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折跌宕的大熊貓棲息地「申遺」之路
作者趙良冶,作家、熊貓文化研究人,長居四川大熊貓棲息地邊緣地區,一生追隨大熊貓足跡,經三十多年追訪考察,跟蹤中國大熊貓研究保護工作,數十次深入一線,採訪數以百計的專家學者和民眾,積累大量一手資料,娓娓道來熊貓與人的那些故事。
-
揭密大熊貓棲息地申遺始末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最終能否成功一事即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揭曉。一旦申遺成功,作為我國第一個以野生動物棲息地為名的世界自然遺產對自然資源保護有哪些更高的要求?其保護方式與傳統的動植自然遺產保護有什麼區別?7月11日晚,四川新聞網記者專訪了雅安蜂桶寨管理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大熊貓專家崔學振。
-
大熊貓棲息地申遺 四川省雅安獲聯合國專家首肯
本報訊 (記者塗勁軍彭永生)由聯合國自然與保護組織和國家建設部專家組成的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考察團昨日結束在雅安片區的考察工作。此次考察的首席專家、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保護地委員會主席戴維認為,雅安的大熊貓保護地有價值,大熊貓在這裡也得到了有效保護。
-
秦嶺隧道走廊大熊貓朱䴉等活動規律調查
2005年開始,陝西觀音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單位實施G108國道秦嶺隧道區域大熊貓棲息地有效管理項目,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項目實踐活動,包括關鍵棲息地的恢復與監測、動物通道建設、機械圍欄拆除、社區可持續發展與集體林管理、社區宣傳教育、保護管理技能培訓等[10]。
-
氣候變化將迫使野生大熊貓改變棲息地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6月26日報導:乾暖的氣候變化趨勢有可能使大熊貓棲息地向北移動,熊貓研究者說。目前,大熊貓主要分布在我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省南部。但根據四川省氣候中心研究顯示,近50年來栖息地大部的年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且夏秋降水量大部減少。「氣候變化將影響到大熊貓主食竹,例如箭竹的生長。
-
臥龍首次拍到雪豹現身大熊貓棲息地
電影《功夫熊貓》裡面,熊貓阿寶和雪豹大龍有一場終極之戰,在我們真實的自然世界裡面中,雪豹正面遇到熊貓的概率雖然非常低,但並非完全不可能。12月6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發布最新野外監測成果,臥龍「五一棚」區域首次記錄到雪豹活動,這也是紅外相機首次在大熊貓棲息地核心區拍攝到雪豹出沒。
-
成都東門今後能看大熊貓了!龍泉山「熊貓之窗」核心區建設工作啟動
封面新聞記者 楊力在成都網紅景點丹景臺附近,又傳來好消息,龍泉山「熊貓之窗」項目來了。1月1日,記者從成都交投了解到,近期已啟動了龍泉山「熊貓之窗」建設工作,正在開展核心區場地平整工作。熊貓之窗片區(熊貓基地龍泉山片區)效果圖據了解,龍泉山「熊貓之窗」項目鄰近丹景臺,是成都「熊貓之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繼北湖基地和都江堰基地之後的又一核心項目,將打造「世界級文化共同體國際交流中心」。該項目以「大熊貓+竹」為核心元素,實現生態與城市共同發展,主要包括熊貓森林公園組團和產業發展組團。
-
「熊貓+」構建大熊貓會客廳
熊貓新城建設是落實四川「天府三九大」文化和旅遊新版宣傳口號的重要載體,是我市搶抓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機遇、打響大熊貓超級IP、助推雅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是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園地共建先行區的重要破題之作,是落實市委「四個新城」建設的重要內容、重要工程和重大項目。 目前,熊貓新城建設進展如何?
-
都是國寶,為啥陝西大熊貓的名氣不如四川大熊貓?
陝西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示意圖提起國寶大熊貓,人們往往會以為它是四川特有的產物,在人們心中大熊貓就是四川的「代言人」。然而,不被大眾所熟知的是,關於大熊貓,陝西的地位足以和四川平起平坐:種群密度最大的熊貓棲息地在陝西,最珍稀的野生大熊貓在陝西,「國寶中的美人」在陝西,罕見的棕色大熊貓也在陝西!但至今一說起大熊貓,你的第一反應是四川還是陝西?
-
四川首次啟動「雲端」大熊貓文化旅遊周
為讓境外遊客更便捷地觀覽四川風光大片和人文故事,文化和旅遊廳通過「雲端」大熊貓文化旅遊周平臺,向全球遊客開啟線上感知大美四川、安逸四川、生態四川、人文四川的窗口,提供英語、俄語、日語、韓語、西班牙語等多語種版本,呈現別樣視角下大熊貓棲息地的自然與人文魅力。
-
四川發現首隻白色大熊貓,野外還藏著多少「國寶」?
第四次調查到2014年底完成,結果顯示,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棲息地面積均有一成以上的增長。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1864隻。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和民介紹,四次調查採用的都是垂直路線調查法,調查人員會在熊貓棲息地選擇一定海拔高度,按照事先布設的線路走,通過沿途發現和收集熊貓活動痕跡、糞便等的數據,結合已掌握的大熊貓活動巢域,最終計算出熊貓的數量。
-
有「小區」有「法庭」 73隻野生大熊貓在此安居
根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報告,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僅1864隻,其中80%的大熊貓分布在四川。 為保護好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2017年以來,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全面啟動,規劃範圍跨四川、陝西和甘肅三省。其中,成都片區涉及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縣4個縣(市),面積1459.48平方公裡。
-
大熊貓國家公園將於2020年設立:橫跨四川陝西甘肅三省
3月26日,甘肅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審議了《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片區範圍和功能區總體勘界方案》。這意味著橫跨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又走出了一大步。「雖然大熊貓的野外數量在逐年上升,但各種人為因素影響,大熊貓的生存環境還是在不斷惡化。另外還有竹子開花等自然因素影響,使得保護大熊貓的生存環境還是非常迫切的。」阿拉善SEE西北項目中心「熊貓食堂」項目負責人曹普向上遊新聞記者分析稱,「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建設,統一規劃,整合各方資源,使得保護力度不斷加強,有利於大熊貓生存生態環境的整體保護和修復。」
-
《大熊貓的起源》:再現熊貓家族興衰演化歷史
近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大熊貓的起源》一書將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回到800萬年前的史前地球,從始熊貓、小種熊貓、巴氏熊貓等熊貓的祖先們開始
-
美媒稱大熊貓國家公園計劃「令人興奮」:增加基因多樣性
它也引發了人們對大熊貓脆弱性的關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5月10日報導稱,那場8級大地震摧毀了大片大熊貓棲息地,也毀壞了臥龍大熊貓保護區的部分區域,並造成幾隻大熊貓死亡。如今,隨著中國政府計劃修建一個面積巨大的大熊貓保護區,所有人的目光都回到了大熊貓身上。
-
大熊貓保護,一把神奇的生態保護傘
我國對於圈養熊貓一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也在野外建立了大量的保護區,以此保護其棲息地。近年有觀點認為,對熊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會導致對其他物種的保護縮水,美國杜克大學研究人員杜克教授和博士生李彬彬近期研究得出:熊貓保護區對大量其他特有物種有著重要的保護作用。研究運用前沿的方法預測物種分布的地區,通過遙感分析確定現有森林分布並結合物種海拔分布範圍,同時預測每個物種最重要的棲息地分布情況。
-
2020新生秦嶺大熊貓寶寶「雲慶生」活動陝西啟動
1月12日,2020新生秦嶺大熊貓寶寶「雲慶生」活動在陝西啟動。(央廣網發 主辦方 供圖)近年來,陝西省通過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動物廊道修復、野生動植物保護等重點工程,大力推動秦嶺生態系統保護,不斷完善大熊貓自然保護地體系,秦嶺大熊貓棲息地得到有效恢復。
-
大熊貓脫離「瀕危」名單,四川、陝西、甘肅將建起國家級保護公園
國家林業局主持的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2011-2013)顯示,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1864隻,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375隻,野生大熊貓棲息地面積為258萬公頃,潛在棲息地91萬公頃,分布在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的17個市(州)、49個縣(市、區)、196個鄉鎮。有大熊貓分布和棲息地分布的保護區數量增加到67處。
-
印度申遺象棋?來看看象棋和大象起源
近日,一則匪夷所思的新聞引爆了中國象棋界——印度向聯合國申遺中國象棋!這條新聞的真假存疑,暫時不做討論。我們今天主要來討論討論象棋起源印度的可能性。如果新聞確實,那麼印度申遺的理由是:中國象棋裡有象,而大象起源於印度,所以中國象棋也是印度來的。
-
陝西熊貓vs四川熊貓誰更萌?秦嶺大熊貓文化宣傳有答案
秦嶺大熊貓和四川大熊貓的區別在哪裡呢?遺傳研究表明:秦嶺種群是一個相對於四川各山系獨立的種群,秦嶺種群的獨特性,主要源於30萬年前的種群分歧事件和後期的人類活動所導致的棲息地隔離。被稱為『國寶中的美人』陝西將用10年時間建成大熊貓國家公園陝西秦嶺區,這座公園面積相當於8個西安市建成區面積,建成後對於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