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進入體內會發生什麼?致病性會加強還是減弱?

2021-01-21 網易

  

  2019-nCov病毒蛋白酶靶點模型 圖源:Collaborative Drug Discovery

  撰文 | 黃波

  源自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2019-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目前正肆虐神州大地,其極強的人傳染人的傳播方式,使得該病毒在人群中快速傳播,引發政府和民眾的擔憂;隨著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每日遞增,民眾更加擔憂的是,該病毒的毒力和致病性是否會在傳播過程中變得更強,進而出現更多重症患者?從免疫學的角度剖析,該病毒在人群傳播過程中,其毒力和致病性只會減弱而不是加強。

  
病毒主要是由核酸和包裹核酸的蛋白質所形成的肉眼看不見的微小顆粒。病毒在其感染的細胞內進行擴增,核心環節是其遺傳物質核酸分子的複製。所謂複製是指,以一個核酸作為模板產生出與其一模一樣的一個新的核酸。

  

  2019-nCoV病毒模型 圖源:wiki

  然而複製過程並非百分之百的完美,有千萬分之一或更高機率出現差錯。武漢2019-nCoV其核酸屬於RNA而不是DNA分子,在複製過程中,更容易出現差錯,生物學上稱之為突變。這種突變的病毒必然導致也只能導致毒力和致病性相關的三種後果:不變、減弱或者增強。那麼,既然會出現毒力和致病性增強的病毒,為什麼說其很難在人群中播散?這主要是由於我們免疫系統對病原微生物防禦與監視功能所導致的。

  
病毒入侵某個特定個體,也許僅僅只有一個病毒,也許是很多個病毒。病毒會進入到該個體的組織細胞中,對於武漢2019-nCoV,主要進入肺組織細胞,醫學上稱之為肺上皮細胞。肺組織有以億計的上皮細胞,我們並不清楚該病毒進入哪些肺上皮細胞,但是有的肺上皮細胞也許只有一個病毒顆粒進入,有的細胞則有多個病毒進入,這可能是一個隨機過程。

  病毒一旦進入肺上皮細胞後,便開始繁殖(核心是RNA複製),在細胞內形成很多個新的病毒顆粒,導致細胞死亡,新的病毒顆粒被釋放出來,進而感染周圍的肺上皮細胞。如果在機體免疫系統缺陷的情況下,上述感染過程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暴發,導致肺組織極其嚴重受損,個體死亡。但是正常情況下,我們免疫系統不會視而不見。免疫系統(包括天然免疫和獲得性免疫)能夠從多個層次清除和抑制入侵的病毒:

  

  DNA轉錄RNA翻譯為蛋白質 圖源:Shutterstock

  1. 廣義上講,機體各器官的細胞包括肺上皮細胞均有一定的天然抗病毒能力,但這並不是它們的工作職責,而是進化保存下來的一種細胞自我保護機制,儘管不強,但在盡力阻止病毒的快速複製,這可能是病毒潛伏期長的一部分原因。

  2. 天然免疫系統對病毒的直接攻擊。這主要是由機體內廣泛分布的巨噬細胞對病毒顆粒的吞噬與降解和天然殺傷(Natural Killer)細胞攻擊病毒感染的細胞等環節組成,其相當於戰爭的先遣部隊。

  3. 獲得性免疫系統對病毒的致命攻擊。獲得性免疫系統由T細胞和B細胞兩大細胞群體組成。如果病毒的感染力不是特別強,天然免疫系統可能有能力完成對病毒的清除,但通常天然免疫系統僅僅部分地阻止病毒的入侵,對病毒的清除必須依靠T細胞和B細胞。B細胞產生識別病毒的抗體,這些抗體結合病毒後,一方面阻斷病毒感染細胞,一方面增強吞噬細胞對病毒的吞噬。但是,抗體對於細胞內的病毒無能為力,真正發揮斬草除根作用的是T細胞。T細胞能夠殺死被病毒感染的細胞,通過殺死該細胞,從而摧毀細胞內的病毒。因此,T細胞和B細胞相當於戰場的主力部隊,但是它們需要時間準備才能進入戰鬥,T細胞活化需要5至10天,而B細胞產生抗體往往需要14天左右。

  那麼,免疫系統的監視防禦是如何阻止毒力和致病性更強的武漢2019-nCoV在人群中擴散的?

  對於病毒而言,其毒力和致病性與其傳播力是不同的概念,甚至可能是相反的,即毒力和致病性與傳播力成負相關。毒力和致病性是一致的概念,指病毒進入機體後對機體的損害程度;而傳播力是指病毒在人群中感染個體的速度。病毒的毒力越強,越發容易被免疫系統識別,而免疫系統對病毒的清除一是遊刃有餘,二是毫不手軟,關鍵在於有效識別病毒。

  

  電鏡下的T細胞 圖源:NIH

  當前的2019-nCoV,相較於2003年SARS和2015年MERS而言,其毒力和致病性其實是弱的,但是由於某種突變,在病人某個感染的肺上皮細胞內,會產生出高毒力和高致病性的變異病毒顆粒,其釋放後再感染周圍的肺上皮細胞。但是這種情況一旦發生,會出現免疫識別的增強。一是直接增強識別,即病毒由於變異改變了自己的特徵,從而直接增強了免疫系統的識別;二是間接增強識別,即在少數情況下病毒變異並不增強免疫識別,但是由於病毒毒力增強,導致對組織損傷增強,損傷的組織能夠向免疫細胞報警,引發大量免疫細胞到達損傷部位,進而識別並攻擊損傷部位的病毒。

  免疫識別是免疫學上的專業術語,是指機體免疫細胞固有的一種能力,使得免疫細胞能夠區別自身成分和外來的入侵物,以及區別機體正常成分和異常成分,進而排斥入侵物和異常成分。這樣,體內免疫系統能夠很好將因變異而產生的高毒力高致病性的病毒控制住,避免其擴散。另一方面,萬一有少量這種變異高毒的病毒被釋放到人體外,並感染了新的個體,同樣由於增強的免疫識別,新的個體免疫系統也能夠控制這種病毒。

  
總之,病毒感染人類,並不存在病毒並不想殺死宿主細胞的擬人化說法,其本質是病毒和我們免疫系統一個相互鬥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具有傳播力的病毒感染人群後,病毒在感染人群細胞內通過複製發生突變,由於受到免疫監視的壓力,高毒力的病毒將被免疫系統識別消滅。因此,從一個較長的時間窗來看,這種具有傳播力的病毒毒力和致病性只會變弱,而不會加強。

  作者系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北京協和醫學院「協和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免疫學會副理事長

  本文轉載於中國免疫學會網站

  稿

  稿件內容以反偽破迷為核心思想,科普知識、科學文化、科技哲學、科學與公眾、世俗人文主義、科技倫理等領域均可涉及,旨在將科學探索結果無偏見地告知公眾,避免公眾上當受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新型冠狀病毒會不會通過蚊子蒼蠅傳播?如果會的話,4月5月份後會不...
    蚊子確實能夠傳播病毒,我們熟知的比如乙型流腦、瘧疾、絲蟲病、登革熱等疾病,都有可能通過蚊子傳播,據統計,蚊子能夠傳播的疾病高達80種以上,但從病毒傳播來說,蚊子傳播的病毒主要是血液感染病,通常能夠通過蚊子傳播的病毒或病原體,多數都屬於生物性傳播,生物性傳播都有這樣的一個特性,一是病毒和病原體能夠通過蚊子吸血進入蚊子體內,病毒或病原體會在蚊子體內增殖,再通過蚊蟲叮咬其他人進行傳播
  • 蝙蝠會傳染新型冠狀病毒?請不要冤枉蝙蝠!
    這其中會不會有所誤會?    2019年,湖北省武漢市發現了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會出現嚴重的肺炎症狀。有人稱這些蝙蝠非常兇殘,一口可把人的脖子咬斷,更有甚者懷疑,蝙蝠衝進城市,會不會把新型冠狀病毒也傳播開來。
  • 新型冠狀病毒會在買來的肉產品中不斷複製嗎?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正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各種擔心也在人群中像病毒一樣擴散著。比如有的人擔心家養的貓、狗會不會也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病?從市場上買來的豬肉會不會也成為病毒複製的溫床?由於從發現到現在時間還不算太長,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及新型肺炎的研究還不是太多,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新型冠狀病毒能夠感染貓、狗等寵物,也沒有證據表明能夠感染豬。至於買來的豬牛羊肉會不會成為病毒複製的溫床,那是絕對不可能。就算新型冠狀病毒能夠感染某種動物,當那種動物失去生命後,病毒剩下的也只是哀嚎。
  • 新型冠狀病毒77:系統命名法和普通命名法,致病性
    富田興合苑業主的大事小事77、新型冠狀病毒77:系統命名法和普通命名法,致病性 系統命名法,普通命名法…告訴我有什麼區別嗎???系統命名法全稱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命名法,適用面較廣,是一個完整的命名方法,用來區分各個化合物,避免在文獻中會造成極大的混亂…」網友「立港娜娜 」說。
  • 2020年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考試試題
    A.冠狀病毒是一種致病性很強的DNA病毒 B.冠狀病毒僅由核酸和蛋白質外殼構成 C.冠狀病毒屬於非細胞生物,不能獨立代謝 D.冠狀病毒只感染人體,不能感染其它動物 答案附於文末
  • 闢謠:蚊子會傳播新型冠狀病毒嗎?
    蚊子會傳播新冠病毒嗎?然而,即使蚊蟲叮咬了新冠肺炎感染者,新冠病毒也不會在蚊子體內存活,因此,新冠病毒無法通過蚊子從感染者傳播至健康者。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最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所述,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此外,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的情況也有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 2020年度熱點提名者--新型冠狀病毒
    近期川普競選前夕也聲稱其確診新型冠狀病毒以及聯合國大會上耿爽回擊美方就疫情和軍控問題詆毀中國等。與此同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了吹風會,介紹了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相關工作進展,新冠疫苗被寄予厚望,也被認為是能夠贏得這場人類抗疫之戰的關鍵武器;張文宏醫生最近對全球疫情有幾次判斷,他提醒「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些相關知識,做到「知己知彼,方可百戰百勝」首先讓我們認識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
  • 【學術前沿】秦川團隊應用hACE2轉基因小鼠闡明新型冠狀病毒的致病...
    【學術前沿】秦川團隊應用hACE2轉基因小鼠闡明新型冠狀病毒的致病性,建立了國際首個新冠動物模型 2020-05-10 03: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九問新型冠狀病毒
    林炳亮希望,通過後續加強臨床治療和科學研究,加深對新冠肺炎及病毒的認識了解,慢慢揭開它「詭異的面紗」。  在他看來,這次疫情發展的速度和傳播能力之所以如此強,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初期流行時,人們對這個新疾病的傳播途徑認識不足,導致疫情擴散。
  • 新型冠狀病毒是這樣形成的
    一謬論反駁一,非典以來,都說冠狀病毒來自蝙蝠等野生動物。病毒原始確實會是起源於野生動物。這些野生動物所帶病毒的時間自古就有,可以感染人,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但明顯不是新型冠狀病毒等。拿這些動物身上的病毒做感染實驗,是很容易得到結論的。或做一個核酸檢驗,幾分鐘就可以得出結論。新型冠狀病毒是新進化的病毒,從古至今它有太多的時間給人類,而不是現在才讓人發現。
  • 劃重點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Ⅰ)—新型冠狀病毒的由來
    ——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先生的講話在今後的一段時間裡,小築會給大家從九個部分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下面先跟小築來學習第一部分——新型冠狀病毒的由來。提問者1. 什麼是呼吸道病毒?
  • 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生物知識點和練習匯總
    這一過程需要的條件有模版冠狀病毒的+RNA,原料:四種游離的核糖核苷酸,能量,酶:RNA聚合酶。   5、冠狀病毒容易形成重組RNA而發生變異這屬於基因重組。   6、冠狀病毒相對DNA病毒更容易發生變異,這是由於RNA分子是單鏈,DNA分子具有雙螺旋的雙鏈結構,因此RNA比DNA容易發生鹼基增添,替換和丟失。
  • 身邊的科學 九問新型冠狀病毒
    林炳亮希望,通過後續加強臨床治療和科學研究,加深對新冠肺炎及病毒的認識了解,慢慢揭開它「詭異的面紗」。  在他看來,這次疫情發展的速度和傳播能力之所以如此強,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初期流行時,人們對這個新疾病的傳播途徑認識不足,導致疫情擴散。
  • 新型冠狀病毒的「幫兇」——病原真菌到底是什麼鬼?
    2020年1月29日,武漢金銀潭醫院在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文章,他們對以往病例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發現99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中,有5名患者出現了疑似合併真菌感染的狀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分離出的病原真菌就是屬於深部感染真菌中的機會致病性真菌。
  • 解讀:中國科研團隊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已經發生基因突變
    文章指出,通過大量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已經在近期產生了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了兩個亞型,分別是L亞型和S亞型,兩種亞型在地域分布以及人群中的比例差距較大。新型冠狀病毒的不同分型(來源:Tang, Wu, Li, et al.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癒者,還會二次感染嗎?欲戰勝疫情還得靠自己
    2003年的非典與此次疫情"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都是冠狀病毒所引起的。就目前來看,全國感染的總體人數已經超過了2003年的非典總人數,死亡人數也在不斷上升。單從傳染性及波及範圍來看,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是較為嚴重的。
  • 認識新型冠狀病毒
    科普知識  1.什麼是冠狀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病毒,主要引起呼吸道和腸道疾病。冠狀病毒顆粒表面有許多規則排列的突起,整個病毒就像一頂皇冠,因此得名「冠狀病毒」。
  • 收外賣、快遞會感染病毒?糞口會傳播病毒?17個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
    收外賣、快遞會感染病毒?糞口會傳播病毒?17個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謠言與真相,請擴散!活力海勃灣  作者:  2020-02-02 歡迎關注「活力海勃灣」微信公眾平臺。
  • 國內巴西龜體內發現高致病性沙門氏菌(圖)
    原標題:國內巴西龜體內發現高致病性沙門氏菌(圖) 南都訊記者李文 華南瀕危所一團隊研究珠江流域巴西龜時,發現一種高致病性沙門氏菌,這是該種菌首次在國內巴西龜體內發現,其在國外已引發多起兒童急性感染事件。
  • 科學認識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比爾·蓋茨在2015年的一次演講中說:「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最擔心的是核戰爭。但未來如果有什麼東西可以奪去上千萬人的生命,則更可能是某種有高度傳染性的病毒。」幾年後,他一語成讖,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在短短幾個月內席捲全球,感染近五千萬人,奪去一百多萬人的生命。當前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全球迎來了第二波疫情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