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全能性基因OCT4研究

2020-11-30 科學網

 

近年來,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的引發了生命科學與醫學界幹細胞研究的熱潮。幹細胞廣泛應用的前提是明確其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的調控機制。OCT4是參與調控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維持其全能性的最為重要的轉錄因子之一,同時也是體外建立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的關鍵基因。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戴建武實驗室從事再生醫學研究,近年來在功能生物材料和幹細胞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創新成果。最近,戴建武實驗室在OCT4基因通過mRNA的選擇性拼接形成OCT4A和OCT4B兩種mRNA的基礎上,首次發現了OCT4B mRNA存在選擇性起始翻譯現象,以兩個AUG和一個CUG作為起始密碼子翻譯表達出OCT4B-265、OCT4B-190和OCT4B-164三種不同的蛋白異構。確認了其mRNA上存在內部核糖體插入位點(IRES)進行選擇性起始翻譯的調控。並發現該IRES調控元件在應激條件下的活性相對增強,由IRES調控翻譯的內源OCT4B-190蛋白在應激條件下表達上調,過表達OCT4B-190蛋白能夠增強細胞在應激條件下抵抗凋亡的能力。這項研究表明OCT4基因在幹細胞的增殖、分化、應激反應、凋亡過程等多個生物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該研究對於了解OCT4基因蛋白質種類的多樣性及功能的複雜性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作為國家中長期重大科研計劃「調控幹細胞自我更新的分子網絡研究」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戴建武研究員表示「這項工作為研究幹細胞自我更新分子網絡的調控開闢了新的途徑」。該發現以該實驗室博士研究生王霞為第一作者發表在《幹細胞》(Stem Cells) 上。 (來源: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

 

(《幹細胞》(

Stem Cell

),doi: 10.1002/stem.58,Xia Wang ,Jianwu Dai)

 

相關焦點

  • Cell:北大學者利用一種化學混合物讓多能性幹細胞具備全能性
    圖片來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2.0052017年4月7日/生物谷BIOON/---當科學家們談論實驗室幹細胞是全能性還是多能性時,他們的意思是這些幹細胞如胚胎那樣有潛力產生體內的任何組織。
  • 【教學參考】細胞全能性和細胞核全能性
    體細胞克隆羊的誕生在全世界掀起了動物克隆熱,它表明了動物體細胞的細胞核具有發育全能性;幹細胞研究的突破使人們對細胞的發育全能性有了一個嶄新的認識,即成熟組織中也存在具有全能性的幹細胞,那麼細胞全能性和細胞核全能性是否具有相同的含義呢?
  • aBiotech | 植物細胞全能性分子調控最新綜述
    以下文章來源於aBIOTECH ,作者Hu YXaBIOTECH 定位於國際高影響力學術期刊,報導內容聚焦植物生物技術、農業科學及其交叉領域最新研究成果。植物細胞的全能性不僅賦予了植物在發育過程中可以根據環境的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發育進程,也賦予了植物已分化的器官或組織在適當條件下重新獲得幹細胞的分化潛能進而再生新器官或完整植株的能力,從而實現各種形式的無性繁殖。因此,植物細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發育生物學領域最基本和重大的科學問題,也是目前是很多植物(作物)遺傳轉化和基因編輯等生物技術的基礎。
  • 胚胎幹細胞發育研究取得新進展
    清華大學陳燁光研究組和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韓敬東研究組合作在胚胎幹細胞發育研究方面取得新的進展,相關成果文章「Genome-wide mapping of
  • 活性氧ROS調控全能樣幹細胞的生成
    該研究發現高濃度活性氧ROS激活胚胎幹細胞中的全能性轉錄程序。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體外培養的胚胎幹細胞中會有大約1%的細胞具有更高的潛能,它們激活胚胎2細胞期時特異表達的基因。這些稀有的細胞被注射進胚胎後,既能分化成為胚胎細胞,又能分化成為胚外組織細胞(如胎盤)。這些細胞也因此被稱為「全能樣幹細胞」或「2細胞樣幹細胞」。然而迄今為止,胚胎幹細胞在培養時自發產生這些稀有細胞的機制仍是一個未解的謎團。
  • 研究發現H3K9甲基化酶SETDB1在多能性-全能性轉換中的作用
    該研究首次發現H3K9甲基化酶SETDB1在全能性重編程中的作用,其敲除可促進多能性向全能性轉換,且Setdb1敲除在2iL ground state 條件下可通過激活程序性壞死通路necroptosis從而引起mES細胞死亡。該研究結果表明Setdb1介導的H3K9甲基化對多能性建立以及胚胎幹細胞存活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強調了SETDB1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 植物細胞全能性和再生( Science雜誌公布的最重要的25個科學問題之一)
    該項目圍繞「微環境調控植物生長點幹細胞中心維持與重建的分子機制」這一關鍵科學問題, 利用模式植物擬南芥和水稻豐富的遺傳資源和基因組學信息, 結合活體和離體研究體系及現代生物學技術手段, 進一步系統地解析了植物生長點幹細胞微環境調控幹細胞中心維持和重建的分子網絡.
  • 胚胎幹細胞「全能」秘密揭曉
    胚胎幹細胞「全能」秘密揭曉2017-07-04 07:45 來源: 科技日報 胚胎幹細胞被認為是一種「全能」細胞,可以分化成所有類型的細胞,而成人幹細胞和實驗室培養的人工胚胎幹細胞都沒有這種「全能性」。之前研究發現,甲基化程度越低,基因組就越開放,細胞分化潛力越大。「多能性」成人幹細胞只能調用與自身功能相關的遺傳物質,與其他類型細胞有關的遺傳物質都被甲基化,基因表達被抑制,從而很難分化成其他類型的細胞,比如利用脂肪幹細胞很難獲得神經或肝臟細胞。
  • 發現小鼠幹細胞多能性關鍵基因決定簇
    這是繼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證明iPS細胞具有全能性後,在「幹細胞多能性維持機制」這一國際競爭最激烈的領域獲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此項研究成果由來自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和遺傳發育研究所的研究小組共同完成,相關論文2010年4月10日在線發表於《生物化學期刊》(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 浙江大學馮新華組揭示Smad7非依賴TGF-β通路調控幹細胞多能性新機制
    比如,Smad7可以控制人ESC向端腦方向分化【5】,促進小鼠造血幹細胞的自我更新【6】。但是,Smad7是否能夠通過TGF-β非依賴的方式來調控幹細胞的自我更新與分化,這個問題目前並不清楚。  早前的研究表明,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對於維持小鼠ESC的全能性至關重要。LIF屬於IL-6細胞因子家族,能夠通過共同受體gp130以及STAT3傳遞信號【7】。
  • 我國科學家育出三代活小鼠 首證iPS細胞全能性
    昨天,國際權威學術雜誌《自然》在線報導了「小小」的離奇身世,還專門組織了一場新聞發布會,向全球30多家重要媒體公布中國科學家的這項研究成果。  據介紹,在過去幾年中,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員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曾凡一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iPS細胞先後育出27隻類似「小小」的黑鼠,從而在世界上首次證明,iPS細胞具有與胚胎幹細胞相似的全能性,能發育成一個完整的生命體。  被喻為「全能選手」的胚胎幹細胞一直是人類修補器官的希望所在,但在來源和倫理方面遭遇了巨大挑戰。
  • 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
    由於內細胞群可以發育成完整的個體,因而這些細胞被認為具有全能性。當內細胞群在培養皿中培養時,我們稱之為胚胎幹細胞。 通常人胚胎幹細胞的來源有四種:選擇性流產的人類胚胎組織;治療不孕症夫婦不需要的由體外受精產生的人類胚胎;由捐獻者專門為研究所捐獻的配子由體外受精產生的人類胚胎;由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將人體細胞核移植入人或動物的卵泡內產生人類胚胎或嵌合體胚胎。
  • 河南幹細胞_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發展目標_鄭大中科博生
    (2) 細胞重編程調控機制研究:研究基因表達、蛋白質表達,非編碼RNA、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等多個方面的關鍵調控點。利用這些可調控步驟提高重編程效率,開發新一代重編程手段。(3) 譜系重編程和細胞類型轉換研究:研究體細胞譜系重編程過程及其調控機制。
  • 周琪院士:中國幹細胞研究正走向「應用時代」
    周:中國在「十二五」規劃期間(2011 至 2015 年)齊心協力,致力於建立幹細胞的發育譜系,在揭示幹細胞多能性及其分化通路和內在機制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這些工作非常重要,因為我們需要知道幹細胞如何保持全能性、如何分化,以便精確控制它們的命運。這些研究也促進了新型標誌物的發現:中國科學家鑑定出了三陰性乳腺癌標誌物,這可以檢測出那些無法被已有的三種乳腺癌標誌物識別的癌細胞。
  • 前沿|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
    由於內細胞群可以發育成完整的個體,因而這些細胞被認為具有全能性。當內細胞群在培養皿中培養時,我們稱之為胚胎幹細胞。為了監測轉錄因子的時間波動,研究人員進行了非常複雜的基因工程操作,在一條胚胎幹細胞線上製造了5個敲入的「報告」基因(reporter genes),這些是附在相關基因附近的基因,當細胞中靶向基因被表達時,其就會產生可見信號,比如螢光,隨後當其產生相應蛋白時其就會「報告」。
  • 科學家重編程胚胎幹細胞成功擴展其潛在的細胞...
    ,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聯合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方法,該方法能夠對小鼠胚胎幹細胞進行重編程使其能夠表現出頗似受精卵一樣的發育特性。相比較而言,很多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往往會因發育潛能而更受限制,其能夠形成胚胎細胞類型,但卻並不能形成胚外組織;受精卵能夠產生胚胎和胚外組織的能力被認為其具有一種「全能性」,這是在胚胎發育早期階段中唯一能夠看見的最終幹細胞狀態。
  • 一文讀懂,幹細胞的種類和功能.
    1956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的醫學家多納爾·託馬斯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骨髓移植手術,這也是世界第一例幹細胞移植手術,多納爾·託馬斯成為了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也拉開了幹細胞研究的序幕。它具有發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出成體動物的所有組織和器官,包括生殖細胞。研究和利用ES細胞是當前生物工程領域的核心問題之一。在未來幾年,ES細胞移植和其它先進生物技術的聯合應用很可能在移植醫學領域引發革命性進步。
  • SOX2在人胚胎幹細胞和神經祖細胞命運決定中的作用機制
    人的胚胎幹細胞能夠無限自我更新並具有分化全能性,即在體外特定培養條件下能夠分化為來自三胚層的各種細胞類型,因而為疾病的細胞治療提供了新的希望。目前,人的胚胎幹細胞和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已經成功地被應用於神經系統各類細胞的定向分化,例如神經幹/祖細胞(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 NSCs/NPCs)和神經元等,為神經系統疾病的細胞治療奠定了基礎。
  • 幹細胞能讓人延年益壽?還沒譜呢!
    注射幹細胞還須注意排異反應基於幹細胞研究的倫理和規定,國際上不允許使用人的超過14天的胚胎組織和細胞,即胚胎幹細胞。烏克蘭的幹細胞注射採用的是流產胎兒的幹細胞。流產胎兒的幹細胞可能有多種月份,從1個月到7個月,所以不同月份流產胎兒的幹細胞功能性就有很大差異。
  • 我國科學家基因編輯成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陳愛平 攝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戴欣)我國科學家在愛滋病合併白血病患者的基因編輯成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建立了基於CRISPR在人成體造血幹細胞上進行CCR5基因編輯的技術體系,實現了經基因編輯後的成體造血幹細胞在人體內長期穩定的造血系統重建,為後續基因編輯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奠定了基礎。近日,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