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完全檢驗的理論對物理學還有用嗎?

2020-09-11 一切交給時間

是什麼決定了一個想法是否合理科學?這個問題已經被哲學家和科學家廣泛討論過,這是因為它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什麼使一些設想變得科學或者不科學」決定了它是否應該在課堂上教授或者由獲得研究資助。

在大多情況下,答案相對簡單。例如,與陰謀論相反,地球不是平的。所有的證據都支持地球是個球體,因此,基於地平論的陳述是不科學的。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應該在何處以及如何劃定科學界線始終被熱議。其中一個標準是由著名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Karl Popper)提出的,他認為科學理論必須「可證偽」。

科學理論的可證偽性

波普在他的經典著作《科學發現的邏輯》(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中寫道,一個不能被證明是錯誤的理論,即一個能足以涵蓋所有可能的實驗結果的理論,在科學上是無用的。他認為,一個科學觀點必須包含其自身被推翻的關鍵:它必須做出可以檢驗的預測,如果這些預測被證明是錯誤的,那麼,這個理論就必須被拋棄。對於無法證偽的科學理論,必然是錯誤的,需要被拋棄。

然而,這種可證偽性要求給理論物理的某些領域留下了什麼?

例如,弦理論涉及的物理是非常小的長度尺度,任何可預見的實驗都無法達到。宇宙暴脹理論解釋了可觀測宇宙的許多特性,但它本身可能無法通過直接觀測得到驗證。一些批評家認為,這些理論是不可證偽的,因此,它們具有可疑的科學價值。

可證偽性的缺陷

與此同時,許多物理學家與科學哲學家站在同一立場,他們指出波普的模型存在缺陷,因為可證偽性在識別明顯的偽科學方面最有用,比如地平論,但在判斷從科學既定範式中發展出來的理論方面,相對不那麼有用。

新罕布夏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Chanda Prescod-Weinstein表示:「我們應該擔心自己的傲慢,可證偽性很重要,但要記住,大自然是為所欲為的。在我看來,任何一代人認為自己已經解決了所有能解決的問題,都是極度自大的。」

麻省理工學院的粒子物理學家Tracy Slatyer對此表示贊同,她極度擔心,可證偽性可能會阻止新想法的萌芽,扼殺創造力。Slatyer指出:「在理論物理學中,我們所研究的絕大多數想法都是錯誤的。它們可能是有趣的想法,可能是美好的想法,可能是華麗的結構,只是在我們的宇宙中無法實現。」

粒子與實踐哲學

以超對稱(SUSY)為例。超對稱性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擴展,其中每個已知粒子都與一個對應的超對稱粒子配對。該理論是時空數學對稱性的自然產物,其方式與標準模型本身相似。它在粒子物理學中得到了很好的證實,即使超對稱粒子可能超出了物理學家的實驗範疇。

超對稱理論可能會解開現代物理學中的一些重大謎團。首先,由於這些超對稱粒子的存在,使得希格斯玻色子的質量比量子力學預言的要小。

俄克拉荷馬大學的物理學家Howard Baer指出,量子力學認為希格斯玻色子的質量應該高到可能的最大質量尺度。這是因為在量子理論中,質量是許多參與相互作用的不同粒子的貢獻結果,而希格斯場賦予了其他粒子質量,並積累了許多這樣的相互作用。然而,希格斯粒子的實際質量並不大,這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

如果超對稱粒子出現在一定的質量範圍內,它們對希格斯粒子質量的貢獻自然而然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一直是超對稱性理論的一個論據。到目前為止,大型強子對撞機還沒有發現任何在自然性範疇內的超對稱粒子。

然而,超對稱的廣義框架可以允許更大質量的超對稱粒子,而這些粒子有可能被大型強子對撞機探測到,也可能探測不到。事實上,如果放棄了自然性,超對稱理論根本沒有提供一個明顯的質量尺度,這意味著超對稱粒子可能超出了人類已有的粒子加速器的探測極限。這一點讓一些人感到不安,如果沒有明顯的質量尺度來指導對撞機找到超對稱粒子,那麼,這個理論是可證偽的嗎?

暗物質研究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儘管有強有力的間接證據表明,有大量的物質在所有波段的光都是不可見的,但粒子實驗尚未發現任何暗物質粒子。暗物質粒子可能是無法直接探測到的。一些物理學家認為,我們需要考慮另一種引力理論。

暗物質模型可以成立或者被推翻,但到目前為止,暗物質模型經受住了所有的考驗。沒有其他的引力理論可以解釋簡單的暗物質模型所能解釋的所有現象——從星系的行為到宇宙微波背景的結構。物理學家接受暗物質的概念,因為它能起作用。

理論是否科學該由誰決定?

加州理工大學的宇宙學家Sean M. Carroll認為,不少非常有用的理論都有可證偽和不可證偽的預言。有些可能在原則上是可測試的,但在現有科技水平無法實現。很多粒子物理模型都屬於這一類,但這並不妨礙物理學家發現它們的用處。超對稱作為一個概念可能是不可證偽的,但在廣義框架內的許多特定模型肯定是可證偽的。目前有關暗物質存在的證據都是間接的,即使從未直接發現暗物質粒子,這些證據也不會消失。

相關焦點

  • 弦論是偽科學嗎?一個沒有經驗檢驗的理論還是科學嗎?
    事實證明,波普爾年代,1919驗證相對論的關鍵實驗是有問題的:愛因斯坦的理論實際上存在一個數學錯誤,像太陽這樣的大引力質量天體會使光發生兩倍的彎曲。如果這一理論在1914年被檢驗,它就被證偽了。社交媒體和科普媒體上的激烈辯論決定了公眾對物理學的認知程度並不是所有物理學家都討厭哲學。愛因斯坦在1944年就同一問題寫信給他的朋友羅伯特·桑頓(Robert Thorton):我完全同意你關於方法論以及科學的歷史和哲學的重要性和價值的看法。
  • 弦論是偽科學嗎?一個沒有經驗檢驗的理論還是科學嗎?
    你可能聽說過弦理論。這是基礎物理學界幾十年來一直在研究的東西,為了追求所謂的「萬物理論」。但事實上,弦理論甚至都不是一個理論,它沒有成熟的概念結構。弦理論主要用來解決現代物理學的一個基本問題: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融合。
  • 粒子物理學還有沒有未來?
    世界是由基本粒子組成的,粒子物理學是非常基礎的科學,兩千多年前的時候先哲們就思考世界的組成。在諾貝爾物理學獎中,粒子物理學方面的獲獎數量最多,這是一百多年來粒子物理學輝煌燦爛的證明。在上個世紀早些年,往往發現一個粒子就能得大獎。
  • 物理學存在萬物之理嗎?除了弦理論,還有一個圈量子引力理論候選
    換句話說,當今人類科技發展所依賴的兩大物理學支柱理論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只能描述和解釋宇宙中5%的物理現象,而宇宙中另外的95%,當代物理學是無法理解的,這也說明了當代物理學遠未完善。物理學家嘗試將兩個理論融合在一起,得到一個能夠通用的理論框架,但遺憾的是困難重重,無論怎麼努力都不能成功。
  • 當代理論物理學最艱巨的任務——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完全統一
    在物理學上,有一個怪象。當人們探究宏觀世界的奧秘時,只要使用廣義相對論就足夠了;而當人們探究微觀世界的奧秘時,只需要量子力學就可以了。這兩個理論在各自的領域就如同兩把萬能鑰匙,無論多麼複雜的鎖都能打開。
  • 兩院院士何祚庥:物理學理論面臨第五次突破
    暗物質和暗能量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因為在天文觀測中發現一系列和引力相關的物理效應,只能用引入存在著絕對透明的物質的觀念才能加以解釋。當前要探討或解決的首要問題,「何謂暗能量」?這裡要研究的問題是:i)觀測或實驗上能否進一步確認暗能量的存在?暗能量還有那些特徵或特點?ii)有什麼樣的理論模型能解釋這一新的物質形態?
  • 「元層次」的物理學:建構子理論如何解釋生命、宇宙和量子計算
    建構子理論通過可能和不可能的變換,而不是一個物理系統隨時間的演變,來重新解釋了熱力學定律;在這一過程中,該理論也用精確的、與尺度無關的陳述對這些定律進行了描述:熱力學第二定律允許一些從X到Y的變換成為可能,但不是反過來——功可以完全轉化為熱量,但熱量在沒有副效應的情況下,不能完全轉化為功。自科學革命以來,物理學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元層次」的物理學:建構子理論如何解釋生命、宇宙和量子計算
    她找到了2013年的一篇論文,由牛津大學的物理學家和量子計算先驅大衛•多伊奇(David Deutsch)所寫,為建構子理論奠定了基礎。該理論的基本原則是:「所有物理學定律都完全可以表述為一組陳述,即哪些任務(物理變換)是可能的,哪些任務是不可能的,為什麼會如此。」
  • 量子物理學是人類擁有自由意志的理論嗎
    主觀經驗從何而來似乎與物理學無關。然而,一些科學家推測,也許理論物理學的最深層包含了闡明這個問題所需的洞察力,他們認為量子物理學可以用來解釋意識的存在。意識與量子物理學意識和量子物理學結合的最初方式之一是通過對量子物理學的哥本哈根解釋。在這個理論中,量子波函數由於有意識的觀察者對物理系統進行測量而崩潰。這是量子物理學的解釋,引發了薛丁格的貓思維實驗,證明了這種思維方式在某種程度上的荒謬,只是它確實完全符合科學家在量子層面觀察到的證據。
  • 我們真的需要一個萬物理論嗎?
    除了量子引力理論之外,標準模型還有其他問題。最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標準模型中的三種力可以統一起來,這意味著它們都來自同一個數學結構,但它們現在表現完全不同,因為它們的統一結構只發生在宇宙誕生初期,之後統一已經破壞,被稱為對稱性破缺。
  • 理論物理學博士「不務正業」,「中國版謝耳朵」用漫畫傳播科學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何晶圖/受訪者提供2015年第一次見到李劍龍時,他是廣州方所書店一場關於《三體》活動的嘉賓,和作家劉慈欣、物理學教授李淼對談,當時他還是浙江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博士。作者是一位NASA前工程師,他用漫畫的形式講了很多應用物理學問題,還包括一些理論物理學。這本書剛出版沒多久,銷量就達到了30萬冊。這給了我很大啟發,抽象的物理學知識變成漫畫後,大家還是喜歡並接受的。實際上,物理學家用術語和公式來討論物理學,但在教科書上,或是講壇上,他們一定是通過圖表將抽象的知識畫出來,否則學生和同行也會聽不懂,畫面語言能給到很大的信息量。
  • 金剛碾破物理學煩惱,物理學大統一理論
    如果大統一理論不調和,不能調和現有的各種理論,不能圓融通達地解釋,就不是大統一理論了。然而大統一理論似乎一個公式也不需要,甚至是無字天書,得意而忘言了。如果非和,大統一理論中,就可以看見各種理論的邊界了。如此也並非大統一。(4)不住非合相。如果大統一理論不是保持現有理論的相對獨立性,那麼也不對。比如經典力學理論是自洽的,應用得很好。量子理論的計算應用很好。
  • 往屆回聲|最簡單又最複雜的黑洞,是否藏著物理學終極理論?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黑洞和銀河系中最黑暗的秘密」。委員會主席大衛·哈維蘭(David Haviland)表示:「今年獲獎者們的發現為緻密和超大質量天體的研究開闢了新天地。但是,這些奇異天體仍有許多待解之謎,激勵未來研究。不僅有關於它們內部結構的問題,還有如何在黑洞附近的極端條件下檢驗我們的引力理論。」
  • 超弦理論缺乏可檢驗的有效手段,為什麼還有這麼多擁護者?
    關於宇宙的解釋,雖然超弦理論給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公式,但卻打開了一個未知世界。要進入這個世界的代價是巨大的,10^28電子伏特的能量就是這個世界的門票。這相當於,目前我們已知實驗加速器中能產生最大能量的10^15倍,而要生產這些能量的成本,是世界上所有國家加在一起也付不了的一筆帳單。這讓超弦理論,無法被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所檢驗。
  • 從理論上來講,物理學允許我們穿越時空回到古代嗎?
    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些全部都是虛構的,但是也不免會產生好奇,從理論上來講,物理學允許我們穿越時空回到古代嗎?像這樣的事情,是僅限於人類的幻想,還是真的可以實現呢?下面我們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在這個情況下,如果我們以火車作為參照系的話,那麼當這束光到達車頭時,剛好用了1秒鐘的時間(註:為了方便討論,這裡取了光速的近似值,即每秒30萬公裡),很顯然這是合情合理的。
  • 「新物理學」在希格斯粒子發現中開啟?
    還在去年夏天的時候,科學家捕獲到了一種新的粒子,這種粒子的特性指向他們長期以來尋找的希格斯粒子,科學家們在興高採烈之際,希望很快地開啟一扇通往新物理學的大門,創新物理學的領域和途徑,就像如日中天的「玄理論」在物理學和宇宙學中的影響一樣,然而形成大爆炸之後宇宙物質來源的基本粒子還存在諸多的疑問,就在上一周,科學家這種希望的熱情遭受冷遇。
  • 理論物理學對時空起源 我們的三維物理世界
    許多研究人員認為,物理學不僅要能解釋時空的表現,還要能解釋時空本質的起源,否則物理學的任務就不算完成。  「想像一下,假如有一天你醒來,發現自己生活在計算機遊戲裡。」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家馬克·范拉姆斯東克說。這聽起來像是科幻電影的情節,但這正是他對現實的一種理解方式。
  • 物理學第二原理是一個什麼樣的理論
    如果牛頓的理論被推翻,愛因斯坦的理論被推翻,大爆炸的理論被推翻,本文理論當然不成立。但真相可以被蒙蔽一時,卻不可能永遠被蒙蔽。如果這些理論不能被推翻,那本文的理論至可以作為一個假說,給人們提供一種探索,一種在科學處於迷茫中的答案,給科學指出一條出路。
  • 時間真的存在嗎?根據物理學,這完全是個錯誤的問題
    現代物理學可能是神秘的,但不是那麼神秘。我總是無法理解人們(包括專業物理學家有時)如何把自己搞得如此混亂,他們開始質疑周圍最明顯的事物的存在。時間存在嗎?(檢查你的手錶)空間是否存在?(檢查你的儀表杆)重力是一種力嗎?(當你把一塊磚頭砸在腳上後再告訴我,)運動是幻覺嗎?(在你頭撞磚牆後再問)是否存在物質?
  • 黑洞,大統一,弦理論,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究竟有什麼用?
    當然,還有一些人覺得相對論量子力學也是胡扯,這個我就不做評價了。所以普通人可以寫出非常優秀的科幻作品,但是這和取得真正的科學成就,完全是兩碼事。科學另外,還有一些人不理解為什麼要研究大統一理論,或者說研究大統一理論到底對我們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