔麗,卻不好吃,且蛇莓全株有小毒,慎食。民間認為蛇莓是蛇吃的,有蛇在上面吐過口水,因此有毒,雖然是用來嚇唬小孩子的,但此物不吃也罷。蛇莓很好與各類懸鉤子們區分,因為它是草本植物,懸鉤子們都是灌木,春天開花的時候,蛇莓花是黃色,而懸鉤子們以白花為主。

全世界已知懸鉤子屬植物有700多種,在湖南拿它們加餐的話,能把篷蘽認出來,然後把蛇莓踢出去就可以了。

事實上,覆盆子這個詞今天已經多用來泛指懸鉤子屬植物了。覆盆子在歐洲久經栽培,有多種栽培品種作水果用,也用來製作果醬,在西點中常見。

江浙一帶也有栽培,但多為藥用,果實還青綠時便採下曬乾,製成中藥。鮮食的話需要親自去採摘,因為此物難以保存,不耐運輸。倒是很期待懸鉤子植物的栽培品種能在湖南多加栽培,也可以慰藉更多人的鄉愁。

眼下呢,只能請你到山裡,在鳥鳴聲中,一邊摘一邊吃了。野生的「藨」涼涼的,有大自然的清氣。

篷蘽、蛇莓與草莓

蓬蘽:薔薇科懸鉤子屬灌木;蛇莓:薔薇科蛇莓屬多年生草本;草莓:薔薇科草莓屬多年生草本。

[責編:田甜]

相關焦點

  • 湖湘自然筆記·我們的24節氣物候記丨小滿
    桃始華、倉庚鳴、萍始生、涼風至、白露降、鴻雁來……風物有信,枯榮有時,季節物候安穩交替,給人以安心的力量。第八輯小滿(5月20日-6月4日)奔赴炎夏的途中,難免有些懈怠周慢慢小滿,行到季節的中途,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感覺,不免有些懈怠。
  • 「最美的書」花落《成都物候記》
    □本報記者肖姍姍  「全書通過不同花卉意境的展示,巧妙地與文字融合在一起,抒發女性所獨有的詩性和情調……」這樣的評語,點讚的是一本美好的書《花重錦官城·成都物候記》。
  • 成都出品《花重錦官城·成都物候記》入選「中國最美的書」
    ↑最美圖書11月11日,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主辦,上海長江出版交流基金會協辦的書籍設計年度評選活動「中國最美的書」揭曉。經過海內外頂尖書籍設計師評委的多輪專業評選,最終25種圖書在來自全國各地106家出版社的342份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
  • 物候記|合肥常見鳥類-有鳥叫的掃盲貼(上)
    > 物候記
  • 阿來《花重錦官城·成都物候記》上榜2019年度「最美的書」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肖姍姍)2019年度「最美的書」(原「中國最美的書」)評選結果於今天(11月11日)在上海揭曉。經過海內外頂尖書籍設計師評委的多輪專業評選,最終25種圖書在來自全國各地106家出版社的342份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本年度「最美的書」稱號。
  • 兩岸學子牽手嶽陽 感受湖湘「憂樂」情懷
    八月巴陵,丹桂飄香,兩岸學子,牽手嶽陽,研習中華,感受湖湘。8月16日,湖南理工學院學生與海峽東岸寶島臺灣南部的青年學子一起歡歌笑語,結對而行,直奔湖湘文化「憂樂精神」發源點——嶽陽樓,感受湖湘「憂樂」情懷。
  • 竺可楨與中國現代物候學發展
    1.系統總結了中國古代物候學思想,在中國率先開始現代物候研究1931年5月9日,在氣象研究所的學術研討會上,竺可楨作了關於「月令」問題的報告,為與西漢初年局限於黃河流域的「舊」月令區別開來,稱之為「新月令」,在《中國氣象學會會刊》發表時,即名「論新月令」。該文是竺可楨先生第一篇系統性的物候學論文。
  • 一代大儒的臨終日記 世界上最早的物候學著作
    東萊呂氏是名振當時的家族,大宋一朝呂家共出了17位進士,5位宰相。呂祖謙從小研讀古籍,博聞強識,26歲時考中進士,被授為左從政郎,主要從事古籍修訂工作。自此,他全心鑽研典籍,著書立說,漸成一代大儒,與張栻、朱熹並稱「東南三賢」。為加強理學之間的交流,統一思想,呂祖謙促成了著名的「鵝湖之會」(注1)。會上,作為主持人的他就唯心主義哲學理論旁徵博引,侃侃而談,與會者驚嘆不已。
  • 《夏日狂想曲鄉間的難忘回憶》美月怎麼攻略 美月攻略技巧推薦
    > 正文 《夏日狂想曲鄉間的難忘回憶》美月怎麼攻略 美月攻略技巧推薦 2020-06-23 15:33:15 冒險遊戲AVG 人氣值:加載中...
  • 湖湘風物丨彭文杰:從五朵花,看湖湘文化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這段《桃花源記》的文字,基本上就是《禮運大同篇》的山寨版或解讀版。他邊飲酒邊做夢,「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他自問自答,「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徵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 物候研究: 最熟悉的「陌生人」
    11月23日,新華社記者的攝影鏡頭中,肯亞馬賽馬拉保護區,大批角馬在平原休憩。  每年7月至9月是坦尚尼亞的旱季。到了10月,它們開始陸續返回坦尚尼亞境內。由於近期塞倫蓋蒂草原較往年更為乾旱,野生動物們再次光臨正值小雨季的馬賽馬拉。  非洲大陸上這一年中極為少見的「二次」遷徙,在物候學家看來更有著特殊的意義。  「生物是環境變化的忠實記錄者,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越來越多的生物將改變生活節奏。」
  • 「東亞古典學與湖湘文化」學術會議在湖南師範大學舉行
    本網記者 閆勇/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閆勇)2019年9月27日,由湖南師範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湖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主辦、湖南師範大學辭賦駢文研究中心協辦的「東亞古典學與湖湘文化」學術會議在湖南省長沙市湖南師範大學中和樓國際多功能會議室舉行。
  • 物候研究:最熟悉的「陌生人」
    每年7月至9月是坦尚尼亞的旱季。為了追逐水源和青草,以角馬為主的數以百萬計的食草動物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草原向肯亞馬賽馬拉遷徙。到了10月,它們開始陸續返回坦尚尼亞境內。由於近期塞倫蓋蒂草原較往年更為乾旱,野生動物們再次光臨正值小雨季的馬賽馬拉。非洲大陸上這一年中極為少見的「二次」遷徙,在物候學家看來更有著特殊的意義。
  • 物候—氣候變化的感應器
    物候現象是指受環境(氣候、水文和土壤等)影響而出現的以年為周期的自然現象,包括各種植物的發芽、展葉、開花、葉變色、葉枯黃與脫落等現象,以及候鳥、昆蟲和其他動物的飛來、初鳴、終鳴、離去、冬眠等現象;還有一些水文氣象現象,如初霜、終霜、結冰、消融、初雪、終雪等。物候學就是研究上述季節性現象同環境的周期性變化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科學,是一本「生命脈搏」的教科書。
  • 竺可楨簡介:我國現代物候學發展的推動者──竺可楨
    他還帶頭撰寫物候專著,普及物候知識。1963年出版、1973年增訂重印的《物候學》一書,是竺可楨多年研究物候的結晶。他結合我國的實際,系統地介紹了物候學的基本原理,我國古代的物候知識,世界各國物候學的發展,物候學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預告農時的方法等。
  • 日本七十二物候:立春
    人民網東京2月4日電 七十二物候是中國最早的結合天文、氣象、物候知識指導農事活動的曆法,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個物候現象相應,稱候應。
  • 冷激對春季物候影響的研究取得進展
    植被物候變化影響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是全球變化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過去幾十年,受全球變暖影響,北半球的春季物候,如展葉期、開花期等顯著提前。然而,實驗證據表明,冬季的增溫能夠降低植物在休眠期接受到的低溫累積量(chilling,又稱冷激),從而增加植物在春季的積溫需求,對春季物候有推遲效應。
  • 湖湘文化與「弦理論」
    形成於兩宋時期的湖湘文化一開始便以理學見長,並被譽為「理學之邦」。理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注重對宇宙本源的追尋,在這一點上與「弦理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理學家看來,「太極」或「道」或「理」,代表了宇宙萬事萬物的最終根據,只有真正體認並依照這一根據,人們才能正確認識世界並指導人生。
  • 華南植物園在澳門植物物候監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華南植物園研究生張健豪在研究員邢福武和副研究員易綺斐指導下,通過大量物候數據並結合氣候因子分析發現,植物盛花期物候對極端氣候事件發生顯著的響應。該研究對澳門松山12種植物的開花物候進行了描述,這些植物的盛花期出現在3-9月,其中5月份佔42.9%,9種植物最早或最遲的盛開花期發生在早春特大暴雨事件發生的
  • 鄉間作坊裡的傳統米糖 獨特地域氣質漸漸淡薄
    鄉間作坊裡的傳統米糖 獨特地域氣質漸漸淡薄 2015-01-20來源:瀟湘晨報 碗兒糕又叫娃兒糕,因個大味甜,清爽可口,娃兒糕正中那道口炸得象笑岔了嘴的大胖娃娃而得名。2014年12月,湖湘地理在桑植採訪期間,正值當地一些農村收割蔗糖時期,很多農戶的甘蔗種植面積上10畝。在整個湖南,甘蔗種植較為密集地區是在環洞庭湖地區,如在益陽南縣千山紅鎮有近萬畝。據湖南糖業協會秘書長龍松林介紹,洞庭湖地區土地肥沃,陽光充足,水利條件好,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有利甘蔗生長和上糖。hpx瀟湘晨報網  不過,就全國來看,湖南的蔗糖產能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