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海洋中生長著一萬多種植物,而其中絕大部分是藻類。這些藻類主要有綠藻、黃藻、金藻、褐藻、甲藻、硅藻、紅藻、藍藻與眼蟲藻等。海帶和裙帶菜便屬於褐藻類的植物。
海洋中的褐藻類植物首推巨藻最為高大。巨藻一般高達100米左右,最高可達500多米,陸地上任何樹木都是無法與之相比的。巨藻高大且柔軟,它在海水中亭亭玉立,隨波搖曳漂浮,遠望仿佛是一片褐色的海上草原巨藻生長速度之快,也是這個王國中所獨有的,它每天可長高30釐米,最快達90釐米,一年後可長成70~80米的巨體,每棵重達180千克。其再生能力也很強,每隔三個月便可收割一次,一次收完,又長第二次,而它的壽命長達10年以上,且子孫連綿綿不絕。巨藻營養價值高,經濟價值也很好,並且對保護海岸、碼頭都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海帶長在海底巖石上,全世界約有30多種。它大多分布在溫度較低、風浪較小的沿海與海灣,附著在淺海海底礁石、貝殼上,大量繁殖時,便形成一片水下森林,被稱為「海上的莊稼」。它產量高,生長快,個體大,經濟價值高,特別是含碘量多,且能直接被人體所吸收,常食海帶可預防、治療甲狀腺腫大症。
海洋中的紅藻類植物以海人草產量最高,它廣泛地分布在熱帶淺海中,呈暗紫紅色,離開水乾燥後,便變成綠色或灰色。海人草喜愛在風大流急的海中生長,它是治療蛔蟲的特效藥,主治小兒疳積,以及驅除鞭蟲、絛蟲等。
附著在海灣、岸邊及河口、潮間帶巖石上的紫菜,是紅藻中的一種,它們的藻體呈薄膜狀,下端有許多假根狀的圓形固著器。
紫菜葉子像蔬菜葉子取而幹之為紫色,故名紫菜。它軟柔可口,味道芳香,為人們所喜愛。在我國沿海地區,那大片大片的養殖網簾,那大塊大塊的綠色薄膜,漂浮在碧波之上。人們們駕船海上,一路像刈韭菜那樣,一茬茬地採摘,然後運到陸地曬乾供應市場。
紫菜的繁殖生活十分有趣。每年春天,紫菜藻體的邊緣產生雌雄兩性生殖器官,經過受精,分裂產生果孢子,果孢子隨海漂流到海邊,遇到軟體動物的貝殼時,就會生出一條條有分枝的綠狀體,它們把貝殼的石灰質溶解,鑽進貝殼裡蔓延生長。這些絲狀體又產生另一種孢子叫殼孢子,殼孢子散出後,附著在巖石上萌發成小紫菜。因此,可以說紫菜的生長史是由紫菜、絲狀體、小紫
菜三個階段構成的。
紫菜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與鈣、磷、鐵等維生素,味道鮮美,不僅可供食用,還可供醫藥之用。
海洋中的藍藻,由於其體內含有豐富的藻紅素,故呈淡紅色,當藍藻大量繁殖時,海水便也變成了紅色。海洋中的浮遊植物,多半是一些單細胞藻類,主要有硅藻與甲藻。它們繁殖能力強,且數量大。海洋中的魚類和其他海洋動物的生存和發展,都要受到浮遊植物的制約。浮遊植物是海洋動物的主要餌料之一,但其繁殖過快過盛也會帶來不利影響,其中赤潮現象便是其例海洋植物中的小球藻藉助自身細胞分裂,或在細胞中長出「似親孢子」來進行繁殖,只要環境條件適宜,它在晝夜間即可產生兩至三代,一天內體重可以增加百倍以上,這是任何陸生作物都不可企及的。
小球藻體型小,繁殖方法簡單,生長速度快,所含的蛋白質異常豐富,特別是其中的胺基酸、不飽和油酸、葡萄糖、果糖都很適合人類食用,有著「人工雞蛋」「水中豬肉」的譽稱。近年來,經科學家們研究,還將它作為太空糧食,在太空中生產,作為未來「宇宙食品」。
海洋植物中的海洋細菌具有很高的抗鹽性,能在含有鹽分的海水中生長繁殖,因此也是海洋植物中的一員,它具有發光本領,人們常說的「海火」便是海洋發光細菌造成的。由於海洋細菌的存在與繁殖,能把死亡的海洋生物的屍體分解,變成各種營養物質,所以也是浮遊植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使海洋生物生生不息,延綿不絕。
值得提及的是海洋中的另一類水生植物,它們便是海草、紅樹與蘆葦。海草主要分布在溫帶和熱帶的河口或海灣內,它對海底有著穩固的作用,並能吸引眾多魚類與其他海洋動物棲息生長,如同一片水下「牧場」。紅樹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河口和海灣潮間帶,其中有高大的喬木,也有矮小的灌木,甚至還有草本植物,奇怪的是它們並不完全沉浸在海水中,其樹冠常撐出水面。
生長在煙波浩渺的江河湖海等溫帶地區的蘆葦,是種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根系龐大,盤根錯節,生長快速,產量很高,可以一年一收,且極耐水,即使被淹兩三個月,仍能照常生長、繁殖,被稱為「水中植物之王」。
蘆葦對嚴酷的環境有著頑強的適應能力,它能形成壯觀的蘆葦群落、蘆葦蕩、蘆葦沼澤、蘆葦草甸、蘆葦沙漠等。
蘆葦所含的纖維超過一切草類植物,是工業上用來造紙,以及生產人造絲、人造毛的優質原料。用它造紙,每噸可以代替1.5立方米木材,每公頃蘆葦可以製造300千克纖維素;而同樣體積生產的木材,只能製造100千克纖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