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端粒較短與兒童肥胖有關

2020-12-06 生物谷

英國與法國聯合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與非肥胖同伴相比,肥胖女孩與男孩的白細胞端粒明顯較短,這一發現突出了早發性肥胖對未來健康的潛在有害影響。研究報告2月24日在線發表於美國《臨床內分泌和代謝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成人肥胖與較短的平均白細胞端粒長度(LTL)有關。LTL是一種生物年齡標記物,與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年齡相關的狀態有關。然而,兒童肥胖與LTL的研究還沒有定論。該研究旨在通過對一個大規模病例對照人群測量平均LTL,來明確端粒長度和兒童肥胖之間的關係。

研究者採用多重定量實時PCR檢測,測量了793例(早發性肥胖471例,非肥胖對照組322例)2-17歲法國兒童的LTL。研究者比較兩組間的平均LTL,並研究端粒長度和選定的人體測量與生化測量之間的關係。

結果顯示,肥胖兒童的平均LTL比非肥胖兒童短23.9%(P<0.0001)。端粒長度與年齡(對照組R=-0.17,P=0.002;肥胖兒童組R=-0.15,P=0.001)、體重對數(對照組R=-0.13,P=0.017;肥胖兒童組R=-0.16,P=0.0004)以及身高(對照組R=-0.15,P=0.008;肥胖兒童組R=-0.17,P=0.0002)呈負相關。不論肥胖兒童組還是對照組或是全體,女孩和男孩的平均LTL差異不顯著。

(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美國發現有人易患感冒原因:白細胞端粒較短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研究人員20日發表的研究報告說,原因可能在於這部分人的白細胞端粒較短。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研究人員近日發表的研究報告說,原因可能在於這部分人的白細胞端粒較短。端粒是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生物染色體末端的結構,它就像鞋帶末端的塑料套一樣,能夠保護染色體不被磨損。但隨著細胞自身不斷分裂,端粒的長度會變短,因此端粒長度被看作細胞老化程度的標誌。
  • 精華盤點:端粒與人類疾病!
    Alder教授說道,當我們出生時,我們的端粒非常長,隨著年齡增長端粒會不斷變短,本文中我們發現肺部疾病的個體端粒往往相比正常個體的端粒較短。【26】白細胞端粒較短與兒童肥胖有關英國與法國聯合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
  • 科學網—端粒:可調試的「時光機器」
    上述端粒長度僅就體細胞(如白細胞)而言,性細胞的端粒長度卻是越老越長。 端粒悖論:長壽或致癌 端粒酶活性高,端粒就長;端粒酶活性低,端粒就短。 生死有「命」,有跡可循 年齡與性別對端粒長度有明顯影響。在年齡為56±11歲的被調查者中,不論性別,白細胞的端粒長度與年齡成反比,年齡越大,端粒越短。 在143名60歲以上的健康老人中調查發現,白細胞的端粒過短能使生活質量下降,患心臟病和傳染病的機會分別提高3倍和8倍。
  • 【論文故事】窮人家的孩子端粒短?
    真核生物的染色體每複製一次便會縮短一點,而端粒則是染色體的保護盾——它是染色體兩端的一段重複序列,染色體複製時一般只會減短端粒,不會影響遺傳信息。通常,只有在配子(精子或卵細胞)形成時,端粒才能夠重新合成,以便起始一個新的生命周期;當端粒不能更短的時候,染色體不再穩定,細胞的生命就走到了盡頭。因此,端粒長短是衡量壽命的一個重要指標。
  • DNA片段能預知壽命:端粒長度決定生物壽命
    血液中含有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以及一些幹細胞。其中,最能反映人的生理和病理狀態的是白細胞,因為白細胞內部有染色體,染色體兩端當然有端粒。已有的研究發現,測試白細胞染色體上的端粒,就可以推斷一個人壽命的長短,同時還能發現一些疾病的蛛絲馬跡,因為端粒明顯地與衰老和疾病有關。  「科學算命」  你有沒有興趣?
  • 研究發現兒童肥胖與大腦關鍵區域的結構差異有關
    根據劍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與正常體重兒童的大腦相比,兒童肥胖與認知控制相關區域的大腦結構差異有關。但是,領導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強調,由於他們的大腦結構不同,因此無法說出肥胖是否會導致這些腦部變化或兒童是否肥胖。全世界約有1.24億兒童肥胖。
  • 少坐一會兒,端粒就能變長嗎?
    染色體端粒長度與細胞壽命有關,而個人的生活方式也會影響到端粒的長度。當說起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必會提到要經常參加體育運動。那麼相比天天坐著的人,經常運動會增加我們的端粒長度嗎?今年9月3號,一篇發表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上[1]的論文希望證實這個問題。
  • Science:是什麼決定了人類的端粒長度?
    Science:是什麼決定了人類的端粒長度?1#壽命1端粒是位於染色體末端的DNA蛋白複合物,其可以保護染色體末端不被降解和融合。已有的研究顯示,端粒的DNA成分隨著細胞的每次分裂而縮短,最終會引發細胞衰老。血液細胞中的端粒長度(TL)作為人類衰老的生物標誌物和年齡相關疾病的危險因素已被廣泛研究。然而,至今為止,全血中的TL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疾病相關組織類型中的TL是未知的,而且關於不同人類組織中TL的變異性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描述。
  • Obesity Reviews:肥胖與衰老或許具有相似效應
    2020年2月27日 訊 /生物谷BIOON/ --據估計,全球範圍內有19億成年人和3.8億兒童存在超重或肥胖症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越來越多的人死於超重而非體重不足。 對此,Concordia的研究人員正在敦促衛生當局重新考慮他們對肥胖症的治療方法。
  • 或與染色體端粒長短有關
    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22歲以上成年人對感冒的免疫力,與一種染色體端粒的長短密切相關。  染色體端粒越短就越容易感冒  這項由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謝爾頓·科恩教授領銜的研究主要為了研究染色體端粒長短與一些中青年常見病的關係。在試驗中,科研人員邀請了152名18至55歲不等的志願者作為實驗對象,並事先觀測他們細胞內染色體端粒的長短。
  • 美媒報導染色體端粒長度關壽命 縮短可能患病
    但是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丟失一部分,所以在人的一生中,端粒總是在不斷縮短。最後,縮短的端粒宣布細胞老化,這時細胞不再分裂或活躍,但還沒有死亡。  皮膚表面老化的細胞使人看上去皺紋累累;而我們身體免疫系統老化的細胞使人們易於患上老年性疾病,如心臟病、心衰、糖尿病以及所謂的 「喪失生存力」。  人類關於端粒的研究大多集中於對免疫系統白細胞的研究。
  • 多篇文章解讀近期端粒相關研究成果!
    .2018.01110一項針對來自五個歐洲國家的1,200多人的新研究發現,端粒長度較短的老年人更有可能難以進行日常活動。【4】PNAS:患病心臟中的心肌細胞端粒較短doi:10.1073/pnas.1714538115根據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一類患有叫做「心肌病」的心臟病患者心肌細胞中的端粒異常短。端粒是一種DNA序列,可作為染色體末端的保護帽。
  • 快速刺激機體產熱增加但持續時間較短的激素;單純性肥胖患者運動
    能快速刺激機體產熱增加但持續時間較短的激素A.胰島素B.腎上腺素C.甲狀腺素D.皮質醇E.醛固酮正確答案,B腎上腺素答案解析:當機體遇到緊急情況時,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激活,腎上腺髓質迅速釋放大量兒茶酚胺,兒茶酚胺可通過多種途徑快速增強機體代謝產熱,因此,腎上腺素是能快速刺激機體產熱增加但持續時間較短的激素
  • 美媒:研究顯示肥胖或影響兒童決斷和自控力
    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導 美媒稱,一項新的研究報告說,兒童肥胖可能與大腦結構的變化有關,這些變化可能會導致在解決問題時有困難的行為衝動的兒童。據合眾國際社網站12月9日報導,超重和肥胖的兒童往往擁有較薄的前額皮層,這是大腦中與決策和解題能力相關的區域。
  • 一個有關衰老的最新理論《端粒效應》
    到1980年代的時候,還是布萊克本參與研究,發現端粒在細胞分裂過程中,起到了保護 DNA 序列的作用。每一次細胞分裂都要複製染色體。每次複製染色體的時候,端粒內側的 DNA 是全面複製,但是端粒那一段的 DNA,每次都會少一點。這就是說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要變短一點。等到端粒短到一定程度之後,它對染色體的保護作用就沒有了,染色體就不能正常複製,細胞就不能分裂了。
  • 抑鬱小鼠外周血和大腦之間端粒長度的反向變化
    在這裡,我們證明了小鼠在慢性束縛應激下會導致下丘腦弓狀核(POMCARH神經元)中的前阿片肽類神經元過度活躍,與腹側被蓋區(DAVTA神經元)中多巴胺能神經元的神經活動減少有關。我們進一步發現,POMCARH神經元投射到VTA,並通過直接和間接的神經傳遞向DAVTA神經元提供抑制性信號。
  • Science:端粒長度與性別、種族和慢性病相關
    端粒是在染色體末端發現的重複的非編碼DNA序列,就像保護帽一樣,可以保護染色體末端免於降解和融合,使重要的遺傳信息不致丟失。隨著細胞的不斷分裂,端粒長度(TL)會隨時間逐漸縮短,最終觸發細胞衰老,因此TL長期以來也一直被認為是人類衰老和疾病的重要生物標誌物。
  • 青春期前肥胖兒童高於正常兒童,是因為 IGF1R?
  • 西班牙科學家:垃圾食品讓端粒縮短,或讓衰老提速50%
    大夥都知道「燒烤」是絕大部分國人無法拒絕的美味,然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此前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榜單來看煙燻類、燒烤類食物基本每次都榜上有名,近期的一項科學研究表明食用大量垃圾食品不僅肥胖,還可能是細胞加速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
  • 活多久看端粒!Nature最新:已有辦法恢復抽菸加班導致的端粒縮短
    最近《Nature》雜誌刊發的一則研究報告引起關注,Wellcome Sanger研究所對16名吸菸者、非吸菸者、戒菸者進行了測序,結果顯示吸菸者的端粒長度明顯更短,且細胞內有大量突變風險:吸菸者每10個細胞中9個存在突變,其中1/4具有至少一個促癌突變。類似的現象同樣發生在高壓工作、加班熬夜的群體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