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生物學進展:含有miR-218-5p的真皮外秘體通過調節B-catenin信號通路促進毛髮再生

2021-02-15 骨生物學



Dermal exosomes containing miR-218-5p promote hair regeneration by regulating β-catenin signaling

 

作者: Shiqi Hu, Zhenhua Li, Halle Lutz, Ke Huang, Teng Su, Jhon Cores,  Phuong-Uyen Cao Dinh, Ke Cheng(Department of Molecular Biomedical Sciences and Comparative Medicine Institute,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Raleigh, NC 27607, USA. Joint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Chapel Hill, NC 27599, and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Raleigh, NC 27606, USA.)

發表情況:Science Advances 24 Jul 2020:Vol.6, no.30, eaba1685   DOI:10.1126/sciadv.aba1685



儘管米諾地爾酊(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劑)和非那雄胺(抗雄藥物)是治療脫髮的「黃金準則」,植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們的「窘況」,但是前者療效不佳,而後者則無異於拆東牆補西牆,甚至還可能讓本就不「富裕」的頭頂雪上加霜。目前脫髮傳統幹預方法包括藥物幹預和植髮手術,藥物幹預起效慢,持續使用時間較長,對身體有副反應;植髮手術研究雖取得較大進展,但供區不足,手術時間長且效率低,易給患者增加痛苦及副反應多,特別是對於終末期脫髮幹預效果不盡人意且費用較高。因此,尋找更加有效幹預脫髮方法迫在眉睫。


1. DP(真皮乳頭間葉細胞)球體在體外增強β-catenin、CD133和Ki67的表達且能夠在體內移植存活,促進C57BL/6小鼠背部毛髮再生。

2. 證實2DDP細胞和3DDP細胞分泌體和miRNAs差異表達的重要性以及3DDP細胞或3DDP-XO促進毛髮再生的可能機制。

毛囊周期從休止期到生長期是調控毛髮再生的關鍵。真皮乳頭間葉(DP)細胞支持毛髮生長並調節毛髮周期。然而,隨著培養的進行,它們逐漸失去了關鍵的誘導特性。DP細胞經球體培養後可部分恢復其促進毛髮再生的能力。在這項研究中,結果表明,與單純的DP細胞或米諾地爾處理相比,DP球體能有效地誘導毛囊周期從休止期向生長期的發展。由於旁分泌信號在這一過程中的重要性,我們從DP細胞培養中分離出分泌體和外泌體,並對它們的治療效果進行了研究。我們發現miR-218-5p在DP球體衍生的外泌體中顯著上調。Western blot和免疫螢光成像顯示,DP球體分泌的外秘體上調β-catenin,促進毛囊的發育。

       

The progression in the hair follicle cycle from the telogen to the anagen phase is the key to regulating hair re-growth. Dermal papilla (DP) cells support hair growth and regulate the haircycle. However, they gradually lose key inductive properties upon culture. DP cells can partially restore their capacity to promote hair regrowth after being subjected to spheroid culture. In this study, results revealed that DP spheroids are effective at inducing the progression of the hair follicle cycle from telogen to anagen compared with just DP cell or minoxidil treatment. Because of the importance of paracrine signaling in this process, secretome and exosomes were isolated from DP cell culture, and their therapeutic efficacies were investigated. We demonstrated that miR-218-5p was notably up-regulated in DP spheroid–derived exosomes. Western blot and immunofluorescence imaging were used to demonstrate that DP spheroid–derived exosomes up-regulated b-caten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air follicles.




圖1  3D-DP球體的製備與特徵

(A)從毛囊中分離小鼠毛囊乳頭(DP)細胞。比例尺,500um。(B)常規培養可使2D DP細胞生長。比例尺,50um。(C)超低黏附培養瓶中DP球體的生長。比例尺,100um。(D)球體CD133(綠色)和β-catenin(紅色)雙重染色。比例尺,100um。(E和F)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圖像的角蛋白(E)和3D球形加載的角蛋白。(F)一個明顯的橢球體以黃色突出顯示。比例尺,100um。(G)說明用於細胞滯留研究的小鼠背部注射部位的示意圖。(H)如(G)所示,小鼠被剃毛並以不同配方注射在背部皮膚上。用DID標記細胞,利用 PBS或角蛋白作溶劑進行皮內注射。在不同時間點拍攝活體成像系統(IVIS)圖像。(I)IVIS圖像的量化。數據顯示均值±SD,n=3隻小鼠。3D球體/角蛋白的保留時間最長。

圖2  比較5%米諾地爾酊溶液局部塗抹治療與注射2D-DP細胞或3D球體對毛囊期的影響

 

(A)一隻去毛小鼠的治療側(左)和未處理側(右)的圖示。(B)不同處理後β-catenin在處理部位和未處理部位的表達情況。(C)顯示不同處理後CD133在處理部位和未處理部位的表達的代表性圖像。(D)顯示不同處理後Ki67在處理部位和未處理部位的表達的代表性圖像。比例尺,100um。(E~G) β-連環蛋白陽性(B-連環蛋白+)(E)、CD133+(F)和Ki67+(G)細胞的定量。粉紅色表示已處理的位置,灰色表示未處理的位置。N=5,N.S.,無顯著差異;*P<0.001,**P<0.01,*P<0.0001。

圖3  C57BL/6小鼠背毛生長實驗

 

(A) 觀察毛髮覆蓋情況。將小鼠分為5組(n=5),左半側給藥。分別於第0、10、15、20天對小鼠進行拍照。(B)第10天、第15天和第20天毛髮覆蓋率的量化統計圖。記錄了左側(治療)和右側(未治療)部位。N=5,N.S.,差異不顯著;*P<0.001,**P<0.01,*P<0.05。圖片來源:S.H.,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

圖4  不同的治療方法的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組織學

(A) Western blot分析第20天背部皮膚β-catenin、p-ERK1/2、ERK1/2、SFRP2和GAPDH蛋白含量。(B)分組定量Western blot蛋白水平。n=3。(C)不同處理組皮膚樣本中SFRP2和β-catenin的免疫螢光共染色。比例尺,100mm。(D)SFRP2相對表達量的量化統計。(E)B-catenin相對表達量的測定。N=5.N.S.,無顯著差異;*P<0.0001,**P<0.01,*P<0.05。

圖5  2D DP細胞和3D DP球體的分泌體

(A) 示意圖說明DP球體如何通過細胞因子和外泌體的遷移和分泌促進毛髮周期從休止期向生長期的轉變(原文此處有錯)。在生長期,生長DP細胞的豐富來源在毛囊突起內。DP細胞數量在退變過程中下降。DP細胞的補充促進了生長期的開始。(B至E)2D DP-XO和3D DP-XO的表徵。(B)TEM圖像。外秘體被用黃色箭頭表示。比例尺,500um。(C)納米級的尺寸分布。(D)與2D DP-XO相比,3D DP-XO的前10個上調miRNAs和10個下調的miRNAs。(n=3個生物樣本,每個生物樣本有n=3個技術樣本)。(E)說明FGF2和TIMP2驅動的毛囊調節和miR-218-5P誘導的毛囊發育的示意圖。

圖6  外泌體治療法對背部毛髮再生的影響

(A)將小鼠分為3組(n=4),左側給藥。分別在第10天和第15天對小鼠進行拍照。(B)不同組別的相應毛髮覆蓋率分析。左右兩側均進行記錄。3DDP-XOS比米諾地爾和2DDP-XOS更有效地促進毛囊生長。N=4,*P<0.001,**P<0.01,*P<0.05。(C)不同處理組皮膚樣本中SFRP2(綠色)和B-catenin(紅色)的免疫螢光共染色。細胞核用DAPI(4『,6-二氨基-2-苯基吲哚)(藍色)染色。比例尺,100um。(D)SFRP2相對表達量的量化。N=5;*P<0.0001。(E)分別在注射陰性對照、miR-218-5p類似物和抑制劑後第20天對有代表性的小鼠進行成像。紅色圓圈表示注射斑點。注射部位有一個小禿點,說明投放方式需要進一步改進。(F)三組第15天毛髮覆蓋率(%)的量化。n=4;*P<0.05和**P<0.01。(G)miR-218-5p上調外秘體和miR-218-5p類似物通過體內JetPEI可將miR-218-5p轉染到靶向sFRP2,從而上調Wnt/β-catenin通路,miR-218-5p抑制劑將在一定程度上阻斷這一信號轉導。圖片來源:S.H.,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

目前脫髮治療中,非那雄胺和米諾地爾的療效明確但是需要持續使用,一旦停用將導致脫髮再次發生,植髮價格昂貴且對患者原有的頭髮資源要求較高,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療法來預防脫髮和促進頭髮再生,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該文章證明了miR-218-5p過表達的外秘體加速了毛髮的生長期的發生,球體培養為細胞治療提供了一條潛在的途徑。miR-218-5p通過下調Wnt信號抑制劑SFRP2,從而促進B-catenin,形成正反饋循環,從而促進毛囊的發育。與目前的毛髮再生實踐相比,我們的研究可能提供以下優勢:對於不適合做植髮手術的人,他們可以受益於通過微創方法給予因子和外泌體,例如,無針注射,微針貼片和噴霧劑。與商品化的米諾地爾酊溶液相比,外秘體是一種副作用較少的天然產品,而且由於脫髮的複雜性,細胞療法或分泌物療法在治療脫髮方面可能更具優勢。總體而言,這裡概述的研究可能代表了頭髮治療的新治療策略。

相關焦點

  • 三維培養毛囊乳頭細胞來源的外泌體促進毛髮生長
    毛囊乳頭細胞位於毛囊底部,是一種對毛囊進入生長期起著重要促進作用的間葉細胞。喪失功能的毛囊乳頭細胞不能有效地遷移和聚集,從而不能喚醒毛囊的再次生長【1】。研究表明,注射經過三維培養的毛囊乳頭細胞球可以增強毛囊再生的能力【2】,預示了三維微環境可能激活了細胞的某些用於毛囊再生和修復相關的通路和蛋白的表達。
  • 科學家發現MicroRNA有望促進頭髮再生
    由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發布的《中國脫髮人群調查》中的數據顯示,我國脫髮人群約有2億,其中男性約1.3億,女性約0.7億,這意味著,成年男性中平均每4人就有1名脫髮者。更令人擔憂的是,脫髮人群呈現年齡不斷下降的態勢,其中以20至40歲男性為主,30歲左右發展最快,比上一代人的脫髮年齡提前了20年。
  • 微小RNA-138-5p與軟骨細胞增殖和自噬的關係
    基質金屬蛋白酶:是一類鈣離子依賴的含鋅蛋白水解酶,具有保守的催化活性結構域,可以水解細胞外基質、細胞表面受體等。基質金屬蛋白酶可以直接參與I型膠原蛋白及聚集蛋白聚糖的降解,促進軟骨的退化,而在許多骨關節炎疾病中也發現了基質金屬蛋白酶表達上調。
  • MAPK信號通路在牙源性細胞成牙分化中的功能研究進展
    有研究發現,MAPK信號通路在成牙分化,成骨分化,成脂肪分化及腫瘤細胞的分化中都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在哺乳動物中明確的MAPK激酶,包括: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類(ERKs)c-Jun氨基端激酶(JNKs)、p38MAPKs、ERK5等。其中ERKs,p38MAPKs通路等在牙源性細胞成牙分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血根鹼通過Wnt/β–catenin信號通路逆轉EMT現象從而抑制結直腸癌...
    儘管目前化療,手術治療和放療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有轉移的患者常對現有的治療不敏感,因而有較高的死亡率。因此結直腸癌患者非常需要新的治療方法,特別是針對增殖和轉移的治療方法。大約90%的結直腸癌患者有Wnt/β–catenin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這種異常激活可以促進上皮向間葉細胞轉變現象(EMT)的發生,而EMT是腫瘤發生轉移的主要原因。本項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討血根鹼的抗結直腸癌轉移功能及相關的分子機制。 研究實驗包括為了測試是否血根鹼具有抗癌能力,進行了細胞活性和克隆形成能力等體外試驗。
  • miRNA對牙再生調控機制的研究現狀
    體外研究證實,用含有富血小板纖維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的培養基培養牙髓幹細胞,PRF釋放的大量生長因子促進了牙髓幹細胞的增殖,同時檢測到ALP活性增強,OPG含量增高,促進牙髓幹細胞分化。
  • MicroRNA調控間充質幹細胞成骨分化的研究進展
    Qadir等發現miR-124可通過靶向DLX2、DLX3和DLX5抑制體外間充質幹細胞(骨髓MSCs、MC3T3-E1和C2C12)成骨分化及體內骨形成。4. miRNA通過靶向成骨信號通路調節MSCs成骨分化在體內,骨的發育和平衡涉及多種信號通路對相關基因的激活或抑制進行緊密調節。
  • Cell reports:科學家發現特異性激活WNT7/β catenin信號通路的新...
    2015年1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文亮點 GPR124是大腦內皮細胞中WNT7-βcatenin信號通路的一個共激活因子 關於GPR124/WNT7的遺傳相互作用研究在體內證實兩者共同激活經典βcatenin信號通路 GPR124 C端的四個胺基酸和N端的富含亮氨酸重複結構對於激活
  • 華人科學家發現,膠質細胞可以調節大腦血管再生
    儘管前期體外實驗研究表明大腦少突膠質細胞的缺氧誘導因子能夠通過Wnt/β-catenin信號通路來調控血管再生,同時少突膠質細胞分泌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對於血管再生好像不起作用【1】,但是在體的膠質細胞缺氧誘導因子如何調控血管再生不是很清楚。同時用於調節血管再生的Wnt蛋白的細胞來源也不是很清楚。
  • WNT信號在癌症免疫監測中的應用
    其他一些因素通過控制WNT配體和FZD受體的可用性和功能來調節WNT信號傳導(圖1)。例如,WNT配體的分泌需要膜結合的豬醯基轉移酶甾醇(PORCN)的醯基化,這是一種翻譯後修飾,可被分泌的棕櫚醯-蛋白羧酸酯酶NOTUM逆轉。WNT的激活也受到dickkopf WNT信號通路抑制劑1 (DKK1)的阻礙。
  • miR-125a-5p抑制肝細胞癌的發生
    (J和K)Spearman相關分析表明miR-125a-5p表達與PTPN1和MAP3K11表達負相關。3.5 miR-125a-5p通過HCC中的MAPK信號通路抑制PTPN1和MAP3K11表達圖5.
  • PNAS:Wnt信號通路的表觀遺傳調控新機制
    在這項工作中,李振斐和聶芬等人闡明了組蛋白H4第20位賴氨酸甲基轉移酶SET8在Wnt信號通路激活過程中發揮的功能及其作用機制。Wnt信號通路是生物早期發育過程中一個保守的信號通路。Wnt信號的紊亂會引發腫瘤等多種疾病的產生。
  • 科學家解讀Hippo信號通路研究進展
    在小鼠模型中,他們能夠通過沉默Hippo活性來逆轉重度心力衰竭。Hippo信號通路能夠阻止心肌再生。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10月4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Hippo pathway deficiency reverses systolic heart failure after infarction」。
  • 不同幹細胞來源外泌體在牙周再生領域的研究進展
    在組織再生過程中,幹細胞可通過旁分泌機制釋放多種生物活性分子(如趨化因子、生長因子等),構建複雜的局部微環境,趨化周圍的宿主幹/祖細胞遷徙至損傷部位並增殖、分化,抑制受損細胞凋亡和炎性反應,促進血管新生,調節細胞免疫功能,誘導再生反應的發生。外泌體作為幹細胞旁分泌機制的重要產物,在組織損傷修復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文對外泌體在牙周組織再生領域中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 諾獎風向標:WNT信號通路重要研究成果!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在表達Myog基因的成肌細胞中Wnt/β-catenin信號途徑通過調節Nephrin基因的表達調控成肌細胞的融合過程。他們在表達Myog的成肌細胞中特異性敲除β-catenin基因,發現小鼠會出現成肌細胞融合過程的缺陷,但不會影響細胞的遷移和增殖。
  • Nature communication:REGγ調節經典wnt信號途徑促進皮膚癌發生
    2015年4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線發表了華東師範大學李曉濤教授研究小組的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蛋白酶體激活因子REGγ在皮膚癌細胞中表達較高,REGγ通過調節MAPK/p38激活WNT/β catenin信號途徑促進皮膚腫瘤發生。
  • 毛囊幹細胞的特性以及其與毛髮再生的關係
    毛囊幹細胞是在人的毛囊外根鞘隆突部中的一種多能性細胞。毛囊幹細胞屬於成體幹細胞,具有慢周期性,在體內處於靜止狀態,在體內培養活內環境作用下表現出驚人的增殖你能力。研究發現,毛囊幹細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它可以分化成表皮,毛囊,皮脂腺,參與皮膚創傷癒合的過程。
  • B肝抗纖維化新藥,日本科學家開發,miR-6133-5p機制
    JNK抑制劑SP600125,也抑制了COL1A1和ACTA2的表達,表明TGFBR2和JNK介導了miR-6133-5p的抗纖維化作用,FGFR1的下調可能導致磷酸化Akt、ERK(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和JNK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