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00多年前,以色列人在埃及做奴隸苦不堪言,據說,埃及的金字塔就是以色列人建造的。上帝憐憫以色列人的苦難,派摩西帶他們出埃及,要帶他們進入流奶與蜜的迦南美地。以色列人聽到這個消息都很高興。但是,埃及法老勃然大怒,不肯讓以色列人離開,他更加殘忍地對待以色列人。以色列人陷入更加艱難的境地,他們因此對摩西怨聲載道,甚至想把摩西打死。好在有上帝的引領和保護,以色列人最終還是突破法老的阻力離開了埃及。但他們出埃及的旅程也並不順利,他們風餐露宿,在曠野漂流40年,一路上不斷遭到強敵狙擊,歷盡磨難,直到那一代人幾乎都在曠野死去,他們的後代才得以進入上帝應許之地。這樣的犧牲不得不說是巨大的,但這樣的犧牲也是值得的。以色列人出埃及,奠定了一個偉大民族獨立自由的根基,開拓了一個民族的全新文化,直到現在,說起以色列的民族文化,人們也依然嘖嘖讚嘆。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苦難是難熬的,但苦難也有可能是一架通往另一個美好世界的橋梁。
如果我們能把這樣的觀念從小教導給孩子,孩子就會擁有一個寬廣的人生。可惜,孩子們往往很難理解這樣艱深的道理。好在有這樣一本繪本《沒有星星的夜晚》,它把這樣的人生哲理糅合在生動的故事中,潛移默化地傳達給孩子們。
《沒有星星的夜晚》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外星人艾倫是一名星星閃光員,他負責每晚讓星星亮起來,可是有一天晚上,所有的星星忽然一起熄滅了。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艾倫來到地球尋求幫助,奇妙的地球之旅讓艾倫收穫了一份美好的友情,而這份友情也讓星星重新閃亮起來。
《沒有星星的夜晚》圖文由英國的蘇斯·休斯一手操刀完成,蘇斯·休斯是藝術和設計專業科班出身,專注於為兒童繪製插圖,在她的作品裡,我們可以看到她把奇妙的幻想世界和現實生活融為一體的創作方式,《沒有星星的夜晚》是她創作的第一本繪本,也體現出這種幻想和現實結合的特徵。
陪著孩子一起讀完《沒有星星的夜晚》,你會有以下幾個感受:
不要怕困難,跨越它,你會進入人生新格局愛和友誼是人生的潤滑劑妙趣橫生的圖形化文字帶來強烈的情緒衝擊力一、不要怕困難,跨越它,你會進入人生新格局
艾倫一直兢兢業業工作,他不出去玩,也沒有朋友。有時他一手拿只水桶,一手拿塊抹布或刷子,像個保潔員;有時他一手拿個小本本,一手拿著手電筒,像個水錶抄表員。無論如何,他的工作看上去都是枯燥無味的。而艾倫的表情是刻板的、沉悶的、了無生氣,甚至帶著一絲愁容的。這表示,他的內心沒有快樂,沒有活力。
本以為日子會這樣一天一天的過下去的,看著倒也是平安順遂。
直到有一天,一件可怕的事情發生了:星星們集體熄滅了!這對習慣了重複性生活的艾倫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
他想盡一切辦法想讓星星們重新亮起來,但都無濟於事。於是,當他得知地球上的魔法星星漆能使星星重新亮起來時,他立刻出發前往地球。
可他剛一到地球,他就被卡在樹上,動彈不得。這可真是糟透了!就像中國老話說的,「屋漏偏逢連夜雨」,又像聖經描述的人生景況:「躲避獅子又遇見熊」,「進房屋以手靠牆,就被蛇咬。」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好在一個叫喬治的小男孩把艾倫救下來,並熱心地帶他去買了許多魔法星星漆。
有了好心人的幫助,人生出現了轉機,問題得到了解決。本來到這裡,故事可以圓滿結束了,艾倫又可以回到他的星球,過他平靜如水、幾十年如一日的生活了。
如果故事僅止於此,那麼,這個故事就和通俗小說沒什麼不同。但是,蘇斯讓喬治做了一個「節外生枝」的舉動-喬治邀請艾倫和他一起玩。就是這一玩,打開了艾倫的新世界。艾倫沒想到玩會這麼開心,他和喬治不停地玩,不停地笑,以至於奇妙的事情發生了----漫天的星星自動亮起來了。
在這裡,請大家注意艾倫的表情,自從艾倫遇到喬治後,艾倫學會了笑,他的臉上有了生氣:
買到魔法星星漆時,他放心地笑了;和艾倫玩時,他開心地大笑;回到自己的星球後,艾倫和喬治打電話時,艾倫的臉上還是笑的;
那些曾經愁苦的陰霾在艾倫臉上不見了蹤影。
是的,艾倫不再是那個只會日復一日做著枯燥工作的孤獨的人,他變成了一個有朋友、內心被愛的溫暖所充滿的人。艾倫的人生進入了新境界。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很多人都對現狀不滿,但當我們想要脫離現狀時,卻發現有巨大的困難橫亙在我們面前,我們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克服這個困難。這時,大多數人開始害怕、猶豫不決,他們一邊埋怨,一邊裹足不前,就這樣困在固有的環境裡,一輩子就過去了。只有那些真正勇敢採取行動、願意付出代價的人才能最終改變現狀,進入美好寬廣的境地。
二、愛和友誼是人生的潤滑劑
不知道大家看到《沒有星星的夜晚》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我當時收到這本書的第一反應是「來自星星的孩子」。大家都知道,「來自星星的孩子」指的是自閉症的孩子。
根據百度百科記載,自閉症是一種真實的器質性疾病,是神經系統病變導致的廣泛性發育障礙。自閉症患者表現為社交溝通障礙和重複性的刻板行為。他們就像來自另外一個星球,漂亮神秘,卻和這個世界隔著百萬光年。
當然,《沒有星星的夜晚》並沒有明確的指向艾倫是自閉症患者,但我們看看他的行為,是不是和自閉症患者多少有點像呢?他日復一日重複著刻板的星星閃光員的工作,不交朋友,不玩耍。
根據醫學研究,自閉症越早發現,越早幹預治療,患者的行為就越有可能和正常人接近。我們所需要給予自閉症患兒的就是尊重、主動的愛和足夠的耐心。
艾倫在人際交往上一直是被動的,但是,喬治卻給予他主動的、足夠熱情的愛,他不僅把艾倫從樹上救下來,還帶他去買魔法星星漆,最後主動邀請艾倫一起玩,一直玩到星星都亮了。
還有一個有趣的細節,當星星熄滅時,艾倫的第一反應是「難道是我讓星星閃耀得太頻繁了嗎?」
這是一個典型的抑鬱症患者的自責心態。抑鬱症是心理疾病,抑鬱症患者仿佛鑽進了牛角尖,走進了死胡同,一頭扎進負面的自我認知裡,無法出來。如果周圍的人再不能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和理解,他們就很容易走上自殺的道路。
我認識一個青年人,他農村出身,一個人在深圳工作,人微言輕,打拼好辛苦。他的父母平時除了朝他要錢,從不主動打電話給他。甚至他生病住院的時候,他父母打電話來也只是要錢,沒有一句關愛的話。他說,他覺得心灰意冷,活著沒什麼意思。
事實上,無論對於自閉症患者,還是抑鬱症患者,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付出多一點點的愛,儘量釋放善意,也許我們不經意的一次善行,就能把一個人從死亡邊緣拉回來。就像一首老歌唱的,「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孩子們可能對於自閉症、抑鬱症搞不清楚,但是,他們會被《沒有星星的夜晚》裡溫暖的愛感動到,無需說教,他們無形中也能夠在現實生活中對他人釋放善意和愛了。
三、妙趣橫生的圖形化文字帶來強烈的情緒衝擊力
《沒有星星的夜晚》的一大特色是它圖形化的文字。蘇斯·休斯根據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來對文字進行排布,在這裡,文字不再是循規蹈矩地對畫面進行說明,而是本身帶有了飽滿的情緒,在擔負著講述故事內容的責任的同時,兼具提亮畫面情緒的效果,仿佛是畫龍點睛的神來之筆。
比如,在艾倫和喬治一起玩得好開心時,蘇斯用了一整面畫了艾倫的笑臉,並配上文字「艾倫感覺很奇妙。他放鬆身體,笑得停不下來。他覺得很開心。」
大家看這行文字排布的形狀,蘇斯把它彎曲著排布,做成了艾倫微笑的嘴巴。是不是感覺很奇妙呢?這行文字不僅說明了艾倫的內心感受,還通過一個微笑的嘴巴形狀的排布方式,傳達出了艾倫的情緒。
當我們帶著孩子們看到這一頁的時候,孩子的嘴巴也會隨著這行帶著微笑表情的文字一起笑起來呢。
類似的文字排布方法在《沒有星星的夜晚》裡還有很多處,比如,蘇斯用了一整面畫面僅僅放著「他們咯咯咯地咯咯咯地笑個不停」這幾個字,這個畫面的底色是溫暖的黃色,文字的越往下越大,傳達了艾倫和喬治越來越高昂的快樂情緒。看著這樣圖形化排布的文字,我們仿佛真的聽到了艾倫和喬治「咯咯」的笑聲。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孩子們可以從《沒有星星的夜晚》裡看到勇敢戰勝困難的價值所在,也可以看到愛和友誼給人生帶來的改變,還可以欣賞到巧妙的圖形化文字排布帶來的趣味性。但也許,孩子們什麼也沒注意到,他們只是在某個睡前的夜晚,窩在媽媽的懷裡,聽了一個溫暖動人的故事,這個故事給他們的心靈帶來片刻的感動和快樂,這就夠了。