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空調」或在失效!最精確衛星圖片顯示,南極有27處在劇變

2021-01-08 有趣探索

趣味探索訊 毋庸置疑,南極和北極是地球上最寒冷之地,每年365天都被厚達數百米冰川所覆蓋,有的冰川從春秋戰國時期一直完好保存到今天,所以有人將兩極看成地球的兩臺「空調」。這兩臺地球空調時不時地向低緯度地區吹來大量「冷氣」,給炎熱夏季送來陣陣涼風,讓多個地區不至於過熱,自動對地球溫度起到調節作用。可以說對全球氣溫具有重大影響。然而今天,這兩臺「地球空調」或在失效,因為冰川正在快速融化中。

最近,來自美國最先進衛星結合之前觀測數據繪製出一張關於南極洲冰川損失的精確圖,看起來十分清晰明了,時間跨度從2003年至2019年,在這段時間內,南極洲冰川在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了14毫米。該圖像顯示出南極現在至少有27處地區冰川正以極快速度在融化,尤其是西南極地區,大量浮動冰架在變薄,更多冰塊從內部流向海洋,損失面積達到數十萬平米,佔南極洲冰川損失總數的31%以上。

南極冰川融化一直是美國NASA對地球觀測系統的一部分,為了能對南極冰川精確研究,美國於2018年9月15日發射了一顆名為ICESat-2號的先進衛星,ICESat-2裝備了一臺高解析度雷射測高儀,能從500公裡軌道向地球表面發射六束光子脈衝,每個脈衝包含數萬億光子,只有少數反射光子才被返回到衛星。根據光子傳播時間可以將精度提高到幾英寸,小型裂痕都能被發現,也就是說,只要南極冰川出現了幾英寸高度變化,都會被這臺雷射測高儀所發現。

這張精確圖顯示,南極浮冰是損失最嚴重的,尤其是南極西部的Amundsen-Bellingshausen地區和南極半島,Amundsen-Bellingshausen地區格斯冰架盆地質量損失了53%,Thwaites盆地質量損失了29%,George VI Ice Shelf盆地損失了18%。總體而言,2003年至2019年,西南極冰架損失31%來自冰架,其餘69%來自其它地區。漂浮冰塊損失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冰山崩裂,就像A-68冰山一樣,另一種是深層溫暖水流從內部融化。

在很久之前研究人員就已經知道整個南極洲一直在失去冰川,但是由於損失程度不均勻,儘管大部分地區冰川在快速流失,但有些地區冰川反而在增厚。受當時技術限制,科學家只能對一個區域或另一個區域進行觀測,並且還在不同時間內進行,這導致我們對南極冰川的研究受到一定阻礙。如今有了這張南極冰川損失圖後,冰川學家就可以在同一張地圖上了解南極冰川各地損失情況。美國加州海洋研究所冰川學家弗裡克博士說,這真是一件非常給力的事情。

然而這張圖也讓科學家越來越擔心起來,南極洲西部浮冰的流失會導致南極西部冰原冰川流動更加迅速,而且一大部分冰蓋可能會在未來幾個世紀內坍塌,從而大大增加了海平面高度。事實上更讓人擔憂的反而是位於北極的格陵蘭島,因為冰蓋損失情況更是糟糕,多達三分之二的冰川正在減薄和損失,每年損失約2000億噸質量,如果按這種速度繼續下去,或許到本世紀末,我們的子孫後代只能在照片上觀看北極冰川了。這就是為什麼每年都有上萬名科學家警告人類要節能減排。

相關焦點

  •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科學家說約 3% 失效了
    而根據歐洲航天局太空碎片辦公室(SDO)資料顯示,到 2020 年 2 月,地球軌道上大約有,有大約 3% 可能已經失效,失效的衛星「可能已經解體或墜入大氣層燃燒」。根據歐洲航天局太空碎片辦公室(SDO)資料顯示,到 2020 年 2 月,有大約 3200 顆失效衛星,而在此之後僅星鏈計劃一個項目的故障失效衛星,可能就達到了人類幾十年失效衛星總數的 12% –
  • 美繪製出迄今最精細的高清晰度南極衛星地圖
    美繪製出迄今最精細的高清晰度南極衛星地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3日 09:16 來源:   來源:科技日報   美國宇航局7日發布報告說,宇航局和美國地質勘探局研究人員利用衛星拍攝的1000多張圖片,繪製出了迄今最精細的高清晰度南極洲地圖
  • 計劃發送 42000 顆衛星的星鏈計劃,被推測已發送的衛星已有 3% 失效
    而根據歐洲航天局太空碎片辦公室(SDO)資料顯示,到 2020 年 2 月,地球軌道上大約有 5500 顆衛星。 也就是說,僅一個星鏈計劃發射的衛星總量,就是之前在軌衛星總數的 7 倍多。,有大約 3% 可能已經失效,失效的衛星「可能已經解體或墜入大氣層燃燒」。
  • 空調顯示板使用液晶失效分析與研究
    引言  空調用的液晶主要有:遙控器液晶、帶背光液晶模塊、帶金屬引腳液晶和觸控螢幕液晶。空調顯示板(手操器)用的液晶通常有兩種結構,一種為帶金屬引腳焊接結構的液晶,其裝配是通過引腳焊接與顯示板進行連接裝配的,另一種為帶背光液晶模塊的排線結構的模組液晶,是通過FPC綁定與顯示板上的片狀針座進行接插連接,後者操作高效、簡單,效率更快。
  • 計劃發送 42000 顆衛星的星鏈計劃,可能已有 3% 失效變成太空垃圾
    而根據歐洲航天局太空碎片辦公室(SDO)資料顯示,到 2020 年 2 月,地球軌道上大約有 5500 顆衛星。 也就是說,僅一個星鏈計劃發射的衛星總量,就是之前在軌道衛星總數的 7 倍多。 不管衛星這個詞聽起來多麼有科技感,說到底它仍然是一個大號的「電子產品」,還要經歷升空和變軌等多種考驗,出現故障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 計劃發送42000顆衛星的星鏈計劃 可能已有3%失效變成太空垃圾
    而根據歐洲航天局太空碎片辦公室(SDO)資料顯示,到2020年2月,地球軌道上大約有5500顆衛星。也就是說,僅一個星鏈計劃發射的衛星總量,就是之前在軌衛星總數的7倍多。▲圖片來自:NASA(Unsplash)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喬納森·麥克道爾對照了SpaceX和美國政府的數據後,推測目前已發射上天的800多顆星鏈衛星中,有大約3%可能已經失效,失效的衛星「可能已經解體或墜入大氣層燃燒」。3%的低故障率,為什麼還會引人擔憂?
  • 科學家製作出史上最精確和清晰的南極地圖:容量達 150TB
    據英國《每日郵報》北京時間9月8日報導,科學家日前繪製出了空前詳細的南極地圖,據稱它是解析度最高的地球大陸地圖。這張新地圖更好顯示了這片冰天雪地的表面特徵,精確度達到2至8米,而之前的標準是1000米。這份容量高達150TB(約合15.36萬GB)的文件將為計劃探索南極的科學家提供遠更精確的信息。
  • 繪製海底地圖:衛星數據顯示海床以下1英裡處有未知山脈
    · 海底約有80%的版圖被沉澱物覆蓋或沒有繪製出來。  · 該地圖是到目前為止關於海底世界最詳細的描繪。  通過衛星的最新數據,科學家們已經揭示了海底的一些從未被記錄的特徵。  衛星可以透過幾英裡厚的沉澱物來揭示海底的特徵。  這也為大洲的形成提供了新的線索,據說這比20年前的版本精確了兩倍。  據《科學》期刊的描述,該地圖,顯示了山脈,或者說「海山」,沿著海床延伸了約1千米。
  • 衛星測量結果顯示:今年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已達到最大面積
    歐洲航天局「哥白尼哨兵-5P」衛星的測量結果顯示,今年南極上空的臭氧洞是近年來最大、最深的一個。南極臭氧空洞的大小定期波動。從今年8月到10月,臭氧空洞的規模不斷擴大,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之間達到最大值。當南半球平流層高處的溫度開始上升時,臭氧消耗減緩,極地渦旋減弱並最終崩潰,到12月底臭氧水平恢復正常。南極臭氧洞大小的變化主要取決於流經南極地區的強風帶的強度。這種強風帶是地球自轉和極地與中緯度之間強烈溫差的直接結果。
  • 南極接連出現異象?美國衛星發現神秘建築,有外星人入侵?
    文/行走天涯南極接連出現異象?美國衛星發現神秘建築,有外星人入侵?地球是我們全人類生活的家園,但是因為地球的質量和體積太巨大。於是當科學家發現南極地區似乎出現了一些神秘的建築物的時候,就引發了科學家和網友們的多方猜測,這些神秘的建築物有沒有可能是外星文明留在地球上的呢?南極地區一直是地球上最冰天雪地的地區,因為氣溫較為低下,所以這裡從來都沒有任何人類和文明活動的跡象,就只有一些北極熊、企鵝等不畏寒冷的生物才能聚集在這裡。
  • 「遠古地圖」精確描繪南極地形,學者:10萬年前地球有過高級文明
    查爾斯·哈普古德在研究了部分來源於古代文獻的合成地圖之後,他在《古代海王地圖》一書中指出,古代的航海家們可以進行從地球一極到地球另一極的旅行。他說,有證據表明,一些古人在南極洲海岸還沒有冰的時候進行過探險。而且,很明顯他們擁有一種精確測定經度的導航儀器,而這種儀器要遠遠優於直到18世紀下半葉,中世紀或現代人們所擁有的任何精準度。
  • 南極現大量「綠雪」,面積1.9平方公裡,會造成冰川大量融化嗎?
    趣味探索訊 在地球上,南北極冰川融化一直在進行之中,每年都將失去數萬噸,海平面也跟著在升高,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暫時無法去阻止。在科學中,冰川融化被看成是地球氣候環境變化最嚴重問題之一,是全球變暖的「犧牲品」。這已經是被討論了多次的舊話題了。
  • 揭開南極「未知點」面紗 實現地球重力「全掌握」
    歐洲南極科研項目PolarGAP派出各種飛行器在南極來回探查,獲得了一系列極其重要的信息,包括南極點的重力場、南極冰川下的地貌等等。  有了這些信息,人們能夠繪製出第一幅精確的全球重力模型圖;只有掌握了全球重力數據,才能更好地理解固態地球、水文學、冰雪圈、海洋和大氣的運動過程及其變化。
  • 南極危機!全球變暖的警示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南極冰川上的雪衣藻大大的增加了冰川和地表的吸熱能力,從而加速了南極冰川的融化速度,進而催生出更多的雪衣藻,也會進一步加快南極冰川的融化,循環往復,此類問題引起無數科學家的擔憂。  「紅花綠葉」總是那麼「登對」,近日,南極半島部分地區冰川出現大量的綠色物質,科學家稱之為「綠雪」。
  • 衛星發現地球正在變綠,中國在其中有貢獻,南極也出現了綠洲!
    文/仗劍走天涯衛星發現地球正在變綠,中國在其中有貢獻,南極也出現了綠洲!自從人類進入到了工業文明時代以來,地球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在人類的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這種過程當中,人類的生活看似變得更加的便捷了。
  • 史上第二次,中俄「衛星」可能相撞,位置:南極上空
    一直追蹤太空垃圾的LeoLabs發出警告,一個已經半解體狀態的俄羅斯火箭和廢棄的中國火箭,即將在南極南部的大西洋上空相撞,兩個太空垃圾的總重量超過2.8噸,它們將以14.7千米/秒的相對速度相撞,即將產生數以百萬計的碎片,恐將形成一大片低軌道碎片雲,對附近軌道飛行的衛星造成極大威脅!
  • 史上第二次,中俄「衛星」可能相撞,位置:南極上空!
    銥星是美國銥星公司在地球軌道上的66顆衛星組成的全球通訊網絡,銥星-33是第一代銥星,質量大約560千克,俄羅斯「宇宙-2251」衛星是軍用通訊衛星,質量950千克,1993年6月16日發射升空,1995年就已經失效成為太空垃圾
  • 迄今為止最精確,南極冰蓋下,陸地等高線地圖出爐!
    科學家公布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南極洲冰蓋下陸地等高線圖景,並幫助確定了南極洲大陸哪些地區將更容易或更不容易受到未來氣候變暖的影響。受到全球冰凍圈和環境科學界的高度期待,最新發布的南極洲地形圖BedMachine和相關發現發表在了《自然地球科學》期刊上。
  • 6000年前的「南極地圖」竟然比現在的還要精確?專家都無法解釋
    從古至今,南極一直都是一塊未解聖地,早在6000年前,這裡的一切就被人類勾畫在了圖紙上。令人震驚的是這張圖紙竟然比現在的地圖還要精確?想到這裡,人類通常會把這些「超前科技」與外星人聯繫在一起,事實真相真的如此嗎?
  • 南極出現了春天的顏色,卻讓世人大驚失色:這是末日來臨的象徵?
    近日,南極半島部分地區冰川出現大量怪異「綠雪」,連太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為了了解南極「綠雪」範圍,劍橋大學和英國南極調查局成立專門研究小組,將地面觀測與衛星照片相結合,在最貧瘠的冰川上進行了一次全面搜索,結果發現了1600多塊單獨「綠雪」,總表面積為1.9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