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Materials:納米顆粒能夠治療致命輻射

2021-01-10 生物谷

2020年7月6日訊/生物谷BIOON/---儘管放射技術在診斷和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仍然沒有材料可以保護人們免受射線的傷害。

近日,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的納米粒子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與首爾國立大學,牙科學院和牙科研究所的同事合作,報告了一種高效且安全的納米晶體,可有效對抗危險劑量輻射。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通過在氧化鈰(CeO2)納米晶體上生長氧化錳(Mn3O4)納米晶體,該研究小組提高了CeO2 / Mn3O4納米晶體的催化活性,從而避免了致命輻射的副作用。

IBS納米粒子研究中心主任(首爾國立大學)HYEON Taeghwan說:「活性氧過高(ROS)被發現於許多主要疾病中,包括敗血症,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帕金森病。當我們的身體暴露於高水平的輻射下時,由於水分子的分解,在毫秒之內就會產生大量的ROS。這些ROS嚴重破壞細胞,最終導致其死亡。」

研究團隊將CeO2和Mn3O4納米顆粒用於其出色的ROS清除能力。目前面臨的挑戰是如何以安全,經濟的方式使用這些抗氧化劑納米材料:儘管有效,但CeO2和Mn3O4納米顆粒只能在高劑量的情況下才能夠起到去除ROS的效果,不僅難以適用而且十分浪費。

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借鑑了催化領域通常採用的方法:堆疊具有不同晶格參數的納米顆粒會導致表面應變,並增加納米晶體表面的氧空位。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韓尚恩說:「 Mn3O4上產生的菌株的協同效應和CeO2表面上氧空位的增加改善了ROS的表面結合親和力,從而增強了納米晶體的催化活性。」該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CHO Min Gee說:「主要在催化劑領域研究的納米晶體的應變工程,現已擴展到醫學領域,以保護細胞免受ROS相關疾病的侵害。」

研究小組檢查了這種新型抗氧化劑納米晶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用人類腸道類器官的急性輻射模型分析分子動力學。「與未經預處理的組相比,用CeO2 / Mn3O4納米晶體進行預處理的有機物表達的基因與腸道幹細胞的增殖和維持有關,而與細胞死亡的基因相比則更少」,Sang-woo Lee解釋說。研究。

在一項小鼠研究中,僅很小的劑量(氨磷汀注射劑量的1/360),CeO2 / Mn3O4納米晶體將動物的存活率顯著提高到67%,並降低了對內部器官,循環系統和骨髓細胞的氧化應激沒有明顯的毒性跡象。

「為了確保放射防護劑在臨床上的安全和廣泛應用,關鍵是在低劑量下保持高催化效力。」首爾大學牙科系教授PARK Kyungpyo說:「這種CeO2 / Mn3O4納米晶體證明了其強大的抗氧化作用,即使小劑量也能有效地保護我們的整個身體。」(生物谷 Bioon.com)

資訊出處:Highly effective and safe nanocrystal can fight against dangerous doses of radiation原始出處:

Han, S. I., et al. (2020)

Epitaxially Strained CeO2/Mn3O4 Nanocrystals as an Enhanced Antioxidant for Radioprotection. Advanced Materials.

doi.org/10.1002/adma.202001566.

相關焦點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丨多功能靶向納米顆粒治療惡性膠質瘤領域獲得重要研究成果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成人惡性腦腫瘤中最常見和致命的類型,儘管關於GBM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多突破性進展,但當前臨床治療中仍缺乏有效的幹預措施,GBM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仍少於15個月。GBM細胞常侵襲性生長在腦組織中,導致單純手術切除很難根治GBM。
  • Small:具有強線性光學活性和高環境感應敏感度的二元合金手性納米顆粒
    近幾年來科研人員開始使用手性螺旋納米顆粒與手性分子的相互作用「控制」手性分子,為上述幾個重要問題尋找新的解決方案。為了增強對映體分子與手性顆粒之間的手性選擇性相互作用,客觀上決定了手性螺旋顆粒的螺距要儘可能縮小到分子尺度(即小於10納米),然而一些傳統的合成方法很難實現這一點。
  • 基於角鯊烯的納米顆粒可用於治療中毒性休克及非可控性炎症
    科技日報記者 李宏策隸屬於巴黎-薩克雷大學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蓋倫研究所近期發現了可以用於治療多種嚴重炎症的有效納米顆粒。這些炎症出現在多種病理中,尤其是由於新冠肺炎引起的感染。非可控性炎症可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因為其可以導致許多嚴重的、甚至致命的病狀。特別是一些受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在遇到非可控性炎症之後,可能出現呼吸衰竭,導致病情惡化,需要插管及心肺復甦治療,甚至致死。目前,極少療法能有效地治療此類嚴重的炎症,而現有的治療方法存在不良的副作用。
  • Nature Materials:新型納米顆粒可能廣譜抗病毒
    圖片來自:pharmaceuticalintelligence.com一個由美國、紐西蘭、義大利等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聯合課題組,設計了一種新型的抗病毒納米顆粒,可以廣譜的針對各種不同的病毒,例如單純皰狀病毒,人乳頭瘤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登革熱病毒和慢病毒。
  • Small:細胞對納米顆粒的攝取
    尤其是納米材料,正受到公眾愈來愈多的關注。這不僅僅因為無數的警示科幻片中基於其尺寸效應的描述:各種形狀和組成的納米顆粒越來越有規律,並且被廣泛地應用到電子和醫藥研究領域;更加由於它們與體相的同種類物質相比,行為和性質往往具有驚人的不同。對於這一類納米材料,在為它們的實際應用開綠燈之前,預測和控制它們與人體的相互作用就顯得重要。
  • J Controlled Release: 納米顆粒組合能夠有效治療動脈粥樣硬化
    口服他汀類藥物已在臨床上用作動脈粥樣硬化的標準治療方法,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並抑制其在斑塊中的積累。(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儘管他汀類藥物可以有效地預防斑塊的生長,但它們在消除已經建立的斑塊方面效果並不明顯。
  • 科學家開發出光誘導的納米顆粒有效治療轉移性癌症!
    2018年2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光誘發的納米顆粒或能有效治療轉移性癌症;研究者表示,發射光作為傳統癌症成像技術的一部分,其能夠有效定位轉移性腫瘤,並且誘發光敏性藥物發揮作用,當這樣的藥物被包裹到納米顆粒中時其就能「
  • 納米顆粒攜帶藥物組合可治療黑色素瘤
    2017年3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類新型藥物,可以藉助納米顆粒對一種藥物組合進行運輸這樣可以避免黑色素瘤產生治療抵抗Celecoxib和Plumbagin以特定比例聯合使用能夠協同殺死黑色素瘤細胞。研究人員藉助納米顆粒將藥物直接送達癌細胞,「將多種藥物裝載到納米顆粒中是一個創新方法,可以將多種癌症藥物同時送達需要它們發揮作用的部位。另外一個優勢就是通過藥物聯合,可以使用更為有效且毒性更小的藥物濃度。」領導該研究的Raghavendra Gowda教授這樣說道。
  • 新納米載藥系統成功用於惡性腫瘤治療
    化療藥物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將正常細胞一同殺滅,是一種「玉石俱焚」的癌症治療方法。納米藥物載體可以增強藥物的抗腫瘤效果,並且降低藥物引起的毒副作用,大大減輕病人痛苦,延長生存期,為腫瘤治療帶來新的機遇。無機納米材料是生物醫學領域的後起之秀,具有獨特的理化性質、特殊的結構及高穩定性,可以克服有機納米材料的功能單一,可控性差等硬傷,在藥物輸送、醫學成像等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應用前景。
  • 肝纖維化如何治療?新研究納米顆粒知識集結(上)
    接下來我們聊一聊納米顆粒在肝纖維化領域的研究進展,肝星狀細胞納米顆粒(nanoparticles,NPs)的應用已經成為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在肝纖維化等疾病的治療中安全遞送各種藥物納米顆粒是什麼幾十年來,它們得到了廣泛的研究,為納米醫學提供了多種材料和令人興奮的應用。有機NPs在治療肝纖維化和許多其他疾病,尤其是癌症方面得到了廣泛關注。
  • 仿生超小納米顆粒可靶向小膠質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
    仿生超小納米顆粒可靶向小膠質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6 16:04:28 蘇州大學Zhen Li研究團隊通過仿生超小納米顆粒靶向小膠質細胞來治療帕金森氏病。
  • 【材料】磁性氧化鐵複合納米材料在癌症診斷和治療中的前沿應用
    21世紀以來,磁性納米氧化鐵顆粒合成技術日漸成熟,為磁性氧化鐵複合納米材料(MHN)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磁性氧化鐵複合納米材料不僅具有類似氧化鐵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超順磁性,而且能與其他功能納米材料結合,如貴金屬、放射性同位素等。
  • 《科學進展》:可電離脂質納米顆粒或可在胎兒出生前治療遺傳疾病
    費城兒童醫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可電離的脂質納米顆粒可用於傳遞mRNA。  今天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這一概念驗證研究,設計並篩選了許多針對小鼠胚胎器官的脂質納米顆粒製劑,為測試潛在的治療出生前遺傳疾病的療法奠定了基礎。  DNA測序技術和產前診斷的最新進展使得在出生前診斷許多遺傳疾病成為可能。其中一些疾病在出生後通過蛋白質或酶替代療法進行治療。但此時,疾病已經紮根,破壞性影響在所難免。
  • 腦腫瘤完全消失,納米顆粒突破血腦屏障,最難治癌症迎來新希望
    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是最常見、最致命和最難以治療的成人腦腫瘤,她發現了抑制癌細胞發出信號的STAT3等通路,能夠欺騙免疫細胞安全通過大腦,然而,她始終沒能突破血腦屏障。後來,在一次學術研討會上,Maria Castro 和 Joerg Lahann 討論了這個問題,兩個研究團隊決定合作研究可以將STAT3抑制劑運送通過血腦屏障的納米顆粒載體。
  • 揭示納米顆粒進入腫瘤的新機制!
    2020年2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決定哪些納米顆粒進入實體腫瘤的是主動過程,而不是被動過程,這一發現顛覆了之前在癌症納米醫學領域的想法,並為更有效的納米治療指明了方向,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
  • 「誘餌」納米顆粒可以阻斷愛滋病毒並防止感染
    在最初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用分離的CD4+ T細胞細胞膜包裹納米顆粒。當這些納米顆粒被添加到培養皿中的T細胞中並接觸於病毒中時,這些被稱為TNPs的納米顆粒就像一種海綿,吸收病毒並保護T細胞不受感染。他們發現,HIV病毒與TNP結合的可能性與與T細胞結合的可能性是一樣的--但由於這些納米顆粒內部沒有細胞機制,因此病毒不能注射或複製自身,因此它是無害的。
  • 新一代腫瘤藥物革命的出現——納米藥物
    該納米粒不僅能夠克服缺氧相關的輻射抗性,還可以改善腫瘤微環境,協同提高腫瘤治療效果。 納米粒增強放療後,可產生較強的體內免疫刺激作用。 納米粒與白細胞分化抗原CTLA4阻斷劑聯用後能夠完全消除原發腫瘤並抑制轉移,延長全身擴散腫瘤小鼠的生存期,誘導強烈的免疫記憶,抑制癌症復發。
  • 【行業動態】科學家開發出治療腦部疾病的納米顆粒給藥系統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Yun 導言:布萊根婦女醫院與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開發用於治療腦部疾病的納米顆粒藥物遞送系統,解決了科學家在將治療劑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時面臨的挑戰。
  • 攜帶薑黃素和地塞米諾的功能化固體脂質納米顆粒可用於治療重度抑鬱症
    來自中國同濟大學賀曉烈團隊最新研究發現攜帶薑黃素和地塞米諾的功能化固體脂質納米顆粒(Cur/SLNs-HU-211)可通過大麻素受體1相關信號通路對重度抑鬱症發揮治療作用。賀曉烈等為證實其作用效果並研究其作用機制,實驗通過連續21d腹腔注射皮質酮分別建立了野生型(CB1+/+)與大麻素受體1敲除(CB1-/-)重度抑鬱症小鼠模型,然後連續2周腹腔注射攜帶薑黃素和地塞米諾的功能化固體脂質納米顆粒進行治療。
  • Cell:癌症治療,納米科技發揮大作用
    實踐中,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細胞種類,密度等特性能夠影響患者的存活情況以及常規的治療手段。腫瘤學家也嘗試喚醒癌症患者體內腫瘤特異性的免疫細胞,對其進行特異性的殺傷,這一治療手段常被用於治療一些常規手段難以治療的癌症類型。 而困難的是,腫瘤細胞常常能夠逃逸免疫細胞的殺傷,導致許多針對實體腫瘤的免疫療法最終都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