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近代再沒有愛因斯坦、牛頓之類的科學家?科學遇見瓶頸了?

2020-12-04 李論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人類的科學是一個從無到有,從易到難,從表象到本質的一個分階段的、不斷推進的發展過程,而且在面臨科學發展瓶頸的關鍵時刻還需要一些特別重要的人物出現,提出具有總結性、跨時代意義的理論來推進科學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其實科學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在每個階段中都有無數的科學家為此奉獻了自己的智慧,一點一點為科學之塔搭建積木,而最後一塊積木往往是那些特別具有創造性的人完成的。

這些人中就有我們最熟悉的一些科學家,例如:克卜勒、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它們為科學所做出的貢獻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也是科學發展階段性最後一塊積木的搭建者。但是我們往往只記得這些人的偉大理論,卻忽視了很多科學家在前期漫長的時間中所做的努力。

而且早期的科學發展對各個學科來說都是一片空白,相對容易出成績,因為早期的科學理論都是對自然現象的一種總結,並且任何事幹得越早越簡單,越往後越複雜,例如:哥白尼1543年對地心說發起了挑戰,並提出日心說,這其實只是對天體運行規律的觀測而總結出來的科學模型,並不需要任何先進的科學儀器去輔助論證,只需要自己的科學理論能更好的應用在實際的觀測中就行了。

如果哥白尼1543年不發表《天體運行論》,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有人提出日心說,因為地心說存在很多瑕疵,除了複雜以外,更解釋不了行星逆行的現象,所以通過簡單對天體的觀測就很容易得出日心說模型,但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以後並沒有準確的解釋行星運動的規律。

時隔76年,克卜勒1619年完成了它的行星運行三大定律,準確地為世人描述了太陽系行星的運動規律,至此一個以太陽為何中心的模型最終得以確立。就現在看來這麼簡單的一步,人類竟然花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其中布魯諾和第谷·布拉赫也為此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克卜勒的發現也是對自然現象的一種歸納總結,並且通過數學的方式準確地表達出了太陽系行星的運行規律,不過他沒有解釋行星為何會繞太陽運行。

時隔68年,牛頓1687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完成了經典力學以及絕對時空觀的建立,並且完美解釋了行星繞太陽運行的本質原因是因為太陽和行星之間有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力存在。牛頓理論的提出完成了科學階段性的發展,為經典力學搭建了最後一塊積木。但這仍然只是對自然表象的一種科學歸納和總結,因為牛頓本人並不認為引力是物體固有的屬性,而且他認為僅僅靠萬有引力是不能讓太陽系保持穩定了,背後一定有上帝之手的參與,也就是說,引力是上帝的傑作。

從以上就可以看出,人類科學發展想要取得階段性的勝利其實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並不是隨便幾十年就可以出一個特別牛的人,提出跨時代意義的理論,甚至直接推動人類科技的飛躍。牛頓時代以後,科學就進入了研究萬物本質的階段,不再是對簡單自然現象的歸納總結,因此科學發展就進入了一個更加漫長、緩慢的發展過程。

牛頓在有生之年也對光進行了研究,並且首次將光通過三稜鏡進行了分解,不過光是什麼?這個問題涉及到了自然界最大的本質問題,在牛頓那個年代由於認知的局限性以及人類科技水平的發展的局限,根本無法解釋這個問題,牛頓說光是一種微粒,惠更斯認為光是一種波,兩個人爭論了幾十年,牛頓最後憑藉自己在科學界的威望獲得了勝利,也直接導致了人們對光的認知停滯不前。

1801年,這已經到了19世紀,託馬斯·楊通過楊氏雙縫幹涉實驗證明了光是一種波,至此人類對光的認識又進了一步,1873年麥克斯韋發表了《論電和磁》,這是繼牛頓之後人類的有一部跨時代巨著,因為麥克斯韋為我們統一了電學、磁學和光學,並且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而且他用數學的方式計算出了電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樣,人們開始認為光可能就是一種電磁波。時間到了20世紀初,光電效應的發現直接導致了量子理論的發展,愛因斯坦認為光的能量是不連續的,存在最小的一份能量稱為光量子,至此人們才真正認識到了光的本質屬性具有波粒二象性。

從人類對光的認識所花費的時間,以及眾多科學家的努力就可以看出任何科學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個非常緩慢的積累階段,並且在前人的基礎上緩慢地推進科學前沿。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物理本質的時候,更是異常的困難。

現在我們在回到牛頓沒有解決的引力本質的問題,現在看來引力這玩意比光更難懂,在牛頓提出萬有引力的三個世紀間,從來沒有人懷疑過牛頓引力是否完全正確,直到我們發現水星軌道異常的進動問題,人們才開始考慮是不是牛頓引力存在瑕疵,1916年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發表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也為我們人類統一了時空,重新塑造了一個富有彈性的時空觀,並且也解決了引力的本質問題,其實就是時空彎曲的結果。

從人類了解引力本質的過程,我們更是能深刻地體會到,科學發展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容易,雖說我們平時總愛說人類科學發展異常迅速,短短的幾百年就可以上天入地,但這個迅速、這個短短幾百年是相對於人類1萬年的歷史來說的。如果細看的話,人類科學發展也是異常的艱辛。

那麼我們也經常會問到感覺近代好像再也沒有出現像牛頓和愛因斯坦這樣的牛人了,其實在愛因斯坦1955去世之後才過了短短的65年,按照以往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科學理論出現的時間段來說,這個時間真的還早!並且我上文也說了,科學理論越往前推進,越接近前沿,想要突破瓶頸就越困難,科學發展的鋪墊階段就越長,越需要更多科學家默默無聞的努力,所以說等下次牛人在出現估計還得等幾個世紀。

相關焦點

  • 為何如今再難誕生牛頓、愛因斯坦之類的科學家了?科學停滯不前了
    文/行走天涯為何如今再難誕生牛頓、愛因斯坦之類的科學家了?科學停滯不前了這個世界上是存在著很多偉大的科學家的,他們的存在幫助人類從一個時代,跨越到了另外一個時代,特別是歐洲很多偉大的科學家每一次提出的很多宇宙的定律和定論,至今都還在影響著無數的後人,比如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的和狹義的相對論,以及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等等,這些科學家都有著跨時代的強大能力!
  • 為何近代沒有出現偉大科學家了?難道科學遭遇瓶頸,停滯不前了?
    說起為人類科學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大家第一時間就能想到牛頓、愛因斯坦、伽利略這樣在一個領域有著重要學術理論的科學家,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這些科學家離現代非常的遙遠,伽利略已經去世了378年,牛頓已經去世293年,就連愛因斯坦也已經走了六十多年了,近代的科學界已經有很久沒有出過如此偉大的科學家了,於是就有網友在網上發布言論,覺得人類的科學遭遇了瓶頸
  • 為什麼近代沒有出現像牛頓、愛因斯坦那樣的人?
    話說距離牛頓橫掃整個學術界已經過去了300多年,距離愛因斯坦叱吒物理學界已經過去100多年,這100多年來的科學家很少有進入到教材當中,很少有像前兩者的成就的,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覺得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知識存量。
  • 為什麼如今沒有牛頓、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了?
    其實現在不缺乏像牛頓以及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家,他們之所以不為人所知,其實是因為他們的故事性不強。科學家的故事提到近代最著名的科學家,你會想到誰?可能很多人會想到霍金,或者是楊振寧,但是提到霍金或者楊振寧時,很少有人知道他們有哪些成果,反而是非常熟悉他們的故事。
  • 為什麼如今沒有牛頓、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了?
    其實現在不缺乏像牛頓以及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家,他們之所以不為人所知,其實是因為他們的故事性不強。科學家的故事提到近代最著名的科學家,你會想到誰?科學成果之所以現代科學家難以獲得和牛頓、愛因斯坦一樣的名聲,是因為現如今的科學家生不逢時。
  • 中國為何沒有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
    「中國為何沒有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科學家?」這是著名的科學史專家李約瑟提出的「李約瑟難題」。其實我對這個問題也非常疑惑,我們明明是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發展速度還沒有幾個成立不過幾百年的西方國家快,而現代科學的起源,也是起源於西方呢?
  • 中國為何沒有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科學家?
    「中國為何沒有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科學家?」這是著名的科學史專家李約瑟提出的「李約瑟難題」。其實我對這個問題也非常疑惑,我們明明是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發展速度還沒有幾個成立不過幾百年的西方國家快,而現代科學的起源,也是起源於西方呢?
  • 科學盡頭是神學?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為什麼晚年去研究了神學?
    有人說生活裡處處充滿了科學,只是我們缺少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事實上,世界上還有很多現象是科學無法解釋的,就比如人為什麼會打哈欠,科學家到現在都沒有合理的解釋。然而一些在科學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在神學看來卻不是什麼大事,很多科學不能解釋的問題用神學卻能輕易的解釋。
  • 牛頓與愛因斯坦誰更偉大?
    近代科學大師輩出,牛頓與愛因斯坦之所以能夠毫無爭議地排在前兩名,是因為他們為物理學,乃至整個自然科學體系指明了發展方向。牛頓創造了力學三定律,並通過「萬有引力定律」在一定限度的解釋了運動的本質及規律。後世科學家所取得的成就也無不建立在牛頓經典力學的基礎上,直至近代愛因斯坦的橫空出世,牛頓的地位才被撼動。
  • 為什麼說科學是近代才產生的,與古希臘無關?
    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產生科學?除了西方,為什麼其他文明都沒有產生科學?為什麼科學只在歐洲產生?其實,看了本文你就知道:科學是近代產物,古代任何文明都沒有科學,包括古希臘羅馬。在這一過程中,真正的科學產生了。歐洲各國產生了很多近代科學家。比如笛卡爾、牛頓、萊布尼茨、法拉第、拉瓦錫等。七,為科學家們算一下時間帳。人們經常對歷史人物產生時間錯覺。比如秦始皇和劉邦看似兩個時代的人,其實兩人只相差三歲。
  • 古代中國為何沒有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科學家?
    筆者-小文中國是聞名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無論是文化、歷史、經濟、發明都曾享譽世界,但縱觀過去的中國,一些人卻感到好奇,中國的歷史文人無數,但為什麼擁有四大發明的中國在過去卻沒有誕生過像愛因斯坦、牛頓、伽利略這樣的科學家?
  • 像牛頓、達文西、特斯拉、愛因斯坦科學巨匠中國歷史為什麼沒有呢
    其實,中國人的智商並不比外國人差,許多具有華裔血統的科學家都取得了引領世界科學的偉大成就,獲得過諾貝爾科學方面獎項的就有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錢永健、高琨等科學家,他們的成就雖然不一定能與愛因斯坦等比肩,但他們的研究與發現同樣是世界科學皇冠上的明珠。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向這些偉大的科學家致敬!
  • 科學的背後隱藏了什麼,為何牛頓愛因斯坦,晚年研究神學?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科學的盡頭是神學。乍一聽這句話好像確實挺有道理的,因為這世界上有許多問題是科學解釋不了的,但是這些科學解釋不了的問題神學卻能輕而易舉地解釋。更何況有傳言稱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大科學家,在晚年的時候也拋去了科學的唯物主義觀,變成了唯心主義者,甚至還去研究起了虛無縹緲的神學。
  • 牛頓研究鍊金術,愛因斯坦信奉上帝,他們研究神學的目的是什麼?
    愛因斯坦說過,好奇心是科學工作者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不只是科學家,我們每個人都有好奇心。尤其是小時候,世界對孩子來說是充滿新奇的,他們對不了解的事物都會有好奇心,會問爸爸媽媽這是為什麼。由此可見,擁有好奇心也是人類的本質之一。
  • 中國為何沒有出現牛頓,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真相太直接
    文/行走天涯中國為何沒有出現牛頓,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真相有點殘酷世界上曾經出現過很多為偉大的科學家。比如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居裡夫人等等,這些科學家幾乎都是世界皆知的。還有一些科學家可能在史書上沒有過多的記載,但是追崇者也是無數的,比如說尼古拉斯特斯拉。這些科學家都在各自的領域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比如說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質量守恆定律等等。愛因斯坦對於後世人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哪怕愛因斯坦已經離開人世多年。
  • 牛頓or愛因斯坦,誰是最偉大的科學家
    牛頓和愛因斯坦都是科學界史上劃時代的領袖人物。伏爾泰曾這樣評價牛頓:「 他用真理的力量統治我們的頭腦,而不是用武力奴役我們」。那麼誰是你心目中最偉大的科學家呢?牛頓是一個百科式的全才,幾乎在各個領域都有重要的建樹。關於牛頓最經典的一個故事就是「一個蘋果砸出了萬有引力定律」,而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運動定律,這兩種共同構成了經典力學的基石,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在數學方面,牛頓和萊布尼茨共同創立和發展了微積分,開創了數學史上的新紀元。
  • 牛頓是頂尖鍊金術士,愛因斯坦研究神學,為什麼科學家都相信神?
    一直以來就有一個「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的傳說,大意是「當科學家們歷盡千辛登上科學的頂峰時,卻發現神學家們早已在那裡恭候多時了」,所以無一例外,牛頓和愛因斯坦都在晚年時都投入了神學研究,而且這個傳聞由來已久,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 牛頓是頂尖鍊金術士,愛因斯坦研究宗教,為什麼科學家都信神學?
    一直以來就有一個「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的傳說,大意是「當科學家們歷盡千辛登上科學的頂峰時,卻發現神學家們早已在那裡恭候多時了」,所以無一例外,牛頓和愛因斯坦都在晚年時都投入了神學研究,而且這個傳聞由來已久,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 牛頓、愛因斯坦晚年為什麼會研究神學?
    你或許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情:牛頓、愛因斯坦晚年都在研究神學。因此有些人便篤信了那句話:「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首先,我要讓你們知道:牛頓、愛因斯坦信仰的神學是「一神論」而非「多神論」,那麼,什麼是「一神論」呢?
  • 牛頓、愛因斯坦晚年為什麼投身於宗教?他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常常會聽到很多人說,牛頓,愛因斯坦晚年突然有了宗教信仰,然後以此來證明神學要比科學高明許多。那這樣的說法有沒有道理呢? 客觀地說,以上這兩條都是謠言,用謠言來證明某件事情,本身就是有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