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2020年西鄉塘區聚焦做優現代特色農業、大力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以來,西鄉塘區堅持「三農」工作重中之重戰略地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緊緊圍繞中央、自治區和南寧市關於「三農」工作決策部署,紮實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強農業各項工作,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農民增收為落腳點,做強做優現代特色農業,突出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突出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農業品牌建設,加快補齊短板,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糧食生產「唱豐年」
「三農」壓艙石作用凸顯
西鄉塘區堅持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大力推進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按照優質、高產、高效農業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農產品總體供應充足,農業生產躍上新臺階。
今年,糧食生產「唱豐年」。西鄉塘區完成早稻種植面積4.6245萬畝,完成南寧市下達早稻種植面積4.57萬畝的101.19%;截至今年10月30日,全城區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8.249萬畝,完成南寧市下達指標任務17.64萬畝的103.45%;糧食產量3.4788萬噸,完成南寧市下達指標任務5.8萬噸的59.98%;水稻播種面積10.092萬畝,完成南寧市下達指標任務9.79萬畝的103.08%。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由2016年的31.76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53.14億元,年均增長4.5%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11537元增加到2019年的15147元,年均增長9%以上。
地裡有糧、人民有盼。西鄉塘區今年農作物種植面積穩定在84萬畝左右,產量穩定在123萬噸左右,水果產量持續增加達到60萬噸,肉蛋奶、果菜品種豐富,「菜籃子」「果盤子」供應充裕,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數字科技「雙加持」
現代農業邁上新臺階
西鄉塘區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技術裝備支撐能力明顯增強,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提高。
其中,西鄉塘區出臺《西鄉塘區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增點擴面提質升級(2018—2020)三年行動方案》,推動示範園區實現鄉村全覆蓋。城區累計建成西鄉塘區美麗南方休閒農業(核心)示範區、西鄉塘區群南柑橘產業核心示範區、西鄉塘區頂哈鴿產業核心示範區等67個示範區(園、點)。全城區發展培育新型農業生產(加工)企業500多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00多家、家庭農場50家,有力推動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智慧農業同樣成為西鄉塘區現代農業轉型的一抹亮色。城區接續推動數字農業項目,利用傳感器、無線網絡、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進行數據收集分析和可視化展示,指導具體農業生產。2018年以來,智慧農業不斷迭代升級,目前,西鄉塘區共打造了5個數字農業示範基地,在52個村設立104個數字農業監測點,實現城區數字農業全覆蓋。
在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農具也完成了更新換代。目前,西鄉塘區各種拖拉機擁有量達17074臺,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41.442萬千瓦。城區農業機械化作業面積達到65.325萬畝,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62.34%,其中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4.95%,主要農作物良種實現全覆蓋。
擦亮農品「金招牌」
強化農業產業「精」意識
西鄉塘區堅持「穩糧食、穩經作、擴果蔬」發展思路,深入推進現代特色產業「10+3」提升行動,逐步形成了優勢突出和特色鮮明的農業產業結構,讓農業產業不斷向「精」邁進。
「精」尤其體現在優化水果種植結構上。西鄉塘區藉助氣候、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火龍果、甜瓜、百香果、大青棗、柑橘等優質水果種植業,引進三紅蜜柚等新品種、新技術,引導水果產業規模化、專業化發展。轄區內柑橘種植面積達12.64萬畝,配備廣西第一條柑橘類產品精細分選的流水線,柑橘分級包裝生產達每小時10噸。
推進水產畜牧業轉型升級。西鄉塘區畜牧及水產養殖業同樣「做優做精」,引進牧原集團、新希望集團、金陵農牧等農業龍頭企業大型生豬養殖項目;支持中小規模養殖場擴建、新建,提高生豬產能;積極推廣貨櫃循環水養殖技術和水產高效生態養殖模式,提升水產健康養殖水平。
另外,西鄉塘區還大力開展農業品牌建設工作,著力推進農產品「三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富硒農產品認證和富硒農產品品牌建設,打好農業「綠色牌」。截至目前,累計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11個,廣西桂潔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甜彎彎」品牌系列綠色產品,廣西銘和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壯鄉美」品牌系列綠色產品等上榜。
西鄉塘區鼓勵企業爭創馳名商標、培育知名品牌,加快打造一批「西鄉塘」字號農業品牌;打造集農業、休閒、文化、旅遊於一體的美麗南方鄉村休閒旅遊集聚區,美麗南方休閒農業品牌享譽全國;提升「金陵雞」「甜彎彎」「世外柑林」「桂姿」等商標知名度,不斷擦亮農業產業「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