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進展》:可電離脂質納米顆粒或可在胎兒出生前治療遺傳疾病

2021-01-20 網易

2021-01-14 14:35:35 來源: 前瞻網

舉報

  

  費城兒童醫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可電離的脂質納米顆粒可用於傳遞mRNA。

  今天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這一概念驗證研究,設計並篩選了許多針對小鼠胚胎器官的脂質納米顆粒製劑,為測試潛在的治療出生前遺傳疾病的療法奠定了基礎。

  DNA測序技術和產前診斷的最新進展使得在出生前診斷許多遺傳疾病成為可能。其中一些疾病在出生後通過蛋白質或酶替代療法進行治療。但此時,疾病已經紮根,破壞性影響在所難免。因此,在胎兒還在子宮裡的時候應用治療有可能對某些疾病更有效。

  為了確定治療性基因的潛在非病毒傳遞系統,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脂質納米粒子庫,這是一種尺寸小於100納米的小粒子,可以有效地進入小鼠胚胎受體的細胞。每一種脂質納米粒製劑都被用來封裝基因,並給予小鼠胚胎。

  研究人員發現,一些脂質納米粒子能夠將功能性基因輸送到胚胎肝臟,一些脂質納米粒子還將基因輸送到胚胎的肺和腸。他們還評估了脂質納米粒的毒性,發現它們比現有的製劑更安全。

  在確定了能夠以最高的效率和安全性在胚胎肝臟、肺和腸道內運送脂質納米粒後,研究人員還通過使用它們來遞送促紅細胞生成素(EPO) mRNA來測試這些設計的治療潛力。

  實驗發現,向小鼠胚胎肝細胞輸送促紅細胞生成素基因使胚胎循環中促紅細胞生成素蛋白水平升高,為使用這些脂質納米粒通過肝臟進行蛋白替代治療提供了一個模型。

  研究人員稱「這(項研究)可能為脂質納米粒和基因療法在出生前治療疾病開闢新的途徑。」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7/3/eaba102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攜帶薑黃素和地塞米諾的功能化固體脂質納米顆粒可用於治療重度抑鬱症
    來自中國同濟大學賀曉烈團隊最新研究發現攜帶薑黃素和地塞米諾的功能化固體脂質納米顆粒(Cur/SLNs-HU-211)可通過大麻素受體1相關信號通路對重度抑鬱症發揮治療作用。賀曉烈等為證實其作用效果並研究其作用機制,實驗通過連續21d腹腔注射皮質酮分別建立了野生型(CB1+/+)與大麻素受體1敲除(CB1-/-)重度抑鬱症小鼠模型,然後連續2周腹腔注射攜帶薑黃素和地塞米諾的功能化固體脂質納米顆粒進行治療。
  • 基於角鯊烯的納米顆粒可用於治療中毒性休克及非可控性炎症
    科技日報記者 李宏策隸屬於巴黎-薩克雷大學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蓋倫研究所近期發現了可以用於治療多種嚴重炎症的有效納米顆粒。這些炎症出現在多種病理中,尤其是由於新冠肺炎引起的感染。此項成果於4月27日在《科學進展》期刊上發表。非可控性炎症可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因為其可以導致許多嚴重的、甚至致命的病狀。特別是一些受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在遇到非可控性炎症之後,可能出現呼吸衰竭,導致病情惡化,需要插管及心肺復甦治療,甚至致死。目前,極少療法能有效地治療此類嚴重的炎症,而現有的治療方法存在不良的副作用。
  • 最新: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可使最致命的癌症取得良好療效
    基因編輯入場癌症治療,可使癌細胞永久失活最近,一項名為「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使用靶向脂質納米顆粒治療癌症」的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作者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懷斯生命科學學院。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以脂質納米顆粒為基礎的遞送系統,該系統專門針對癌細胞
  • Nature子刊重大突破:納米顆粒實現器官特異性基因編輯!
    2020年4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含遺傳藥物的脂質納米粒可以通過生物工程調整其生物分布,誘導器官特異性基因調控。脂質納米顆粒(LNP)技術使一種小幹擾siRNA (siRNA)藥物的臨床轉化和首次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批准成為可能。
  • 肝纖維化如何治療?新研究納米顆粒知識集結(上)
    納米顆粒(nanoparticles,NPs)的應用已經成為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在肝纖維化等疾病的治療中安全遞送各種藥物用於生物醫學研究和給藥的NPs數量與日俱增,大體上NPs可分為有機(如聚合物、樹狀大分子、膠束、脂質體、外泌體和固體脂質)和
  • ...RNA),可對CRISPR酶Cas9進行編碼,Cas9作為剪切細胞DN-FX168財經網
    【基因編輯療法或使癌細胞永久失活】據《科學進展》雜誌日前報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一項研究證明,CRISPR/Cas9系統在治療侵入性癌症方面非常有效,這是在尋找癌症治癒方法邁出的重要一步。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新型遞送系統CRISPR—LNP,可專門針對癌細胞並通過基因操作將其破壞。
  • 人類疾病治療的新福音:精準基因編輯納米金-CRISPR系統
    目前,造血幹細胞/祖細胞(HSPCs)在基因治療領域中的改造是疾病治療領域中的熱點。早期,HSPCs的異體移植對疾病治療意義重大,但因異體移植排斥反應對患者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尋找通過基因治療改造患者自體的HSPCs從而避免異體移植排斥反應的方法顯得尤為必要。
  • 金斯瑞解讀|CRISPR/Cas9系統可有效治療活體動物癌症
    CRISPR本身是指原核生物基因組內規律間隔成簇短回文重複序列,該序列衍生的RNA可引導蛋白質結合特定DNA片段,從而引起目標DNA上的雙鏈斷裂,以達到準確有效地編輯生命體內的部分基因的目的。近年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可謂是生命科學領域熱手可熱的投資風口,有人將其形容為生命科學中的規則改變者。
  • 貓叫症候群,一種先天性染色體疾病,和孕婦接觸電離輻射有關
    6、體重輕貓叫綜合症的患患者,因為是一種先天性遺傳疾病,所以胎兒在出生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導致體重和身高都低於正常新生兒水平,平均體重一般不超過2.5千克,同時這些導致了患者在生長發育過程當中出現>沒有辦法進行完全的治癒,所以大部分治療方式,以對症治療為主。
  • 基因編輯療法或使癌細胞永久失活 相關證明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
    據《科學進展》雜誌日前報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一項研究證明,CRISPR/Cas9系統在治療侵入性癌症方面非常有效,這是在尋找癌症治癒方法... 據《科學進展》雜誌日前報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一項研究證明,CRISPR/Cas9系統在治療侵入性癌症方面非常有效,這是在尋找癌症治癒方法邁出的重要一步。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新型遞送系統CRISPR—LNP,可專門針對癌細胞並通過基因操作將其破壞。
  • 陳根:基因編輯入場癌症治療,可使癌細胞永久失活
    然而,大多數類型癌症的高復發率和耐藥性的發展依舊突出了對新治療方式的需求。大多數癌症藥物需要重複給藥,這增加了治療相關的毒性和治療成本,並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近日,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基於此,開出了一種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新型遞送系統CRISPR—LNP,可專門針對癌細胞並通過基因操作將其破壞。
  • 為治療腦部疾病而開發的納米粒子給藥系統
    然而,將這些發現轉化為臨床批准的治療方法的進展速度要慢得多,部分原因是科學家在將治療方法穿過血腦屏障(BBB)並進入大腦方面面臨的挑戰。在創傷性腦損傷(TBI)小鼠模型中,他們觀察到,這種給藥系統在大腦中的累積量是傳統方式的三倍,而且具有治療效果,這為治療多種神經系統疾病打開了可能性。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
  • Science子刊論文:開發出可穿過血腦屏障的納米顆粒!
    然而,將這些發現轉化為臨床批准的治療方法的進展速度要慢得多,部分原因是人們在將治療藥物穿過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並送入大腦方面所面臨的挑戰。為了促進治療藥物成功地遞送到大腦,來自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構建出一種納米顆粒平臺,它在小鼠中可以促進將封裝的藥物有效地遞送到物理上被破壞或完整的BBB中。
  • Cell:癌症治療,納米科技發揮大作用
    Goldberg發表了一篇綜述文章,介紹了納米科技在癌症免疫治療中的作用。儘管在基礎科學領域我們對癌症的研究已經有許多進展,然而這些基礎科研成果對臨床上癌症患者的治療提供額幫助卻十分有限。除了癌細胞本身的複雜性以外,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們認為癌症是一種:"細胞自治"性質的疾病。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個簡單的常識:要想研究清楚鰓的生理功能,我們不能把魚打撈出水面進行研究。
  • 【行業動態】科學家開發出治療腦部疾病的納米顆粒給藥系統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Yun 導言:布萊根婦女醫院與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開發用於治療腦部疾病的納米顆粒藥物遞送系統,解決了科學家在將治療劑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時面臨的挑戰。
  • 解讀納米醫療:納米藥物正在成為製藥領域的新寵
    納米藥物:以納米級材料為載體的藥物納米醫藥可以廣義地定義為納米級材料在改善人類健康方面的應用。這包括醫用早期診斷和預防應用的發展,對許多威脅生命的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隨訪的改善,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愛滋病、阿爾茨海默氏症、帕金森病以及各種炎症和傳染病。
  • 兩種基因療法可以治癒罕見的遺傳疾病!
    2020年3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精氨酸酶缺陷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疾病,會導致血液中胺基酸精氨酸的積累。然而,當嬰兒蹣跚學步的時候,他們的肌肉開始僵硬,隨後出現癲癇、震顫和發育遲緩,隨著時間的推移,該病可導致嚴重的智力障礙。
  • Science子刊:利用合成mRNA納米顆粒恢復p53,可讓缺乏p53的癌症對...
    在臨床前實驗中,這些研究人員使用合成的mRNA納米顆粒恢復了p53,使得肺癌細胞和肝癌細胞對現有的癌症藥物敏感。腫瘤抑制基因p53,也被稱為基因組的守護者,在預防癌症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它的強大作用,它是癌症中最常見的受到破壞的基因之一。
  • 讀懂「遺傳密碼」 規避出生缺陷
    記者黃中明 攝  因為出生缺陷或後期疾病,許多嬰幼兒被拋於棄嬰島。近期此事備受關注。在血親分離的背後,卻很少有人意識到需從源頭上做足預防。據《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顯示,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達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數約90萬例。為此,「能將出生缺陷扼殺在搖籃中」的基因診斷應運而生,但目前卻並沒得到大規模推廣。這項新型技術在解讀「遺傳密碼」的同時,也經歷著醫學倫理的考量。
  • EBioMedicine:治療罕見神經疾病的新療法
    這項研究4月6日在線發表在《EBioMedicine》雜誌上,該研究顯示,一種名為SapC-DOPS的納米顆粒的藥物載體能夠在不傷害健康細胞的情況下提供靶向治療。這種方法被證明可以成功治療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