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不僅是「火箭之王」,還在大山深處給我國留下一黑科技

2020-11-27 騰訊網

說起偉大科學家錢學森,他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而且在全球都享有盛譽。年輕時候,錢學森赴美求學,並展現出巨大才華,隨後被美國視為頂尖人才。但在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歸國效力的想法越來越強烈。可為了阻止錢學森回到中國,美國海軍高官甚至放言「錢學森一個人就能頂5個師,我寧願槍斃了他也不放他走。」

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煎熬,錢學森終於如願回國,順勢展開了他的強國大計。在錢學森的牽頭下,我國很快建立了自己的飛彈研發、航空航天體系,最終取得了巨大成就。鑑於錢學森做出的巨大貢獻,他也收穫了中國「飛彈之父」、「航天奠基人」的稱號。據悉,錢學森的工作使中國的航天、飛彈事業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

而直到今天,錢學森的遺產依然在影響著中國的現代軍工業,包括「航母殺手」東風-21、東風-26,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其理論基礎就是「錢學森彈道」。

2009年錢老仙逝後,他的豐功偉績依然被後人銘記,這其中被談論最多的就是「兩彈一星」、「火箭之王」、「飛彈之父」等偉大業績。但鮮為人知的是,錢老還在大山深處為中國留下一項超級黑科技,並深刻影響著中國航空工業,它就是高超音速風洞。

風洞是真正的「大國玩具」,直到今天,也僅有中美俄英法、日本、德國等少數幾個國家有能力建造。而高超音速風洞更是「風洞之王」。

風洞的作用是什麼?可以說,我們所知道的一切飛行器,包括戰鬥機、無人機、飛彈等,想要真正「飛起來」,就必須在風洞中通過測試。我國之所以能設計出殲-10、殲-20、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等頂尖裝備,風洞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我國風洞事業的建立,就有錢學森一大半的功勞。上世紀60年代,感知到世界武器發展方向,錢學森便提出組建中國自己的超音速風洞群。於是,一座巨大的風洞基地就在四川綿陽大山深處悄然出現。也正是這條「巨龍」的出現,使得我國一步步掌握了世界頂尖航空技術,直到取得如今的輝煌成就。

如今,我們除了有JF-12高超音速激波風洞外,新一代FL-62連續跨聲速風洞也即將投用,可問鼎世界第一寶座的JF-22風洞也進入研發階段。這一切成績背後,我們切記不能忘了錢老的先見之明。

相關焦點

  • 錢學森98歲逝世前,曾為我國藏下一件火箭技術,全世界僅5國能造
    2009年10月底,我國兩彈元勳、航天和火箭之父錢學森,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8歲,他去世後,國家特地給予他國葬禮遇,以感謝他為國為民兢兢業業,獨立將我國的高科技禪悅向前推進至少20年,他的功勞不可磨滅,國家和人民將永遠銘記他,所以錢學森在病逝後,國家特批給予國葬禮遇,並享受三軍儀仗隊親自抬棺的殊榮。
  • 科學遇見魔法:錢學森堅信人的意念是科技
    甚至詩人海子死前曾留下遺訊說,自己並非是要選擇自殺,而是大腦受到了控制。但是我們可以想像到,當年的特異功能與氣功之風颳得是多麼的旺盛。在中國眾多的科學家當中,支持「特異功能」與「氣功」的科學家就包括我國的飛彈之父錢學森。
  • 錢學森科技大學終於要來了,希望它是一所培養人才的搖籃
    錢學森科技大學要來了,最近,湖南省發布了《湖南省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範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通知,準備在瀏陽市建立錢學森科技大學。為什麼要把錢學森科技大學建立在瀏陽市,可能很多人不理解,起碼也應該建立在一個省會或者一線大城市或許會好點。
  • 官宣啦,「錢學森科技大學」要來了
    相信現在新一代的年輕人說到錢學森都知道是誰,為我們國家做出多大的貢獻。錢學森,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他是我們祖國的驕傲!我們學習的榜樣!錢學森科技大學正在湖南瀏陽籌建中!
  • 「致敬」錢學森逝世10周年!除了「兩彈一星」,他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1956年,錢學森(前排左二)等參加全國十二年自然科學遠景規劃會,圖為航空組成員合影那時的錢學森,不但為中國研發了核武器,也為未來中國在大山中藏了一個決勝千裡的「法寶」——風洞。風洞是製造並控制氣流的設備,模擬物體周圍氣體的流動情況。
  • 錢學森98歲逝世,為中國隱藏了一黑科技,世界曾只有5人能造
    而在這條艱難困苦的發展道路上,新中國湧現了一大批為了祖國鞠躬盡瘁的英雄,其中就有咱們熟知的錢學森。中國的科研團隊因為了錢學森的加入,不但幫助中國研發了核武器,在航天領域也是讓中國跨越了一大步。而這樣一個滿肚子都是真才實學的人才,美國怎麼會輕易放過,所幸費勁千辛萬苦,錢學森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並且一生都致力在科研發展上面,正是有了像錢學森這樣愛國人才的付出,中國才能擁有當今在世界的地位。美國自來都是一個非常重視人才的國家,從二戰結束美國利用豐厚的條件把德國一大批科學家接回美國,我們都能看出來。
  • 「錢學森科技大學」真的要來了?
    他最擅長的領域是空氣動力學,是49年之後,歸國效力科學家的代表,是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被稱為「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他憑一己之力,將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作為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錢學森還有一個舉世矚目的提問,被稱為: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
  • 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就能解開錢學森之問這個痛點嗎
    更何況「錢學森之問」凝聚了錢學森晚年的思索和期待,一所以錢學森命名的大學是必須要做出探索和回答的。但是筆者認為這所正在籌建中的大學不太可能回答錢學森之問。辦一流大學不易答「錢學森之問」更難瀏陽市是湖南省轄的縣級市,由長沙市代管,近年來經濟發展得很快。
  • 錢學森當年留下的一張紙片催生了這項研究
    1994年11月8日,我國第一臺雷射陀螺工程化樣機在國防科技大學誕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4個獨立掌握雷射陀螺研製技術的國家。國防科技大學高級工程師丁金星在研究雷射陀螺的崗位上一幹就是46年。
  • 錢學森簡介
    他最先為中國火箭飛彈技術的發展提出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此後長期擔任我國火箭飛彈和太空飛行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小羅克韋爾獎章和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稱號。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 美國做夢都想挖走的中國人,一人可抵5個師,為國家留下黑科技
    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和進步來說,人才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有了優秀人才的付出才能夠取得更大的突破,其實各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優秀人才,同時也很羨慕其他國家的人才,就比如說這個美國做夢都想挖走的中國人,一個人可以抵得上5個師,為國家留下黑科技,而這個技術就是「超音速風洞」。
  • 錢學森臨終前,依然牽掛的兩個人,都是我國航天方面的著名科學家
    當初他剛畢業的時候,就進入到戈壁灘為兩彈的研製而奮鬥,那個時候的王永志,年輕有知識有科研精神,在一次火箭發射膨脹的問題中,他逆向思維,提出倒出一些燃料,最終飛彈成功發射,深得錢學森的看重。在錢老的培養下,他迅速成長,並且推薦他擔任第二代戰略火箭的掛帥人物,從此王永志成為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的領頭人物,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為我國火箭、飛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是我國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倡導人。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於上海,是獨生子。父親錢均夫(名家治,後以號行)是浙江杭州一沒落絲商第二子,少小就學於當時維新的杭州求是書院,曾到日本學教育和地理、歷史。母親章蘭娟是當時杭州富商的女兒。錢學森的外祖父欣賞錢均夫的才華,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
  • 錢學森先生逝世11周年,紀念「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
    今天是錢學森先生逝世的11年的日子,仿佛錢老一直都在,從未離去。世界著名科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有「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高榮譽。這些都是錢學森先生的頭銜,這當中哪一個都是極具分量的。
  • 懷念我國航天科技奠基人——民族英雄錢學森
    編者按錢學森院士是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技之父」和「火箭之王」。中國工程院宋健院士在中國工程院院刊《中國工程科學》撰文回顧了錢學森院士回國之後三十餘載科研歷程,指出錢學森院士不僅在兩彈一星、載人飛船、探月工程等國防科技事業中作出了卓越貢獻,而且深入研究系統工程、系統科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科學、人體科學,提出「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對現代農業、林業和沙業等重大問題,提出了很多值得後人參照的科學思想和創議。
  • 新時代用錢學森智慧指引科技創新
    在激烈的科技競爭中,搶佔制高點、贏得主動權,戰略科學家的作用不可或缺。什麼是戰略科學家?與戰役型科學家、戰術型科學家有何不同?就是能夠「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形成具有科學內涵的戰略思想,並用以指導科技實踐並最終實現之。
  • 錢學森為什麼會認為特異功能是真實的?
    錢學森不僅是我國偉大的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不僅如此,他還是我國航天載人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80年,錢學森曾特地為研討人體氣功召開了一次研討會,在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人體特異功能不存在而且認為錢學森的觀點是在胡謅並沒有科學依據。可是在民間卻有人相信而且民間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颳起了氣功熱和特異功能熱,加上當時民間出現了所謂的「氣功之王」還有更有甚者出現可以利用耳朵認識字的孩子。
  • 錢學森養生經
    錢學森(1911.11.12----2009.10.31)是我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和「火箭之王」。他說「四菜一湯就挺好」。聽音樂是錢老主要的休閒養生方式,他認為,音樂給了他慰藉,也引發了他幸福的聯想。錢學森常說:「我沒有時間考慮過去,我只考慮未來。」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樂觀的生活態度,才是他的養生真經。 「我姓錢,但是我不愛錢。」這是錢學森的至理名言,也是他的財富觀,並體現在日常生活中。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 除了兩彈一星,錢學森還帶回了一項高科技,如今僅有5國會造
    提起錢學森,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頭上有許許多多頭銜,比如中國「飛彈之父」、「航天之父」、「火箭之王」等。他的功勞究竟有多大?因為有了他,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至少向前推了20年!新中國成立後,身在美國的錢學森恨不得肋生雙翼飛回祖國,他要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和滿腹學問全部獻給自己的祖國!錢學森要回國,中國人自然是翹首相盼,然而美國人卻橫加阻攔,當時的美國海軍次長丹尼·金布爾惡狠狠地說:「錢學森不管走到哪裡,至少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願殺了他,也絕不能讓他回到中國。」
  • 錢學森成為終身教授,他作了「飛天」報告,五角大樓的人都來捧場
    錢學森歸國報效的故事,現今可謂是婦孺皆知,作為我國著名的航天航空專家,錢學森做出的貢獻,簡直無可比擬。錢學森在美國工作時,僅36歲就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職稱,為此他還做了一個大氣磅礴的報告,連五角大樓的軍方人員都來捧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