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臥龍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雪豹現身大熊貓棲息地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雪豹影像。臥龍保護區管理局供圖

中新網成都12月6日電(安源 龍婷婷)記者6日從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該局於6日對外發布最新野外監測成果,四川臥龍「五一棚」區域首次記錄到雪豹活動,這也是紅外相機首次在大熊貓棲息地核心區拍攝到雪豹出沒。

據了解,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人員在整理2019年臥龍野外監測最後一輪數據回收工作中發現,位於海拔3300米左右的臥龍「五一棚」區域裡的兩臺紅外相機,分別記錄到一隻雪豹連續兩天出現在這兩個位點上,共拍攝到12張圖片和2段視頻,拍攝點間相距僅200米,拍攝時間分別是2019年6月3日和4日。

記錄的畫面顯示,傍晚時分薄霧籠罩的原始杜鵑林鮮花盛開,樹幹虯枝在半空中交錯搭成拱形,兩側生長著茂密冷箭竹的獸徑上,迎面走來一隻毛色灰白的成年雪豹,薔薇花結般的斑紋布滿全身。在另一畫面中,深夜的叢林裡,這隻雪豹在冷箭竹叢中正四處嗅聞張望,鏡頭一轉,它拖著長而粗壯的尾巴,消失在黑夜深處。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雪豹影像。臥龍保護區管理局供圖

根據專家初步判斷,一種可能是雪豹正在遷移中,恰好穿過這片大熊貓習慣活動的區域。雪豹以棲息在高山上的巖羊為主要獵物,其毛色斑紋也是適應於流石灘環境的良好偽裝,身體機能更適應高山棲息地,不會遷到森林裡定居;另一種可能是雪豹在追捕獵物過程中,偶然間鑽進了森林。從空間分布上來說,雪豹和大熊貓的棲息地雖然有明顯分化,但兩者在領地邊緣是有少部分重疊的,海拔3000-4000米左右的區域對於雪豹和大熊貓來講都是各自活動的邊緣地帶。雖然它們各有自己的核心活動區域,但這並不妨礙偶爾到鄰居家的邊兒上「串個門」。

據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研究員李晟分析,四川臥龍的大熊貓和雪豹兩者比鄰而居,和平共處,各自有其所依賴的獨特棲息地。從棲息空間上來講,它們好比是「上下鋪」的關係:雪豹主要活動在海拔3500-4400米的林線和雪線之間,棲息在開闊的高山草甸與流石灘上;大熊貓則主要生活在海拔3500米的林線及以下,常棲於植被茂盛、竹林生長良好、環境隱蔽的針葉林、針闊混交林中。

據四川臥龍國家級保護區管理局黨委書記段兆剛介紹,作為生態環境部中國陸生哺乳動物多樣性觀測網絡的觀測樣區之一,四川臥龍在北京大學的觀測技術支持下,獲得了此次「五一棚」樣地內的最新發現。

段兆剛表示,臥龍保護區管理局將持續加大人力、物力投入,進一步提升樣區觀測水平,科學探究生物多樣性的奧秘,為中國瀕危野生動物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做出更大的貢獻。(完)

相關焦點

  • 臥龍首次拍到雪豹現身大熊貓棲息地
    12月6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發布最新野外監測成果,臥龍「五一棚」區域首次記錄到雪豹活動,這也是紅外相機首次在大熊貓棲息地核心區拍攝到雪豹出沒。科研人員從回收的數據中發現,位於海拔3300米左右的兩臺紅外相機,分別記錄到一隻雪豹連續兩天出現在這兩個位點上,共拍攝到12張圖片和2段視頻,拍攝點間相距僅200米,拍攝時間分別是2019年6月3和4日。
  • 四川臥龍:四隻雪豹同框 母子練習「偵察」技能
    孫靜波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雪豹影像。 這是繼2017年8月臥龍保護區首次拍攝到雪豹「一母帶三崽」後,又一次拍到四豹同框的珍貴影像。  視頻共6段,記錄時間分別是2018年12月21日和12月24日。12月21日畫面中顯示:雪豹媽媽神情警惕,腳步穩健地在前面探路。在雪地中一處大石頭堆積的天然掩體前,它停下來仔細嗅聞。
  • 雪豹遇上大熊貓?網友:華山論可愛嗎?
    12月6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發布最新野外監測成果,臥龍「五一棚」區域首次記錄到雪豹活動,這也是紅外相機首次在大熊貓棲息地核心區拍攝到雪豹出沒。很多網友都關心,它們會打起來嗎?雪豹為什麼來熊貓家?專家:可能是路過在這段視頻中,可以看到雪豹在紅外相機前出現了兩次。拍攝時間顯示,一次是6月3日23點43分;另一次是6月4日19點33分。
  • 白色大熊貓現身四川臥龍 專家:區域種群存「白化」突變基因
    今年四月中旬,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海拔2000米左右的一臺野外紅外觸發相機,攝錄下一張大熊貓影像,圖片清晰顯示出這隻熊貓獨特的形態特徵:毛髮通體呈白色、爪子均為白色,眼睛為紅色,正穿過鬱鬱蔥蔥的原始落葉闊葉林。
  • 臥龍雪豹分布密度居全國首位 首次公布數量不少於26隻
    11月4日—6日,由四川省林業廳主辦的「首屆橫斷山雪豹保護行動研討會」在都江堰召開。來自雪豹保護領域的國內專家、各大保護組織及四川雪豹重點分布自然保護區的負責人,就橫斷山雪豹保護現狀及監測經驗進行了深入交流,對橫斷山區域雪豹及其伴生動物生存現狀的監測與研究,填補了中國雪豹保護研究領域的空白。
  • 四川臥龍:全球唯一的白色大熊貓已長大 與母親分離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1月15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對外發布了全球唯一一隻白色大熊貓野外活動的視頻影像。截至2020年底,四川臥龍野外布控的紅外相機僅兩次拍攝到這隻白色大熊貓的活動,畫面異常珍貴。 畫面中這隻白色大熊貓或在雪地漫步,或在「打坐思考」。
  • 全球首例白色大熊貓現身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嬌穎)今日(5月25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發布全球首張白色大熊貓照片。記者從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這張白色大熊貓照片是保護區內海拔2000米左右的一臺野外紅外觸發相機,於4月中旬下午攝錄下的一張大熊貓影像。
  • 井柏然帶領684萬快手網友探訪雪豹棲息地,共同守護雪域精靈
    河青新聞網訊 穿越陡峭荒蕪的巖壁,在野外辨認雪豹足跡,尋找雪域特有植物川西綠絨蒿……9月6日,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快手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WWF明星志願者井柏然與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木江坪保護站站長施小剛、復旦大學研究員王放以及WWF雪豹項目成員于洋共同探訪了臥龍保護區雪豹棲息地
  • 滾滾領地驚現雪豹!網友:打起來怎麼辦
    滾滾的領地上,迎面走來一隻毛色灰白的成年雪豹,斑紋布滿全身。12月6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發布最新野外監測成果,臥龍「五一棚」區域首次記錄到雪豹活動,這也是紅外相機首次在大熊貓棲息地核心區拍攝到雪豹出沒。
  • 四川臥龍拍到全白色大熊貓,初步判斷系白化個體
    臥龍這次拍攝的大熊貓,是野生大熊貓中記錄到的首例完全白化個體,表明在臥龍的大熊貓區域種群中,存在「白化」突變基因。從照片上來看,該個體體格壯實,步態穩健,也從側面證實了該突變可能沒有影響到這隻大熊貓的正常生活。
  • 四川拍到四隻雪豹 關於雪豹的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11月5日,在四川省林業廳主辦的「首屆橫斷山雪豹保護行動研討會」上,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布消息稱,四川臥龍雪豹數量不少於26隻。同日下午,保護區還發布消息稱,保護區首次拍到四隻雪豹同框畫面:3個點位分別記錄到一母三子行蹤。
  • 四川臥龍:拍到一對野生大熊貓母子玩耍爬樹畫面(圖)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影像。 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供圖   中新網成都1月16日電(安源 龍婷婷)16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公布一段野生大熊貓母子影像,在臥龍老鴉山海拔2800米左右,一對野生大熊貓母子玩耍爬樹的畫面被紅外相機記錄下來。  拍攝的三段影像中,大熊貓媽媽在樹下時而愜意地撓痒痒,時而愉快地蹭蹭嗅味樹。
  • 四川臥龍:白色大熊貓毛髮變金白色 已「自立門戶」
    本文轉自【新華網】;新華社成都1月15日電(記者餘裡)15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對外發布了全球唯一一隻白色大熊貓野外活動的影像。自2019年5月紅外線相機首次在野外記錄到這隻白色大熊貓以來,截至2020年底,四川臥龍野外布控的紅外線相機在2020年2月又有兩次拍攝到這隻白色大熊貓的活動,畫面非常珍貴。畫面中的白色大熊貓或在雪地漫步,或在「打坐思考」。它緊貼著安裝紅外線相機的大樹坐下,全程背對紅外線相機,若有所思了3分多鐘。
  • 全球唯一的白色大熊貓已「自立門戶」
    新華社成都1月15日電(記者餘裡)15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對外發布了全球唯一一隻白色大熊貓野外活動的影像。自2019年5月紅外線相機首次在野外記錄到這隻白色大熊貓以來,截至2020年底,四川臥龍野外布控的紅外相機在2020年2月份又有兩次拍攝到這隻白色大熊貓的活動,畫面異常珍貴。
  • 雪豹從瀕危「降級」易危 四川野保站表示不會調整保護程度
    臥龍保護區的一位一線雪豹研究人員就表示「非常不贊同」,四川省林業廳野保站的一位負責人則稱,這次調整不會影響對雪豹的保護程度。雪豹不再「瀕危」?引發野生動物保護界爭論雪豹,多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是高寒山地食物鏈裡的最頂端物種,被稱作「雪山之王」。同時因為習性極其隱蔽,不易被觀察到,也被稱作「雪山隱士」。
  • 黑白照都拍不了 全球首次發現白色大熊貓
    據四川觀察5月25日報導,今天,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發布全球首張白色大熊貓照片,保護區內海拔2000米左右的一臺野外紅外觸發相機,於4月中旬攝錄下一張大熊貓影像,圖片清晰顯示出這隻熊貓獨特的形態特徵:毛髮通體呈白色、爪子均為白色,眼睛為紅色,正穿過鬱鬱蔥蔥的原始落葉闊葉林。
  • 全球唯一白色大熊貓長大「自立門戶」了
    1月15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對外發布了全球唯一一隻白色大熊貓野外活動的視頻影像。截至2020年底,四川臥龍野外布控的紅外相機僅兩次拍攝到這隻白色大熊貓的活動,畫面異常珍貴。畫面中這隻白色大熊貓或在雪地漫步,或在「打坐思考」。它緊貼著安裝紅外線相機的大樹坐下,全程背對相機。
  • 兩岸新媒體採訪團走進臥龍 探秘你不知道的大熊貓野外科考
    上期新聞:「掌上蜀show」採訪團看臺灣青年在川創業就業:條件這邊獨好四川在線消息(記者鄧童童)憨態可掬的國寶大熊貓是兩岸同胞心目中共同的「偶像」,但他們的野外棲息地如何保護,野外科考到底如何開展,人工繁育、保育和野化放歸工作又是哪般,相信不少滾滾粉絲並不太清楚。
  • 全國首次野生大熊貓建檔調查 為給臥龍野生熊貓辦「身份證」 調查...
    紅外相機在黃家溝拍攝到的野生大熊貓。    這一幕對大熊貓野外調查隊員來說,早已司空見慣。今年3月29日,臥龍自然保護區轄區內的三大保護站——木江坪保護站、鄧生保護站、三江保護站,抽調30名調查人員,對1040平方公裡的大熊貓棲息地及潛在棲息地,進行調查。    這也是全國首個為野生大熊貓建立「戶籍」檔案的科研調查。
  • 報告:全球雪豹60%的棲息地位於中國
    10月23日是世界雪豹日,當日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對外發布一組紅外相機近日在青海三江源地區捕獲的雪豹影像。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供圖《中國雪豹調查與保護現狀2018》報告:全球雪豹60%的棲息地位於中國中新社西寧10月23日電 (記者 羅雲鵬)10月23日國際雪豹日,中國19家保護組織、科研單位及保護機構聯合發布的《中國雪豹調查與保護現狀2018》報告(下稱《報告》)顯示,目前全球雪豹60%的棲息地位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