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食物被白白浪費!食品浪費讓你觸目驚心!

2021-01-13 健康時報

本文作者:李子,喬治亞理工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博士生


前一陣,一條關於「某生鮮店大量丟棄食品,甚至不讓人撿走」的微博火了。雖然,超市為了保證新鮮,扔掉賣不掉的臨期食物,是完全合乎規定的行為,畢竟過了保質期的食物有各種各樣的安全隱患,誰也擔不起這個責任;然而,大量的食物被白白浪費,還是讓各路圍觀群眾扼腕嘆息。


圖 | 微博截圖


也並不是只有這家生鮮店而已。各類餐飲、門店都存在著食物浪費的現象。


圖 | 微博截圖


如果你覺得這就已經足夠浪費了,那可能你還沒有看到真正觸目驚心的數字——在美國,有30%-40%生產出來的食物,最後被丟棄,成為垃圾。


2009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生物建模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數學建模的手段,通過計算食品產量和人口能量消耗,估算出美國平均每人每天會浪費掉1400 kcal的食物。而這個數字在最近40年增長了50%。


全世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方,食物浪費的情況也都不容樂觀。在英國,這個數字是25%;而在中國,官方並沒有公布具體的數字,但根據一些研究報告,中國生產出來的水果和蔬菜,大約有15%-20%沒能最後到消費者手裡;整個供應鏈大概會浪費掉20%左右的糧食。而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11年的估計,全世界生產出來的食品裡,大約有四分之一沒有被最終消費,以各種形式被浪費或者損耗掉。


美國人通常都會對食物保持良好的態度,比如我們在國內聚餐吃飯,許多時候還會剩下小半桌食物;而許多美國人,哪怕半包薯條也要打包帶走。但從本質上來講,美國卻是一個非常浪費的國家——絕大多數時候,這種浪費根本看不見。許多食物不是被人們有意「扔掉」的,而我們可能根本感受不到那種「可惜」。



人們當然會覺得,「好好的東西倒掉多可惜」,不過經濟規律總是與這樣的願望背道而馳——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在美國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時期,許多人吃不飽飯,而奶農卻把牛奶白白倒掉的故事。


這在歷史上其實是1933年的威斯康辛奶農抗議事件——經濟的崩潰導致供應緊縮、牛奶價格急劇下降,奶農為了爭取定價權,進行了一系列的抗議活動,而「浪費牛奶」就是其中之一。


這種情況在現在也時有發生。2016年1-8月份,美國牛奶產量大大超過了需求,奶農們只好倒掉了接近43萬加侖(約1.6億升,差不多16萬噸)牛奶,而這個產量過剩,來源於兩年前的一次牛奶漲價。


從經濟學上講,雖然市場「看不見的手」能長期讓供需平衡,但短期的波動依然會造成供需關係的變化,滯銷的食物自然會被丟棄。一些供過於求的食品,甚至早早地就爛在了地裡——將它們收上來再運到市場上的成本已經超過了它的價錢。



但是,拿古典經濟學的「市場規律」來解釋「不可避免」的浪費,只能說是看到了事情的一部分而已。實際上,在正常的經濟運行中,由於供需關係的變化而浪費的食物並不佔大部分。美國農業部的研究數據顯示,在零售端,因為滯銷、過了保質期而不得不被丟棄的食品,只佔所有食品的2%,其中大部分都是新鮮蔬菜和乳製品。主要的原因是庫存管理不善,以及季節性/節慶後的商品過時而不得不被丟棄(例如感恩節、聖誕節之後沒有被賣出去的南瓜、甜點和火雞)。


而消費者買回去因為「沒吃掉」而被扔掉的東西,佔到了總食品供應的1/4。前面提到的牛奶,大約有1/3都在家裡被倒掉了。食品過度囤積、在家裡放壞的食物數量相當巨大,因為過期而被丟掉的食物也很多。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人類學學者在研究家庭垃圾的時候發現,人們經常會大量購買單一的食物(很大程度上是促銷或者圖便宜買「家庭裝」的後果),結果高估自己的食量,吃不完進了垃圾堆。除了容易放壞的食物以外,不常用的調料、衝動購買的零食之類也十分容易被浪費。他們還在垃圾堆裡發現了大量整個的萵苣,以及吃了一半的外賣。


或許這也不是我們自己的錯。食品「保質期」這個概念,實際上一直非常模糊。保質期並不是說一個食物過了某個日期就立馬壞掉,而是廠家對責任的界定和估算——在這個日期之前,食物變質能夠算作「小概率事件」,廠商需要負責。但大部分食物什麼時候吃最好、什麼時候可以吃、是否變質,都不存在絕對的判斷標準;也有大量完全正常的食物,因為「保質期到了」而被丟棄。


更多的浪費,則發生在餐飲服務行業。為了保證菜單上的菜都有供應,餐館需要提前準備的食物不僅量很大、而且種類繁多;客流但凡有個波動、或者點某個菜的頻率發生變化,就會出現原材料無法消耗而被浪費的情況。為了保證食品安全,扔掉是十分正常的選擇。菜單越豐富,浪費的可能性就越大。另外,快餐店常用的促銷手段——加1元升級超大杯可樂和薯條之類,也會在消費的時候產生大量的食品垃圾。



除了零售端和家庭的食品浪費,還有許多浪費出現在供應鏈更遠端的地方,發生在「食品供應」出現在市場上之前。


從農場到運輸到加工環節,有相當多的食物都被當做「成本」而丟棄。許多「賣相不好」的蔬菜水果,甚至過不了農場這一關,直接就留在了樹上或者地裡。


儲存和運輸的環節的消耗同樣也是十分驚人的。越是新鮮的食物,就越容易受到交通運輸的損耗,也十分容易在這些環節受到各種汙染的影響而無法進入銷售環節。


隨著生產和銷售環節的專業化、細化以及機械化,這樣的損耗會變得越來越多。有研究統計,上市的食品平均會經過33道不同的工序轉手,才會被消費者看見。越是長距離的運輸,越是「高端」的儲存與篩選,這樣的損耗就越多。比如,在「有機食品區」陳列的乾淨漂亮的圓白菜,很可能只有它原本重量的一半,其它可以食用的部分都被丟棄了。新鮮蘋果變成蘋果汁或者果醬的過程,也會丟棄掉大約20%的可食用部分。


這幾乎是現代生產形式帶來的必然結果。機器的參與雖然大大地提升了效率,但消耗率也會提高。為了儘可能篩選出「合格」的產品,肯定會誤傷那些完全可以正常消費的食物。貿易的發展和運輸手段的提升,必然會帶來商品的大規模交換,而那些被損耗、被浪費的部分,則統統被合理地計算為「成本」,加在最後的價格裡面。



用一定的浪費去換取效率,讓我們能夠更輕鬆地買到更便宜的食物,的確是經濟發展的結果。對我們已經過上好日子的人來說,浪費點兒食物好像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事實也證明,人群對於食物浪費的態度,與其經濟條件是有相當大的關係的。世界糧農組織2011年的調查報告表明,那些「不太在意食品浪費」的、家庭經濟條件好的人群,的確浪費掉了更多的食物。2016年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有60%的人承認,為了新鮮而丟棄還能吃的食物是「可以接受的」,而收入越高的人群,則更傾向於選擇「新鮮」。


說白了,「浪費食物」對於個人而言,就是一個優先級的問題;而對於整個食品產業而言,這也是用更高的代價——不管是遠距離運輸生鮮,還是扔掉賣相不好的、留下好的——去滿足「有追求」的那一小部分人(有時候必須承認,你和我都在那一「小部分人」裡面)。


但是,食品損耗在經濟上聽起來合理,卻繞不過兩個問題——環境問題,以及分配問題。


- 農業生產是人類對水資源消耗最大、最集中的部門

- 耕地的擴展,對原生生態系統的破壞十分顯著;

- 在農業生產和運輸中,亦會消耗掉大量的能源,排放出溫室氣體,加劇地球生態的負擔;

- 廢棄掉的食物,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作了化肥或者飼料,大部分都成為了填埋的垃圾。


美國每年有接近25%的水資源被耗在了浪費掉的食物上;為了生產這部分最後被丟掉的食物,所排出的溫室氣體有120億立方米,相當於兩千萬輛轎車一年的排放量。而中國每年浪費掉的食物所用掉的水資源,能抵得上加拿大一個國家的水資源消耗量。


而在我們追求吃好、吃鮮的同時,還有大量的人甚至都吃不飽。經濟的發展、食物「成本」的損耗,僅僅滿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我們的上一代人或許還記得那些吃不飽飯的日子,捨不得丟掉剩下的飯菜,反而還要遭到年輕人的嘲笑。但那樣的日子,或者說那些人,離我們或許也不遠。



如何解決生產、分配、資源利用的問題,並不僅僅是我們嘆息著「可惜」就能節約下來的,需要全社會的配合,將食品浪費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比如,一些國家已經出臺了法律,鼓勵或者規定零售企業將滯銷的食物分配給福利部門;而歐美國家的「食品銀行」(food bank)等慈善組織,也會回收一部分不適合出售的食物,送給需要的人。在歐洲,有告訴人們哪裡有打折臨期食品出售的app,鼓勵人們「撿便宜」,減少食品在零售端的浪費。


圖 | GPN


美國一些州的政府部門正在研究新的保質期規定,例如區分「sell by」(在XX之前出售,僅對商家有效),「use by」(在XX之前食用,不然有可能變質)和「best by」(在XX之前食用最好,但過了這個日子之後也可以食用、不必丟棄),讓人們儘量減少不必要的丟棄行為。


而我們在消費的時候,也可以更加「環境友好」一些,比如,儘量選擇本地、時令的食物,買合適的分量,儘量避免過度包裝、過度加工的食品,避免囤貨,等等。


說實話,在收入上去了之後,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吃新鮮的食物,這些都無可厚非。但我們也可以在消費的時候,儘量做出更好、更合理的選擇,讓我們自己的選擇去影響到商家和生產者。


總之,我是不介意回家的時候去超市掃打折生鮮,你呢?


本文來自果殼(ID:Guokr42),未經授權不得二次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繫sns@guokr.com


參考文獻

Thyberg, K. L., & Tonjes, D. J. (2016). Drivers of food waste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sustainable policy developmen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106, 110-123.

Qi, D., & Roe, B. E. (2016). Household food waste: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d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es of awareness and attitudes among US consumers. PloS>Kantor, L. S., Lipton, K., Manchester, A., & Oliveira, V. (1997). Estimating and addressing America's food losses. Food Review/National Food Review, 20(1482-2016-121447), 2-12.

Gang, L. (2014). Food losses and food waste in China: a first estimate [J]. Oecd Food Agriculture & Fisheries Papers, 66, 30.

Hall, K. D., Guo, J., Dore, M., & Chow, C. C. (2009). The progressive increase of food waste in America and its environmental impact. PloS>


70年,我們消滅了這麼多種病!中國,行!

媽媽,不用再到我夢裡了... ...37歲胡歌一句話,看哭無數人!

70年,人均預期壽命從不足35歲到77歲!中國,能!

醫院,才是檢驗人性最真實的地方...看哭很多人!


相關焦點

  • 食物浪費有多嚴重?數據觸目驚心……
    然而,在對待糧食這件事情上,有組數據不看不知道,一看實在是觸目驚心。此前發布的《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顯示,我國城市餐飲業僅餐桌食物浪費量就有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於3000萬至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
  • 【糧食公開課】觸目驚心的糧食浪費
    中國之聲特別策劃《糧食公開課》,普及中國糧食知識,闡述糧食供需格局,喚起糧食安全危機意識,呼籲遏制「舌尖上的浪費」。8月21日推出:《觸目驚心的糧食浪費》。  央廣網北京8月21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在溫飽已經不是問題的今天,如果請每個人捫心自問:我有沒有浪費過糧食?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也許你會認為,自己浪費一點不算什麼。
  • 這些數據觸目驚心!減少糧食浪費,各國都有什麼招
    民為國本,糧為民本糧食安全關乎世界每一個人但這些數據觸目驚心:每年全世界損失和浪費的糧食佔糧食總產量的13.8%價值4000億美元去年全世界有6.88億人處於飢餓狀態預計今年這一數字將會再增加1.32億人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勢在必行
  • 反食品浪費法要來了
    12月22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首次亮相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草案明確,餐飲服務提供者可以對造成明顯浪費的消費者收取處理廚餘垃圾的相應費用。草案還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主動對消費者進行防止食品浪費提示提醒,應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規格選擇,不得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等。
  • 中科院專家:中國食物浪費佔全球三分之一 每年浪費糧食1.35億斤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觸目驚心!中科院專家:中國食物浪費佔全球三分之一,僅餐飲業就浪費掉半個河北省產糧9月7日下午,在服貿會2020綠色發展國際論壇上,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陳劭鋒提供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中國食物浪費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國每年糧食浪費量大概是1.35億噸(新浪財經註:此處應為斤),接近世界食物浪費總量的三分之一。
  • 2020食品安全熱點六:如何制止食物浪費 專家:需要喚醒危機意識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
  • 減少食物浪費意義重大,是時候認真對待食物浪費對氣候變暖的影響
    食物浪費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8%,減少食物損失和浪費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往往被人們忽略,任何一個國家的巴黎氣候行動計劃中都沒有提及食物浪費,可以說,減少食物浪費意義重大,是時候認真對待食物浪費對氣候變暖的影響。
  • 為什麼日本是全世界最浪費食物的國家?
    實際上我們仔細分析,日本人對食物的浪費,很大一部分也是由於食品安全考慮。他們知道對食物是嚴格把關,讓吃得健康,才會成為世界的浪費大國。 一 日本浪費的標準 我們國際食物的浪費,主要體現在餐桌上,也就是在食物被消費之前。如在飯店聚會吃飯時候喜歡點名目繁多的一大盤菜,然後吃不完就扔掉,美曰有錢人的象徵。
  • 餐館、小區、食堂這些浪費食物的行為要杜絕!
    餐館、小區、食堂這些浪費食物的行為要杜絕!3000萬至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這種餐桌上的浪費觸目驚心。餐桌上的浪費現象有哪些?你是否中招了?如何見招拆招避免餐桌浪費?近日小編去走訪一些餐館、小區、食堂,實地了解餐桌浪費情況。
  • 《跑男》裡最噁心的一幕:你浪費的食物正在毀掉你
    看完其中噁心的畫面後,8歲的剩飯大王熊兒子心情沉重的對我說:媽媽,我以後真的再也不浪費糧食了,以後每一粒米我都會珍惜。不得不說,節目中展示的垃圾填埋場,和垃圾分類,以及廚餘垃圾的清運畫面,才真的讓人觸目驚心。
  • 有必要立法遏制食物浪費(建議)
    中國農業大學專家課題組對大、中、小三類城市共2700桌不同規模的餐桌中剩餘飯菜的蛋白質、脂肪等進行系統分析,保守推算,我國2007年至2008年僅餐飲浪費的食物蛋白質就達800萬噸,相當於2.6億人一年所需;浪費脂肪300萬噸,相當於1.3億人一年所需。綜合推算,我國消費者僅在規模以上餐館的餐飲消費中,每年至少倒掉了約兩億人一年的口糧。
  • 熱評丨反食品浪費立法,為節約糧食提供法治保障
    12月下旬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將審議反食品浪費法草案。今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了為期一個多月的珍惜糧食、反對浪費專題調研,旨在加快建立法治化長效機制,為全社會確立餐飲消費、日常食物消費的基本行為準則。將要亮相的反食品浪費法草案,將對哪些問題進行規範、如何規範,令人期待。
  • 英國食物浪費計算器可顯示浪費所致損失及對環境影響
    英國一家食品科技公司新開發出一種在線使用的交互式計算器,可以告訴你因為食物浪費造成的經濟損失以及對環境的影響。­  這家名為「它是新鮮的!」公司開通了一個網站,消費者登錄後首先選擇家庭成員人數,然後輸入每月最常丟棄的蔬果種類及數量,計算器便可顯示出一年的食物浪費總量、價值以及相應的碳排放量,最後還會為使用者的消費行為打分,例如「做得很棒」「還可以」「應該更好」。
  • 減少13億噸食物浪費,看這些食品公司如何「變廢為寶」拯救地球?
    「 每年全球浪費掉的食物高達13億噸!如何減少食物浪費已成為破解可持續難題的重要一環。Foodaily帶您學習海外減少食物浪費的優秀商業範例,看看全球食物創變者們那些令人驚嘆與擊掌的小小創舉!」文:Amber Wang來源:Foodaily每日食品今天,你節約食物了嗎?對食物的節約與浪費,始終貫穿著數千年的人類文明史。在當前大力倡導低碳環保生活的背景下,減少食物浪費成為破解可持續難題的重要一環。
  • 看世界·應對舌尖上的浪費瑞典全鏈條減少食物浪費
    原標題:看世界·應對舌尖上的浪費瑞典全鏈條減少食物浪費一貫倡導環保與節能的瑞典,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深入貫徹到節約型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這一點在防止食物浪費方面可見一斑。瑞典從多個層面制定了防止食物浪費的行政管理措施。
  • 光碟換水果、剩飯多做題……新招專治浪費!
    「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
  • 《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發布:食物浪費嚴重危害自然資源
    人類每年消耗地球生態承載力1.6倍的自然資源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9日訊(記者杜銘)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近日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顯示:「食物浪費不僅造成經濟損失,而且嚴重危害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
  • 每人每天丟掉一碗飯,日本居然是個食品浪費大國!
    這一商業慣例的初衷是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食物,但時間設定過於嚴格,造成大批沒有質量問題的食品遭廢棄。普通民眾出於對食品新鮮度的考慮,也經常大量地丟棄臨近保質期的食物。在日本商店購買的食品,包裝袋或容器上通常會標明「消費期限」或「賞味期限」。
  • 世界環境日:浪費糧食也是破壞環境
    仔細一琢磨,不難理解,食物從田間到餐桌,至少需要耗費土地、水、肥料和勞動力,複雜一些的還有收穫、加工、包裝、儲存、運輸和營銷等多個環節。這其中每個環節都可能造成糧食損失。有據可查的是,發達國家糧食產後損失率一般在3%以下,發展中國家在5%左右,我國則高於5%,其中農民家庭儲糧損失高達8%。  而當食物被人們丟棄到成為廚餘垃圾,其腐爛以及處理過程同樣將造成大量碳排放。
  • 學生浪費糧食讓代表觸目驚心(圖)
    寸灘公路鐵路橋可合一  結束了上午的討論,市人大代表劉放徑直來到學校食堂「偵查」潲水桶:同學浪費糧食的情況讓他觸目驚心。他隨後還到解放碑一些餐館查看殘剩食物的情況。頗有感觸的他決定要把這些都寫進博客,和大家一起討論:如何教育孩子杜絕浪費?  一位署名身在外地重慶人的網友留言建議:應修建寸灘公路鐵路兩用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