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爆炸事故初步掌握爆炸物種類 將封堵雨水、汙水外排口

2020-12-01 央廣網

  央廣網天津8月1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8月12日晚11:20左右,天津港國際物流中心區域內瑞海公司所屬危險品倉庫發生爆炸。

  今天上午,天津市舉行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第四場發布會,回應公眾的關注,發布會上市安監局副局長高懷友介紹:

  高懷友:這兩天我們組織交通、公安、海關、安檢、天津港等有關部門對事故責任對事故企業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倉庫管理員等相關人員進行調查詢問,通過調出市交通委信息系統、海關報關數據以及企業人員回憶所掌握的數據資料初步認為事故危化品主要集中在裝箱區和運抵區,裝箱區別的危險化學品可能有鉀、鈉、氯酸鈉、硝酸鉀、燒鹼、硫化鹼、矽化鈣、三氯乙烯、烯料、氯碘酸。

  運抵區的危險化學品可能有環己胺、二甲基二硫、甲酸、硝酸銨、氰化鈉、四六二硝基鄰仲丁基苯酚、二四二甲基苯胺等危險化學品,因為運抵區貨物都是裝在貨櫃裡面的,還沒有被拆裝,也沒有申報,有些甚至還沒有來得及登記,所以要確定準確的數據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另外根據我們掌握的信息分析瑞海公司最近一個月出口的量比較大的危險品有硫化納、硫氫化鈉、鈣、鎂、鈉、硝化纖維素、硝酸鈣、硝酸鉀、硝酸銨、氰化鈉等,有可能運抵區目的儲存量比較大的也是這些物資,剛才我通報的這個公司這一個月出口的是根據報關單分析出來的,我們同時也在跟貨主取得聯繫。對這些危化品的種類數量進一步核實,一旦有進展再向大家公布,另外我也向媒體朋友們公布一下現場處置的一些情況,應該說近期開展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在防止次生災害發生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一是組織氰化鈉的生產企業在現場進行處置,因為這個生產廠家他對氰化鈉的性質一些特性包括處置的方法它更了解一些,二是組織天津渤化集團等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噴灑雙氧水等這樣一些方式來消減氯化鈉,減少毒性,三是組織防化團來探測氰化鈉的位置,因為防化團他有專業的設備能夠準確的定位。四是組織天津港口這方面的力量,通過構築圍堰,封堵雨水外排口和汙水排放口等方式來控制汙染物的擴散,儲存下來的汙水,會進行專業的處理。

相關焦點

  • 天津港危化品倉庫「812」爆炸事故水汙染控制簡介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針對天津港危化品倉庫「8•12」爆炸產生的事故汙水,通過分析特徵汙染物及其汙染途徑,制定了水汙染控制技術方案,有效阻斷了氰化物對後續汙水處理廠生化處理系統和受納水體的影響。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於天津濱海新區塘沽開發區的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所屬危險品倉庫發生爆炸。
  • 天津港爆炸五個疑問:空氣和水中到底有沒有毒?
    14日上午的新聞發布會對爆炸物究竟是何物並未作出直接回應。爆炸已經過去了兩天,這一核心信息卻依然待解,人們開始有點著急。  但確認事故爆炸物,真不是那麼容易。難點主要在於爆炸事故現場危化品種類多且燃燒後化驗複雜。  首先是現場危化品種類較多,引燃後互相反應,產生了其他物質。
  • 別再轉「雨水有毒別淋雨」了!專家已闢謠
    事實是,中國之聲記者採訪了解到,我們防雨,是因為雨水可能讓氰化鈉爆炸或釋放出有毒氣體氰化氫,而不是說這個雨有毒。  目前在事故現場周圍區域地下管線中,由於檢出氰化物等特別汙染物,環保部昨天調集一批汙水處理專家赴天津進行汙染處置。
  • 天津爆炸:氰化物會對空氣和水造成汙染嗎?
    天津港危險化學品倉庫「8·12」瑞海公司爆炸事故發生後,爆炸現場存儲的桶裝氰化鈉大部分保存完好,其中少量因爆炸衝擊發生洩漏。12日夜,事故發生後天津環保部門立即啟動應急預案。「13日凌晨3時開始,在事故現場隔離區外增加布點監測,共設立17個大氣監測點,實行24小時連續不間斷監測。隔離區域內的空氣品質監測由北京衛戍區某防化團進行。」溫武瑞說。
  • 【乾貨】初期雨水收集池事故池常見問題與對策
    ;6) 收集後的初期雨水後期未採取處理,直接外排。,將事故液排入中間事故緩衝設施;如果未設置中間事故緩衝設施,直接排入末端事故緩衝設施;②具有雨水系統外排總排口(含洩洪渠)監視及關閉設施,有專人負責在緊急情況下關閉雨水排口(含與清淨下水共用一套排水系統情況),防止雨水、消防水和洩漏物進入外環境;當區域排洪溝通過廠區時:③如果有排洪溝,排洪溝不通過生產區和罐區,具有防止洩漏物和受汙染的消防水流入區域排洪溝的措施
  • 氰化鈉位置已確定 初步估算有數百噸
    就「爆炸現場到底有沒有氰化鈉;如果有,到底有多少;堆放的具體位置在哪裡;如何處置」等外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北京軍區參謀長史魯澤少將在16日舉行的天津港危險化學品倉庫「8·12」瑞海公司爆炸事故第六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爆炸現場氰化鈉的位置已確定,有兩處,初步估算,有數百噸。
  • 天津爆炸著火點附近現場空氣品質超標 消防員外移
    會上有關領導表示,將抽調人員組成國務院事故調查組,在開展後續處置工作的同時,認真做好事故調查、責任追究等工作,認真進行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全面加強危險品安全管理,嚴防發生此類重特大治安災害事故。  「8·12」爆炸事故新聞發布會主持人、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龔建生說,14日7時05分從現場搶救出一名生還人員。
  • 天津官方詳解氰化物清理方案及進展 嚴防汙水入海
    防止汙水入海 已經對相關海域監控  爆炸發生後,如何防止事發現場的汙水流入海洋造成汙染,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目前,海事部門正在對爆炸港區的水域進行24小時防控。  16號上午,記者跟隨天津海事局的汙染應急處置船來到了天津港北支航道水域,這是距離爆炸事故現場最近的雨水排放入海水域,這裡總共有六個雨水排放口,目前天津海事局海上汙染應急防控工作正在這片水域展開。
  • 天津港爆炸現場氰化物處理方案確定
    救援隊進入爆炸區現場的中心位置,除了一些確實不能進入的區域外,都進行了搜排,並對土壤樣本和空氣樣本進行了採樣,明火撲滅之後,下一步主要就是進行現場清理。天津環保局環境應急專家組組長包景嶺也表示,因明火已滅,不用擔心隔離區外大氣和飲用水受影響。  氰化物確認分布在兩個點 將分別進行處理  當下,民眾最關注的還是爆炸區域內的氰化物,對此,史魯澤稱,氰化物的位置已確認分布在兩個點,初步判斷有幾百噸。
  • 微博記錄:天津濱海新區發生爆炸事故(更新中)
    另外,要看爆炸物在空氣中處於什麼位置,如果當時的氣象條件將爆炸物輸送較高,可能會通過大氣環流運動飄到更遠的位置。不過目前看,爆炸物處於空氣中的低層,所以遠距離輸送的可能性不大。 @天津發布:多名消防員仍然失聯 1.目前,已有6名消防員犧牲,多名消防員仍失聯。
  • 化工專家:初步判斷爆炸物可能屬於醇類物質
    新京報快訊(記者金煜)8月12日晚,天津濱海新區危險品倉庫貨櫃堆場起火爆炸。環保部應急中心方面表示,目前已經派出工作組,隨國務院工作組在天津濱海新區調查爆炸事件。
  • 天津爆炸原因或為金屬鈉遇水(圖)(1)
    天津「8·12」爆炸進入第7天。昨日,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天津市副市長何樹山出席第7次發布會並表示,爆炸現場的氰化物有700噸左右,集中在核心區0.1平方公裡範圍內,但已用沙土封閉。他還表示,國務院已經成立事故調查組,將給人民一個交代。此外,天津市濱海新區民政局表示,天津已經啟動追認遇難消防人員為烈士及烈士遺屬撫恤優待工作。
  • 天津港生化危機163小時|爆炸|氰化物|氰化鈉|瑞海_網易新聞
    17日15時 爆炸事故核心區築起危化品「隔離牆」經過中建八局天津公司8臺挖掘機、4臺推土機及50部運土車工作,天津港爆炸事故核心區封閉圍壩已經全部完工,為居民和危險化學品之間築起了一道防護牆。14日18時 消息稱地下管線中檢出氰化物由於在爆炸現場的地下管線中檢出氰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質,根據環保專家意見,雨水外排口和汙水排放出口被堵死,確保現場沒有汙水外流進入周圍環境。存儲下來的汙水,將用水泵抽進汙水處理廠。
  • 十問天津港大爆炸·杭州日報
    8月12日23時30分許,天津港國際物流中心區域內瑞海公司所屬危險品倉庫發生爆炸。 此次的爆炸物究竟是什麼化學物品?為何威力如此巨大?接下來是否還有危險?救援安置進展如何?失聯消防官兵有沒有找到?事故原因是什麼?…… 問題1 爆炸威力究竟有多大?
  • 天津爆炸事故中的問題、答案和謠言
    8月12日晚,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發生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事故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截止8月14日上午11點,此次爆炸事故共造成50人死亡;其中消防人員17人;已經收治傷員701人,重傷70人。另據天津港集團公司報告,目前有數十人尚無法取得聯繫,正在積極搜救中。
  • 天津爆炸歷次發布會實錄_政經頻道_財新網
    二、13日下午,已對事故區域內閉水口和雨水管道口完全封堵,確保事故廢水在事故區域內全部暫存。  三、在事故區雨水泵站連接處臨時增加一套移動式破氰處理裝置,破氰後廢水全部泵入保稅區、擴展區汙水處理廠。  四是汙水處理廠採取三項應急措施。
  • 杭州初步實現汙水零直排
    建德、桐廬、淳安等達到或優於Ⅲ類水比例達95%以上,初步實現全域可遊泳。同時,杭州市區河道水質普遍提升1個至2個類別。水網縱橫、人口稠密、企業眾多,地處平原河網末端的杭州,如何做到水質持續改善?杭州創新建設「汙水零直排區」,破解截汙納管「最後100米」困局。
  • 天津爆炸原因或為金屬鈉遇水
    天津「8�12」爆炸進入第7天。昨日,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天津市副市長何樹山出席第7次發布會並表示,爆炸現場的氰化物有700噸左右,集中在核心區0.1平方公裡範圍內,但已用沙土封閉。他還表示,國務院已經成立事故調查組,將給人民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