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致大熊貓棲息地減少四分之一

2020-12-07 科學網

大熊貓(資料圖)

 

去年五月,發生在中國西南部四川省的地震造成約六萬九千人死亡,一千五百萬人無家可歸。現在,生態學家已經評定了地震對生態多樣性以及對現存的一些野生大熊貓棲息地的影響。

 

發表在《生態前沿與環境》(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上的報告表明,研究所涉及的區域內,大熊貓棲息地有23%被毀,殘存的、支離破碎的棲息地,有可能影響到大熊貓的繁殖。據保護國際(CI)說,四川地區被認為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中國科學院的徐偉華(音)說,該地區是一萬兩千多種植物、一千一百二十二種脊椎動物的家園,也是地球上半數以上野生大熊貓種群的棲息地。

 

徐偉華在報告中說,「我們估計,6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種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地震影響。」徐偉華及其同事利用衛星成像測定四川岷山地區(震中附近地區)大熊貓棲息地的毀壞及受損情況,想方設法為大熊貓殘存的棲息地制定保護對策。

 

由於森林是大熊貓主要使用的植被類型,研究報告的作者們將2007年9月地震前衛星圖像與2008年7月地震及餘震之後的衛星圖像裡的綠蔭面積進行了對比。隨後,作者們結合適合大熊貓生活的森林標準,包括海拔高度、邊坡坡度以及竹子的分布情況,對這些衛星數據的結果進行了分析。他們的分析顯示,超過354平方公裡(或者說23%)的大熊貓棲息地成為了荒地。而且他們發現,殘存的大片的棲息地已經瓦解成了很多小塊區域,徐偉華說,這種影響幾乎跟棲息地被毀壞不相上下。「分散的棲息地很可能已經將棲居於此的大熊貓種群分隔開了,種群可能低至35隻了,」徐偉華說,「種群分隔增加了它們所面臨的滅絕的風險——部分原因在於近親繁殖的可能性更大。」

 

徐偉華及其同事提出一個計劃,利用特殊的保護通道,鼓勵大熊貓在地震後的各小棲息地之間走動。他們還建議保護自然保護區以外的區域,並勸告大家,在震後重新安置受影響城鎮的同時,也要考慮大熊貓的安身問題。徐偉華說:「採取各項措施,保護自然保護區以外的大熊貓棲息地,這對該物種的生存來說至關重要。」

 

「這個地區的大熊貓比任何時候都更脆弱,容易受到人類幹擾的傷害,包括震後重建和旅遊。自然災害加上這些日益增加的人類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來源:網易探索 袁璐)

 

相關焦點

  • 汶川地震導致1隻圈養大熊貓死亡 四川全力保護
    汶川地震導致1隻圈養大熊貓死亡 四川全力保護大熊貓安全新華網成都6月17日電(記者楊三軍)記者17日下午從四川省林業廳了解到,汶川大地震使大熊貓的主要棲息地損毀嚴重,圈養大熊貓有1隻死亡,目前尚未發現有野生大熊貓傷亡。
  • 四川汶川地震後竹子開花 威脅大熊貓生存(組圖)
    一隻野生大熊貓死了,就在張和民的面前。這是汶川地震後,人們發現的第一隻死去的野生大熊貓。而張和民擔心這樣的情況還會發生。張和民,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主任。他在去年12月10日,出席香港一個名為「熊貓之鄉地震後重建的挑戰」講座時表示,臥龍大熊貓今冬日子會十分難過。也有專家調查認為,地震對熊貓雖有影響,但影響有限。
  • 野生大熊貓現汶川農戶家「串門」尋找食物 村民:感覺很親切
    「大熊貓是國寶,我們不能讓它受到傷害。」為確保大熊貓安全,姚良才和村裡的10餘名青壯年一直跟隨大熊貓在村民的房屋周圍轉圈。「這隻大熊貓很可愛,它每到一處都覺得很新鮮,不時的用鼻子四處聞。」姚良才說,大熊貓在村子裡大搖大擺的轉圈「串門」 ,感覺像是餓了在找尋食物。在走到一戶農戶家中時他們還特意砍下了新鮮的竹子餵養大熊貓。
  • 汶川地震十周年,災後大熊貓陸續回到臥龍,而毛毛卻永遠離開人
    這次的自然災害給多個城市和人們帶來了大量的損失和傷害,阻礙了人們的交通出行,這讓獸醫小明不禁想到了十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5·12」是記憶中的一次自然災害,是無數同胞受苦受難的日子,是國家遭遇重大危難的節點,但對於那些受到災難的人們來說,則是長達十年的漫漫日常。
  • 汶川地震受災大熊貓當媽媽 幼崽公開亮相(圖)
    新生的大熊貓寶寶正在接受體檢。這隻大熊貓幼崽出生時體重為170克,於前天進行了公開體檢,這也是它首次亮相。體檢顯示,這隻幼崽是個「小公主」,體重865克,健康狀況十分理想。它是汶川地震後移居廣州的大熊貓「婷婷」所生。至此,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已經連續3年成功繁殖出共5隻大熊貓幼崽,在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尚屬首次。  體檢時,兩個巴掌大小的國寶被裝到一個透明盒子裡稱重。整個過程它都是一副呆萌的狀態,引起觀眾的關注。
  • 氣候變化將迫使野生大熊貓改變棲息地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6月26日報導:乾暖的氣候變化趨勢有可能使大熊貓棲息地向北移動,熊貓研究者說。目前,大熊貓主要分布在我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省南部。但根據四川省氣候中心研究顯示,近50年來栖息地大部的年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且夏秋降水量大部減少。「氣候變化將影響到大熊貓主食竹,例如箭竹的生長。
  • 中科院完成汶川地震十年遙感動態監測 —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完成汶川地震十年遙感動態監測科研人員基於十年間多時相、海量衛星數據,以及高空遙感飛機及無人機獲取的航空觀測數據,對震區生態環境恢復、城鎮災後重建等進展成效進行了系統分析。 項目對汶川地震災區重大滑坡和泥石流狀況進行監測和評估發現,截至2018年,各大型滑坡群的滑坡體植被覆蓋恢復整體狀況良好,已從初始發育階段向穩定狀態轉化,且滑坡活動強度呈現明顯下降趨勢。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啟動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動態監測
    本次工作在衛星遙感震區普查的基礎上,使用高空遙感飛機及無人機等開展遙感監測飛行,通過「航空遙感系統」配置的ADS80專業光學航空攝影相機等的高精度數據獲取能力,對北川縣、映秀鎮、漢旺鎮以及大熊貓棲息地等重點區域進行科學觀測。
  • 汶川地震致四川盆地局部下降60釐米
    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級強烈地震,造成了極其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這場特大地震具有哪些特徵?地表破裂帶在哪裡?大區域地表如何變形?地震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就此,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所長、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南北帶地震構造研究組組長張培震26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作了詳細講解。
  • 汶川地震 動物命運種種(組圖)
    2008年06月12日標題:汶川地震 動物命運種種  8天連續工作80小時,疲勞致反應遲鈍  「佐羅」是唯一的一隻德國牧羊犬,向來以反應靈敏著稱。在高強度作戰的情況下,「佐羅」也開始出現鈍感。  據介紹,在汶川地震中,全國共有66隻搜救犬參加救援,它們再累也不能像人類那樣傾訴出來,它們被稱為「不會說話的天使」。
  • 地震來了,大熊貓丟下竹子飛奔上樹,求生欲太強了
    前不久綿陽當地發生了一場4.6級的地震。震感比較強烈,好在平安無事。都說動物比人類有預知地震的先覺功能,這不,大熊貓也可以。地震發生前兩隻熊貓還在悠閒地吃著竹子。地震後兩隻圓滾滾立馬扔下竹子「瞬間上樹」。
  • 科學網—地震中的大熊貓
    一生研究大熊貓的胡錦矗老先生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還是滿山密林,現在就是這個樣子,人與地震,誰更可怕? 去臥龍的路上。據說汶川地震後,這條路被泥石流埋在十幾米以下,這是修建在泥石流上的公路。從天而降的大石一直橫臥在路中央沒有清理,過往車輛繞道而行。
  • 港澳臺地區援助汶川地震災區回顧
    香港援建記:8年投入100億港元  在汶川特大地震中,臥龍小學的建築遭受重創。當時的臥龍小學位於海拔2000多米的四川省汶川縣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藏、羌、漢族的120多名孩子。災情發生後,孩子們的處境牽動著香港同胞的心。
  • 大熊貓百科丨大地震中不幸罹難的「毛毛」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大地震中「失蹤」。  2008年6月5日,遺體被發現於圈舍倒塌的圍牆下,由於圍牆倒塌,遺體無法被挖出。  2009年5月8日,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前夕,電影《熊貓回家路》上映,片尾打出字幕懷念「毛毛」。
  • 汶川地震後的熊貓搶救行動
    作者趙良冶,作家、熊貓文化研究人,長居四川大熊貓棲息地邊緣地區,一生追隨大熊貓足跡,經三十多年追訪考察,跟蹤中國大熊貓研究保護工作,數十次深入一線,採訪數以百計的專家學者和民眾,積累大量一手資料,娓娓道來熊貓與人的那些故事。一、驚魂一刻驚魂一刻,發生在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二日午後。
  • 汶川地震十周年感恩回饋社會 雅安邀您免費遊
    中國網5月11日訊 近日,記者從雅安市旅遊發展委員會獲悉,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給四川經濟社會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抗震救災、眾志成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雅安作為地震重災區得到了湖北、海南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援助,實現「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目標。
  • 大地震已經過去這麼多年,那些經歷過地震的大熊貓現在怎麼樣了?
    大地震已經過去這麼多年,那些經歷過地震的大熊貓現在怎麼樣了?大家都知道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大熊貓長得非常的可愛,深受人們的喜歡。大家都知道在我國四川有許多的熊貓,不過讓大家想不到的是,在汶川地震的時候。熊貓他們生活的地方基本上都被摧毀。竹子也被踏平了,根本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當做他們的食物。於是很多野生的大熊貓們開始把狼當做他們自己的食物。現在汶川地震已經過了很多年了。那大家有沒有想過那一撥大熊貓們現在過得怎麼樣?趕緊來看一看吧。自從汶川地震發生之後。
  • 汶川地震,香港究竟捐了多少錢?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八級大地震。根據有關數據,地震造成近七萬人死亡,波及大半個中國,南至泰國越南均有震感,為建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一次地震,許多人至今記憶猶新。地震發生後,國內舉全國之力捐款捐物,各種官方民間組織奔赴災區參加救援。香港也積極響應救災工作,參與了從災區搜救到重建的全部過程。
  • 汶川地震美國政府捐款只有非洲小國的三分之一!
    汶川地震時,人口只有100多萬的非洲小國赤道幾內亞,向中國捐款100萬歐元,是美國捐款的3倍。美國GDP連續126年世界第一,可是小氣的美國政府只捐款 50萬美元現金 (2005年美國颶風,中國向美國捐款510萬美元) 。
  • 四川汶川接連發生兩次地震 成都有明顯震感(圖)
    [提要] 3月23日23時52分許,在四川汶川發生4.0級地震。20多分鐘後,即24日00時20分許,該地又發生3.2級地震,目前尚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告,當地媒體的報導稱,地震發生時,成都有明顯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