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火箭噴管黑科技 不是你想像的那樣簡單

2020-12-08 騰訊網

騰訊科技訊(喬輝)近日,國內商業航天企業藍箭航天宣布,公司自主研發的「天鵲」(TQ-12)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噴管夾層雷射焊接一次成功,首臺80噸發動機噴管順利下線。

據悉,使用該項技術,可使成本降低90%!帶著對這種黑科技的敬畏,我們採訪了藍箭航天CEO張昌武和藍箭航天高級工程師、推力室負責人袁宇。根據他們的介紹,我們把乾貨內容從科普層面進行了梳理和總結。

什麼是噴管?

太空梭發射時的三個尾噴管

火箭點火時那個噴出火焰的喇叭形的裝置,就是噴管。它是火箭發動機推力室的一個重要裝置。負責將推進劑燃燒產生的高溫、高壓燃氣的熱能轉化為動能。大家平時看到的「大喇叭」其實是它的後半部分,噴管的前半部是由大變小向中間收縮至一個窄喉,也就是倒著的「小喇叭」。

著名的火箭工程師馮o布勞恩和巨大的土星五號火箭尾噴管

窄喉之後又由小變大向外擴張至出口,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大喇叭」。箭體中的氣體受高壓流入噴嘴的前半部,穿過窄喉後由後半部噴出。這一結構可使氣流的速度因噴截面積的變化而變化,燃氣通過喉部後,在噴管中進一步的膨脹、加速,馬赫數從1增加至4左右,噴管出口處的燃氣噴射速度高達3500m/s以上,以獲得巨大的推力。由於它是瑞典人拉瓦爾發明的,因此這種「喇叭形」的噴管被稱為"拉瓦爾噴管"。可以說,噴管是火箭發動機比衝性能的保證。

反直覺的噴管現象

這裡有一個看似違反直覺的現象:玩過水管的朋友都知道,當你把水管用手捏扁的時候,水流會變細且能噴出去更遠。那麼這個尾噴管為什麼反而逐漸變粗呢?這樣的話速度不是會降低了嗎?簡單來講是這樣的,水流與火箭的燃氣不同。水流是不可壓縮的流體,而火箭燃燒產生的高壓燃氣在窄喉的兩側的壓強不同,溫度也不同。無論再大的壓強,燃氣在窄喉處的最大速度只能達到聲速,當燃氣越過窄喉後,在尾噴管處迅速膨脹降溫,把內能轉變為動能。因此,噴管在火箭的能量轉換過程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噴管如何才能承受這麼高的溫度?

據悉,大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在工作時,噴管需要承受燃氣劇烈的高溫加熱作用,燃氣溫度在1000至3000度之間,表面熱流密度從4至20MW/m2之間,與太陽表面的熱流密度接近。什麼材料才能承受如此高的溫度呢?科學家想出了更好的辦法,那就是使用推進劑來對噴管進行冷卻。我們知道液氫的溫度是零下253攝氏度,液氧的溫度是零下183攝氏度,現成的冷卻劑啊。

具體方式就是將噴管的結構做成夾層的,讓推進劑在進入燃燒室之前,先在夾層裡高速流動,帶走燃氣傳給噴管的熱量,保證噴管不被燒毀。燃氣傳給推進劑的熱量對推進劑進行了預熱,這部分熱量最後又被推進劑帶回了燃燒室,得到了再生,因此稱之為再生冷卻噴管,或主動冷卻噴管。

對於其他沒有用低溫燃料的火箭,使用的是噴管內加燒蝕層的方法,燒蝕層中的燒蝕材料會帶走火箭產生的高溫。

噴管的焊接工藝

對液體火箭發動機再生冷卻噴管,既要求其有足夠的結構強度、剛度,以承受軸向的推力、內部的液壓、強烈的震動;又要求其重量儘可能輕,以提高發動機推重比。同時,噴管的擴張型面精度還應與設計理論型面接近(如最大推力型面),以使燃氣以最優的方式膨脹,獲得最高的比衝。因此,再生冷卻夾層式噴管的製造,一直以來都是液體火箭發動機生產中的難題。

機器人雷射焊接設備

目前,在工程應用中,夾層式噴管結構,一般有波紋板式、銑槽式和管束式等三種。波紋板式夾層噴管是在噴管的內壁和外壁之間加入一圈一圈的波紋板,波紋板的「波峰」「波谷」分別於內外壁連接。這種噴管在我國的肼類燃料發動機上應用較多。

銑槽式噴管結構由噴管內壁和外壁組成,在鍾型的內壁上,以銑削的方式加工出幾百個沿軸向方向的凹槽,槽與槽之間保留的部分稱為「肋」。通過特殊的工藝,將幾百個肋與噴管外壁連接起來,形成幾百個封閉的流動通道的噴管夾層結構。

管束式噴管,按管子的排列形式來分,可以分為直列式和螺旋式。直列管束噴管曾在美國的液體火箭發動機上得到廣泛應用,著名的「土星5號」登月火箭的F-1發動機就是直列管束式再生冷卻噴管。

螺旋管束噴管,是採用數百根方形等截面的高溫合金薄壁管(管壁僅有0.3mm)通過改變螺旋升角的方式拼成,採用手工氬弧焊或機器人將管子與管子的拼接縫焊接在一起。這種噴管具有質量輕、剛性好、使用壽命長等優點。目前主要應用在液氧液氫發動機上。

藍箭成功突破雷射焊接夾層噴管技術

據了解,雷射焊接夾層噴管技術為國內首創,並已經申報了專利。在此之前,國內尚無該技術的研究基礎,國際上也無相關型號的成熟產品。此項新技術實現了大型噴管機器人全自動雷射焊接,可大幅度降低噴管制造成本,縮短製造周期,提高產品質量,便於實現產品批量化製造。

「天鵲」(TQ-12)80噸發動機噴管直徑1m以上,焊接用時僅2天,隨著後續工藝的進一步成熟,具有壓縮至10小時以內的潛力,相比傳統的噴管制造工藝,製造周期和成本僅為螺旋管束噴管的1/10左右。

藍箭航天創始人、CEO張昌武表示,「天鵲」(TQ-12)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噴管順利下線,表明了藍箭的自主創新取得了重大成果,核心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不僅極大縮短了「天鵲」發動機的研製周期,降低了成本,還證明了公司堅持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決心,也為航天製造工藝的多樣性進行了一次有力的探索。

相關焦點

  • 美國宇航局首次確認月球有水存在,但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有疑問:科學家不是早就知道月球上有水了嗎?事實上,在此之前,科學家只是發現月球上有水的跡象,但是沒有明確的證據。而在今天,美國宇航局確認了月球有水的證據。而月球上的水可以為太空人補充所需的水資源,它也可以電解為氫氣和氧氣,為火箭提供燃料。因此,此次確認月球水的存在是一項重大發現,之後各國將對月球水資源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 @金華人,科技探秘:火箭為什麼能升空,背後的原理你知道麼?
    而火箭則是由發動機的噴氣獲得反作用力,其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牛頓的第三運動定律: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理解這個定律並不難,射擊時會有後坐力,這正是子彈給槍的反作用力;滑冰場上你推自己的同伴,發現自己也會往後退,這是同伴給自己的反作用力。
  • 「馬斯克」starship火箭的幾項「黑科技」
    舉報   據馬斯克的最新描述,Starship被設想為一艘180英尺高的宇宙飛船,將在大約220英尺高的火箭助推器
  • 簡單粗暴的高科技,逐步實戰化的火箭動力飛機
    黑火藥出現後在大約十三世紀的元代早期被製成火箭。這是全球最早的固體火箭並且被用於軍事目的。而此時也出現了用黑火藥發射彈丸的火銃和火炮。因此黑火藥作為發射藥和爆炸藥,同時向固體火箭和身管武器兩個方向發展。黑火藥作為火箭的發射藥,和當代的先進固體火箭的發射藥,比如洲際飛彈上用NEPE高能推進劑並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差距只在於燃燒衝量速度和總比衝。因此黑火藥本身確實是一種深刻影響人類歷史的重大發明。
  • 自製火箭,一飛沖天
    結構系統是火箭的軀殼,保護內部各組織;動力系統是火箭的生命之源,由燃料部分和發動機部分組成。我們自製火箭肯定不會像航天工程一樣擁有控制系統,因為技術佔時達不到,私人製作的話太燒錢了。那麼我們自製火箭主要是由兩部分組成:結構系統、動力系統構成,主要我們解決這兩個條件,就能製作出屬於自己的自製火箭。
  • 專欄l 大型火箭噴管電子束增材製造熱輻射仿真研究
    利用電子束增材製造(EBAM)技術設計研製大型複雜火箭噴管,涉及學科廣泛,技術複雜,因此相關項目運用於實際應用的案例較少,目前大部分技術仍停留在科研階段。基於電子束增材製造技的大型複雜火箭噴管需解決的難點及關鍵技術包括:如何在高真空室內複雜溫度場環境下,進行高精度機械運動結構研製;以及如何對複雜溫度場進行設計及控制等。 本期谷.
  • 為什麼火箭發動機都是小蠻腰?
    而其原理,我們可從最簡單的日常生活說起—— 「小蠻腰」的結構原理芊芊「楊柳腰」——火箭發動機的「喉部」這個道理大家都懂,更何況是那些頂尖聰明的火箭發動機設計師呢。你說不對!火箭發動機的出口不是逐漸縮小,而是像喇叭一樣的大敞口。這麼來看的話,火箭發動機的噴口跟我們的日常經驗是相違背的。然而事實是,不違背!
  • 月球上到處都是「水」,但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正如許多人猜測的那樣,這一發現與月球表面的水有關。這項新研究不僅提供了迄今為止月球上存在水冰的最充分證據,而且表明這種寶貴的資源就分布在月球表面,包括一些暴露在陽光直射下的區域,以及一些處於極端低溫條件下的永久陰影區。這項發現重新定義了我們對月球的了解,以及這顆地球天然衛星儲存水的能力。水是珍貴的自然資源,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懷疑月球上存在冰凍水,尤其是兩極。
  • 火箭為什麼能升空 背後的原理你知道麼?
    不同於飛機利用空氣動力飛行,火箭是利用噴氣獲得的反推力起飛的。其中科學奧秘到底是什麼?今天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其中的原理。火箭和飛機都能夠飛上天,但其獲得升力的原理卻完全不一樣。
  • 它們的皮膚其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它們的皮膚其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它們的皮膚其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火箭發動機裝車上會發生什麼
    火箭發動機由於動力實在是太強,所以,一般家用車肯定是很少用,只有用來破極速記錄的火箭車才有可能會裝。 就好比一般的家用廚房,你小小的煤氣灶就夠了,基本上沒有人在家裡裝飯店那樣那種噴氣灶,「喔」火焰噴射的那種,對吧。
  • 帶火星探測器上天的火箭,為什麼有著葫蘆形狀的推進器?
    你說這個胖子怎麼這麼有信心?你還別說,火箭推進器就是類似於一個會噴火的葫蘆形裝置,火箭之所以能上天全靠這個葫蘆狀的法寶。來源:搜狐你看火箭模型,會發現火箭的pp下面有幾個小「腳」。你要是把他拆下來看,會發現這個腳竟然還是葫蘆形狀的。可千萬不要以為這真的是腳,這可就是火箭的推進器的拉瓦爾噴管(也作德拉瓦爾),是火箭能夠上天的關鍵。
  • 焊接火箭「心臟」的人
    ,匠入其門』,要想幹好這個產品,必須琢磨好幹好這個產品的門道,有了這個門道,一切科技創造都可能發生。」   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30多年來,他多次攻克發動機噴管焊接技術世界級難關,為北鬥導航、嫦娥探月、載人航天等國家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以及長徵五號新一代運載火箭研製做出了突出貢獻,被稱為火箭「心臟」的「金手天焊」。   1980年,技校畢業的高鳳林進入火箭發動機焊接車間氬弧焊組。
  • 帶火星探測器上天的火箭,為什麼有著葫蘆形狀的推進器?
    你說這個胖子怎麼這麼有信心?你還別說,火箭推進器就是類似於一個會噴火的葫蘆形裝置,火箭之所以能上天全靠這個葫蘆狀的法寶。來源:新華網來源:搜狐你看火箭模型,會發現火箭的pp下面有幾個小「腳」。你要是把他拆下來看,會發現這個腳竟然還是葫蘆形狀的。
  • 飛機火箭同時飛行,為什麼控制噴氣速度卻截然相反?
    以我們一般的生活經驗,噴氣速度越高推力越大,而且飛機和火箭都是向前飛,這是怎麼回事呢。噴管中的氣流可不會像你想的那樣,發動機的噴口越小,噴氣速度就越低,噴氣壓力就會變大,推力也就增大了,飛行速度會變小。相反,發動機的噴口越大,噴氣速度就越高,噴氣壓力變低,推力隨之減小,飛行速度也就變高了。
  • 固體火箭和液體火箭有什麼區別?最全面的科普文來了
    先說下液體火箭發動機,很多人認為二戰期間的V-2飛彈是最早的液體火箭發動機,並且德國的技術隨著戰敗被輸出到蘇聯、美國、英國等國家,促進了這些國家的火箭技術發展。這話有點偏頗,最早提出液體火箭發動機構想的國家是俄國,注意不是蘇聯而是沙皇俄國。
  • 【科普】火箭的原理
    看似複雜的火箭,原理其實非常簡單,牛頓早在17世紀就很清晰地描述了它:如果你以一定速度向後拋出一定質量,你就會受到一個反作用力的推動,向前加速。簡單的火箭甚至早在牛頓提出這一公式前幾百年就在中國發明出來,並得到了應用,這既包括軍用的火藥箭,也包括節日慶典的煙花。火箭是靠火箭發動機向前推進的。火箭發動機點火以後,推進劑(液體的或固體的燃料加氧化劑)在發動機燃燒室裡燃燒,產生大量高壓氣體;高壓氣體從發動機噴管高速噴出,對火箭產生反作用力,使火箭沿氣體噴射的反方向前進。
  • 嚮往太空的馬斯克,為什麼沒去造「更先進」的火箭?
    2015 年底,當 SpaceX 首次成功回收一級火箭,埃隆·馬斯克說這是他人生中最棒的時刻。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好奇過,多級助推真的是最高效的解決方案嗎?其實早在上世紀 60 年代,科學家就在研究是否存在一種在所有大氣壓環境下都能使用的火箭發動機。也就是氣尖噴管(也稱氣動塞式噴管)發動機。但要理解氣尖噴管比傳統的鐘形噴管使進入太空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還得先看看火箭發動機的工作原理。
  • 錢學森不僅是「火箭之王」,還在大山深處給我國留下一黑科技
    2009年錢老仙逝後,他的豐功偉績依然被後人銘記,這其中被談論最多的就是「兩彈一星」、「火箭之王」、「飛彈之父」等偉大業績。但鮮為人知的是,錢老還在大山深處為中國留下一項超級黑科技,並深刻影響著中國航空工業,它就是高超音速風洞。
  • 自製火箭,圓科研夢想
    我們要自己製作火箭就要弄清楚火箭的結構,液體火箭結構示意圖火箭結構,即火箭各個受力和支承構件的總成。它的作用是安裝連接有效載荷、儀器設備和動力裝置,貯存推進劑,承受地面操作和飛行中的外力,維持良好的氣動外形,保持火箭的完整性。火箭的結構基本上是一個薄壁圓柱殼體,由蒙皮、縱向和橫向的加強件構成。主要火箭就是由圓柱體的形狀進行構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