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昆蟲翅膀啟發!抗病毒、抗菌納米結構鋁合金表面,摩擦1000次無損傷

2021-01-15 網易新聞

對於所有人來說,2020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病毒肆虐,數以萬計的人丟失生命,而醫院作為救死扶傷的第一線,很容易發生病毒細菌的接觸和飛沫傳播而造成感染,因此對能保持表面清潔的抗菌抗病毒治療的需求迫切增加。儘管過往已開發出一些抗菌表面,但可以殺死病毒的表面仍難以獲得。

近日,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的Prasad KDV Yarlagadda團隊受昆蟲翅膀微觀結構的殺菌特性的啟發,採用溼法刻蝕技術製備了一種具有優異機械性能的抗病毒和抗菌納米結構鋁合金表面。將細菌或病毒施加到該表面,3小時後銅綠假單胞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部分被滅活,而普通病毒的存活率在2小時內下降,其抗菌抗病毒能力均優於塑料或光滑鋁表面。同時該納米結構表面表現出優異的耐久性,可承受1000次2000N的循環載荷而無任何損傷。

本研究首次報導了具有優異機械性能的抗病毒抗菌納米結構表面,隨機取向的尖銳的納米結構使細菌不可逆變形,也能夠破壞病毒包膜或使其困在納米結構中失活。這種表面有可能阻止醫院物理表面引起的感染傳播。研究人員表示該策略可以擴展到遊輪、飛機等其他公共區域的表面,該團隊目前正在研究這種納米結構鋁合金表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

納米結構鋁合金表面的製備

採用水射流切割技術將2.5mm的Al 6063合金板切割成直徑為10mm的圓盤。在室溫下採用溼法刻蝕技術製備納米結構。用2.0M NaOH刻蝕Al 6063圓盤30min、60min和3h,未刻蝕的圓盤作為對照組。

表面表徵

如圖1所示,納米結構隨著刻蝕時間的增加而變得明顯,在掃描電鏡下觀察到隨機取向的納米形貌,其中納米結構呈脊狀排列。這種漸縮的納米結構僅在高放大倍率下可見,並且在整個刻蝕的鋁合金表面上以平行脊狀隨機堆積。

圖1.刻蝕表面SEM示意圖

如表1所示,隨著刻蝕時間的增加,表面的潤溼性呈現出接觸角減小的趨勢。對照表面是疏水的,而納米結構的表面是高度親水的,在不同的表面長度尺度上,由於形貌的變化,水滴也有可能被吸收,導致疏水性降低。

表1.刻蝕表面的靜態水接觸角值

抗菌性能研究

隨後,研究人員選用銅綠假單胞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來評估納米結構表面的抗菌性能。

如圖2所示,銅綠假單胞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粘附在光滑對照表面上形成菌落,而在刻蝕表面上,兩種細菌的細胞均由於納米結構形貌而塌陷變形。

圖2.抗菌性能測試

如圖3所示,附著的銅綠假單胞菌細胞中約91.9%不能存活,而附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胞也有87%的無法存活。以上結果證明刻蝕得到的納米結構表面具有優異的抗菌性能。

圖3.細菌活性分析

抗病毒性能研究

研究人員選擇包膜病毒(RSV)和非包膜病毒(RV)暴露在刻蝕和對照表面後的一段時間內檢測存活率,首次表徵了納米結構表面對病毒顆粒的影響。

如圖4所示,在2小時內,納米結構刻蝕表面上的RSV病毒存活率明顯低於對照鋁和無任何表面的細胞培養塑料板。而對於RV病毒來說,在較短的2小時內,與在對照鋁表面上也顯示出一定程度減少的RSV病毒相比,僅在納米結構表面上觀察到RV病毒存活率的下降。證明了該納米結構鋁合金表面具有很好的抗病毒性能,應用於醫院等場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病毒的傳播。

圖4.病毒存活率測試

機械性能測試

研究人員採用納米壓痕測試來測試其耐久性。將2000 N的1000次循環載荷施加到納米結構表面上,如圖5所示,即使在循環負載之後,大多數納米結構也得以保留。結果表明,納米結構表面具有優異的機械性能。

圖5.納米壓痕測試

結論

在本篇文章中,使用簡單的基於氫氧化鈉的溼法刻蝕工藝在鋁合金表面上製造了納米級形貌,將最初光滑的疏水表面變成了脊狀親水表面。該納米結構表面具有優異的抗菌抗病毒性能,能夠裂解87%的附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和92%的附著的銅綠假單胞菌細胞,與對照表面相比,在2小時內RSV和RV病毒的存活率顯著降低。另外,納米結構表面出色的耐久性,可以承受2000 N負載1000次循環的重複作用力而沒有任何損傷。這種納米結構鋁合金表面能夠降低細菌病毒表面接觸傳播的可能性,對減少醫療保健相關的感染工作將大有助益。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biomaterials.0c00348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昆蟲身上發現一種天然的拒水納米結構:可啟發設計防水塗料、抗病毒...
    通過對蚊子、蟬等昆蟲表面的調查,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詳細描述了一種以前未被識別的納米結構,可以用來設計更強、更有彈性的防水塗層。這種模仿蚊子複眼獨特納米結構的塗層,甚至還可以改善防病毒面具的性能。
  • 昆蟲翅膀帶有可以殺死細菌的納米結構
    蟬、蜻蜓等一些昆蟲的翅膀上覆蓋著可以通過接觸殺死細菌的納米結構。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新聞中心表示,該校專家弄清了這些結構的殺菌機理。這一發現有助於為醫學移植體和生物醫學裝置研發抗菌表層。研究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 超活性納米氧化鋅 ---「納米鋅消毒液」無抗替代創新者
    超活性納米氧化鋅「納米鋅消毒液」無抗替代創新者納米材料是指納米尺寸(0.1-100nm)作為基本單元構成的材料,這大約相當於10~100個原子緊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超活性納米氧化鋅是一種新型納米材料殺菌劑,是廣州達維健納米科技研究院最新研發的納米產品。
  • 科學家從蜻蜓翅膀的納米粒子獲得靈感,開發出...
    科學家揭示了背後的原理,並依此開發出殺菌力無敵的強效抗菌表面。蟬和蜻蜓的翅膀是天然的細菌殺手,這一現象激起了許多科學家的興趣,促使研究人員尋找擊敗耐藥性「超級細菌」的方法。他們正在開發一種新型抗菌表面,其特徵是模擬昆蟲翅膀致命作用的不同納米粒子。
  • 《ACS Nano》綜述:抗菌、抗病毒納米材料和塗層的現狀和未來展望
    有關銀抗病毒已有多個研究:以離子、納米顆粒和混合塗層形式使用銀來形成抗病毒表面;在塗料中使用金屬離子;AgNPs與許多不同的材料結合在一起以提供抗病毒能力;將銀納米顆粒整合到膜和過濾器中。有關銀的抗病毒特性,主要集中在AgNPs,除了以上使用,AgNPs的大小也會影響到抗病毒的效果。
  • 昆蟲保持疏水表面的獨特秘訣,可啟發設計新型塗料抗病毒
    昆蟲為了防止被雨滴擊落到地面上,其體表需要保持疏水性能。近日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一項研究,通過高解析度電子顯微鏡觀察蚊子眼睛、彈尾蟲身體及蟬的翅膀,發現與荷葉等植物的疏水表面不同,這些昆蟲表面上納米級的絨毛更密集。當液體快速衝擊昆蟲表面時,密集的納米級絨毛依然可以保持乾燥。根據這一原理,可以設計出對高速運動液體有更好疏水性的塗料,從而提升飛行工具抵禦雨水、口罩表面抵禦飛沫的能力。
  • 這種受昆蟲表面啟發而發明的防水塗層可應用於PPE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 State)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昆蟲的表面發明了一種從未有過的納米結構,可用於設計更強、更具彈性的防水塗層
  • 受昆蟲表面啟發,研究人員發明防水塗層應用廣泛
    蓋世汽車訊 據報導,通過研究昆蟲的表面,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 State)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從未有過的納米結構,可用於設計更強、更具彈性的防水塗層。此種設計增強了防水能力,可應用於個人防護裝備(PEE),以更好地抵禦COVID-19等病毒顆粒。
  • 師法自然:取經蟬翼、蜻蜓翅膀,成功開發對抗超級細菌新方法
    受到蟬翼與蜻蜓翅膀的啟發,通過納米尺度的拉伸、切片或撕裂來消滅細菌,科學家們成功開發了對抗超級菌的新方法。 蟬翼與蜻蜓翅膀,是天然的細菌殺手。受其啟發,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Elena P.
  • 科學家們揭示了昆蟲翅膀激發對抗超級細菌的新方法
    蟬和蜻蜓的翅膀是天然的細菌殺手,這一現象促使研究人員尋找擊敗抗藥性超級細菌的方法。 新的抗菌表面正在開發中,具有模仿昆蟲翅膀致命作用的不同納米顆粒,但科學家們才開始揭開它們如何工作的奧秘。 發表於自然觀微生物學研究人員已經詳細說明了這些模式是如何摧毀細菌的--拉伸、切割或撕碎細菌。
  • 新加坡研究員研製出環保納米塗層 可有效殺菌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新加坡亞洲新聞臺3月28日報導,來自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下屬生物工程和納米技術研究所(IBN)的研究人員受蜻蜓和蟬的翅膀的啟發,研製出一種抗菌納米塗層,這種塗層可以用於對門把手、桌子和電梯按鈕等常被觸摸的表面進行消毒。
  • 為什麼蜻蜓的翅膀不生細菌?
    它能夠製作出精細度超高的複雜圖像,從而揭開了蜻蜓翅膀表面上超過 100 億個微小的「梳狀剔除」結構。 這種獨特的微結構,使得蜻蜓可以通過振翅的方式,將細菌悉數抖落掉。在觀察到這種自然的納米結構,以及它與細菌的三維相互作用,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表面設計和線索。
  • 蘇大教授研發新成果:紡織面料抗病毒抗菌率99%以上
    陳宇嶽教授團隊近二十年來持續從事抗菌紡織品的研發,尤其對納米銀用於紡織品抗菌有著深入研究。2020年新冠疫情出現後,陳宇嶽教授根據納米銀具有高效抗菌功能的啟發,迅速著手將抗菌紡織面料技術應用於民用抗病毒產品的開發。
  • 用納米材料代替抗生素:一文了解非抗生素抗菌
    探討了各種抗菌機理以及結構與抗菌性能的關係,為合理設計用於無抗生素抗菌應用的新型納米材料提供了思路。文章最後展望了納米材料無抗生素抗菌應用的挑戰和未來發展方向。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納米材料獨特的物理化學特性,如表面拓撲、大小、幾何形狀、表面電荷等,細菌和納米材料之間的直接接觸也會破壞細菌細胞膜。其靈感來源於蟬翼和蜻蜓翅膀獨特的抗菌特性,它們的表面由納米柱陣列組成,它們能破壞細菌的細胞膜結構。基於此仿生思路,製作了具有獨特納米柱形貌的仿生黑矽,用於高效殺滅細菌。這種納米材料的抗菌機理在於對細菌細胞膜的物理損傷,而與細菌類型無關(革蘭氏陰性或革蘭氏陽性)。
  • 全新成像技術揭示了蜻蜓翅膀天然抑菌的秘密
    它能夠製作出精細度超高的複雜圖像,從而揭開了蜻蜓翅膀表面上超過 100 億個微小的「梳狀剔除」結構。 這種獨特的微結構,使得蜻蜓可以通過振翅的方式,將細菌悉數抖落掉。蜻蜓翅膀顯微圖(圖片已經過假色處理)via:Annalena Wolff新研究採用了強離子和電子顯微鏡,以更好地了解蜻蜓翅膀的納米結構。
  • 病毒只有細菌的1/50大小,不要輕信抗菌產品可以抗病毒
    故此抗病毒與抗菌不是一回事!!細菌大約為10-100微米,大部分醫用口罩可以阻擋過濾細菌,但是,病毒只有細菌的1/50,防止細菌的口罩不一定對病毒有過濾作用。(註:1微米=1000納米)現在由於抗素藥物已經普及,細菌可用抗生素殺死,但抗生素對病毒完全無用,因為病毒不是細菌!
  • 納米鹽長效防黴抗菌技術——引領固態長效抗菌產品的新技術
    常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真菌)、大腸桿菌、致毒性黃麴黴素、綠濃菌、手足口病毒、諾如病毒、流感病毒、MERS病毒等,還有超級細菌和變異細菌,都在殺滅範圍內。其次是:長效。納米鹽固化之後,其中含有的有機矽成分具有強附著性,使得抗菌磁膜層可以牢牢吸附在物體表面,持續殺滅病菌。最長可以實現驚人的水洗100次依舊殺菌率超過90%的AAA級抗菌效果。這也被稱為「固態抗菌」。
  • 未來醫學的明珠——抗菌納米材料
    抗菌劑納米抗菌材料的核心是抗菌劑。抗菌劑主要分為天然、合成兩大類。天然納米抗菌材料主要是沸石類礦物,其主要組成為水鋁矽酸鹽,具有納米孔隙結構。對於分子尺寸的粒子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天然抗菌材料具有抗菌範圍廣、安全性高、無副作用等特點。因此深受大眾的喜愛。
  • 受昆蟲啟發的具有柔性骨架的機器人
    昆蟲通常具有各種複雜的外骨骼結構,可以為它們的運動和日常活動提供靈活的特性。受昆蟲的機構所啟發,機器人的製造與這些自然存在的結構相匹配的人造外骨骼,是當今機器人技術領域的關鍵挑戰。儘管研究人員已經提出了幾種製造工藝和技術來模擬昆蟲靈感的機器人骨骼,但是其中許多方法極其複雜,或者依賴於昂貴的設備和材料。 這使得它們不可行,並且難以在更大範圍內應用。基於這一點,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了一種新工藝,用於設計和製造具有昆蟲骨骼結構的啟發式機器人的組件。在他們所發表的最新研究論文中介紹了稱為柔性骨架印刷的這一過程。
  • 納米載銀磷酸鋯抗菌聚氨酯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但在適宜的溫度和溼度條件下,醫用製品表面極易生長和繁殖細菌,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同時也會帶來醫療事故和巨大的經濟損失。發抗菌聚氨酯材料,保護人民的身體健康,防止細菌的傳播,乃至預防局部或世界流行疾病的爆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