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aterials:新型納米顆粒可能廣譜抗病毒

2020-12-06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世界上成百上千萬的人每年因為病毒感染而死亡。現有的抗病毒藥物,往往只能夠針對單一的或者某一類病毒。現在僅有的幾種廣譜性的抗病毒藥物,需要持續服用來抵抗病毒,且病毒成熟後導致的抗藥性也持續存在。


圖片來自:pharmaceuticalintelligence.com

一個由美國、紐西蘭、義大利等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聯合課題組,設計了一種新型的抗病毒納米顆粒,可以廣譜的針對各種不同的病毒,例如單純皰狀病毒,人乳頭瘤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登革熱病毒和慢病毒。這種新設計的納米顆粒可以模擬細胞表面的一種叫做硫酸肝素蛋白多糖的分子。多數病毒往往通過結合到細胞表面的這種分子來進入細胞。儘管現在存在著幾種模擬這種分子的藥物,但是他們和病毒的結合強度不夠高。

藉助分子模擬的方法,計算生物學家獲得的結果可以用來指導實驗生物學家的分子納米顆粒的設計和改造。利用分子動力學模擬,該團隊建立了納米顆粒和分子表面蛋白相互結合的原子級精度的模型。利用這些模型,團隊嘗試了不同類別的納米顆粒與病毒表面蛋白相互作用的潛在方式,這能夠幫助實驗科學家更好地預測哪種類別的納米顆粒能夠更好的結合到病毒表面,並且進一步將他們殺死。科學家最後設計併合成了一種新型納米顆粒,能夠結合到不同的蛋白表面,而且能夠廣譜地殺死不同類病毒,同時對於正常的組織細胞沒有傷害。

該團隊認為,他們設計了一種新類型的納米顆粒的原型,未來就該納米顆粒原型的改造,可能會產生更廣譜抗病毒的納米顆粒,最終形成藥物造福人類。

原始出處:Valeria Cagno, Patrizia Andreozzi, Marco D』Alicarnasso, et al. Broad-spectrum non-toxic antiviral nanoparticles with a virucidal inhibition mechanism. Nature Materials, 2017; DOI: 10.1038/nmat5053

相關焦點

  • 超活性納米氧化鋅 ---「納米鋅消毒液」無抗替代創新者
    超活性納米氧化鋅「納米鋅消毒液」無抗替代創新者納米材料是指納米尺寸(0.1-100nm)作為基本單元構成的材料,這大約相當於10~100個原子緊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超活性納米氧化鋅是一種新型納米材料殺菌劑,是廣州達維健納米科技研究院最新研發的納米產品。
  • 中山大學張輝團隊開發新冠病毒新型納米顆粒疫苗
    Nanoparticle Vaccines Based on the 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 and Heptad Repeat (HR) of SARS-CoV-2 Elicit Robust Protective Immune Responses」, 來自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的張輝教授團隊基於自組裝的幽門螺旋桿菌鐵蛋白(Ferritin)二十四聚體,開發了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
  • 張輝團隊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
    本研究所開發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所誘導的針對SARS-CoV-2的中和抗體滴度在小鼠中位居國際第一,在恆河猴模型中位居世界第三。(註:中和抗體滴度判斷標準、統計方式、實驗靈敏度均可能存在不同。)相對於RBD或HR單體免疫,納米顆粒的抗原展示技術可以更加高效的將免疫原呈遞給機體免疫系統,並極大程度地維持RBD和HR的原始抗原構象,暴露有效的中和抗體空間表位。在初始免疫原篩選過程中,張輝教授團隊充分考慮到了單次免疫單體抗原可能引起的免疫原性不足,以及輔助性T細胞(Tfh)的與生發中心B細胞(GC B)可能存在協同效應低下。
  • 廣譜抗病毒微生物製劑項目簡介
    公司以微生物複合菌劑為主要產業,在國內外首次發現廣譜抗病毒微生物菌株,為微生物抗病毒開歷史先河。項目建設地位於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廟山小區。二、項目內容及規模    項目分兩期工程。一期工程生物獸藥)預防禽流感、口蹄疫、豬偽狂犬病)、保健食品(烏髮護肝口服液)、廣譜抗病毒分子生物藥(治療B肝、人流感等病毒性疾病);二期工程微生物藥業研究中心,生產規模:生物獸藥9000噸/年,產值1億元;保健食品1千2百萬盒/年,產值2.4億元;廣譜抗病毒分子生物藥2億粒(片)/年,產值3億元,項目建設期三年。
  • Science子刊:改性環糊精分子可作為廣譜殺病毒藥物,同時可阻止病毒...
    2020年2月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加拿大、英國和美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用糖分子製成的新型抗病毒物質,它們可以在接觸時消滅病毒,並且可能有助於抵抗病毒性流行病爆發。他們發現它們有望用於治療單純皰疹病毒(HS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C型肝炎病毒(HCV)和寨卡病毒(ZIKV)等病毒感染。
  • 復旦姜世勃/NIH陳小元 PNAS:納米誘餌通過同時吸附病毒和炎性...
    研究結果表明,納米誘餌對假型SARS-CoV和SARSr-CoV的抑制作用與假型SARS-CoV-2相似,這表明納米誘餌具有廣譜的廣譜抗病毒能力。野生型的SARS-CoV-2也用於測試納米誘餌的抗病毒能力。為此,在存在納米誘餌的情況下,將猴腎Vero-E6細胞與SARS-CoV-2孵育,並通過免疫螢光評估病毒核蛋白(N蛋白)的表達水平。
  • 中國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
    中新社合肥10月9日電 植物如何抵抗病毒?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教授團隊研究發現,一種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揭示了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這一研究成果9日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據介紹,科研團隊通過發育生物學和植物病毒學兩個領域的交叉研究,找到了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WUSCHEL(WUS)蛋白。
  • 我國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
    今天凌晨出版的《科學》雜誌報導了中國科技大學趙忠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找到了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WUSCHEL(WUS)蛋白,並揭示了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同行專家如此評論:此研究解決了一個長期存在且備受關注的問題,是植物病理學和植物發育領域的一個開創性研究。
  • 中山大學團隊研究開發新型納米顆粒新冠疫苗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 通訊員 吳立堅)近日,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刊發了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教授張輝課題組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最新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目前,這款中大原創的新冠納米顆粒疫苗正在向國家藥監局申報臨床批件。
  • 植物如何抵抗病毒?我國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
    今天凌晨出版的《科學》雜誌報導了中國科技大學趙忠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找到了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WUSCHEL(WUS)蛋白,並揭示了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  同行專家如此評論:此研究解決了一個長期存在且備受關注的問題,是植物病理學和植物發育領域的一個開創性研究。
  • 中山大學開發新冠病毒納米顆粒疫苗—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山大學獲悉,該校人類病毒學研究所所長張輝教授團隊針對新冠病毒開發出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目前團隊已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申報臨床批件。
  • 科研|我國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
    今天凌晨出版的《科學》雜誌報導了中國科技大學趙忠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找到了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WUSCHEL(WUS)蛋白,並揭示了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同行專家如此評論:此研究解決了一個長期存在且備受關注的問題,是植物病理學和植物發育領域的一個開創性研究。
  • 中國科大科學家發現 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
    本報訊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趙忠教授團隊通過發育生物學和植物病毒學兩個領域的交叉研究,找到了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WUSCHEL(WUS)蛋白,揭示了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
  • 較真| 印度研製出納米噴霧,噴一噴就能防新冠病毒?
    即使在實驗室的苛刻的條件下,實現的也是小面積,實際生活中幾乎不可能。據報導中描述,使用該產品後物品表面的微生物載量顯著下降,但數值下降的原因很可能是其他微生物量減少,並不能確定是物品表面新冠病毒的載量減少,產品的有效性存疑。除上述產品外,近日印度還有另一種消毒納米噴霧被報導,該噴霧通過合成「納米銀顆粒」和「氨苄青黴素」兩種物質開發而成。
  • 新冠疫苗新成果:中大張輝團隊開發新型納米顆粒疫苗
    北京時間11月25日,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刊發了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教授張輝課題組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最新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目前,這款中大原創的新冠納米顆粒疫苗正在向國家藥監局申報臨床批件。
  • JMC|靶向DDX3X特定結構域的計算策略發現高選擇性廣譜抗病毒抑制劑
    引言新興病毒如登革和寨卡等都可以引起大範圍的病毒傳播。作為絕對寄生體,所有病毒有共同的細胞途徑,這為開發廣譜抗病毒藥提供了靶向宿主因子的可能性。人源DEAD-box RNA解旋酶DDX3X是病毒複製必需但同時對於細胞發育具有重要作用,是抗腫瘤的潛在靶點。因此,開發具有抗病毒但同時不影響宿主細胞發育的高選擇性DDX3X抑制劑具有重意義。
  • 新型多肽抗原納米顆粒可實現CD8 T細胞激活
    新型多肽抗原納米顆粒可實現CD8 T細胞激活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10:17:10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Robert A. Seder、Geoffrey M.
  • 中山大學發布新冠病毒納米顆粒疫苗研發成果
    中山大學26日晚間通報,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北京時間11月25日刊發了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張輝教授課題組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目前,這款納米顆粒疫苗正在向國家藥監局申報臨床批件。(中新網)
  • 【學術前沿】李洪林/徐可團隊發現靶向宿主DHODH的強效抗新冠病毒...
    coronavirus SARS-CoV-2」,報導了靶向宿主細胞的二氫乳清酸脫氫酶(DHODH)抑制劑能夠通過抑制病毒基因組複製和調節免疫兩種途徑發揮廣譜抗病毒藥效,且所設計的兩個新型DHODH抑制劑S312和S416在細胞水平表現出高效的抗新冠病毒活性,其中S416是目前已報導的體外抑制活性最強的抗新冠病毒候選新藥。
  • 抗病毒、抗菌納米結構鋁合金表面,摩擦1000次無損傷
    將細菌或病毒施加到該表面,3小時後銅綠假單胞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部分被滅活,而普通病毒的存活率在2小時內下降,其抗菌抗病毒能力均優於塑料或光滑鋁表面。同時該納米結構表面表現出優異的耐久性,可承受1000次2000N的循環載荷而無任何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