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中國有句俗話,就是有其母必有其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有時大家都喜歡將上一輩的人恩怨牽扯到下一輩。事實上,大家也明白這句話多少有些偏差,因為一個人的性格,除了遺傳方面,更重要的就是後天的養成。對一個人的評價斷然不可以他上一輩所幹了的事來作為他的評價。比如比較出名的典型的例子,就是秦始皇和他的大兒子公子扶蘇,他們倆之間的區別眾人皆知,要說秦始皇的治國理念,從某種層面來講,他就是一個偏愛暴力執政的人,而他的大兒子公子扶蘇卻是一個喜歡以文治國的人。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他的另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秦二世卻是和秦始皇一個德行,所以縱使都是他的孩子,可是因為後天的影響不同,導致他的兒子的性格和做法也截然不同。而時至今日。有關這一方面的例子依舊有很多,我們今天所要講的故事,也是有關於兩個大名人,並且他們倆還有著血緣關係,但是他們對於祖國的貢獻和對於做事做人的方法完全不同。
袁世凱的「名號」眾人皆知,而有多少人知道袁世凱的孫子是誰?並且了解袁世凱的孫子與他有多少不同,又為國家做了多少貢獻?
袁世凱,這號人物是被記入史冊的。所以實際上無論是現實生活中老一輩的,還是現在的大多數學生,他們或多或少都對他有一些了解,特別是教材和書中都對他有所描述。在清朝快要滅亡之際,也就是辛亥革命取得成功之後,袁世凱成功的奪取了革命的果實。實際上,他對革命還是有一定的貢獻的,但是後來他狼子野心破壞先前約定好的承諾,想要稱帝,也就是想要恢復古代的這個帝制,但當時肯定是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畢竟好不容易推翻帝制,他卻想要捲土重來,特別的因為他幹這件事情,完全是出於他的私心。後來在國人的下他不得不放棄帝位,再沒過多久,突然去世。所以他自然在歷史上得不到好的名聲,甚至在現在可以稱為臭名遠揚。
讓人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孫子——袁家騮,卻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歷史人物,毫無疑問,他肯定與袁世凱不是一派作風的人,有關袁家騮的具體資料咱們現在來詳講。據說,袁家騮剛出生沒多久,就遭遇母親離家出走,母親是一個青樓女子,棄子的真正原因可能只有他母親自己清楚。這樣一來袁家騮自然就被養母代養了,但他的生活還是很好的,並沒有因為母親的離開就失去了很多童年應有的東西,家裡人對他都很關心,一個較好的家庭環境對他的影響也很大。後來,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袁家騮在1934年也是獲得了碩士學位,因為他各方面也比較優異,所以在學校校長的幫助下,他帶著為數不多的資金去往了加利福尼亞理工大學進修,為了省錢,他節衣縮食,但是整個過程他自己感到很滿足也很值得,留學的日子裡他學到不少東西,後來還在美國取得了博士學位,後續在科技、物理等方面的研究中更是獲得了不少成就。
他既然長期待於國外,那麼又何時回國,為何回國,回國之後他又做了些什麼?
當時的美國就想抓住袁家騮這個人才,想讓他入美國國籍。可以想像,當時他絕對是一個能力者、實力派,否則其他國家沒必要如此挽留一個他國之人,還好袁家騮擁有一顆愛國念鄉之心,即使在國外待了如此長的時間。最終他毅然放棄了國外優渥的條件,毅然選擇歸國。1956年回國之後,他也沒有閒著,立刻投身於工作之中,並對祖國做了很多貢獻,參加祖國的振興之業,並赴日內瓦出席第一次西歐核子研究中心高能加速器等物理討論會,後來在他的幫助下,中國獲得了一批核物理設備運往中國原子能研究所,從此揭開了西歐與中國在核物理、高能物研究領域廣泛合作的序幕,特別的他在科技研究,無線電領域等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經常指導和關心中國在正負電子對撞機方面的研製,他也是第一個證明地球上空中子不是來自太空的人。再後來,他於2003年在北京去世。
結語
袁家騮的愛國之心十分讓人動容,很多時候雖然我們在語言上倡導要將國家利益放於首位,但是真正到了利益抉擇的時候,有多少人能像他這樣如此決絕堅定?
袁家騮的故事不僅告訴我們要有一顆愛國之心並且落於實處的愛國,而非停留於語言表面。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知道,不可根據隻言片語特別是一些不科學的理論依據對一個人進行斷言。我們應全面理性地去審視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