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食物與你有關:現代社會關於農業與食品的爭議

2020-12-06 騰訊網

洋蔥網

(The Onion)

上的新聞可能是假的,卻常常能道出社會的深層真相。2013年9月,洋蔥網發布了一篇標題為《一個對日常生活感到恐懼的人決定看紀錄片》的文章。文章中的受訪者表示,「我已經對……海豚、快餐和華特·迪士尼等感到恐慌了,所以讓我們看看還有什麼紀錄片能讓我對以前從未想過的事情感到恐慌」。

請注意,這個受訪者提到了快餐。目前網際網路上有超過18部紀錄片告訴觀眾工業和農業是如何毒害土壤、折磨動物和使公眾生病的。對一些人來說,這些紀錄片

(包括具有類似精神的書籍)

指出了農業的現實問題,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它們只是「揭發醜聞的人」追求名譽和金錢的表現。

我們注意到,公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關心的是食品是如何生產的,但是科學家不願參與其中。他們的不情願是可以理解的。不管他們說什麼,總有些人可能會不高興,而且科學家喜歡做學問而不是辯論。然而,在觀看食品紀錄片時,我們意識到,不管一個人是否認同紀錄片的內容,他們提出的問題都很好——許多問題都被科學界忽略了。

本文出處:《農業與食品論爭》,[美]F.貝利·諾伍德、[美]米歇爾·S.卡爾沃-洛倫佐、[美]薩拉·蘭開斯特、[美]帕斯卡爾·A.奧爾泰納庫著,吳旭、王芳譯,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0年8月版。

作者丨[美]F.貝利·諾伍德 米歇爾·S.卡爾沃-洛倫佐

薩拉·蘭開斯特 帕斯卡爾·A.奧爾泰納庫

摘編|何安安

食品活動家可能一直在尋找某些批評農業的理由,有時候這些批評是不公平的,但如果沒有人尋找像水汙染這樣的問題,那麼這些問題要等到造成嚴重的後果時才可能被發現。只有儘早地發現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即使食品活動家有時候太急於充當先鋒,他們的熱情也發揮了有益的作用。

蕾切爾·卡森積極引領的社會活動讓我們意識到農藥的潛在危害,因此,傳統食物更安全。動物福利組織引領的社會活動使我們更加關注雞的健康狀況。因此,類似美國蛋農聯合協會這樣的組織自願改進了他們的雞籠設施。行業組織不是可持續運動的發起者,活動家們才是,不過現在各大行業組織也在衡量它們的碳排放量,並在尋找減少碳排放的方法。

儘管從來沒有哪一方「打贏」過這些戰爭,但這場辯論讓我們不斷地重新評估我們應如何生產食品,以使食品更綠色、更安全、更健康、更豐富。雖然有的時候辯論是具有破壞性的,並導致我們產生錯誤的認識,但沒有社會爭論的社會不是烏託邦,而是反烏託邦。

電影《南極料理人》劇照。

我們發現,我們實際上並沒有過多考慮依賴化肥的長期後果,也對殺蟲劑和轉基因食品的監管體系知之甚少。此外,我們發現很多重要問題的「答案」比我們最初認為的要少得多。參與這些農業和食品領域的爭論讓我們受益匪淺,使我們成了更好的研究人員和老師。因此,讓這場關於食品的爭論繼續下去吧,不管它們會導致什麼結果,這都好過沒有爭論。

食物為何會變成有爭議的話題?

人們經常會談論食物,但是在過去,所談論的大部分內容是關於個人健康、口味和我們的購買力的。現在食物仍然是一個社會話題,因為你吃的食物對你以及整個社會都會產生影響,這也使得農業成了一個道德問題。

農作物的種植方式對土壤被侵蝕後流失的數量、是否會造成湖泊汙染、溫室氣體的排放以及子孫後代養活自己的能力都有影響。家畜是有知覺的生物,而消費者普遍希望他們的食物是被人道飼養的。因為你的飲食會影響其他人類和動物,你的同胞們非常希望你吃的是他們認為合乎道德的食物。農民同樣想要生產合乎道德的糧食。問題是人們對於什麼是「合乎道德」的食物存在相當大的分歧。在過去,你吃什麼可能只是你自己的事,但現在,它與每個人都有關——農業變成如此有爭議的話題,其實一點都不奇怪!

電影《小森林夏秋篇》劇照。

這些食物爭議可能變得很惡劣,生活中充斥了太多爭論和謾罵,而且很多書和紀錄片都僅代表了爭論的其中一方。我們在農業經濟學方面的研究也為我們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機會與產業和利益團體進行互動,並且我們也了解到爭論的雙方都是理智的、友善的人們,他們希望能以一種合乎道德的方式來生產健康的、大眾能負擔得起的食品。

只有當我們對爭論雙方的角色和思維給予尊重時,我們才能繼續探討這些有爭議的問題。當我們遊走在農業論爭的時空長廊中時,我們試圖闡明為什麼同樣理智和友善的人們會在食物觀上形成巨大的分歧,同時從經濟和科學的角度來對此問題提出我們的觀點。我們的理念並不是想說服人們接受我們的觀點,也不是要宣布食物爭論的某一方取得了勝利,而是幫助讀者看到更多不同的觀點,無論這些觀點是什麼。

在美國為何大型農場和大型企業

在食品領域佔主導地位?

過去,農業主要由小農戶、提供原料的小工匠以及向消費者提供食品的小型企業組成。從中世紀到19世紀早期,在美國,大約90%的人口都在農場勞作。現如今,這個比例還不到2%。儘管如此,農業產量並沒有因此下降。令人驚訝的是,因為農場的平均規模擴大,以及更重要的是生產率的驟增,農業產量反而有所上升。生產率的提高要歸功於我們現在所說的「農業綜合企業」對生產率的顯著提高和技術革新的推動。化肥、合成農藥、合成生長激素,以及優良作物和家畜遺傳都使得農民的糧食產量有所增加。

電影《南極料理人》劇照。

我們的絕大多數食品在從農場到餐桌的過程中都經過了至少一家大型企業的加工過程,對於那些不信任大型企業的人來說,可能會對這個事實有所懷疑。為什麼大型農場和大型企業在食品領域能夠佔主導地位呢?規模經濟是其中一個原因,即公司的產量越高,單位產品的成本就越低。

研究表明,美國伊利諾州900英畝大型農場的大豆生產成本比300英畝的農場低82%

(每蒲式耳)

,大型穀物農場比小型穀物農場的生產成本低38%

(每蒲式耳)

。同樣地,擁有超過2000頭牛的奶牛場比擁有30頭或者數量更少的牛的奶牛場的生產成本

(每加侖牛奶)

要更低。大型的生豬屠宰設備比小型設備的成本低11%

(每磅)

,大型啤酒廠的成本

(每盎司)

是小型啤酒廠的一半。

大型企業可以承擔研發成本,用以開發和推廣科學技術,比如農藥、化肥以及轉基因作物等。正是由於規模經濟和新技術的發展,儘管世界人口在增加,農民數量在減少,世界糧食價格在過去100年中仍穩步下降。

電影《小森林夏秋篇》劇照。

食品活動家堅持認為食品質量也在下降,而且農業工業化將部分生產成本轉嫁給社會,使得食品的實際成本高於雜貨店的價格。例如,食品生產過程中可能伴隨著水汙染,而食品企業並不治理汙水,治理汙水的成本就轉移給了其他社會團體。

食品活動家有時辯稱,企業之所以發展壯大,不僅是為了從規模經濟中獲益,也是為了獲得市場權利和政治影響力。他們看到雜貨店裡種類繁多的食品,發現它們都是由少數幾家食品公司生產的,這讓他們覺得自己受到了大型企業的擺布。

自1900年以來的農產品價格和人口增長。來源:基思·富格利(Keith Fuglie)、王孫林 (Sun Ling Wang,音譯),《新證據表明全球農業生產率增長強勁但不均衡》,《琥珀海浪》 2012年9月20日。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服務局(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2013年8月15日由基思·富格利提供的圖表數據。

食品爭議除了關乎誰出售食品,還與食品的種植方式有關。這一點在轉基因食品爭議中表現得很明顯,在這場爭論中,反對派的領導團體似乎更不喜歡孟山都公司,而不是轉基因技術本身。在網絡搜尋引擎中輸入「孟山都」,有時它會建議你添加「邪惡」一詞,因為很多其他的用戶都是這樣搜索的。在2011年的一項在線調查中,自然新聞網

(NaturalNews.com)

的讀者甚至將孟山都評為「年度最邪惡公司」。

這場現代食品運動的產物不僅僅是在商店裡買到的新產品,還有關於食品的新問題。我們不只是被要求購買有機食品和支持更多的法規,還要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土壤問題,同時更關注我們的碳足跡,並考慮農場動物的情緒。消費者、食品活動家、農民還有食品工業都在對食品提出深刻的問題,這些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電影《小森林夏秋篇》劇照。

這些爭議涉及化肥、殺蟲劑、全球變暖問題、轉基因食品、農業補貼、市場權利、本地食物以及我們如何飼養牲畜等。每一個爭議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解決。對於西歐的幾個國家、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某些人來說,食品不僅是生存下去的「燃料」,也是他們身份象徵的一部分。他們在市場上購買的食品和光顧的餐廳表達了他們的信仰和價值觀。我們都希望以某種方式為社會做貢獻,而有些人選擇了食品這條利他途徑。富裕的國家有條件對環境和動物福利投入更多的關注,而發展中國家也正緊隨其後。這意味著我們所討論的農業爭論既與當今的發達國家有關,也與未來的發展中國家息息相關。

有機食品中不含農藥嗎?

不,有機食品中也可能含有農藥殘留物。約25%的有機蔬果中含有合成農藥。這類農藥在有機認證標準下是不允許存在的。這表明並不是所有的農民都遵守了規定

(說明傳統的農民有時候也會矇騙人,比如有時會在食品上發現被禁止的農藥殘留物)

。儘管如此,這些殘留物還是比傳統食品所含有的少得多。

電影《小森林夏秋篇》劇照。

當我們說有機食品中所含的農藥殘留物較少時,這種說法忽略了在有機食品中被允許使用的「天然」農藥,這些「天然」農藥是指化學物質、生物製劑,以及自然界中的礦物質,它們不需要經過先進的化學工藝和大工廠的加工轉化。魚藤酮是從某些植物的根部獲得的,能夠引起神經功能紊亂。蘇雲金桿菌是在土壤中發現的一種細菌。一部分含銅和硫的礦物質產品具有毒性,並且毒性較大。所有這些物質都可幫助農作物預防蟲害,如果不加節制地使用,可能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巨大危害。

這些有機農藥有多危險呢?它們會使有機食品比傳統食品更加不安全嗎?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多數發達國家,有機農場只能使用政府批准的有機農藥,因為它們被認為是安全的。有一些天然農藥因為它們的毒性而被禁用,如菸鹼、鉛和砷。那些被允許使用的天然農藥通常不受最高耐受水平的限制,因為它們的毒性非常低,不太可能在食品中檢測出,或者分解速度很快,因此對健康構成的風險非常小。在美國,大多數有機農藥必須由美國環境保護署批准,並且符合相同的安全標準,因此,有機食品中的農藥殘留物對人體造成的危害要比傳統食品小得多。

……

關於有機食品,每個人應該都有自己的判斷。目前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去擔心有機食品,但是也沒有壓倒性的證據能證明它們的安全性。大多數人對於哪些食品能夠提供絕佳的安全和營養組合會有一個直觀的感覺,希望關於農藥的這一章能夠讓直覺更好地建立於事實的基礎之上。

本地食物真的更健康嗎?

本地食物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和小賣部相比,如果你能從本地貨源地

(比如農貿市場)

找到更新鮮、更美味的水果和蔬菜,那麼可以說明本地食物質量更好。大多數美食評論家可以證明,最好的西紅柿永遠是在農貿市場上找到的。因為農貿市場裡的水果和蔬菜幾乎沒有被加工過,而且都在當地販賣,因此農貿市場裡的果蔬不會經過大型機器和工廠加工,也不會經受複雜的運輸體系折騰。這是純天然的食物,對一些人來說,這十分重要。

但我想說的是,認為所有的本地食物都更健康,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比起新鮮果蔬,冷凍果蔬在營養上可能只稍微差一點,但冷凍果蔬通常更便宜、更方便,也更容易買到。此外還有罐頭食品,它們也有豐富的營養,比起本地的新鮮食品或者冷凍食品,罐頭食品是一種價格更低、更易獲得的健康食品。儘管可能大多數人認為預先加工或者預先煮過的食品都不健康,但大家別忘了多種品牌的減肥速凍食品曾幫助很多人減肥,也別忘了某些速凍沙拉有多美味,裡面的各種蔬菜和營養成分都令人印象深刻。一般來說,本地食物有可能比非本地食物更健康——我們說不準,這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我們能確定的是,給非本地食物打上「不健康」的標籤是不公平的。

電影《小森林冬春篇》劇照。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本地食物更健康,味道也更好,它的快速發展是食物改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在下面的章節中,我們將評論兩種常由地方主義者提出的關於經濟發展和環境的主張。但我們要提醒讀者的是,這些評論與食物質量問題無關。即使讀者在讀完下面兩章之後,會對本地食物增強當地經濟以及保護環境的能力產生懷疑,但你們還是有正當的理由購買本地食物,只要你們相信本地食物質量更好。

如何定義動物福利?

大多數人是雜食者,由於他們對農場飼養的牲畜具有同情心,因此他們希望牲畜能夠活得比較愉快——或者至少不要遭受痛苦。我們的研究表明,31%的美國人相信牲畜擁有靈魂,64%的美國人相信上帝希望人類成為牲畜的好管家,只有28%的美國人認為牲畜的感受不重要。

電影《馬語者》劇照。

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表達自己的對牲畜的利他主義;公民們通過投票來表達這種關心;農民和食品加工商表達這種關心的方式則是通過購置更好的儀器設備以減少動物應激,這些都正如坦普爾·格蘭丁

(Temple Grandin)

博士所設計的設施和設備那樣。同理心是農業科學家們一直關注的問題,因為他們不但要保證食品價格合理、充足而又安全,還要設法提高動物福利。

在19世紀,人們對動物的關注使得一些動物福利保護組織陸續成立。第一個動物福利保護組織是在英國成立的,美國人受此啟發,在1866年成立了「防止虐待動物協會」。這個組織很快就說服政治家通過了一部關於通過鐵路來運送牲畜的法律。這部法律開創了動物保護行動的先例。

在19世紀,一種新的道德哲學——功利主義興起,這改變了知識分子看待動物的方式。大部分讀者認為這是巨大的進步。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笛卡爾認為動物只不過像機器一樣,它們毫無情感。他的隨從會當眾鞭打動物,並且嘲笑那些同情動物的人。直到1823年,哲學家傑裡米·邊沁提出了他的功利主義概念,認為動物的痛苦也許跟人類遭受痛苦時的感受一致。他的這種觀念過了一個多世紀才影響了人們對動物的看法,這種改變在動物保護者和農業科學家的作品裡面得到了體現。

(本文節選自《農業與食品論爭》,較原文有刪節修改,小標題為編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

作者丨[美]F.貝利·諾伍德、米歇爾·S.卡爾沃-洛倫佐、薩拉·蘭開斯特、帕斯卡爾·A.奧爾泰納庫

摘編丨何安安

編輯丨李永博

相關焦點

  • 現代農業轉型發展與食物安全供求趨勢研究
    導 讀 在全球背景下釐清我國未來農業轉型方向、生產方式轉變路徑和食物供求變動趨勢,提出現代農業轉型發展戰略和政策建議。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立足國內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健全保障體系。為了更好適應農業發展新形勢,亟需回答一系列問題,例如,在全球背景下,農業生產結構如何根據中國食物供求變動而調整?如何發揮我國農產品比較優勢,促進現代農業結構調整並保障食物安全?
  • 張正斌:創建生物技術型現代農業
    從有關資料來看,美國政府包括美國農業部等重要部門都與孟山都公司、杜邦公司的商業和經濟活動有重要的聯繫。這並不是單純的公司商業經濟行為,而是國家乃至世界範圍內的資源戰爭、經濟戰爭和糧食戰爭。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1970年曾發表言論稱「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類」。
  • 蕪湖市農業農村局蕪湖市財政局關於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
    各縣(市)區農業農村局、財政局、三山區農村發展局:根據《蕪湖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蕪湖市扶持產業發展政策(2020-2021年)的通知》(蕪政﹝2020﹞46號)的規定,現將《<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若干政策規定>實施細則(2020-
  • 大量的食物被白白浪費!食品浪費讓你觸目驚心!
    前一陣,一條關於「某生鮮店大量丟棄食品,甚至不讓人撿走」的微博火了。圖 | 微博截圖如果你覺得這就已經足夠浪費了,那可能你還沒有看到真正觸目驚心的數字——在美國,有30%-40%生產出來的食物,最後被丟棄,成為垃圾。
  • 轉基因食品爭議不休,很多人擔心這種食品,轉基因食品是否有害
    自從轉基因這種技術和轉基因食物出現以後,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是否影響,已經受到社會和很多人士的關注,其實轉基因技術這是一門新時代的技術,很多人都分不清通過這種技術生產出來的食品是否健康,擔心轉基因食品給健康是否帶來不利影響,我們就來轉基因看看吧。
  • 轉基因食品爭議不休,很多人擔心這種食品,轉基因食品是否有害
    自從轉基因這種技術和轉基因食物出現以後,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是否影響,已經受到社會和很多人士的關注,其實轉基因技術這是一門新時代的技術,很多人都分不清通過這種技術生產出來的食品是否健康,擔心轉基因食品給健康是否帶來不利影響,我們就來轉基因看看吧。
  • 招商引資熱點行業集——現代農業(一)|農產品|綠色食品|蜜柚|蔬菜...
    隨著環境資源壓力的不斷加大,農業勞動力的結構性變化,必須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逐步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以保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農民持續增收,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可入駐園區新上食品加工    項目,或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或整體策劃、建設、運營食品產業園項目    02  江西安吉(共3項)  (1)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項目    項目概況:引進特色種植
  • 生態農業是對化學化農業的撥亂反正
    殊不知,那種現代農業是不可持續的短視農業。如果中國放棄了自身農業優勢,一味學美國,長期下去是非常危險的。發展美國式現代農業能夠預見的後果必然是:農業生態環境持續出現退化,大量小農戶破產倒閉;越來越多的農民棄農經商、進城謀生;中國吃飯問題要靠國際市場滿足;社會將在食物鏈供應環節出現動蕩危機。
  • 現代人類的起源——農業革命,吃什麼決定了「你」是現代人類
    短短的萬年的時間,在人類歷史上只不過是五百分之一不到,但是它卻是如此的重要,1萬年的時間完全顛覆了前499萬年的人類的命運,農業革命重新定義了現代人類。根本原因就是在於食物。吃什麼決定了「你」是誰民以食為天,食物是物種生存的根本條件。
  •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定論嗎?
    即使以後萬一有某種已經被批准上市的轉基因食品被發現有問題,也是方法和管理的瑕疵,不能因此否定其他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這就好像,藥物經常被發現有新的問題而下架、退市,不能因此就認為上市的藥物安全性都有問題。   張桃林:中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   轉基因技術的安全性是可控的,是可以有保證的。
  • 「人民食物主權運動」是怎樣反科學的
    如果食物生產被資本染指,農民必然失去生產自主性,消費者失去選擇權,國家失去對農業的規劃、調控和保障能力。所有這些加起來,就是「食物主權」的喪失。而他們則要為恢復人民的食物主權鼓與呼,追求大面積地用所謂生態農業取代現代農業。
  • 述評|如何看待關於轉基因的分歧與爭議?
    韓啟德在2020第五屆騰雲峰會上做報告(圖片來自網絡)韓啟德表示,「中國的情況非常特殊,轉基因食物竟然引起這麼大的分歧和爭議。「挺轉」派指出,這麼長時間以來,並沒有吃了轉基因食物有不良反應的案例,「挺轉」派也承認,可能在某些時刻、某種情況下,會產生不良反應,但現在並無發現。而「反轉」派則言之鑿鑿,認為轉基因食品一定有害處,現在確實沒有證據,但是它就是有可能發生。「這句話沒有辦法證偽。但是,科學一定是可證偽的。」韓啟德說,「所以,『反轉』人士的說法,並不科學。」
  • 克隆動物食品是否能食用引起全球爭議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歷經6年研究,終於得出以上結論。今年1月,報告始出,激起千層浪,一如12年前,第一隻體細胞克隆動物多利羊誕生時的情形。  「多利」好比一道原始命題,激發了後來者無限的猜想熱情。當各國實驗室紛紛傳出克隆豬、克隆牛、克隆山羊的「捷報」,有關「克隆動物是否應該歸入食物供應鏈」的討論也日漸升溫。對於科學家們來說,這是一道龐大的證明題,步驟要嚴謹,論據要周詳。
  • 【浩蕩東風鼓春潮】市農業農村局:招大引強 現代農業加速發展
    現代農業是廈門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過去一年來,市農業農村局積極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抓招商促發展」工作部署和要求,通過主動策劃項目,積極對接洽談,搭建推介平臺,完善工作機制,加強服務保障,現代農業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
  • 轉基因爭議中的偽命題和真命題
    科學是關於認識世界,而轉基因在試圖改變世界,現階段是改變世界農業。既然涉及農業,那麼它必然是社會、經濟和政治問題。顯然,科學的態度應該是堅持在倫理規範下開展研究,但把實驗室以外的問題交給更廣泛的研究和討論。
  • 大咖帶你看農業遺傳資源保護與可持續的食物體系 | 公眾科學素質與...
    大咖帶你看農業遺傳資源保護與可持續的食物體系 | 公眾科學素質與生態文明建設專題論壇第三場分論壇 2020-11-26 0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未來農業科技三個突破點:植物工廠、智慧農業、功能食品
    一位高一男生曾這樣回答:我希望我在書房裡坐著看書的時候,伸手就能從「植物屏風」裡摘一顆新鮮的小西紅柿放在嘴裡;我還希望在家裡點一點計算機或手機屏幕,就可以給莊稼澆水、施肥,給牛羊牲畜添加飼料;我再打幾個電話,就能把農場裡收穫的糧食、水果分發到各地的超市;還有,種出讓人吃了不長胖的糧食,讓媽媽吃了既健康又苗條,永遠年輕……如果以專業的眼光來分析,他的這段話包含著未來農業的三個突破點
  • 關於食品檢驗與進出口
    李傳卿委員說,第65條,建議增加一段話作為這一條的第1款,即增加「出口食品的生產者、出口商應保證其出口食品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同時,要符合進口國家的標準和要求。」增加這一款,一是與去年7月26日國務院所做的關於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的特別規定相一致;二是與近期發布的國務院關於乳製品安全監管的規定相一致,三是體現進一步強調生產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確保我們出口的產品是安全的。
  • 你對穿的衣服吃的食物了解多少?「山城科學院」裡找答案
    天氣漸冷,人們的服裝很多是羊毛、羊絨製品,你對養羊產業了解多少?11月28日、29日,一年一度的「山城科學院」活動在重慶科技館與公眾見面。數位科學家、藝術家、作家與小朋友們一起同臺,為喜歡科學、熱愛藝術、好奇心滿滿的觀眾朋友們,帶來了有關自然、生物、食物等的科學演講、科學表演和社團活動等。
  • 「十二五」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優良食品微生物高通量...
    5月29日,「十二五」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優良食品微生物高通量篩選與細胞選育技術」主題項目工作交流會在無錫順利召開。項目牽頭單位江南大學、各課題承擔單位負責人及主要研究人員共計50餘人參加此次啟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