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跌宕的大熊貓棲息地「申遺」之路

2020-12-04 澎湃新聞
編者按:《熊貓中國:中國大熊貓紀實》講述了一個珍稀物種的進化史。作者趙良冶,作家、熊貓文化研究人,長居四川大熊貓棲息地邊緣地區,一生追隨大熊貓足跡,經三十多年追訪考察,跟蹤中國大熊貓研究保護工作,數十次深入一線,採訪數以百計的專家學者和民眾,積累大量一手資料,娓娓道來熊貓與人的那些故事。

一、四川在行動

大熊貓棲息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一個全世界關注的話題,對野生大熊貓保護而言,具有裡程碑意義。

世界遺產,名氣大、牌子硬,分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兩大類,源自一九七五年生效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近兩百個國家和地區為締約成員,中國於一九八五年加入。管理方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有世界遺產委員會,日常事務則由世界遺產中心處理。

「申遺」能否成功,從而進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的評估頗具權威。

原來,世界自然遺產申報,自有一套嚴格的手續和程序。大熊貓棲息地「申遺」,須以中國政府名義報送,世界遺產委員會收到以後,委託諮詢機構即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實地考察評估,徵求專家意見,形成最終報告。報告經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討論後,再提交世界遺產大會決定批准與否。其中,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實地考察評估,是「申遺」關鍵一環。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成立於一九四八年,是當今最大、最重要的世界性保護組織,政府及非政府機構都能參與合作,總部設於瑞士格朗。其宗旨是保護自然的完整性和多樣性,確保自然資源的平衡和可持續發展。中國作為世界上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於一九九六年加入該聯盟。目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由來自一百多個國家的二百多個政府機構和一千多個非政府機構組成,設有六個專家委員會,擁有來自一百六十多個國家的上萬名科學家,在全世界自然生態、資源保護中地位舉足輕重。

無論文化遺產還是自然遺產,但凡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地方,皆世界各國精華所在,旅遊熱門目的地。這等好事,申報者自然爭先恐後,奈何要求嚴、門檻高,被拒之門外者眾多。

大熊貓不同。大熊貓保護工作長期受中國政府重視,「申遺」有基礎。一九八八年,大熊貓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一九九二年,「中國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工程」開始實施;二〇〇二年,「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啟動,大熊貓在十五個(類)重點保護物種中排名第一。國際上,大熊貓名列世界十大瀕臨滅絕野生動物之首,還是瀕危物種保護的代言和象徵。

大熊貓棲息地應該是世界自然遺產,全世界早有共識。否則,世界自然基金會怎麼會以大熊貓為會徽、會旗,還有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美國國家動物園之友等動物保護組織的會徽,也紛紛效仿。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是直截了當地提出:中國申報自然遺產,最重要的就是大熊貓保護,就申報這個項目!

話到這份上,「申遺」似乎如囊中取物。

說起容易做起難,「申遺」路上磕磕絆絆。

中國熊貓產地幾十處,阿壩州先知先覺先行動。繼成功申報九寨溝和黃龍之後,二〇〇〇年三月,以「四川大熊貓自然遺產」名義,啟動臥龍—四姑娘山「申遺」,想的是擴大戰果再下一城。

駕輕就熟,加上經費充裕,阿壩州一路快跑。當年十一月底,完成「申遺」所需中英文對照文本,派專人拎起兩口大箱子,興衝衝趕赴澳大利亞凱恩斯市。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學者雲集,世界遺產大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正在舉行。乍聽大熊貓棲息地「申遺」時,會議組織者怦然心動。細看手續不對,申報主體非國家層面,列入議程困難。

澳大利亞歸來後,只好重新走程序,通過四川省建設廳上報四川省政府,等待審批後再送國家建設部。

大熊貓棲息地不同於九寨溝、黃龍,僅靠阿壩州一己之力,希望渺茫不說,還會貽誤大局。按照世界遺產委員會不成文的規定,一個項目如果被否決,相同項目再次「申遺」,會擱置很長時間。

「申遺」這盤棋,須得著眼全局,豈能小打小鬧,顧此失彼。四川省政府領導批示,要求建設廳通盤考慮。

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阿壩州棋先一著,雅安市聞風而動。轄下寶興縣是第一隻大熊貓發現地,這些年為國家輸送國寶上百隻,又是大熊貓主要棲息地之一,「申遺」大有話語權。雅安市抓緊時間邀請中科院成都山地研究所專家,熬更守夜完成「申遺」文本,加上「棲息地」三個字,取名「四川夾金山脈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逐級上報。

此事非同小可,關乎四川乃至中國,應整體聯動,確保成功。幾番周折後,考慮到平衡協調統籌全局,四川省決定整合邛崍山脈八個自然保護區,齊心協力開展「申遺」。二〇〇二年九月,審查通過的「四川大熊貓棲息地——臥龍·四姑娘山·夾金山脈」項目,包括「申報文本」及「保護規劃」,由國家建設部部長代表締約國中國在中英文本上簽名,送達世界遺產委員會。

此次「申遺」定位準,覆蓋廣:「申遺」主體由阿壩州上升為四川省,共有成都、雅安、阿壩、甘孜四個市(州)的十二個縣參與;「申遺」提名地面積達九千二百多平方公裡,其中核心區面積五千三百多平方公裡,南北長一百八十公裡,東西寬四十至七十公裡,是中國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百分之三十的野生熊貓在此繁衍生息。報告提交了,但每年的世界遺產大會,一個國家只能申報一個項目。出於多種考慮,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申遺」,安排在吉林省高句麗王城遺址、澳門歷史城區後面。二〇〇四年,世界遺產大會修改規定,每個國家一年可申報兩個項目,其中一個必須是自然遺產。賡即,經國務院批准,二〇〇五年中國「申遺」推薦項目,報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殷墟遺址。大熊貓種群生存最大的威脅並非天敵和疾病,棲息地的人為破壞才是根本原因。與世無爭的大熊貓,沒有任何奢望,唯求一方淨土,與森林、竹叢、溪流為伴,自由自在不受幹擾。棲息地「申遺」,抓住了要害。

大熊貓棲息地「申遺」,關鍵在於提名地環境的綜合整治,必須做到令行禁止。申報暫緩未嘗不是好事,正好藉機整治突出問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實地考察,務必順利過關。

明眼人都明白,這次「申遺」的重點在臥龍和夾金山。臥龍方向,國際關注度高,又直屬國家、四川省雙重領導,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引發軒然大波,所以問題不大。倒是夾金山,涉及面廣,歷史遺留問題多。寶興一個縣,佔「申遺」提名地面積的百分之二十四,核心區面積佔比更是高達百分之三十四,二者相加佔全縣面積百分之九十以上。想要順利通過實地考察,整治難度大。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三頭」成了寶興縣地方經濟發展的重頭戲。

「三頭」,指的是木頭、石頭和水頭。邛崍山脈這些貧困縣,恰是資源富集區,地上有森林、河流,地下有各種礦產。看似窮山僻壤,實則富甲一方,一旦開發利用,鈔票數不贏。

寶興縣財政收入,毫無例外全靠「三頭」。

木頭早些年貢獻大,僅省屬企業夾金山林業局,年伐木量最多時超過十萬立方米,上繳稅費佔縣財政三成。此外,還有縣上的伐木場、鄉鎮企業和個人,「幾把刀」同時砍,嚇得野生動物們東躲西藏。

為青山常在,國家想過許多辦法,投入不少錢,但效果不佳。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一九九八年,國家斷然採取措施,在「退耕還林」的基礎上,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森工企業轉向營林管護。全國十六萬平方公裡不到的原始森林終於保住,對子孫後代總算有個交代。

從此,斧頭換鋤頭,伐木人變植樹人,一座座荒山披上綠裝,夏勒、胡錦矗、潘文石們這下子放心了。

水電站也好辦,西河規劃的幾座中型電站全部叫停。

問題嚴重在石頭上。寶興石頭多,大理石、花崗石品種三十來個,儲量十億立方米以上;開採條件好,多數礦體覆蓋層薄,甚至裸露地面。尤其漢白玉,潔白如玉質地細膩,號稱「天下第一白」。鍋巴巖一帶,主礦體綿延幾十公裡,可開採上千年。

為加快龍頭產業開發,寶興政策優惠,合作形式多樣,石材企業紅火。

為宣傳豐富的大理石資源,宣傳部門義不容辭。記得一九八九年,夾金山麓,長焦鏡頭聚焦鍋巴巖,我拍下一組照片。雪白的漢白玉礦山,裸露陽光下閃閃發光,耀眼又壯觀,印成畫冊散發。當年引以為傲的外宣圖片,如今思維轉換,遍體鱗傷的礦山觸目驚心,控訴著對生態的肆意破壞。

縣領導並非糊塗,只是經濟要發展,財政要增收,大家要吃飯。

一些礦業公司投入有限,開採技術低下,只能採用大規模爆破。放一炮,震耳欲聾,山體開膛破肚,從高處轟然崩塌,碎石飛滿天。無論賣礦石,還是切割板材、雕刻工藝品,都能發大財。

野蠻開採,礦產資源浪費,大量礦渣無人管,堵塞河道,地質災害頻發,危害公路和行人的安全。

過去多次整治,總是不了了之。這回不同,省裡決心已定——中國第一個野生動物棲息地「申遺」,事關四川發展大局,涉及國家形象。

痛下決心,再大的問題也不是問題;雷厲風行,礦山開採砍掉近一半。至於恢復生態景觀,消除安全隱患,縣裡以鍋巴巖為重點,集中整治。誰受益,誰治理,清理礦渣疏通河道,植樹種草綠化環境,礦山大變樣。通過環境評估,保留下來的礦山按照科學、規範、有序原則,改為階梯式開採,一來減少汙染源,二來提高利用率。

林業部門作為整治重點,建立完善了六十多個森林管護站,六百多名管護人員對大熊貓棲息區實施全天候巡護;大熊貓生存環境、遷徙、主食竹類分布、伴生動物活動、社區人員活動等情況,隨時掌握;備好大量文檔資料,包括大熊貓種群動態、監測路線、棲息地地圖、搶救現場照片等;深入鄉村,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動員民眾愛護生態家園,支持棲息地「申遺」。

萬事俱備,只等考察團對光臨。

二〇〇五年五月十一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為中國政府二〇〇六年度世界自然遺產正式提名項目,將在第三十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審議。

期盼已久的「申遺」考察評估,確定於當年秋季進行。

二、「申遺」考察之旅

二〇〇五年國慶前夕,大熊貓棲息地「申遺」正式迎檢。

「申遺」考察團包括首席專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護地主席、澳大利亞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主席戴維·謝泊爾(David Sheppard)博士,英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FFI)中國項目經理威廉·華蔚林博士,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物種保護區負責人、北京大學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呂植,西華大學教授胡錦矗,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汪松、何其芬等。

考察團此行兩項任務:考察並做出評估;形成考察報告。整個行程歷時十天,包括天全縣夜間觀察水鹿,寶興縣徒步穿越大熊貓棲息地,小金縣考察四姑娘山海子溝高山生態環境、地質演變及冰川景觀,臥龍了解大熊貓棲息地保護並參觀研究中心。

其中,寶興野外徒步考察,最艱苦也最刺激。

十月一日,寶興縣戴維雕像前,走來又一個戴維。跨越上百年,為了大熊貓,兩個戴維先後來到夾金山。一個多世紀前,戴維神父走進穆坪,發現並製作了大熊貓模式標本,將這神話般的物種介紹給世界;今天,命運之神安排戴維博士走進寶興,率團考察評估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申遺」狀況,完成戴維神父未竟之志。

臨近退休的崔學振,參與了「申遺」全過程,陪同專家徒步穿越大熊貓棲息地。

首站鄧池溝天主教堂,意義非同一般,表達了戴維·謝泊爾一行對大熊貓學科奠基人戴維神父的景仰,以及對大熊貓發現地——鄧池溝天主教堂的崇敬。移步展廳,參觀戴維神父生平,瞻仰遺物。發黃的照片中,戴維身著清代服飾,神情剛毅,目光炯炯,像是思索著夾金山那無盡的奧秘。

肅立戴維神父照片前,三鞠躬後,戴維·謝泊爾說:「兩個戴維相約百年,我們的共同目標是保護自然和人類的寶貝,讓大熊貓永遠在棲息地生存,與人類和諧相處。」

此情此景,戴維·謝泊爾和專家們思緒萬千,感觸良多。按照常理,專家實地考察時從不表態,但他忍不住稱讚:「寶興生物種類多,模式標本多。至今,這裡共發現動物和植物模式種(亞種)一百五十一種,以『穆坪』二字命名的約五十種,非常了不起。歐洲不少物種是從寶興引種而去。」

三天野外考察,專家們分為兩組,徒步荒山野嶺上百公裡,了解大熊貓

生存環境及生物多樣性。

戴維·謝泊爾這一組,同當年夏勒冒雪行走的路線相反,經永富鄉中崗村、撲雞溝,翻越海拔三千多米的大山,去往磽磧藏族鄉的泥巴溝、螞蝗溝。這條路線,大熊貓經常出沒,只是多數地段腳下無路,荒草沒膝。

天不作美,濛濛細雨下了一宿,崎嶇的山路溼滑難行。年老體衰者經不起折騰,很快原路返回。花甲之年的戴維·謝泊爾身負重任,不顧勸阻,堅持與大家前行。隨同者有威廉·華蔚林,還有唯一的女性呂植,充當戴維·謝泊爾同崔學振交流的翻譯。

呂植不愧女中豪傑,始終衝在最前面。走熱了,挽起袖子,脫下外套系腰間。自從一九八五年,她跟隨潘文石進秦嶺南坡迄今,一半時間都在野外度過,什麼苦都吃過。最長的一次,她在秦嶺腹地連續待了十個月。就這樣,嚴重的關節炎找上身,每逢天陰下雨,全身關節疼得難受。

前路險峻,攀陡坡涉急流,大家累得直喘氣。這個地方,早年規劃修公路,連接東河、西河,帶動經濟發展。而今,這張藍圖永遠不可能實現了。

中崗溝一帶多箭竹,村民們對大熊貓見慣不驚。崔學振說,就在十多天前,森林管護員報告,一隻大熊貓大搖大擺闖入村民家中,咬壞鋁盆和衣服。幾天後,中崗山上的青草坪,管護員遇到這隻大熊貓,身後尾隨兩隻幼崽。

在秦嶺南坡野外調查多年,呂植解釋道,野生大熊貓哺育雙胞胎,這種現象的確存在。佛坪的雍嚴格,就曾碰見熊貓媽媽帶著兩隻寶寶,半歲大小,遺憾沒帶相機。這一遺憾,幾年後由臥龍科研人員彌補,他們有幸抓拍到雙胞胎照片。

一路走來,專家們頻頻發現大熊貓蹤跡:用樹枝和雜草鋪成的窩,樹洞中產崽的「產房」,新鮮的糞便和毛髮……

駐紮秦嶺多年,呂植對熊貓媽媽的「產房」再熟悉不過,彎下身子鑽進樹洞,收集幼崽糞便和毛髮。

崔學振介紹,過去村民偷偷上山,毀林墾荒種藥材,驚擾野生動物不說,收了藥材還要砍樹烘烤,嚴重破壞生態環境。青草坪一帶,早些年開始退耕還林,如今箭竹茂密,大熊貓再度成為這裡的「居民」。

戴維·謝泊爾很感興趣,不時問這問那,拍下熊貓活動留下的痕跡,其無畏與嚴謹讓人佩服。

尤其讓專家們激動的是,差一點就撞上野生大熊貓。

途經青草坪時,管護員突然停下腳步,傾聽片刻,悄聲告訴崔學振,前面有熊貓。專家們將信將疑,隨同管護員沿小溪前行,一探究竟。果然,前邊竹林傳來輕微的響動,溪流瞬間變渾濁。崔學振有經驗,說大熊貓發現人,順溪流朝山上跑了。

穿過箭竹林,迎面一棵粗大的冷杉,估計樹齡兩百年以上,空心的基部被大熊貓利用,打造成舒適的窩。周邊不少糞便,還有大量活動痕跡。是否跟蹤追擊,大家望著戴維·謝泊爾。博士果斷搖搖頭,停下腳步。很顯然,再繼續下去,會驚擾大熊貓。

世界自然遺產考察中,專家們尤為看重「三性」。只要「三性」做到了,「申遺」大有希望。

一是真實性。寶興考察期間,專家們通過野外觀察,發現大量大熊貓的活動痕跡,如洞穴、糞便、啃咬過的竹葉等,確切無誤證明了大熊貓的存在。

二是完整性。專家們分組步行上百公裡,看到大熊貓活動區域寬廣並連接成片,沒有人為分割阻隔通道的現象,能夠保障它們相互的聯繫和種群間的交流。

三是可持續性。大熊貓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護,棲息地禁止人類活動,禁止砍伐林木,無工業汙染。

窺一斑而知全豹。寶興野外考察,目睹「三性」在申報地的完美體現,專家們對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的保護工作非常肯定。

還有一個意外,發生在保護區的大熊貓救助站。一隻名叫「白楊」的大熊貓,搖頭晃腦迎著戴維·謝泊爾走來。

專家們紛紛上前,拍拍「白楊」的額頭,摸摸它漂亮的皮毛,與之合影留念。這隻從野外救回的熊貓幼崽,好像明白專家們的來意,活潑可愛落落大方。

一輩子守護大熊貓,崔學振身邊,救助國寶的事時而有之。作為有心人,三十七年間,寶興人與大熊貓之間的故事,被他記錄在《熊貓檔案》裡。剛到寶興的戴維·謝泊爾,翻開已經泛黃的《熊貓檔案》,五十多隻大熊貓的不同命運,一一呈現眼前。

遠的不說,僅二〇〇一年,就救助了兩隻熊貓幼崽。

春節剛過,鍋巴巖發現一隻幼崽,被野獸所傷,又不慎跌落懸崖,左後肢摔斷。兩名礦工發現後,冰天雪地裡脫下工作服,緊緊包裹住幼崽。再找來一根木棒,抬著它步行十多公裡,送到大熊貓救助站。

幼崽全身多處被猛獸撕裂,右後肢傷勢嚴重,傷口感染化膿,生命垂危。簡單處理傷口後,保護區派出專車,將幼崽送往四川農業大學獸醫院搶救。專家意見:必須截肢,否則性命難保!

這是一道難題,大熊貓截肢,全世界尚無先例。獸醫院專家膽大心細,四十分鐘後,手術宣告成功,幼崽左腿切除三分之二。

幼崽傷愈出院,取名「戴麗」。由於喪失野外生存能力,不宜放歸自然,在救助站休養近一年,以後調往碧峰峽基地。

幾個月後,初夏的磽磧山花爛漫,夾拉村張咔組的幾位藏族婦女結伴上山,採摘野菜。

路經張咔溝口,前方一隻熊貓幼崽,蜷縮一團,驚恐膽怯。「快找媽媽去吧!」婦女們以為這是與熊貓媽媽走失的幼崽,哄著它回到樹林裡面。幼崽懶懶走上幾步,又側身躺下。不欲驚擾國寶,大家分頭採摘野菜。

兩個小時過去,幼崽待在原地一動不動。大家發現情況不妙,顧不上採野菜,忙把幼崽背回家。牛奶兌上白糖,幼崽不為所動,大口喘氣,口吐白沫,鼻涕不斷。伸手一摸,渾身發燙,趕緊電話報告保護區。

經過緊急搶救,幼崽脫離危險。救助站工作人員為其取名「張咔」。沒受傷沒生病的幼崽,不能隨意救助。一旁的呂植提醒大家,並講出其中道理。

習性使然,熊貓媽媽外出取食竹子時,往往把幼崽留在樹上或安全的地方,然後離開幾小時甚至幾十小時。因此,看到獨處一地的幼崽,並非熊貓媽媽遺棄寶寶,千萬不要隨意「搶救」,好心辦錯事。

興奮不已的戴維·謝泊爾,不停撫摸身旁的「白楊」,由衷地感嘆:「如果大熊貓語言與人類相通,它一定會代表動物們向人類表述這樣的心聲:『保護我們,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就是保護人類自身。人類朋友,感謝對我們多年的關愛和艱辛的付出。美麗寶興是我們的家園,我們已經愉快度過幾百萬年,並將永遠在這裡生活下去。』」

首席專家戴維博士有感而發的這番話,風趣幽默,使人們領悟到他對寶興大熊貓保護和良好生態環境的讚賞。

一幅合影中,乖巧的「白楊」依偎在戴維·謝泊爾胸前,兩隻靈動的眼睛充滿期待,似乎在說:「大熊貓棲息地『申遺』,請投我們一票!」

考察結束,考察團在成都舉行通氣會。

會上,戴維·謝泊爾對四川如此評價:政府和市民在保護大熊貓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我對政府保護大熊貓的印象非常深刻。同時,他建議,棲息地管理要加強,道路建設、當地經濟發展要儘量避免對棲息地造成破碎化影響。

考察團歸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護地委員會根據考察情況,進行先期評估。然後組織知名專家,討論評估報告初稿,對大熊貓棲息地「申遺」進行諮詢。綜合各方意見,二〇〇六年三月評估報告完成,提交締約國及世界遺產委員會,並在七月召開的世界遺產大會上進行評審。

三、天遂人願

二〇〇六年七月十二日,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

第三十屆世界遺產大會進入關鍵時刻,即將對相關國家申報的三十七個自然、文化遺產逐項投票表決。立陶宛外交部長擔任大會執行主席,世界遺產委員會由二十一個國家派出的高級別人士組成。世界頂級專家匯聚一堂,用挑剔苛刻的眼光審視每個申報項目,投下慎重的一票。

開局不利,摩洛哥申報項目未獲通過。

接下來,評審第二個項目——中國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申遺」。

首先,由戴維·謝泊爾介紹實地考察所見所聞和項目評估情況,對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保護現狀給予高度評價。這是一個熱門話題,以色列、加拿大、肯亞等國代表爭相發言,全力支持大熊貓「申遺」,感謝中國政府做出的卓越貢獻。接著,二十一名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一致舉手,通過將中國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大會執行主席一錘定音,全場掌聲雷動。

此次大會,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九個項目,被否決掉七個,只有大熊貓棲息地「申遺」全票入選。全部贊成票,在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的項目中並不多見。

當晚,中國方面舉行慶祝酒會,祝賀大熊貓棲息地「申遺」成功。中國外交部、建設部、四川省政府以及中國駐立陶宛大使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各方人士出席酒會,戴維·謝泊爾也應邀參加。提到四川之行,戴維·謝泊爾酒杯高舉,為中國大熊貓棲息地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一醉方休。

天遂人願,維爾紐斯傳出的喜訊,回應了全世界的期盼。

當四川各地一片沸騰,喜慶的鑼鼓敲起來,歡快的秧歌扭起來,五彩的焰火升起來時,在鄧池溝天主教堂,這個人類初識大熊貓的地方,已是曲終人散,一切歸於靜謐。這裡,終歸是動物們的世界,只有歷經了百年風雨的天主教堂,沐浴在夾金山那最後一抹夕照中。

《熊貓中國:中國大熊貓紀實》

作者: 趙良冶

出版社: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 2019-9

相關焦點

  • 揭密大熊貓棲息地申遺始末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最終能否成功一事即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揭曉。一旦申遺成功,作為我國第一個以野生動物棲息地為名的世界自然遺產對自然資源保護有哪些更高的要求?其保護方式與傳統的動植自然遺產保護有什麼區別?7月11日晚,四川新聞網記者專訪了雅安蜂桶寨管理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大熊貓專家崔學振。
  • 大熊貓棲息地申遺 四川省雅安獲聯合國專家首肯
    本報訊 (記者塗勁軍彭永生)由聯合國自然與保護組織和國家建設部專家組成的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考察團昨日結束在雅安片區的考察工作。此次考察的首席專家、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保護地委員會主席戴維認為,雅安的大熊貓保護地有價值,大熊貓在這裡也得到了有效保護。
  • 官員:大熊貓棲息地申遺有利於建設"熊貓生態走廊"
    新華網四川寶興7月11日電(記者海明威 白潔)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作為今年中國唯一申報的自然遺產,11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的「第30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接受審議,大熊貓棲息地的保護專家認為,申遺成功的意義不僅局限於保護大熊貓,其對於促進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影響則更為深遠。
  • 「見證——良渚申遺之路展」試開放 全景式展現良渚古城遺址申遺...
    1月18日,「見證——良渚申遺之路展」在良渚博物院試開放,以新聞式的視角、紀實感的故事、現場感的表達,首次全景式展現良渚古城遺址申遺背後的歷程。這也是國內首次揭示中國申報世界遺產全過程的主題展。該展覽通過80件實物、99幅圖片,以及多個互動新媒體,揭開那些不為人知的動人故事,再現了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那激動人心的13分鐘審議過程。故事化、國際化、現場感,是本次展覽不同於其他主題展的特色。紀錄片式的講述方式,讓觀眾在觀展中能感受到緊張的時間感,以「年」「天」「分」「秒」為節奏演進,跟隨著申遺之路的腳步,讓人親身感受申遺過程的真實現場。
  • 巨蟒出山——中國江西三清山的申遺之路
    讓我們走進三清山,去追尋地殼演化的神秘行蹤,領略造山運動的波瀾壯闊,欣賞花崗巖景觀的千姿百態,感受珍稀生態系統的五彩繽紛,領悟中國道教文化的厚重與輝煌,探索三清山人在創造申遺奇蹟之路上的路轉峰迴……  追夢者的特殊使命  劉書宗終於站在了玉京峰上。
  • 氣候變化將迫使野生大熊貓改變棲息地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6月26日報導:乾暖的氣候變化趨勢有可能使大熊貓棲息地向北移動,熊貓研究者說。目前,大熊貓主要分布在我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省南部。但根據四川省氣候中心研究顯示,近50年來栖息地大部的年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且夏秋降水量大部減少。「氣候變化將影響到大熊貓主食竹,例如箭竹的生長。
  • 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二期)申遺進入加速推進階段
    本號訊(9月18日)近日,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申遺培訓班在國家林草局管理幹部學院(北戴河院區)開班,申遺進入加速推進階段。2019年7月5日,以江蘇鹽城南部和北部候鳥棲息地為主體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為實現系統保護,決議要求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在2022年2月前正式提交申請,並在2023年第47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接受審議。
  • 《帝企鵝日記2》:帝企鵝的繁衍和成長的跌宕曲折和千難萬險
    電影創作人員歷經艱險和危險,拍到那些我們常人這一輩子都不可能看到的南極深處的奇異景象,將帝企鵝的繁衍和成長,所經歷的跌宕曲折和千難萬險,拍攝成電影,呈現在我們面前,雖然電影的主角只是看似笨笨的帝企鵝,但跌宕情節遠超我們這些生長於溫暖城市裡的人的想像。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些南極精靈的成長過程吧。企鵝生幼崽,需要熬過一個寒冬。
  • 世界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開啟申遺之路
    塔克拉瑪幹沙漠,中國第一大沙漠,世界最長沙漠公路上的風景,讓無數人嚮往,而巴丹吉林沙漠,這個世界第三、中國第二大沙漠,從三年前開啟了申遺之路,力爭填補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中沒有沙漠類型自然遺產的空白。巴丹吉林沙漠有何獨特之處,可以從中國的眾多沙漠中脫穎而出,走上申遺之路?
  • 汶川地震致大熊貓棲息地減少四分之一
    現在,生態學家已經評定了地震對生態多樣性以及對現存的一些野生大熊貓棲息地的影響。 發表在《生態前沿與環境》(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上的報告表明,研究所涉及的區域內,大熊貓棲息地有23%被毀,殘存的、支離破碎的棲息地,有可能影響到大熊貓的繁殖。
  • 臥龍首次拍到雪豹現身大熊貓棲息地
    12月6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發布最新野外監測成果,臥龍「五一棚」區域首次記錄到雪豹活動,這也是紅外相機首次在大熊貓棲息地核心區拍攝到雪豹出沒。雪豹為什麼會出現在大熊貓棲息地裡?據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晟研究員分析,四川臥龍的大熊貓和雪豹兩者比鄰而居,和平共處,各自有其所依賴的獨特棲息地。
  • 中國確定3年申遺項目!一起走遍55項中國世界遺產!
    這一地區還生存著許多瀕臨滅絕的動物,包括大熊貓和四川疣鼻金絲猴。山谷中現存約140種鳥類,還有許多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物種,包括大熊貓和四川扭角羚。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面積924 500平方公裡,目前全世界30%以上的瀕危野生大熊貓都生活在那裡,包括邛崍山和夾金山的七個自然保護區和九個景區,是全球最大
  • 陝西甘肅也是大熊貓主要棲息地,為何一提到大熊貓就想到四川成都
    陝西甘肅也是大熊貓的主要棲息地,為何一提到大熊貓就想到四川成都?這就是城市營銷的威力,大熊貓堪稱成都最典型的成功案例之一。現在國內包括國外提到大熊貓第一想到的就是四川、成都、青城山、臥龍等字眼,陝西甘肅同樣是大熊貓的主要棲息地,陝西秦嶺一帶設立面積遼闊的自然保護區,用以保護大熊貓、秦嶺羚牛、雲豹、金錢豹、 紅腹錦雞 、大鯢、金絲猴、 朱䴉等珍稀保護動物。
  • 野生大熊貓四川棲息地新增7個縣 平武335隻系全省最多
    四川省大熊貓第四次調查結果發布,三地將試點建大熊貓國家公園    25日,省林業廳發布全省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截至2013年底,全省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1387隻,圈養大熊貓數量314隻。與第三次全省大熊貓調查相比,全省新增野生大熊貓棲息地7個縣(市、區),分別為漢源、峨眉山、沐川、沙灣、小金、屏山、雨城。
  • 四川臥龍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雪豹現身大熊貓棲息地
    臥龍保護區管理局供圖中新網成都12月6日電(安源 龍婷婷)記者6日從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該局於6日對外發布最新野外監測成果,四川臥龍「五一棚」區域首次記錄到雪豹活動,這也是紅外相機首次在大熊貓棲息地核心區拍攝到雪豹出沒。
  • 印度申遺象棋?來看看象棋和大象起源
    近日,一則匪夷所思的新聞引爆了中國象棋界——印度向聯合國申遺中國象棋!這條新聞的真假存疑,暫時不做討論。我們今天主要來討論討論象棋起源印度的可能性。如果新聞確實,那麼印度申遺的理由是:中國象棋裡有象,而大象起源於印度,所以中國象棋也是印度來的。
  • 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 看看鹽城兌現承諾幹了哪些大事?
    2019年7月5日,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一錘定音,鹽城黃海溼地作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那一刻起,這顆黃海之濱的璀璨明珠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瑰寶。時光醞釀惦念和回想,時光也萌發累累碩果。時隔一年,這份珍貴的世界遺產證書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鄭重轉遞,在世人面前揭幕亮相。
  • 鹽城申遺成功後,曾經被很多人問起的問題有了答案—— 世界級溼地...
    7月,長三角新增兩處世界遺產,位於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與位於鹽城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相比良渚古城,鹽城溼地的「動靜」小了點。不少人知道的是,這是我國首個濱海溼地類自然遺產,是全球數百萬遷徙候鳥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其中包括多種珍稀瀕危物種。
  • 石見銀山申遺之路 - 新民晚報 數字報紙
    然而,石見銀山的申遺之路並不順利。  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文化方面的世界遺產有6項指標,只要符合其中一項,就可以被批准。這6項指標分別為:代表一種創造性的天才傑作、在一定時期內或在某一文化區域內產生過重大影響、一種文化的特殊證明、一個歷史時期的典範、難於保存的突出例證,以及與某些重大事件、先行傳統思想、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和實質的聯繫(此項不能單獨成立)。
  • 千年古城希伯倫申遺成功 巴以態度迥異
    巴勒斯坦各界對申遺成功表示歡迎,以色列則憤怒不已。  【巴勒斯坦歡呼「外交勝利」】  希伯倫距耶路撒冷40公裡,有至少3000年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城內的易卜拉欣清真寺是伊斯蘭教聖地。同時,這座清真寺所在地也是猶太教聖地,被稱為先賢墓,又稱教祖陵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