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微觀生物通過使用「螢光屏障」,能夠抵禦致命輻射

2020-10-14 青島中科祥雲大數據

據外媒報導,水熊實際上是無法殺死的。這種微觀生物能夠承受會導致大多數其他生物死亡的壓力。真空環境,這對於這種緩步動物來說沒問題。極端的壓力和溫度條件?對於它們來說是個小兒科。

那麼輻射呢?它們也能解決這個問題。它們甚至還有可能在月球著陸時倖存下來。



科學家在印度班加羅爾的混凝土牆上的水熊中發現了一種新物種,它有著自己的超級保護能力:通過使用「螢光屏障」其可以在紫外線輻射下存活。

印度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周二發布在《Biology Letters》上的論文中表示他們對這個名為Paramicrobiotus BLR的新物種進行了研究。小組在了解了它們的適應力之後對它們進行了測試。首先,他們發現該菌株在殺菌水平的紫外線輻射下存活了下來--而這足以在24小時內殺死另一種不那麼頑強、實驗中常用的緩行蟲H. exemplaris。紫外線輻射會破壞DNA、使其分裂並導致細胞枯萎和死亡。但Paramicrobiotus卻能在30天的暴露下存活下來。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下一個發現則是「偶然的」。在紫外光下研究這些生物時,他們注意到裝滿Paramicrobiotus BLR的試管在發光或發出「螢光」,而H. exemplaris試管沒有。他們推斷這種現象可能是保護生物免受紫外線輻射危險影響而發生的。

為了測試螢光是否跟紫外線屏蔽有關,研究人員對300條微生物進行了均質處理。這是一個很好的科學的說法,他們把300個生物混合在一個面巾紙研磨機裡再加上一些水。最終得到的溶液中含有的化學物質似乎被微生物屬植物用作紫外線保護層。



隨後,科學家們將這種溶液添加到一個裝有微型蠕蟲和H. exemplaris的培養皿中以確定它是否會起到保護作用。結果顯示,它做到了。在暴露於通常會殺死它們的紫外線輻射後,蠕蟲和H. exemplaris的存活率都變得更高了。

至於用作盾牌的螢光化合物Paramicrobiotus BLR目前還不能下定論。也許其他的蛋白質可以防止紫外線輻射--它們也存在於勻漿溶液中,具有保護作用。

研究小組認為,這種水熊可能進化出了它自己的螢光屏障來對抗印度南部熱帶地區的高水平紫外線輻射。雖然其他緩步蟲也已表現出對紫外線輻射的抵抗力,但這種保護機制仍不清楚。發現哪些化合物起到了保護作用將有助於開發新的防曬產品或抵禦紫外線有害影響的材料,未來甚至還可以在太空服中找到應用。

相關焦點

  • 水熊蟲用螢光「盾」抵禦致命紫外線—新聞—科學網
    ., BIOLOGY LETTERS 被稱為水熊蟲的緩步類生物,能夠在極熱、極輻射,甚至會殺死大多數動物的外層空間生存。現在,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緩步蟲,它可以忍受致命的紫外線,後者經常被用來清除難以殺死的病毒和細菌。 這一發現純屬偶然:印度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校園裡搜尋水熊蟲,然後將它們暴露在極端的環境中。他們碰巧在實驗室裡有一個殺菌紫外線燈,所以便用它來照射標本。
  • 受鯊魚皮啟發,美軍開發高科技戰衣抵禦11種致命物質
    據英國《每日郵報》4日報導,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正在開發一種高科技戰衣,據稱可以為作戰人員抵禦各類生物攻擊,提供100%的存活率。這套服裝的重量很輕,設計上採用了智能材料,可以在任何致命藥劑即將接觸皮膚、呼吸道或眼睛的情況下充當屏障。這套被稱為「個性化生物保護系統」(PPB)的防護套裝從鯊魚皮膚等自然系統中獲得靈感,鯊魚皮膚可以防止微生物附著在表面。
  • 車諾比真菌,以輻射為食,生物防護服
    在太空旅行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危險,如果沒有成堆的預防措施,是非常致命的,其中,輻射是決定冒險進入太空的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但太空人可能很快就會從一個意想不到的來源處得到幫助。據芬蘭MTV新聞報導,1991年,車諾比的清潔人員在爆炸的反應堆附近發現了這種真菌。按照邏輯,大約99%的生物在如此大的輻射下都不能夠繼續生存下去。理所當然的,超級真菌引起了科學家們的興趣。
  • Adv Materials:納米顆粒能夠治療致命輻射
    2020年7月6日訊/生物谷BIOON/---儘管放射技術在診斷和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仍然沒有材料可以保護人們免受射線的傷害。近日,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的納米粒子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與首爾國立大學,牙科學院和牙科研究所的同事合作,報告了一種高效且安全的納米晶體,可有效對抗危險劑量輻射。
  • 螢光材料會產生有害輻射嗎?
    螢光是如何發出來的螢光是物質從激發態失活到多重性相同的低能狀態時所釋放的輻射,最常見的是吸收紫外線後發出可見光。化合物能夠產生螢光的最基本的條件是它發生多重性不變的躍遷時所吸收的能量小於斷裂最弱的化學鍵所需要的能量。
  • 車諾比中出現會吃輻射的真菌,該生物或被做成太空防曬衣
    可以說,輻射這一詞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伴隨的,輻射對於人類的影響,小到手機、電腦、微波爐,大到可以涉及核輻射甚至是宇宙星體爆發出的超強輻射等等,當然,後者的兩種輻射對於人類是絕對致命的。除了對我們身體影響不大的電子產品的輻射以外,核輻射尤其是中子星爆發出的輻射都是極具危險的,但人類為了發展科技和探索宇宙,接觸到核輻射以及宇宙輻射是必然,那麼,有沒有一種辦法可以幫助我們抵禦這些可怕的輻射呢?
  • 螢光「防護層」使新的節肢動物能夠承受致命的紫外線輻射
    除了能對大多數生物造成致命傷害的超極端紫外線(UV)爆炸外,幾乎沒有什麼能殺死它們。大概是這樣,直到研究人員在印度班加羅爾的牆上碰到一些苔蘚上生活的紅棕色擬南芥。事實證明,這些都不在乎令人震驚的殺菌水平的紫外線。科學家得出的結論是,他們所處理的是Paramacrobiotus屬的無證成員。
  • 與水熊蟲「合體」 人類就能抵禦太空輻射?
    另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2016年9月20日報導,日本科學家通過基因分析,發現了水熊蟲抵抗輻射損傷的一個獨門「武器」——損傷抑制蛋白Dsup,它可以顯著減少水熊蟲DNA在遭受X射線照射時的損傷。研究人員還發現,這種蛋白放到其他動物細胞裡也同樣能起到保護作用。
  • 車諾比核廢墟裡真菌可抵禦輻射,人類借力有望實現火星生活
    綜合英國媒體7月26日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和美國航天局研究人員發現,生長在車諾比核反應廢墟中的一種真菌能夠抵禦輻射,如果將其開發利用,那麼人類有望在火星上生活。這種真菌不但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存活了下來,甚至還朝著輻射生長,仿佛被輻射吸引了一般。美國科學家發現,這是因為它含有大量的黑色素,能夠吸收有害輻射,並將其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
  • 顯微鏡還可以這麼用:微觀世界大有乾坤
    這張照片的拍攝使用到了微分幹涉相襯(DIC)技術,通過增強對比度來觀察未染色的透明標本。這是一種相當複雜的顯微鏡技術,由波蘭物理學家Georges Nomarski在1952年研發。圖:ERIC V. GRAV?
  • 科學家在車諾比找到一種生物,可以吃輻射。真實版哥斯拉?
    最可怕的是核輻射,以及宇宙恆星爆發時釋放出的超強輻射。這兩種輻射對人來說,是致命的。就在最近,一些科學家在車諾比發現了一種神奇的生物,它們不受輻射影響,甚至還可以主動「吃」輻射。科學家在車諾比發現了很一種真菌,這種真菌不僅不受核輻射影響,它體內的黑色素甚至可以抵禦輻射,吸收輻射。 宇宙輻射到底有多強大?這個恐怕要超出我們文字可以描述的範圍了,就說經過了這麼久遠的距離,跋山涉水,到達地球的輻射可以穿透幾十釐米的鋼板。
  • 科學家發現水熊蟲抵禦輻射的蛋白質,未來有可能植入到人體內?
    成功植入水熊蟲DNA的人類會成為首批登陸火星的開拓者,他們也將是首批進行基因改造的太空人,由於水熊蟲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是目前已知唯一能在真實環境下存活的生物,而且在輻射環境中依然有效地防止細胞出現變異,如果人類擁有這種DNA將不再懼怕宇宙中的輻射環境。
  • 車諾比的新型生物,吃輻射產生能量,解決太空輻射靠它了!
    儘管太空人穿上了厚厚的太空衣,將全身包裹著,但太空輻射的強度是很大的,對太空人的身體難免會造成危害,所以解決太空輻射成為重中之重,如果人類能夠找出一種以輻射為食的生物,將會有重大的突破,將輻射轉化為能量。想必大家的腦海中浮現的就是哥斯拉,它是從美國的核爆實驗中獲得充足的靈感,便創造出這種超強破壞力的怪獸。
  • 利用「生物螢光」將可能會發現:宇宙中隱藏的生命蹤跡!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種在宇宙中尋找生命的新方法,曾經被認為會破壞行星表面生命的紅色太陽發出的強烈紫外線,可能有助於發現隱藏的生物圈。根據康奈爾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輻射可能引發一種被稱為「生物螢光」系外行星上生命發出的保護性光芒。生物螢光世界II:由恆星紫外耀斑引起的生物螢光,一個新的時間生物特徵,其研究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 血腦屏障突破技術進入了人體實驗階段
    本文轉載自:中國生物技術網 微信公眾號最新消息顯示,研究人員首次穿過血腦屏障,通過血液將抗癌藥物傳遞到患者腦部。所謂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是指腦毛細血管壁與神經膠質細胞形成的血漿與腦細胞之間的屏障,以及由脈絡叢形成的血漿和腦脊液之間的屏障,這些屏障能夠阻止某些物質(多半是有害的)由血液進入腦組織。
  • 不愧是「地表最強生物」!還能讓人類抵抗輻射?
    除了能夠在高溫、超低溫、高壓強等極端環境中生存,水熊蟲還能抵抗輻射。之前已有研究發現,水熊蟲中含有一種特定的損傷抑制蛋白(Dsup蛋白),可以保護DNA免受由X射線的傷害。在實驗室中,這種蛋白也能幫助人體細胞抵禦X射線的損害。而最近,科學家揭示了Dsup蛋白的作用機制,這或許能進一步推動這種神奇蛋白的應用。
  • 這種生物的強大生命力,連水熊蟲都得服氣
    即使他能夠在這段時期被救回來,這十幾秒內暴露在宇宙輻射之中,恐怕也會因此而死亡。那麼,地球上真的沒有生物能夠在太空中存活嗎?也不是。最近,一種名為Deinococcus radiodurans的細菌向我們證明,地球生物同樣可以擁有生存在太空中的能力。
  • 新發現有種真菌能保護太空人免受致命輻射傷害,它來自車諾比
    科學家們近期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了一項新的研究,結果發現一種頑強的真菌或許能保護太空人免受知名宇宙輻射的傷害——而且,這種真菌來自車諾比。沒錯,這種真菌已經在那惡劣的環境中,證明了自己頑強生存、抵禦輻射的本領。宇宙輻射一直是人類在太空中的一大威脅,長期暴露在宇宙輻射中的太空人,甚至有患上致命癌症的風險。
  • 螢光顯微成像技術簡介
    、轉運特性、或與其他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等。螢光顯微鏡主要利用了螢光探針的高度特異性,它能夠在複雜的混合物中選擇性地探測濃度非常低的螢光標記目標。此外,由於螢光的高靈敏度和空間解析度使得螢光顯微鏡能夠在衍射受限的光學解析度下的長度範圍內對單個分子精確定位。
  • 類魚動物能夠釋放螢光 相當於遮光劑
    德黑恩發現文昌魚體內包含著綠色螢光蛋白質,其作用相當於一種「遮光劑」或「保護罩」可使文昌魚能夠適應環境的改變。目前,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10月出版的《生物學公告》期刊雜誌上,暗示著這種特殊的螢光物質要比之前科學家們認為的更加普遍存在於動物王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