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擔綱《朗讀者》獲贊 這些高評分文化類節目值得"追"

2021-01-11 人民網

慢下來,致敬匠人:《非凡匠心》

「王老他足足和木頭打了74年的交道,曾創作過《清明上河圖》《五百羅漢圖》等令人嘆為觀止的木雕作品。74年只做一件事,『非凡』兩字非他莫屬。希望每個人都能有所啟發,告訴大家令人驚嘆的不僅是技術,而是一種專注的精神。」

——張國立

播出時間:2017年1月15日起北京衛視每周日21:18

出演嘉賓:張國立、王剛、張鐵林、蔡少芬、巴圖等

節目介紹:《非凡匠心》是一檔兩代匠心文化體驗類節目。匠心體驗引領者張國立,每期邀請一到兩位明星好友與他一起尋訪中國瑰寶級文化與技藝,找到同領域的神級大師和新興青年創作團體,策動兩代巨匠巧匠之間的傳承與交融創新,帶領觀眾重新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厚重魅力。

首期節目中,「鐵三角」再度同框

小編推薦:這是一個關於新老匠人的薪火相傳的故事。通過對平凡生活中的手藝人的記錄與探尋,表達了「不忘初心」的匠心精神。節目的風格整體舒緩而平實,就像是一篇敘事散文,將人物以及人物間發生的故事娓娓道來,讓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慢」下來。

朗誦節目「始祖」:《letters live》

「向書信寫作藝術和精神致敬……」

播出時間:2013年

出演嘉賓: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湯姆·希德勒斯頓等

節目介紹:Letters Live活動由英國坎農格特出版社(Caningate)在2013年發起,目的是為了向書信寫作藝術和精神致敬。

活動最開始是在倫敦一間臨時房屋裡舉行,隨後逐漸擴大影響力,吸引了各界名人前來參加,在現場觀眾面前朗讀那些「理應受到更廣泛關注」的書信。浪漫復古的英國人對於書信的依賴,從歷史一直延伸至今。英國至今還保留著許多閱讀會,其中每年的「Letters Live」(見信如晤)更是一大盛會。

小編推薦:Letters Live裡朗讀的信件,跨度從文學歷史到名人日常,朗讀的名人也與主題相配,一封封書信,訴說的是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比如「卷福」朗讀過「計算機之父」圖靈寫給友人的書信,還有一位二戰士兵的情書。「抖森」朗讀過英國作家Gerald Durrell寫給妻子的情書;《神探夏洛克》裡的茉莉朗讀過維吉尼亞·伍爾夫的絕筆信……

(責編:湯詩瑤、陳苑)

推薦閱讀

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湧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詳細】

相關焦點

  • 《朗讀者》特別節目「一平方米」溫暖首播獲贊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和央視創造傳媒聯合打造的《朗讀者》第三季特別節目「一平方米」第二期將於12月18日晚在央視綜藝頻道20:30檔繼續播出。「一平方米」精編版也將於12月20日晚22:30登錄央視一套。
  • 董卿《朗讀者》:讀到最心愛的文字時,那般歡暢
    《中國詩詞大會》第六期節目中,一位孩童清脆地唱著《春夜喜雨》,父親輕輕地和著,主持人董卿被這一幕感動,眼裡閃著淚花,隨口念出了葉賽寧的《我記得》。這樣的董卿讓人動容,也難怪選手王若西誇讚董卿道:「美人當以玉為骨,雪為膚,芙蓉為面,楊柳為姿,更重要的是以詩詞為心。」  猶記春晚時,董卿莫名的因為口紅顏色上了熱搜,都贊她說被這唇色映襯的膚白貌美。
  • 《朗讀者》展現溫暖情懷 董卿:文字之美難以抗拒
    承繼了《中國詩詞大會》熱度的《朗讀者》在主持人董卿的帶領下,款款走來,娓娓而談,清爽宜人。在《朗讀者》節目錄製現場,董卿一身黑色西服套裝現身接受了新華網的採訪,輕聲軟語,細膩優雅,一如舞臺上的不凡氣度。
  • 文化綜藝節目《朗讀者》的創新與成功之道
    摘 要:2017年年初,央視《朗讀者》《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火爆螢屏,掀起了人們對文化綜藝節目討論和關注的熱潮。其中《朗讀者》以新穎的節目形式,清新的語言風格,注重情感的溝通和交流而備受關注,堪稱電視綜藝節目界的「一股清流」。
  • 董卿轉居幕後擔任《朗讀者》製片人原因公開:想嘗試新事物
    而且,最近一段時間,繼「假靳東」現象之後,網上又流出90多個「假董卿」,董卿流淚的若干畫面也以各種形式廣為流傳。很顯然,這些說法都是非常荒唐和可笑的。事實上,所有關於董卿離開央視的傳聞都是謠言。最近這幾年,她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幕後工作上,2017年2月份,她成功轉型為製作人、總導演,並成功推出了央視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同時,董卿也是該節目的主持人。而轉到幕後接觸新的節目形態,也是董卿自己做出的選擇。近日,中國播音主持網分享了一條董卿在2017年《朗讀者》開播之前錄製的短片,講述自己轉戰幕後原因。
  • 腹有詩書氣自華:「高而不冷」的文化節目為何火爆?
    【中華網文化頻道綜合】從《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到《朗讀者》,近期文化類節目接連「火」遍電視屏幕、網絡平臺和社交網絡。文化類節目的「火爆」從何而來,因何而成,又將走向何方?
  • 《朗讀者》"一平方米"特別節目:公眾教育與自我教育的廣闊平臺
    我想,很多觀眾會跟我一樣,觀看節目的過程也是一次次被感動和淨化的過程。董卿在這「一平方米」裡,作為節目主持人,在與朗讀者溝通的過程更像是普羅大眾的精神朋友,她的影響力,使更多的人匯聚在這個平臺,通過優秀文本的朗讀,使自己變得優秀;經由高雅氛圍的薫染,使自己變得高雅。
  • 《朗讀者》在知識的海洋中迎來希望和曙光
    哈嘍大家好,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討論一下關於主持人董卿你能想到的是什麼,也許有人會想到教養兩個字,也許有人會想到春晚,但肯定也有不少人想到的是《朗讀者》,董卿憑藉她的外貌和才能吸引了無數粉絲,而小編也是其中的粉絲之一。
  • 從「使用與滿足」角度看文化綜藝節目的受眾接受心理
    摘要:以《朗讀者》為代表的文化綜藝節目曾一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對這類節目受眾接受心理的研究也被提上了議程。本文運用「使用與滿足」理論,系統地考察《朗讀者》對受眾娛樂需求和文化需求的滿足情況,探究影響受眾接受心理的背景因素,並分析《朗讀者》存在的不足。
  • 《朗讀者》: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平等的朗讀機會
    1月18日,在北汽新能源的支持下,央視《朗讀者》啟動朗讀亭計劃。與此同時董卿作為節目的製作人和主持人出席了此次發布會。目前,國家圖書館門口已經設立了第一座「朗讀亭」,讓更多人在步伐匆忙的日子裡暫停一下,走進「朗讀亭」,感受文字的力量,表達內心的情感,並且之後還會在上海、廣州等全國各大城市設立「朗讀亭」。
  • 董卿自曝轉型內幕,做主持人21年不滿足,47歲的她仍想走出舒適圈
    不過,近年來董卿的事業重心似乎有所轉移,最明顯的變化在於她已不再主持春晚,就連一般的綜藝節目都很難再見她的身影。 這並非代表著董卿就此隱退,相反,象徵了她已經踏入新的領域——製作。
  • 48歲董卿被央視解聘,一張照片粉碎所有謠言!
    凡事靠自己,是董卿一路走來最大的底氣。 董卿擔任《朗讀者》製作人的那兩年,電視螢屏上最火的是明星遍地的綜藝,是吵吵嚷嚷的選秀,這個以讀書為主要內容的文化類節目根本沒人看好。 沒人看好,沒人幫忙,整個節目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她一個人負全責。
  • 董卿轉居幕後原因曝光,主持21年想嘗試新事物,做朗讀者製作人
    近日,中國播音主持網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董卿2017年談轉戰幕後原因的短視頻。對於董卿轉戰幕後做《朗讀者》製作人的原因,她說自己做主持人已經21年,文藝綜藝領域她幾乎都已經做過,她渴望觸碰新鮮的東西,說這話的董卿眼裡好像有光,她從容不迫的回答著自己的想法,讓別人也不得不誠服。
  • 凝聚紙張與文字力量遇見生命的朗讀者
    通過央視綜藝《朗讀者》以文字的力量回歸紙質閱讀時代!就在這幾天,央視推出文化類節目《朗讀者》。節目中嘉賓們透過自己的人生經歷對文字加以解讀,用豐沛的感情將文字飽含深情娓娓道來。節目首秀後在豆瓣評分就高達9.4。沒有炫目的舞臺,只有6組嘉賓安靜的朗讀。相比其它娛樂綜藝而言,這樣一個看似「冷淡」的節目卻迅速在朋友圈靠著才華「圈」了一把粉。
  • 46歲董卿被傳遭央視解聘?一張照片揭露了5個扎心真相
    凡事靠自己,是董卿一路走來最大的底氣。董卿擔任《朗讀者》製作人的那兩年,電視螢屏上最火的是明星遍地的綜藝,是吵吵嚷嚷的選秀。這個以讀書為主要內容的文化類節目根本沒人看好。《朗讀者》一經播出後,出乎意料地大受歡迎,一時間刷爆了各大社交網絡,第一期節目就在豆瓣上拿下9.3的高分。不少重量級嘉賓在演播室裡掉眼淚,很多觀眾也情不自禁地落淚。
  • 麥家的書《人生海海》:董卿含淚朗誦,一場告別感動了所有時間
    麥家1964年生於浙江富陽,著有《解密》《暗算》《風聲》等,2008年《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作品被譯為30多種語言,《解密》與《暗算》入選「企鵝經典」文庫,《解密》被英國《經濟學人》評為「全球年度十佳小說」。
  • 《一平方米》探索全新節目形態 多元化融合傳遞平凡者的溫暖與微光
    「一平方米」製作人董卿以朗讀告別2020年 節目組供圖 2020年10月16日到18日,《朗讀者》第三季以一場跨越北京、武漢、廈門三地的72小時慢直播宣告回歸,小小一平方米的朗讀亭,也為人們積澱了一整年的情緒提供了一個傾吐的空間。
  • 44歲董卿和41歲陳數同臺,知性與優雅是歲月帶不走的光芒
    董卿,從春晚一姐到《中國詩詞大會》提詞器,再到一手操辦《朗讀者》,在她「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背後,不也全靠強大的自律支撐。因為父親的魔鬼式教育,董卿養成了讀書的習慣,這個習慣一直堅持到今天。當我們抱著手機聊天、追劇、玩遊戲的時候,董卿在看書,她始終都保持著每天睡前一小時的閱讀,雷打不動。
  • 龍洋能與董卿平分秋色,原因讓人意外又驚喜
    作為一檔文化類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在這4年的時間裡非但沒有被淘汰,反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收視率甚至一度超過其他綜藝節目。作為觀眾,我們驚嘆於場上選手不可估量的詩詞儲備和高手過招,招招致命的精彩表現;也折服於幾位評委老師的精彩點評和對詩詞的趣味解讀;更沉醉於主持人富有詩意、引人遐想的教科書式的開場白。
  • 有人爆料董卿和畢福劍將主持2021年央視春晚
    有人爆料董卿和畢福劍將主持2021年央視春晚近日,有網友爆料稱:「2021央視春晚特別讓人期待,許多老熟人也會和大家見面!據說今年的春晚,其中兩位主持人由董卿和畢福劍擔任。不知道大家聽到這個消息是否會很興奮?」看到過有人蹭流量,還真沒見過這樣蹭流量的!眾所周知,多年來董卿一直在春晚舞臺上陪伴著全國觀眾,從2005年到2017年,連續13年做春晚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