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西廂,話鶯鶯,千載佳人難成雙

2021-01-21 鹿人島主

「一輪明月照西廂,二八佳人鶯鶯紅娘,

三請張生來赴宴,四顧無人跳粉牆,

五鼓夫人知道信,六花棒拷打鶯鶯審問小

紅娘……」【十不閒】

「次日清晨辭別了老誥命哪,(哎哎嗨呀嗨

哎嗨哎嗨咿呀哎呀)

普救寺僧人都來送行啊,(哎哎嗨呀嗨哎

嗨哎嗨咿呀哎呀)……」【雲蘇調】

這是德雲社一年一度開箱必唱的經典小曲,唱的是張生與崔鶯鶯愛情故事。作為德雲社的經典曲目,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這也與張崔二人的愛情故事廣為傳播大有關係。

待月西廂下

張生和崔鶯鶯的故事最早追溯到唐代元稹所寫的《鶯鶯傳》。《鶯鶯傳》是唐代元稹以自己的愛情經歷做素材而寫的傳奇小說,收錄在《太平廣記》中,是宋元以來傳奇小說中傳播最廣的一篇。

對於張崔兩人的愛情故事,大家已經耳熟能詳,此處不再贅述。今天島主和大家分享的是在《鶯鶯傳》中崔鶯鶯所寫的幾首詩,通過這幾首詩來進一步了解崔鶯鶯。

「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扶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十五日晚上我在西廂那兒,為你半開房門。你且翻牆而入,看見樹影花動就知道你來了。崔小姐簡單明了地告訴張相公約會方法和時間地點。正如紅娘所說:「然而善屬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君試為喻情詩以亂之,不然則無由也。」崔小姐確有才情,寥寥數句以盡其意,交代得明明白白。張生聽從了小紅娘的建議,以喻情詩挑之,果真立竿見影,兩人得以相見。

聽琴

大抵古代有才情的女子,都難逃男子的情挑,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張生作詩挑鶯鶯。至於那個投梭相拒的鄰家女子可能是個沒有什麼文藝細胞的妹子,否則謝鯤何至於被打掉兩顆牙齒?當然這也足見她是個有定力的姑娘!文中但表「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無投梭之拒。」崔小姐勇敢地承認自己禁不住張生之挑,而自己也沒有抗拒愛情的意志,完全被愛情衝昏了頭腦。

然而鶯鶯的愛情註定是「始亂之,終棄之。」鶯鶯深諳此理,可還是對愛情抱有希望,希望與心愛之人攜手白頭。等來的卻是張生的遺棄,還被罵「不妖於身,而妖於人」。看不服的人在當時也有不少,清代的紀曉嵐就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說「始亂終棄,君子所惡。」

崔張的愛情之路可謂坎坷,從相愛到短暫分離,再相見,再分離,最後不復相見。鶯鶯的內心也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變化,時而歡喜,時而憂傷,時而興奮,時而哀怨!即使是在明知被拋棄,各自嫁娶之後仍對這負心之人懷有情誼。後來張生求見不得,鶯鶯卻仍賦詩一首「自從消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真是為伊消得人憔悴」,你可知我的心意?這樣到底值不值呢?這妹子也是醉了,竟還擔心被張生的取笑羞辱。

最後她終於反省「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算了吧,都怪自己當初沒把持好自己,過往就不要計較了,還是好好珍惜眼前珍愛自己的人吧。正如歌中唱的:就這樣算了吧/ 散了吧/ 我不想再如此掙扎/ 失去你也不再害怕/ 這是我最後/ 要說的話

《西廂記》插圖

鶯鶯作為封建時代的女子,她大膽,有才情,嚮往自由的愛情,只是時代對她有著巨大的偏見和約束。她不得不屈服於封建禮教,接受被拋棄的命運。島主認為鶯鶯的形象是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時代中高知女子的縮影。她的言談舉止,她的文化素養在當時是優於一般男子的。張生說崔小姐是「尤物」不可攀附,自己經不住她的迷惑,雖是狡辯,也足見他在鶯鶯面前的自慚形穢。

好了,千載人說《西廂》,到頭來才子佳人難成雙。道不盡崔鶯鶯,《鶯鶯傳》裡怨張郎。島主如是說,言有不盡,請多包涵!

相關焦點

  • 青海平弦《畫西廂》曹存智演唱
    人物簡介 參考唱詞 畫西廂四大金剛山門上畫 二門上哼哈二將軍 金吒木吒三子哪吒 楊二郎還有孫行者 十八羅漢兩廊上畫 三大古佛畫中央 【剪靛花】 鶯鶯紅娘去廟堂
  • 《搖滾·西廂》突破原著 重寫張生與崔鶯鶯命運
    京華時報記者吳平攝  京華時報訊(記者侯豔)昨天,大型中國原創音樂劇《搖滾·西廂》發布會在京舉行,宣布該劇將於6月5日至6日登陸北京展覽館劇場首演。  發布會現場,《搖滾·西廂》編劇計文君講述了她的突破性創作:「故事的重生,不是復活一個老故事,而是創生一個新故事,新故事承載著老故事最為本質的文化基因,同時也有自己新的血肉之軀,讓經典重生於當下。」
  • 著名的《西廂記 長亭送別》,只一句話就把鶯鶯的另一面暴露無遺
    我喜歡《西廂記》,最初應該是緣於《紅樓夢》裡賈寶玉、林黛玉二人共讀西廂的情節。林蔭小道旁有石凳,四周落英繽紛,有心愛之人坐在一旁,一本講述才子佳人愛情的《西廂記》在手,這是何等的美妙享受?難怪乎這幅寶黛共讀西廂的圖片,被眾多讀者和觀眾所喜愛。《西廂記》作者是元代文學家王實甫,其中的「長亭送別」情節,尤其動人,它寫的是女主人公崔鶯鶯於十裡長亭送心上人張生進京趕考的場景。張生和崔鶯鶯,是一對衝破封建世俗婚戀觀而自由相愛的戀人,二人短暫歡愉之後,即將飽嘗長久的離別,面臨兩地相思。
  • 從《西廂記》到《鶯鶯傳》,愛情悲劇是如何變成喜劇的?
    引言:從《鶯鶯傳》到《西廂記》,「西廂故事」完成了由「始亂終棄」的悲劇到「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喜劇的變化,最終成為才子佳人愛情故事的典範。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由悲到喜的變化並不僅僅是結局的變化,而是整體敘事的變化。
  • 張生跳牆會鶯鶯的故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王《西廂記》有何特色?
    元稹在書中說這個美麗多情的鶯鶯是個「妖孽」,而且認為張生這種「始亂終棄」的行為是合理的,是合乎禮法的,有「聞過是非之嫌」。鶯鶯的故事流傳到金代,出現了董解元的諸宮調傑作《弦索西廂》,簡稱董《西廂》。可能是董解元覺得鶯鶯這個美好的女子結局太過可憐,產生了同情心,他把鶯鶯被「始亂終棄」的悲劇性結局,改寫成鶯鶯和張生互相愛慕,為了爭得理想愛情他們私自結合,雖然曲折但是終於團圓的美滿結局。在人物的塑造上,也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增加了紅娘、老夫人等鮮明形象,為元雜劇王實甫《西廂記》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 《西廂記》前身《鶯鶯傳》的作者元稹為了個人仕途始亂終棄崔鶯鶯
    04 「張生」翻牆夜會「崔鶯鶯」於「西廂」張生明白了鶯鶯詩的含義。被詩撩撥的火急火燎,這天晚上,是二月十四日。崔鶯鶯住房的東面有一棵杏花樹,於是在陰曆十五的晚上,張生攀上那棵樹當作梯子爬過牆去。到了鶯鶯的西廂房,打眼一看,門果然半開著,紅娘躺在床上,張生很吃驚沒有看到崔鶯鶯。
  • 張生違背誓言另娶她人,鶯鶯不但不生氣反而淡定地說:我自有辦法
    提起鶯鶯與張生,可能大家熟悉的是《西廂記》,相國小姐崔鶯鶯與書生張君瑞一見生情,幾經波折攔阻,最終撞破世俗門第的樊籠有情人終成眷屬,表達了對自由戀愛的追求與對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同是風流千古話,西廂不及宿香亭。話說北宋西京,有一才子名叫張浩,不僅清秀俊逸,文採斐然,更是遺承祖業,家財萬貫。不少貴族人家慕其門弟,媒約不斷,不過都被他一口回絕了。問其原因,他說:「大凡百歲姻緣,必要十分美滿。不遇出世嬌姿,寧可終身鰥處。」所以到了弱冠之年,依舊孑然一身。
  • 脫單寶典|看張生如何攻略鶯鶯
    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張生住在西廂便可尋到機會與鶯鶯碰面。見到紅娘又直接做一番自我介紹,又問鶯鶯是否常出來。張生耿直的話語一方面引得紅娘怒罵他一頓,一方面又讓紅娘覺得好笑,紅娘回去之後才會對鶯鶯說張生的事。
  • 多虧了張生和崔鶯鶯,使得有情人終成眷屬成為佳話
    張生和崔鶯鶯出自《西廂記》 元·王實甫作。第一折的一段話就打動了許多人,正撞著五百年前風流業冤,頗有種「一見誤終生」的味道,前世情緣還未散,咱們今生再來續,我於人海茫茫中尋找那個人,卻一抬眼就看見你,只這一眼,我就確定,你就是我前世業冤,今生摯愛。
  • 真實版崔鶯鶯與張生:是一段始亂終棄的悲劇
    提到崔鶯鶯、張生、紅娘,很容易聯想到《西廂記》「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的大團圓結局,孰不知真實版的鶯鶯與張生的故事是一段始亂終棄的悲劇。  託名張生的負心人便是唐代大詩人元稹。如果為元稹不算高壽的一生(享年53歲)貼標籤,要貼兩列,一列是 「元和體」、「新樂府」、「元白唱和」等,一列是「鶯鶯」、「韋叢」、「薛濤」,「劉採春」及諸多無從考證的女子姓名,因為元稹是那樣的「性溫茂,美風容」,又是那樣的「真好色」。  元稹是後魏昭成皇帝十五世孫,為鮮卑族,祖姓拓跋,後改姓元。元稹自幼聰慧,九歲能寫文章,十五歲考取明經科。
  • 《西廂奇緣》中,崔鶯鶯清麗脫俗,張念恩嬌俏可人,她展現清純感
    TVB古裝劇《西廂奇緣》講述了相國府千金崔鶯鶯和丫鬟紅娘之間感人的主僕情誼,以及各自遇到的浪漫愛情故事。既然是以愛情為題材的古裝劇,自然是少不了俊男美女的出境,今天我們一起看看這部劇中都有哪些美人吧。胡杏兒扮演紅娘,她的身世和遭遇算是本劇最慘沒有之一了,從小被相國府收留成為了崔鶯鶯的貼身丫鬟,雖然崔鶯鶯將她當成好姐妹,但每次崔鶯鶯做錯事,被打的都一定是紅娘,而她唯一的親人姑姑,雖然對她有養育之恩,卻是將她從千金小姐調包為丫頭受苦的罪魁禍首。紅娘是崔鶯鶯的貼身丫鬟,所以造型算是相國府丫鬟中比較好看的了,簡單又可愛的髮髻將她襯託的十分乖巧,一身印花裙子則更添一絲素雅清純的氣息。
  • 在西廂記裡,三從四德等古訓完全成了一個笑話
    老夫人變卦,張生病倒,鶯鶯寫下了相會的書簡,要張生夜間跳牆來相會。因怕紅娘知道,臨時又變卦,斥責張生非禮。張生病重,鶯鶯又寫信慰問約會,二人終於共赴愛河。拿封建禮教的標準,鶯鶯絕不是好女孩兒。當她接到張生的捷報書信後,立刻回信,並附「汗衫一領,裹肚一條,襪兒一雙,瑤琴一張,玉簪一枚,斑管一枝」,件件包含相思,還把其中的深意說給紅娘聽,完全沒有大家閨秀的羞澀和矜持。從全劇來看,對禮教的嘲諷也顯而易見。
  • 《鶯鶯傳》:窮書生愛上富家女,結果張生卻對鶯鶯始亂終棄,為何
    張生對崔鶯鶯的」始亂終棄「,也催生出後世之人對這個故事的集體改編,不惜打破現實還鶯鶯一個公道。比如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清代的《何必西廂》,使得元稹的《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在後世人中以」大團圓「的結局,成為才子佳人愛情戲的經典。
  • 港劇《西廂奇緣》中,崔鶯鶯拋棄了張生,才是最接近現實的選擇
    而05年播出,葉璇、胡杏兒、吳卓羲等主演的tvb古裝劇《西廂奇緣》中,雖然相國千金崔鶯鶯與貧窮書生張君瑞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但他們最後並沒有在一起,因為崔鶯鶯移情別戀了,她愛上了條件比張君瑞更好的人。張君瑞與崔鶯鶯的相識源於一場英雄救美,崔鶯鶯陪家人一起去寺廟祈福,結果遇上了一夥打家劫舍的壞人,他們帶走了崔鶯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