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宇首次回母校講課講述三年浙江檢察長經歷

2020-11-30 騰訊網

給你精彩 等你關注

11月26日,西北政法大學長安大講堂「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理論與實踐」學術報告舉行。主講人賈宇,曾任西北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浙江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西北政法大學校長楊宗科擔任主持人。本次活動以西北政法大學長安校區滿天星報告廳為主會場,長安校區圖書館一樓報告廳、雁塔校區人權研究院報告廳為分會場,全程同步網絡直播。

以下是學術報告主要內容:

該學術報告主要包括我國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發展歷程、特色優勢、浙江實踐和新時代發展啟示四個部分。賈宇老師以「檢察」二字的含義為出發點,點明了「廉」在政治中的重要性。他認為,我國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發展歷程分為初創階段、停滯階段、恢復重建階段及轉型發展階段四個階段。賈宇老師系統回顧了我國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發展歷程,特別對2018年至今的轉型發展作詳細講解。他認為,我國檢察機關的性質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在國家政體中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組織結構獨立嚴密,屬「檢察一體」和「雙重領導」機制,實行黨的領導、人大監督和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相統一。同時他指出我國檢察制度解決了「我是誰」的歷史疑問,滿足了法律監督的履職需求,保證了權能運行的有序高效,明確了檢察事業的發展方向。

以專家學者對檢察權性質的爭議為著眼點,賈宇老師指出我國檢察權設立的初衷是保障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維護國家法制統一的同時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順利進行。他圍繞檢察機關的性質、檢察機關在國家政體中的地位等四個方面點明我國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所具有的特殊性。賈宇結合具體實踐,通過闡述我國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能滿足法律監督的履職要求、保證權能運行的有序高效等,進一步說明其在我國具有強大的優越性。

賈宇老師就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浙江實踐展開深入分析。他結合浙江檢察機關的實際工作,闡述了檢察機關如何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和國家戰略,如何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如何探索檢察機關網絡空間治理等重要實踐命題。賈宇點明檢察機關需要做優刑事檢察工作,做強民事檢察工作,做實行政檢察工作及做好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在推進「四大檢察」協同共進的基礎上,全面深化法律監督。

賈宇老師指出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發展應在歷史脈絡中堅定法治信仰,在實踐語境中站穩中國立場,在變革發展中開闊國際視野及在德法兼修中培育平民情懷。他對同學們寄予期望,鼓勵同學們以飽滿的熱情投身於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程中,讓青春為法治中國夢綻放。

對於11月26日晚的講座,廣大同學思緒良多,對於賈宇老師重回校園,他們慷慨萬千。

昨天晚上是我第一次見到賈宇老師,作為一名2020年剛剛入學的新生,我雖然沒有見過他,但從學長學姐和學校老師的口中,我都能體會到他是一個令人尊敬的可愛的老師。昨天在大屏幕裡看見他,聽他講了兩個小時的報告,我深深的體會到賈宇老師是多麼可親可敬。可能是他講述的自己所辦的一件件案件中透露出的來著他心底的善良和人文關懷,可能是他依舊飽含深情地說「我們西北政法大學」,可能是他依舊對曾經共事的老師如數家珍…一種奇怪的共情讓我差點紅了眼眶。

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2020級關舒心

作為一名校史館講解員,隔著一張張照片,我很多次地向參觀人員講述賈宇老師的故事,通過這次講座終於見到賈宇老師本人了,感覺非常親切。賈老師很有人格魅力,他通過現身說法,將他的經驗與我們分享,讓我們看到了書本以外的法治實踐。從賈老師的言語中,能深切感受到他一直都在關注西法大的發展。他對我們的希冀:在歷史脈絡中堅定法治信仰,在實踐語境中站穩中國立場,在變革發展中開闊國際視野,在德法兼修中培育平民情懷。將我們的育人理念放在現實發展中,對於我們青年學生來說更有實踐性。

刑事法學院2019級車昭宜

賈宇老師離開學校到浙江省任檢察長多年了,今天回來學校開講實屬難得,圖書館很快座無虛席。我很榮幸自己有這麼一次難得的機會能夠如此近距離地看見賈宇老師,聆聽他的講話,並且得到了親筆籤名。他分享了自己任浙江省檢察長過程中獲得的關於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理論觀點和實務經驗。講座內容豐富,脈絡清晰,從回顧歷史到分析現狀,再到展望未來,最後立足我校的育人理念「法治信仰、中國立場、國際視野、平民情懷」,對同學們提出了幾點要求和美好期望。本次講座我受益匪淺,對法律監督問題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並將努力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之中。

經濟法學院2019級周勳琪

在賈宇老師步入報告廳時,全場自發起立掌聲雷鳴。西北政法學院的最後一任院長,西北政法大學的第一任校長。「如果心中有光,那跑起來就有方向」。「法治信仰,中國立場,國際視野 ,平民情懷」;「在歷史脈絡中堅定法制信仰;在實踐語境中站穩中國立場;在變革發展中開展國際視野;在德法兼修中培育平民情懷」,賈老師我們牢牢記住了您的教誨。「孩子們,你們要成為人民的、國家的建設者,辦實事,做實事。看人長處,幫人難處,一步一步。」賈老師真的太溫柔了,您的話是有溫情的,賈老師,您說的話我們銘記於心。

公安學院2019級錢書豪

他,是西北政法學院最後一任校長;他,是西北政法大學第一任校長;他,是浙江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他,擁有很多身份標籤,但他始終心繫著西法大這片法治沃土,當賈宇老師說出:「回家真好」,全場為之掌聲雷動,沒錯,這是他的家,也是千千萬萬西法大校友的精神家園。從他的言語中我仍能處處感受到他不負我國黨和人民的期望,感受到對於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事業的熱愛以及對我們廣大西法大學子的殷勤期盼。我相信現在以及未來的一批批西法大學子勢必能夠不負青春,不負時代,在新時代的砥礪奮進中不斷堅定我們的法治信仰,在知行合一中始終站穩中國立場,在變革發展中開拓國際視野,在德法兼修中秉持平民情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事業貢獻青春力量,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程中書寫青春華章。

行政法學院2018級閆旭陽

最後,幾組賈校長的畢業致辭請大家細細品讀一番。

15年寄語當年冬至起義摔水壺事件:

作為成長中的熱血青年,你們中的有些同學在學校期間,也曾留下過另一類印記。例如,2014年12月22日夜晚,那次集體的無意識的宣洩和狂歡,你們吼聲震天,往樓下摔了無數的暖水瓶,學校立刻被上了網,打掃衛生的校工師傅們辛勞到凌晨。且不說學校限制宿舍濫用大功率電器是為同學們的生命安全考慮,即使學校的工作有瑕疵,同學們提出反對意見的這種形式也完全不符合法治信仰、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這不應該是西法大學生的行事風格。我在這樣喜慶的場合提及這樣的記憶,不是為了批評同學們。老師只是在這兒掏心掏肺的給大家提個醒,今天出了學校大門,以後絕不要再做這樣的事情。母校對同學們的愛是深沉的。那兩天你們把事情鬧到風生水起,學校沒有追究任何一個同學的責任,今天沒有任何一個同學為此事背著哪怕一頁紙的負擔離開母校。但今天出了母校的大門,若有同學還以這樣的方式表達意願,結果一定迥然不同。切記!切記!!

16年寄語當時還沒裝空調的政法宿舍:

「我也深知,學校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說,讓同學們年年酷暑『無處可乘涼』,『進寢室、桑拿房——汗溼裳、床板燙』,畢業前還在呼籲『裝空調,賈校長』。我代表學校真誠地向你們說聲抱歉。」

17年感情誠摯為大家最後一次畢業寄語: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朋友們,今天畢業的同學們在西法大的校園裡求學成長度過了千餘個日日夜夜,我則在這裡學習、生活、工作了整整38個春夏秋冬。不管時間長短,當我們要轉身告別時,都對這所學校充滿了留戀和不舍,以後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會記得大秦嶺下的這座天平樓,還有天平廣場上的這棵老槐樹。這裡是我們的根,這裡有我們的魂,這裡是我們永遠的精神家園。請大家時時刻刻記住我們的母校,並為她加油吶喊,為她祈福祝願。

再見了同學們!再見了西法大!祝願大家此去前程似錦,他日相逢依舊赤誠。

15年的時候講起摔水壺令曾經衝動的學子們淚流滿面,16年為沒有空調道歉又令在校生們潸然淚下,17年的「最後一課」更是讓無數西法大人終生銘記。

這就是賈校長,一個始終情系師生的校長,一個為政法學子所敬仰的校長,一個率領西法大走向輝煌的校長。

「法治信仰,中國立場,國際視野,平民情懷」這是刻在天平樓廣場的石碑上的內容,也是賈校長所提出的我校育人理念,這麼多年來一直為西法大人所銘記。

賈校長赴任浙江時曾說過:「不管是校長還是檢察長,都是法律工作隊伍中的一員,法治信仰不變,平民情懷依然。」

對於自己身份的轉換,賈校長後來表示:伴隨著共和國的壯闊發展,伴隨著共和國法治建設的長足進步,從祖國大西北到東南沿海,從「教授」到「檢察官」,從「校長」到「檢察長」,從法學教育研究工作到司法實務,「變」的是時空、是身份、是任務,「不變」的是初心和情懷。

撒貝寧曾在《開講啦》中提及自己北大法學院的學習經歷:「最讓我感謝不是說你在北大學到了什麼,而是母校給我所培養的法治思維,這讓我即使在日後的工作生活中即使不從事相關工作也獲益匪淺。」

我們學校也如是,雖然這些年來總有幾處為人詬病:沒博士點、沒落貴族、發展緩慢……但最重要的並不是西法大教會了你多少的知識,而是在你的心中播下了一顆法治信仰的種子。

賈校長以身作則,政法學子們也不甘落後,而今的祖國大地各行各業都播撒了西法大的種子:他們有的身居高位有的躬耕基層,有的名滿天下有的默默無聞,有的家纏萬貫有的艱難度日……他們可能是檢察官、是法官、是律師……但他們的心中那顆法治之種始終在默默成長,靜待花開。

來源:西北政法大學學生會、青春都在西北政法

相關焦點

  • 深入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 大檢察官訪談|賈宇:讓高水平法治浙江...
    本報即日起推出「深入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大檢察官訪談」專欄,邀請省級院檢察長對標對表五中全會精神、習近平法治思想,暢談各自的思考、謀劃和舉措。『十四五』的浙江檢察工作,要在最高檢和浙江省委領導下,立足浙江實際,以『三地一窗口』的擔當,為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貢獻更多檢察力量!」在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浙江省委十四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過程中,賈宇對「十四五」浙江檢察工作有了清晰思路。
  • 省院檢察長現場回答提問...
    廣東省檢察院檢察長林貽影表示,下一步,廣東檢察機關將繼續堅持服務大局不動搖,與時俱進更新檢察理念,實現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近三年以來,在最高檢引領下,全國檢察機關實現了華麗轉身。」浙江省檢察院檢察長賈宇用「理念一新天地寬」「四梁十柱開新局」「一案一事總關情」來形容這樣的轉變,並建議今後檢察監督工作還需要繼續加強,要「理直氣壯講監督」。
  • 傑出校友楊金龍院士回母校講學
    10月25日下午,我校物科院1981級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金龍教授回母校講學。
  • 廣東萱嘉張嘉恆回母校助學演講 勉勵師弟妹立志遠大
    2018年5月19日下午,廣東萱嘉集團首席科學家、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專家、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嘉恆應邀回到母校廣東韶關北江中學,為廣大師生做了題為《一個「85後」教授博導的創新創業之路》的主題報告。
  • 南通中學著名校友李大潛院士回母校開設專題講座
    我校1953屆校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大潛再回母校,開設了一場別開生面、氣氛熱烈的數學教育專題講座。我校數學學科全體教師聆聽了講座。李大潛院士從數學這門學科本身的重要性出發,闡釋了為什麼要學好數學,講述了學好數學對一個人的培養和成長起到的重要作用。
  • 老師請考上清華的學霸回母校傳經,學霸回應三個字。老師懵了!
    老師不僅是說說而已,為了給學生激勵和幫助,瞅合適的機會,學校會邀請學霸回母校給學弟、學妹做做演講,分享一下學習經驗,傳授一下學習方法,鼓舞鼓舞士氣。一般而言,應母校邀請,學霸們肯定會滿口答應的,精心準備的。畢竟母校是培養自己成才的地方,對母校的感激,對老師的感恩無以報答,機會來了,怎能不盡心竭力?
  • 博士生導師教授回花垣母校,捐錢又出力
    11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饒碧俊應花垣縣第四中學邀請回到母校,與近距離為全校師生作了一場勵志教育講座。饒碧俊出生在花垣縣龍潭鎮龍門村,1975至1979年分別在花垣縣第四中學初中部、高中部就讀,曾於1986年在花垣四中任教兩年,既是母校學子的老學長,又是母校教師的老前輩,現為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授。
  • 張榮橋總師回西電講述火星探測工程
    11月15日,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西電傑出校友張榮橋回到母校,在北校區大禮堂為全校師生帶來航天金課《初戰告捷 任重道遠-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介紹》。黨委副書記楊銀堂主持報告會並致辭。
  • 高校畢業生回母校 用羅盤、地質錘、放大鏡拍婚紗照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17日電(記者 李華錫 通訊員 朱鵬)臨近「520網絡情人節」,成都理工大學兩名畢業生回母校拍攝創意婚紗照,在網絡上走紅。羅盤、地質錘、放大鏡是地質類專業中的「三寶」,他們就帶著這「三寶」回到學校,在校友的幫助下拍攝了一組創意婚紗照,用不一樣的方式紀念這美好的時刻。
  • 中國哪些大學是諾貝爾獎得主的「母校」?
    屠呦呦沒有留學經歷,她打破了「中國的大學培養不出諾貝爾科學獎項」的「魔咒」。盤點成為諾貝爾獎得主「母校」的中國大陸的大學。屠呦呦沒有留學經歷,她也打破了「中國的大學培養不出諾貝爾科學獎項」的「魔咒」。以下,盤點成為諾貝爾獎得主「母校」的中國大陸的大學。
  • 他用一生經歷和體會與母校師生分享,生動講述「我奮鬥我幸福」
    張軍球先生用自己"我奮鬥我幸福"一生經歷和體會與母校學生交流分享,講座形象生動、內容豐富、主題鮮明,讓師生受到一場充滿正能量的教育。現將演講稿轉發,旨在讓廣大師生、家長廣泛閱讀,也許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發。高州市石龍中學是一所全日制初級中學,在校師生800多人。校園布局合理,綠樹成蔭,環境優美。學校以「讓學生臉上掛著微笑」為辦學理念。
  •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舉行溫州校友聯誼會
    未來網高校頻道7月11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翁晨丹)7月6日,60餘名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溫州校友們歡聚一堂開展了校友聯誼活動,該校副院長梅樂和、學校科研處處長、浙大溫州研究院院長謝新宇、數據學院黨委副書記于欣、汪洪、該校招就處副處長陳美芳等赴溫州參加了此次活動。
  • 屠呦呦捐資100萬 回母校設被打屠呦呦醫藥人才獎勵基金
    ­  聽到詹啟敏、郝平和韓啟德的解釋,轉而屠老師又說,「我的名字不要亂用,如果我的名字對母校真正有用,還是可以的。今天來這裡的都是母校的人吧。」在場的所有人不約而同地鼓掌歡呼。­  韓啟德對屠呦呦老師說:「今天這個時代跟您做研究的那個時代不同,現在我們有經費,有人才,您的工作要積極地向前推進。北大人、北醫人不僅要傳承您的科學精神,也要傳承您的事業。」
  • 郭敬明榮歸母校上海大學:沒畢業學生變身客座導師
    充滿這些矛盾的郭敬明,反被母校上海大學聘為客座導師,旋即引發爭議。支持者稱,「雖說他沒有學位,但能創作出數億票房的電影,也證明了他的能力,至少在這方面比踩他的人強。」反對者直喊「他是庸俗的商人,大眾不判斷,大學卻需要判斷,大學請他講課,就完全沒底線了」。
  • 回母校衣錦還鄉,合影靠邊站,讓長輩站C位
    據悉,身為桌球男單世界第一的樊振東,於1月5日回到了母校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小胖這次回母校,可以說是衣錦還鄉,在去年的比賽中,他在男乒世界盃決賽中擊敗馬龍奪冠。趁此機會,他鼓勵廣州桌球隊運動員為廣州、為國家桌球事業增光添彩。
  • 56歲哈佛大學講席教授謝曉亮正式全職回母校北大任教
    2006年,通過三年努力,謝曉亮在分子生物學方向的兩篇「處女作」便在《科學》和《自然》雜誌上同時發表。文章首次報導了活體細菌細胞中蛋白質分子一個一個隨機產生的實時觀察,定量描述了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文章產生了很大的學術影響。
  • 史上最牛歷史老師講課視頻上網 一夜成名(視頻)
    袁騰飛給學生聲情並茂地講述拿破崙加冕的歷史    他,袁騰飛,男,北京一中學歷史老師,名不見經傳,可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突然之間他就成了但作為北京市高級歷史教師,此次「非正常出名」讓袁騰飛倍感壓力,他甚至不希望別人知道他的工作單位以及從教經歷。有同行笑著叫他「牛老師」,也有老師背後說他「譁眾取寵,胡說八道」。而在這個教了14年中學歷史的老師看來,自己的任務其實只是普及歷史知識,並且讓這種普及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 鄭日青:感恩母校 砥礪前行
    而他回覆說一直誠惶誠恐不敢提筆,因為母校有許多優秀的學子,他們不僅在母校期間成績優秀,而且離開母校後在各自領域貢獻突出,而他根本算不上,更談不上風採。接連幾次收到記者微信後,他終於鼓足了勇氣逐漸聊開了—— 1965年7月1日,鄭日青出生在崇陽縣天城鎮河田村白雲潭鄭家,1982年就讀崇陽一中,1987年畢業。
  • 襄陽四中校友向母校捐款1000萬,連班主任都…
    為母校做點什麼大概是所有走出校門的同學都有的一個小小心願今年教師節襄陽四中1987屆校友黃勝就向母校捐款1000萬元以當年班主任張正林的名義設立教育基金回饋母校與恩師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 四川阿壩州:檢察長新年寄語青年幹警勤學善思篤行守紀
    院黨組書記、代理檢察長鄧鵬,黨組成員、常務副檢察長劉志武,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鄧軍,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張寧,機關40周歲以下34名青年幹警參加座談。會議由政治部主任鄧軍主持。  會上,每位青年幹警結合個人工作經歷、家庭情況等就輪崗鍛鍊、幹警休假、職級待遇解決、上下班出行、教育培訓、交流學習、司改人員分類、家庭分居等困惑及困難問題向鄧鵬代理檢察長和參會黨組成員用說真話、吐真言的形式反映。  在聽取幹警的情況反映後,鄧鵬代理檢察長和參會黨組成員就有關問題與青年幹警互動交流,溝通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